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痘疹心法要訣》~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痰因津液貯留生,痘瘡之火煉而成,加味二陳斟酌用,灌漿保元化毒寧。

【注】痰乃津液貯留胸中而生。蓋痘毒之火,耗煉其津液,上壅氣道,喉中作聲,宜清氣化痰,不可驟用金石之藥,恐傷真氣,以加味二陳湯治之。若灌漿時見此證,則禁用二陳湯。但於助漿劑中少佐清氣化痰之品,如保元化毒湯橘紅、貝母、桔梗、麥冬,甚妥。

白話文:

痰液是由津液積存在胸中而產生的。痘毒之火耗損了津液,上衝氣道,在喉嚨中發出聲音,應該用清氣化痰的方法治療,不可驟然使用金石之藥,以免損傷真氣,可以用加味二陳湯治療。如果在灌漿時出現這種情況,則不能使用二陳湯。但可以在助漿劑中少量加入清氣化痰的藥品,如保元化毒湯加橘紅、貝母、桔梗、麥冬,非常合適。

加味二陳湯

麥門冬(去心),前胡,栝蔞仁,陳皮半夏(薑製),茯苓甘草(生),枳殼(麩炒),桔梗,杏仁(炒去皮、尖),黃芩

白話文:

麥門冬(去除中心部分),前胡,栝蔞仁,陳皮,半夏(用薑汁製成),茯苓,甘草(生),枳殼(用麩炒過),桔梗,杏仁(炒熟去皮、尖頭),黃芩。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痘證多痰宜二陳,麥冬前胡栝蔞仁,陳皮半夏茯苓草,枳桔杏仁共黃芩。

保元化毒湯(方見起脹證治)

2. 咳嗽

毒熱熏蒸火灼金,肺氣上逆咳嗽頻,初熱見點杏蘇飲,收靨清膈二陳神。

白話文:

毒熱之氣上蒸燻灼肺金,肺氣上逆,頻繁咳嗽,初熱時服用杏蘇飲,退燒化痰,清肺熱,二陳湯能健脾益氣,清熱化痰,均有奇效。

【注】咳嗽者,有聲有痰也。因痘毒之火上熏於肺,故氣逆而發為咳嗽。如初發熱見此者,宜杏蘇飲主之。偶感風寒者,亦用此藥。自起脹至成漿而咳嗽者,由喉間有痘,道路窄狹,痘收自愈,不必服藥。結靨後咳嗽者,乃衛氣虛弱,腠理開張;或因風寒者,均宜人參清膈散治之。因餘熱者,宜加味二陳湯治之。

白話文:

咳嗽,是指有聲音和痰液的症狀。由於痘瘡之毒火上燻肺部,所以氣逆而發為咳嗽。如果初發熱時出現咳嗽,宜服用杏蘇飲治療。偶感風寒引起的咳嗽,也可以用此藥治療。從皮膚出現痘疹開始,到痘疹化膿成漿而咳嗽,是由於喉間有痘瘡,道路狹窄,痘瘡自行收斂後可以痊癒,不必服藥。痘瘡結痂後咳嗽,是衛氣虛弱,腠理開張所致;或因風寒所致,均宜服用人參清膈散治療。因餘熱所致者,宜服用加味二陳湯治療。

杏蘇飲(方見喘證)

人參清膈散

人參,黃耆(生),茯苓白朮(土炒),黃芩當歸白芍(微炒),知母(生),桔梗甘草(生),柴胡滑石(飛),紫菀地骨皮,桑皮(炒)

白話文:

人參:補氣益血

黃耆(生):益氣固表

茯苓:健脾補腎

白朮(土炒):健脾燥濕

黃芩:清熱燥濕

當歸:補血活血

白芍(微炒):養血調經

知母(生):清熱滋陰

桔梗:宣肺排膿

甘草(生):補脾益氣

柴胡:疏肝解鬱

滑石(飛):清熱解毒

紫菀:化痰止咳

地骨皮:清熱涼血

桑皮(炒):清熱涼血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清膈散療靨後咳,參耆苓朮苓歸芍,知桔甘草柴滑石,紫菀地骨桑皮合。

加味二陳湯(方見痰證)

3. 乾噦

痘瘡乾噦病勢沉,毒熱上逆正難禁,實熱橘皮竹茹劑,虛寒丁香柿蒂神。

白話文:

痘瘡乾枯、膿液停滯,病勢非常嚴重,毒熱之氣上逆,不易制止。如果實熱證,可用橘皮、竹茹等藥物;如果虛寒證,可用丁香、柿蒂等藥物。

【注】乾噦者,有聲無物,其聲重大而長,屬陽明胃經也。緣毒熱上逆所致。又有胃氣不足,不能容受,復有寒邪客於胃中,使胃氣不能中主,上行而噦也。熱者,橘皮竹茹湯主之;寒者,丁香柿蒂湯主之。

白話文:

[譯文]乾嘔的症狀是患者有嘔吐的聲音,但吐不出任何東西,聲音沉重且悠長,屬於陽明胃經的病症。起因為毒熱上逆所致。此外,還有胃氣不足,不能容受食物,另外又因寒邪客於胃中,導致胃氣不能在胃中運化,胃氣逆行而上,引起乾嘔。若是因熱引起的嘔吐,治療時應以橘皮竹茹湯為主藥;若是因寒造成的乾嘔,治療時應以丁香柿蒂湯為主藥。

橘皮竹茹湯

橘紅半夏(薑製),麥門冬(去心),枇杷葉(姜炙),甘草(生),竹茹,赤苓,人參

白話文:

橘紅:具有止咳化痰、利尿消腫、健脾開胃的功效。

半夏(薑製):具有化痰止咳、平喘止嘔的功效。

麥門冬(去心):具有益氣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

枇杷葉(薑炙):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甘草(生):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

竹茹: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赤苓:具有利尿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益元、益精生津、健脾補肺的功效。

引用蘆根,水煎服。

【方歌】橘皮竹茹湯如神,專醫胃熱嘔逆頻,橘半麥冬枇杷草,竹茹赤苓與人參。

白話文:

橘皮和竹茹湯起死回生,專門治療胃熱引起的嘔吐和頻繁嘔逆,橘皮、半夏、麥冬、枇杷葉、竹茹、赤苓和人參。

丁香柿蒂湯

丁香,人參,高良薑,柿蒂

水煎服。

【方歌】丁香柿蒂湯治寒,胃氣上逆不得安,丁香良薑人參共,更入柿蒂一同煎。

白話文:

【藥方歌訣】丁香、柿蒂湯可以用來治療寒證,當胃氣上逆,而不能安定時,可以把丁香、良薑和人參一起放入柿蒂中,然後一起煎煮。

4. 嘔吐

毒盛嘔吐二陳良,吞嚥不利鼠黏湯,傷食吐酸大安效,氣虛作嘔和胃方。

【注】嘔者,有物有聲;吐者,有物無聲,二證皆屬於胃。痘初出嘔吐者,是火邪犯胃,毒氣上騰,痘必紅紫,宜梔連二陳湯。自起脹至收靨嘔吐者,是瘡集咽門,吞嚥不利所致,須用鼠黏子湯。若傷食嘔吐者,吐必腥酸,宜用木香大安丸。設吐後精神困倦,不思飲食,乃胃氣虛也,以參砂和胃湯主之。

白話文:

嘔吐:有物體吐出且伴隨聲音;吐:有物體吐出但沒有聲音,這兩種症狀都屬於胃病。痘初起時出現嘔吐,是火邪侵犯胃,毒氣上湧,痘必紅紫,宜用梔連二陳湯治療。從痘瘡開始長到痘瘡收斂期間出現嘔吐,是瘡口聚集在咽喉部,吞嚥不利所致,需要用鼠黏子湯治療。如果是傷食嘔吐,吐出來的東西一定有腥酸味,宜用木香大安丸治療。如果嘔吐後精神睏倦,不想吃東西,是胃氣虛弱,以參砂和胃湯為主藥治療。

梔連二陳湯

陳皮半夏(薑製),茯苓甘草(生),梔子(姜炒),川黃連(姜炒)

白話文:

陳皮:乾燥的橘子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半夏(薑製):將半夏與生薑一起炮製,具有化痰止嘔、降逆止咳的功效。

茯苓:乾燥的茯苓菌,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

甘草(生):未經炮製的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益氣補脾的功效。

梔子(薑炒):將梔子與生薑一起炮製,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川黃連(薑炒):將川黃連與生薑一起炮製,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毒氣衝胃吐頻頻,醫治須宜用二陳,陳半茯苓生甘草,梔連姜炒效如神。

加味鼠黏子湯

桔梗射干連翹(去心),荊芥防風山豆根,鼠黏子(炒、研),乾葛

白話文: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利咽排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咳嗽、咳痰、咽喉腫痛等症。

射干:具有清熱燥濕、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

連翹(去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瘡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

荊芥:具有發汗解表、清熱透疹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身痛、皮膚瘙癢等症。

防風: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身痛、四肢痠痛等症。

山豆根: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

鼠黏子(炒、研):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咳嗽、咳痰、喘息等症。

乾葛:具有生津止渴、清熱化痰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口渴、咽乾、咳嗽、吐痰等症。

水煎服。

【方歌】加味鼠黏湯極合,桔梗射干同連翹,荊芥防風山豆根,鼠黏子炒配乾葛。

木香大安丸(方見驚搐)

參砂和胃湯

人參白朮(土炒),藿香,茯苓,陳皮,半夏(薑製),縮砂仁,甘草(炙)

白話文:

  • 人參:滋補元氣,益氣補精。

  • 白朮(土炒):健脾益氣,燥濕利尿。

  • 藿香:解暑祛濕,理氣化痞。

  • 茯苓: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半夏(薑製):化痰止咳,平喘止嘔。

  • 縮砂仁:理氣行氣,溫中止嘔。

  • 甘草(炙):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引用煨姜,水煎服。

【方歌】虛吐參砂和胃湯,人參白朮共藿香,茯苓陳皮製半夏,縮砂甘草引煨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