牡丹皮散

MU DAN P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四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15%
肝經 15%
心經 12%
腎經 9%
膀胱經 6%
胃經 6%
心包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2%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牡丹皮散,為中醫經典名方之一。主治婦女血氣運行不暢,血瘀症見頭身疼痛,口苦舌燥,體力不佳,時有寒熱交替,類似於傷寒。

牡丹皮散組成:

  •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熱瀉火、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
  •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牡丹皮散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祛風除濕、散風熱、止咳化痰、溫化寒痰、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婦女血氣運行不暢,血瘀症見頭身疼痛,口苦舌燥,體力不佳,時有寒熱交替,類似於傷寒。

傳統服藥法


牡丹皮1兩,芒消1兩,大黃(蒸)1兩,冬瓜子3-7粒(去皮尖)。
上每用5錢,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牡丹皮散由牡丹皮、赤芍、川芎、羌活、菊花、防風、半夏、甘草組成。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羌活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菊花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出血傾向、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等人群,不宜服用本方。

相關疾病


嘴裡發苦氣喘肺結核身體消瘦身體容易出汗全身酸痛心情煩燥頭昏精神不佳舌苔乾燥(舌乾)

相同名稱方劑


牡丹皮散, 出處:《聖濟總錄》(人衛本)卷一四九。 組成:牡丹皮2兩。 主治:中水毒溪毒,下部蟲蝕生瘡。

牡丹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牡丹皮(爲末)2分,白鹽半兩。 主治:箭鏃毒藥入諸處不出。

牡丹皮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八。 組成:牡丹皮1兩,地骨皮1兩,天台烏藥1兩,海桐皮1兩,青皮1兩,陳皮1兩。 主治:産後寒熱,臍下疼痛,煩躁。

牡丹皮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九。 組成:白芍藥半兩,當歸半兩,五加皮半兩,地骨皮半兩,人參半兩,沒藥2錢,桂心2錢,牡丹皮3錢。 主治:婦人産後虛羸,發熱自汗,欲變蓐勞,或血氣所搏,及經候不調,寒熱自汗羸瘦。

牡丹皮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牡丹皮2兩,赤芍藥2兩,川芎1兩半,羌活1兩半,甘菊2兩,防風2兩,半夏1兩半(湯浸洗7度,炒令黃),甘草1兩(炙)。 主治:婦人血氣攻疰,頭目疼痛,遍身煩疼,口苦舌乾,多困少力,或發寒熱,狀似傷寒。

牡丹皮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牡丹皮1分,芍藥1分,白芷1分,乾薑1分,當歸半兩,延胡索半兩,陳皮(去白)半兩,官桂(去皮)半兩,烏藥半兩,苦杖半兩,紅花半兩,川芎半兩。 主治:婦人臟冷,氣不和,心胸煩悶,不思飲食,四肢無力,頭昏身體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