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金匱翼》~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頭痛統論

頭,象天,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會於此。然天氣所發,六淫之邪,人氣所變,五賊之逆,皆能相害。或蔽復其清明,或瘀塞其經絡,因與真氣相薄而為痛也。因風而痛者,抽掣惡風,有汗而痛。因暑熱而痛者,或有汗、或無汗,則皆惡熱而痛。因濕而痛者,痛而頭重,遇天陰尤甚。

白話文:

頭部,象徵著天,六腑清陽之氣和五臟精華之血,都會匯集於此。然而,天氣所發生的六種淫邪之氣和人氣所變化的五種賊邪之氣,都能夠互相傷害。它們可能遮蔽或抵制頭部的清明,或者瘀塞其經絡,因此與正氣相混雜而引起疼痛。

因為風而引起的頭痛,患者會抽搐,厭惡風,並伴有汗液。因為暑熱而引起的頭痛,或有汗液,或無汗液,則都厭惡熱而疼痛。因為濕氣而引起的頭痛,疼痛且頭部沉重,遇上陰天尤為嚴重。

因痰飲而痛者,亦頭昏重而痛,憒憒欲吐。因寒而痛者。惡寒而脈絀急。氣虛而痛者,遇勞則痛甚,其脈大。血虛而痛者,善驚惕,其脈芤。

白話文:

  1. 由痰飲引起的頭痛:頭部昏沉而疼痛,感覺頭昏昏沉沉,想要嘔吐。

  2. 由寒引起的頭痛:畏寒,脈搏沉細緊促。

  3. 由氣虛引起的頭痛:勞累後頭痛加重,脈搏洪大。

  4. 由血虛引起的頭痛:容易受驚嚇,脈搏虛弱。

東垣治頭痛,大率皆以酒芩、酒連、酒柏加風劑,如清空膏安神散清上瀉火湯之類,但雜用羌、防、升、柴、藁、蔓等藥,殊欠紀律,學者師其意可也,《元珠》茶調散,簡要可用。

白話文:

東垣派治療頭痛,大多使用酒芩、酒連、酒柏,再加入疏散風熱的藥物,如清空膏、安神散、清上瀉火湯之類。但他們也經常使用羌活、防風、升麻、柴胡、藁本、蔓荊子等藥物,顯得雜亂無章,缺乏規律。學習者可以借鑑他們的思路,但不能照搬。

《元珠》中的茶調散,配方簡要,可以常備使用。

治頭風久痛,須加芎、歸、紅花少許,非獨治風,兼和血止痛也。細茶最能清上風熱,久痛以之作引彌佳。東垣、謙甫常用之。

白話文:

如果治療頭風很長一段時間,仍然疼痛,需要加入川芎、當歸、紅花等少量藥物,並非單純治療風這種病症,還可以兼顧和血止痛。淡茶最能清除上焦的風熱,頭風疼痛很久的人用它作藥引效果更好。東垣、謙甫常常使用它。

許學士荊芥散,獨用荊芥治風,煅石膏治熱,何等簡要。東垣清空膏諸方,蓋師其意而擴充之。

白話文:

許學士的荊芥散,只用荊芥來治療風寒,用煅石膏來治療熱症,這種方法何等簡要。張元素的清空膏諸方,是繼承了許學士的想法而擴充套件的。

風痰頭痛,多兼嘔逆眩暈,若用風藥,其痰愈逆,其痛益甚。《和劑》玉壺丸,乃是的藥。東垣變為白朮半夏天麻湯,則兼氣虛而言之耳。

白話文:

風痰頭痛,往往伴有嘔吐、眩暈等症狀,若用藥物治療風症,則其痰症愈發逆於胃中,其頭痛也愈發加重。《和劑》玉壺丸,為治療此症的良藥。東垣將其變為白朮半夏天麻湯,則是兼顧氣虛的緣故。

腎厥頭痛、肝厥頭痛,《本事方》論之最詳。

白話文:

腎厥頭痛、肝厥頭痛,在《本事方》中論述得最為詳盡。

玉真丸,硫黃、半夏,溫降之力彌大,石膏、硝石,寒下之能甚長。夫陰氣上逆,其來最暴,治以純陽,必多格櫃,故須膏、硝為之佐使,令其相入而不覺其相傾耳。黑錫丹亦見此意。

白話文:

玉真丸以硫黃、半夏為主藥,其溫熱、降逆之力非常強大,石膏、硝石具有極大的寒性、下行之力。陰氣逆行上犯,來勢非常猛烈,若以純陽之藥治療,必然會有很多阻礙,所以必須使用石膏、硝石作為輔佐和引導,讓藥物相輔相成,而不至於互相抵觸。黑錫丹也是基於這個原理。

茸珠丹有二方,一用硃砂鹿茸二味為丸。蓋亦補虛墜浮之意。一用硃砂同草烏、瞿麥黃藥子火煅,獨取硃砂為末作丸。此不特硃砂經火有毒,即草烏之辛散,瞿麥、黃藥子之苦降,並已成灰,吹去不用,而顧需其相濟,詎可得耶。

白話文:

茸珠丹有兩種配方,一種配方用硃砂、鹿茸兩種藥材製成丸劑。這仍然是為了補虛、墜浮的用意。另一種配方用硃砂與草烏、瞿麥、黃藥子一起用火煅燒,然後只取硃砂研成細末製成丸劑。這個配方的問題不僅在於硃砂經過火煅後有毒,而且草烏辛散,瞿麥、黃藥子苦降,這些藥材在火煅後都已經變成灰燼,被吹去不用了,但還指望它們相互配合,怎麼可能呢?

搐鼻諸方,《本事》獨用辛溫,東垣、河間並用辛涼。夫久畜之風,多化為熱,而閉郁之氣,非溫不通,隨病斟酌,從少從多,則賢者之責也。

白話文:

針對抽搐鼻子的各種治療方法,《本事》獨特使用辛溫藥物,東垣、河間則同時使用辛涼藥物。由於長期積存的風多轉化為熱,閉塞鬱滯之氣如果不使用溫熱藥物,則無法疏通。因此,要根據病情酌情加減藥物,使用的量多少,是賢能醫生需要考量的責任。

頭痛餅子,有用五倍子全蠍、土狗各七個,醋和作餅者。用南星、川芎等分同連須蔥白搗爛作餅者。有用蓖麻子乳香者。有用大黃芒硝井底泥搗貼者。然外治之藥,無論邪之寒熱,並宜辛溫開達,徒用苦寒,鬱閉益甚,苟非熱極,不可輕用。

白話文:

  1. 頭痛餅:由五倍子、全蠍、土狗各七個,加醋製成餅狀。

  2. 頭痛餅:由南星、川芎等分,連須蔥白搗爛製成餅狀。

  3. 頭痛餅:由蓖麻子、乳香製成。

  4. 頭痛餅:由大黃、芒硝與井底泥搗爛後貼敷。

然而,外治的藥物,不論邪氣的寒熱,都應該辛溫開達,如果只用苦寒的藥物,會使鬱閉更加嚴重。除非是熱極的證狀,否則不可輕易使用。

頭痛之因,非止一端,有風、有寒、有濕、有熱、有兼氣。兼氣者,如火與濕合,《內經》所謂少陽司天之政,二之氣,其熱鬱於上,頭痛、嘔吐、昏憒是也。有火勝水復者,《內經》所云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復則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是也。有胃實者,經所謂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是也。

白話文:

頭痛的原因,不只一種,有風、有寒、有濕、有熱、還有兼氣。兼氣是,例如火與濕合,《內經》所謂少陽司天之政,二之氣,其熱鬱於上,頭痛、嘔吐、昏憒就是這種情況。有火勝水復型,是《內經》所說的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復則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是這種情況。有胃實型,經文所謂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就是這種情況。

有腎厥者,經所謂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是也。有心熱者,經所謂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是也。有痰飲者,其病在脾,東垣所謂太陰痰厥,頭痛眼黑,嘔吐悶亂,亦濕勝也。有內風者,風從火化,其病在肝,不特厥陰之脈與督脈上會於巔,蓋即肝臟沖逆之氣,亦能上至巔頂也。又有真氣不守,厥而上行,天門真痛,上引泥丸,名真頭痛,多不可治。

白話文:

有的人出現腎厥,這在經典上稱為頭痛巔疾,這是因為下虛上實,過度在足少陰和巨陽這兩條經絡上,嚴重的話就會進入腎臟。有的人出現心熱,這在經典上稱為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度在手巨陽和少陰這兩條經絡上。有痰飲的人,病在脾臟,東垣稱之為太陰痰厥,頭痛、眼睛發黑,伴有嘔吐、悶亂,這也是濕盛的原因。有的人出現內風,風從火化,病在肝臟,不僅厥陰經的脈絡與督脈在頭頂交會,而且肝臟本身的衝逆之氣,也可能上達頭頂。還有一種情況是真氣不守,厥而上行,天門真痛,上引泥丸,這種稱為真頭痛,大多數情況下無法治癒。

古方云:與黑錫丹,灸百會穴,猛進參、附、烏、沉,或有可生。然天柱折者,亦難為力矣。

白話文:

古方提到:配合黑錫丹,灸百會穴,服用人參、附子、烏頭、沉香等猛烈藥物,或許還有生機。然而,如果天柱骨斷折,就無能為力了。

2. 風頭痛

風頭痛者,風氣客於諸陽,諸陽之脈,皆上於頭,風氣隨經上入,或偏或正,或入腦中,稽而不行,與真氣相擊則痛。經云: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是也。其挾寒挾熱,則隨症審而治之。

白話文:

患有風頭痛的人,其風氣客於諸陽。諸陽之脈,皆上於頭。風氣沿經絡往上侵入,有時偏一邊,有時正著,或者進入腦中,停滯不走,與真氣相擊就會疼痛。經典上說: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就這個道理。其風氣挾寒或挾熱,則應隨著症狀而診斷、治療。

經驗治頭痛、風熱痛不可忍者方(《元珠》名茶調散

白話文:

經驗治療頭痛、風熱痛不可忍受之方(《元珠》名:茶調散)

川芎(一兩),香白芷(五錢),細芽茶(三錢),片黃芩(二兩,酒拌炒,再拌再炒,如是三次,不可令焦),荊芥穗(四錢),薄荷葉(三錢)

白話文:

小川芎(一兩)、香白芷(五錢)、細芽茶(三錢)、片黃芩(二兩,用酒拌炒,再拌再炒,一共三次,不可炒焦)、荊芥穗(四錢)、薄荷葉(三錢)

上細末,每服二三錢,茶清調下。一方有菊花防風、殭蠶。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用茶水調服。另外一方藥材有菊花、防風、殭蠶。

白話文:

石膏散

組成:

  • 石膏(研細)一斤
  • 甘草(炙,切碎)半斤
  • 生薑(切片)五兩
  • 大棗(去核)十枚

製法:

將石膏、甘草、生薑、大棗放入缽中搗碎,過篩。

用法:

  • 每服以一到二錢,用沸水調勻服用。
  • 一日三次。

功效:

  • 清熱消暑
  • 生津止渴
  • 治療暑邪侵襲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

石膏(二兩,炭火燒,研細末),川芎(一兩),炙甘草(半兩)

白話文:

石膏(200公克,以炭火燒製,研磨成細末),川芎(100公克),炙甘草(50公克)

上為末,每服一錢,蔥白、好茶同煎湯調下,食後日二服。

一方,:決明子作枕,去頭風、明目佳。

《本事》白附散,治風寒客於頭中,疼痛牽引兩目,遂至失明。

白話文:

一份藥方:

末藥,每次服一錢重,用蔥白、好茶一起煎湯服用,在飯後再服兩次。

另一份藥方:

決明子做成枕頭,可以治療頭風、明目。

《本事方》中的「白附散」藥方,用於治療風寒侵襲頭部,導致疼痛牽引兩眼,甚至失明。

白附子(一兩),麻黃,川烏,南星(各半兩),全蠍(五個),乾薑硃砂麝香(各二錢半)

白話文:

白附子(60公克),麻黃、川烏、南星(各30公克),全蠍(5個),乾薑、硃砂、麝香(各15公克)

上為細末,酒調一匙服,略睡少時效。

三五七散,治風寒入腦,頭痛惡寒目眩。

白話文:

[三五七散],治療風寒入侵腦中,導致頭痛、惡寒、頭暈。

將藥粉細細磨成粉末,用酒調勻一匙服用,稍睡片刻即可見效。

防風(二兩),茱萸,炮姜,茯苓(各一兩五錢),細辛,炮附子(各七錢五分)

白話文:

防風(120公克),茱萸,炮姜,茯苓(各90公克),細辛,炮附子(各45公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局方》。)

芎辛湯,治風寒濕在腦,頭痛眩暈嘔吐。

川芎(三錢),細辛,白朮(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上銼作一帖,入生薑五片,芽茶少許,水煎服。(《濟生》)

白話文:

中文翻譯:

芎辛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在腦,導致頭痛、眩暈、嘔吐。

材料:

  • 川芎(3錢)
  • 細辛
  • 白朮(各1錢半)
  • 甘草(1錢)

做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劑用2錢,用溫酒調勻,服用。

東垣云: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故味之薄者,自地昇天者也。所以頭痛皆用風藥治之。然患痛人,血必不活,而風藥最能燥血,故有愈治而愈甚者。此其要尤在養血,不可不審也。

白話文:

東垣(一位著名的中醫師)說:高高的山頂上,只有風能夠到達,所以味道淡薄的東西,都是從地面升到天上去的。因此,頭痛都用風藥來治療。然而,患有疼痛的人,血氣必定不暢通,而風藥最容易燥血,所以有的人越治越嚴重。這個道理最重要的地方在於養血,不可不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