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金匱翼》~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1. 厥聾

厥聾者,經脈氣厥耳聾也。巢氏云:臟腑氣逆,名之為厥。厥氣相搏,入於耳之脈,則令聾。手少陽之脈動而氣厥者,其候耳內煇煇焞焞也;手太陽厥而耳聾者,其候聾而耳內氣滿。然厥聾之候,大都肝膽氣逆所致,其症必起於卒暴之間,蓋肝膽並善逆,而其氣多暴也,以龍薈丸瀉肝膽,降逆氣,中有辛香,並能通竅也。

白話文:

厥聾是指經脈氣血閉塞而導致耳聾的病症。巢氏說:臟腑氣血逆亂,稱為厥。厥氣相互搏擊,進入耳脈,就會導致耳聾。手少陽經脈搏動而氣血閉塞的,其症狀是耳內發熱發亮;手太陽經脈氣血閉塞而耳聾的,其症狀是耳聾和耳內有氣堵塞的感覺。然而,厥聾的症狀,大多是肝膽氣血逆亂所引起的,其發病通常很突然暴烈,因為肝膽都容易逆亂,而且其氣血運行很急促。用龍薈丸來瀉肝膽之火,消除逆亂之氣,丸中含有辛香之物,也能夠通利竅道。

龍薈丸

白話文:

原文(中醫古代文字):

龍薈丸

龍薈丸

功效:

  • 健脾益氣,消食止瀉
  • 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久痢、氣短乏力等症狀

當歸(焙),龍膽草(酒洗),山梔(炒),黃連黃柏黃芩(各一兩),大黃蘆薈青黛(各半兩),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另研)

白話文:

當歸(用文火烤過),龍膽草(用酒洗過),山梔子(炒過),黃連、黃柏、黃芩(各1兩),大黃、蘆薈、青黛(各半兩),木香(2錢5分),麝香(5分,另研磨)

煉蜜丸桐子大,薑湯下,二三十丸。便不堅者去大黃。一方無黃連、黃柏,有青皮柴胡膽星

白話文:

把煉到如桐子般大小的蜜丸,用薑湯送服,服用二三十丸。如果便中帶血,則去除大黃。另一種配方,不加黃連、黃柏,而加入青皮、柴胡、膽星。

秘傳降氣湯,,加石菖蒲,治氣壅耳聾,大有神效。(方見氣門。)

白話文:

祕傳降氣湯,加入石菖蒲,治療氣體壅塞引起的耳聾,效果非常顯著。(詳細的配方請參閱直門。)

2. 腎虛耳聾

腎藏精而氣通於耳,腎虛精少,其氣不通於上,則耳聾不聰。經云:精脫者耳聾是也。其候頰顴色黑,瘦悴力疲,昏昏憒憒,因勞則甚,亦謂之勞聾。

白話文:

腎臟儲藏精氣,而精氣通達於耳朵。若腎虛精少,精氣無法通達於上,就會導致耳聾、聽力不佳。醫書上說:精氣耗竭的人,就會耳聾。其症狀為臉頰、顴骨部位顏色發黑,身體瘦弱、疲勞乏力,頭昏腦脹,因勞累而加重,也稱為勞聾。

白話文:

肉蓯蓉丸

組成:

  • 肉蓯蓉(去心) 二兩
  • 熟地黃(去浮土) 三兩
  • 山茱萸肉(去核) 二兩
  • 山藥(去皮) 二兩
  • 牛膝(去蘆頭) 二兩
  • 澤瀉(去皮) 二兩
  • 丹皮(去浮土) 一兩 *茯苓 二兩
  • 山柰(去草) 一兩
  • 肉桂(去皮) 一兩
  • 巴戟(去浮土) 一兩
  • 杜仲(去皮) 二兩
  • 續斷(去浮土) 一兩
  • 當歸(去頭) 一兩

製法:

將上述藥材研細粉,用蜜丸或水丸製成丸劑,每丸重三錢。

功效:

補腎益精、強筋健骨、壯陽益氣。

主治:

腎虛腰痛、筋骨無力、遺精早洩、陽痿不舉。

肉蓯蓉(酒浸一宿,切焙),附子(去皮臍),山茱萸(炒),桂心,巴戟天(去心),石斛(去根),干熟地(焙),澤瀉,菟絲子(酒浸一宿,別研),人參,白茯苓蛇床子(炒),牡丹皮當歸(酒浸)菖蒲(米泔浸一宿),炙草,黃耆遠志,芍藥,防風(各一兩),羊腎(一對,去筋膜,炙)

白話文:

  1. 肉蓯蓉(以酒浸泡一夜,切片焙乾)

  2. 附子(去除皮和臍)

  3. 山茱萸(炒熟)

  4. 桂心(桂樹的樹皮)

  5. 巴戟天(去除心)

  6. 石斛(去除根)

  7. 幹熟地(焙乾)

  8. 澤瀉

  9. 菟絲子(以酒浸泡一夜,研磨備用)

  10. 人參

  11. 白茯苓

  12. 蛇牀子(炒熟)

  13. 牡丹皮

  14. 當歸(以酒浸泡)

  15. 菖蒲(以米泔水浸泡一夜)

  16. 炙草

  17. 黃耆

  18. 遠志

  19. 芍藥

  20. 防風(各一兩)

  21. 羊腎(一對,去除筋膜,烤熟)

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溫酒下,漸加至三十丸,日三。一方有乾薑細辛,酒糊丸亦得。

白話文:

把藥磨成像梧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溫酒送服,逐漸增加到每天服用三十丸,分三次服用。另一種方法是用乾薑、細辛來做,用酒糊丸劑來製作藥丸也可以。

益腎散,治腎虛耳聾。

白話文:

益腎散

**功效:**治療腎虛引起的耳聾。

磁石(制),巴戟,川椒(各一兩),沉香石菖蒲(各半兩)

白話文:

  • 磁石(制):磁石經過特殊處理,減少其副作用。

  • 巴戟:一種中藥,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

  • 川椒:四川產的辣椒,具有溫中散寒、消食導滯的作用。

  • 沉香:一種中藥,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止瀉的作用。

  • 石菖蒲:一種中藥,具有醒腦開竅、安神益智的作用。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豬腎一具,細切,和以蔥白,少許鹽並藥,濕紙十重裹,煨令香熟,空心嚼以酒送下。一方有附子無沉香、菖蒲。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二錢重。另外,取一個豬腎,切成細小的碎片,然後與蔥白、少許鹽和藥物混合,用十層濕紙包裹起來,用慢火煨燉煮。燉好後,在空腹時嚼服,並以酒送服。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藥方中還用到附子,但沒有沉香和菖蒲。

安腎丸,加磁石、羌活、石菖蒲良。(丸見喘門。)

白話文:

大安腎丸,再添加磁石、羌活和石菖蒲的效果會更好。(丸藥的功效請參照喘門。)

憶有戈雨亭令郎,十餘歲,痘後耳漸重聽。日甚一日,幾與聾無異。業師薛一瓢診之云:此必痘涉腎經,幸而收功者,所以告乏,日甚一日,為之圖惟於六味丸方中,加入鹽水炒紫衣核桃肉三兩,鹽水炒杜仲三兩,石菖蒲二兩,蜜丸開水下,服一料而愈。(鶴年)

白話文:

我回想有這麼一件事,戈雨亭先生的兒子,十幾歲的時候,出痘以後耳朵漸漸失聰。一天比一天嚴重,幾乎和聾子沒有什麼兩樣。祖師爺薛一瓢診斷說:這一定是出痘的時候波及腎經,幸好及時治療,才沒有變成 глухой(глухой是俄語,解釋為聾子),但還是逐日加重,對此,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將鹽炒後的紫衣核桃肉三兩、鹽炒後的杜仲三兩、石菖蒲二兩加到六味丸藥方中,做成藥丸後用開水送服,這一劑藥服下便痊癒了。(鶴年)

3. 膿耳耵耳

《直指》云:熱氣乘虛,隨脈入耳,聚熱不散,膿汁時出,謂之膿耳。治宜蔓荊子散,外用石膏、明礬、黃丹、真蚌粉龍骨麝香等分為末,綿纏竹拭耳糝之。又耳間有津液,輕則不能為害,風熱搏之,津液結𩊅成核塞耳,令人暴聾,謂之耵耳。治宜四物加羌活、柴、芩、連翹、元參等分,外用生豬脂、地龍、釜底墨等分細研,以蔥汁和捏如棗核,薄綿裹入耳,令潤即挑出。

白話文:

《直指》一書中說:熱氣趁虛而入,隨著經脈進入耳朵,聚集的熱氣無法散去,膿汁時常流出,稱為膿耳。應當使用蔓荊子散來治療,另外外部使用石膏、明礬、黃丹、真珠粉、龍骨、麝香等成分,混合成細末,用棉花纏繞在竹子上,拭擦耳朵裡面的膿汁。此外,耳朵之間還有津液,如果情況較輕微,不會造成危害,一旦受到風熱的侵襲,津液就會凝結並積聚成硬塊塞住耳朵,使人突然失聰,這種情況稱為耵耳。應當使用四物湯加羌活、柴胡、黃芩、連翹、元參等成分,另外外部使用生豬脂、地龍、鍋底墨等成分,研磨成細末,用蔥汁和在一起捏成像棗核大小的藥丸,用薄棉花包裹著塞入耳中,等藥丸變潤滑之後再將其取出。

白話文:

蔓荊子散

組成:

  • 蔓荊子 二兩
  • 乾薑 一兩
  • 附子 一兩(炮)
  • 肉桂 一兩
  • 川烏 半兩(炮)
  • 草烏 半兩(炮)

製法: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成細末,混勻備用。

用法:

每次服用 1 錢,以溫黃酒送服。

功效:

溫腎壯陽,散寒止痛。

主治:

腎陽虛寒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不舉、宮寒不孕、冷痛經閉等症。

蔓荊子,赤芍,生地,甘菊,桑皮,赤茯苓升麻,麥冬,木通,炙草(各一錢)

白話文:

蔓荊子、赤芍、生地、甘菊、桑皮、赤茯苓、升麻、麥冬、木通、炙甘草(各10克)

水二盞,姜三片,紅棗二枚,煎一盞,食後服。

黃龍散,治膿耳。

白礬,龍骨(研),黃丹,胭脂(各一錢,燒),麝香(少許)

上為末,以綿杖子搌去耳中膿水,以藥摻入少許,日日用之,勿令風入。

白話文:

水兩盞,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剩下一盞,食用後服用。

**黃龍散:**治療膿性耳炎。

枯礬、龍骨(研磨成粉)、黃丹、胭脂(各一錢,燒成灰燼)、麝香(少許)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棉籤將耳中的膿水拭淨,再將藥粉輕輕塞入耳道中,每日使用,避免風吹入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