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論證治

凡形寒壯熱,咽喉腫痛,頭痛咳嗽,胸悶鼻塞,嘔惡,兩目汪汪,手足指冷,脈來濡數或現浮數,此即厲邪痧證,需進後方荊芥葛根湯兩三劑,俟其暢汗,痧透點至足心,舌有楊梅刺,方進辛涼清解之味,總之痧慎於始,若有一毫胸臆未清,便是痧疹未透,不可早進寒涼,遏伏以致不治。

白話文:

凡是外表怕冷但又感覺發燒,咽喉腫痛,頭痛咳嗽,胸悶鼻塞,噁心嘔吐,兩眼汪汪,手腳冰冷,脈來微弱而急促或出現浮數,這就是厲邪痧證,需要服用荊芥葛根湯兩三劑,等它暢快發汗,痧氣透發到腳底心,舌頭上有楊梅刺,才用辛涼清解的藥味。總之,痧病要小心在開始的時候,如果有一絲胸中不爽快的感覺,就是痧疹沒有透發,不可早用寒涼的藥,遏制痧疹發作而導致無法治癒。

凡痧疹欲出未出之時,宜早為發散,以解其毒,則無餘患。若不預解使之盡出,或早投寒涼遏伏,多致毒蓄於中,或為壯熱日久枯悴,或成驚癇,或為瀉痢,或為咽喉腐爛咳血喘促,或作浮腫疳蝕而死。此雖一時戾氣之染,然未始不由於人事之未盡也。

白話文:

當痧疹即將發作但尚未完全發出之時,應該及早進行發散治療,以解除其毒性,這樣就不會有後患。若不預先解除毒性,讓它完全發出,或過早使用寒涼藥物強行遏制,常會導致毒性蓄積於體內,可能轉變為長時間的壯熱枯竭、或形成驚癇、或變成瀉痢、或變成咽喉腐爛、咳嗽帶血、呼吸急促,甚至發展成浮腫、疳蝕而死亡。這些雖然是暫時性的戾氣感染所致,但最初還是因為人為因素所造成的。

凡痧疹逡巡不出者,乃風寒外束皮膚閉密也,宜荊防葛根湯主之,外用芫荽酒苧麻蘸酒戛之。(恐露體冒風可不必用)

白話文:

凡是痧疹反覆發作,無法完全消退的,是風寒在體外束縛皮膚,使皮膚閉塞而致。可用荊防葛根湯,並在皮膚外部塗抹芫荽酒和麻薴酒。注意不要讓體表暴露在風中,可能會不必用藥。

凡形寒發熱面若裝朱,痧疹不出肌膚即現上吐下瀉,腹痛如絞,甚至發厥口噤目閉神昏,此乃內挾濕滯痧穢,外感戾毒,暴寒折伏,表裡為病,陰陽不通,最屬危候。每至朝發夕死,不能過兩三日者。若投寒涼清解有如操刃急進,藿香正氣散加煨葛根牛蒡子蟬衣焦神麯等味一兩劑得暢汗吐瀉厥止,痛停,痧得焮赤,扶過三日庶無妨礙。

白話文:

凡是身體發冷、發燒、臉色像塗了硃砂一樣紅,痧疹不出現在皮膚上,就會出現嘔吐、腹瀉,肚子痛得像絞在一起一樣,甚至會昏迷、口不能說話、眼睛閉著、神志昏迷,這是因為體內有溼邪、痧穢,外感戾氣,突然受寒折伏,表裡皆病,陰陽不通,是最危險的徵兆。每到早上發病,晚上就死,不能超過兩三天。如果服用寒涼清解藥物,就像操刀急進,藿香正氣散加上煨葛根、牛蒡子、蟬衣、焦神麯等藥物,一兩劑就能暢通汗水、嘔吐、腹瀉、厥症停止,疼痛停止,痧疹變成紅色,扶持過三天後就不會有妨礙。

但此證吐瀉之後,津液大傷,必然發渴思冷,切勿與吞冷水、所有甘蔗水梨一切寒涼之物,切忌切忌。

白話文:

不過這種情況吐瀉之後,津液大傷,必定會口渴想喝冷水,千萬不要吞食冷水、所有甘蔗水梨等寒涼性食物,切記切記。

凡熱邪壅於肺,逆傳心胞絡,痧疹不得出或已出而覆沒者,乃風寒所遏而然,若不早治毒必內攻,以致喘急音啞而死,急用升麻葛根湯加荊芥牛蒡子蟬衣桔梗櫻桃核浮萍枇杷葉等煎服,外用芫荽酒苧麻蘸酒戛之,使痧疹復出而喘定,方可無虞,倘體質單弱不能透達,需用透邪煎柴歸飲發之,如進此二湯仍不焮赤者,急進托裡舉斑湯

白話文:

凡是熱邪阻塞於肺部,逆行傳至心臟與體表的絡脈,痧疹不能發出來,或是已經發出卻又覆沒下去的,那是因為風寒阻遏的緣故。如果不早點治療,毒邪必定內攻,以致喘急、聲音嘶啞而死亡。趕快使用升麻葛根湯,加入荊芥、牛蒡子、蟬衣、桔梗、櫻桃核、浮萍草、枇杷葉等藥物煎服。外用芫荽酒、薴麻蘸酒塗抹患處,使痧疹重新發出來,喘息平定,才能沒有危險。如果體質單弱,藥物不能透達,需要使用透邪煎或柴歸飲來發散邪氣。如果服用這兩種湯藥後,痧疹仍然不紅赤,趕快服食託裡舉斑湯。

凡痧疹只怕不能出,若出得暢盡,其毒便解,故治痧疹者貴慎於始,發熱之時,當察時令寒暄酌而治之,倘時令嚴寒即桂枝葛根湯麻黃湯俱可用,勿拘辛溫而遲疑,二湯內俱加入牛蒡子蟬衣桔梗發之。如時令炎熱以升麻葛根湯加牛蒡子蟬衣辰砂益元散發之。如果熱勢充熾稍加生石膏三四錢亦可。

白話文:

所有的痧疹都怕它不能發出來,如果發得很好很完全,它的毒就會解除,因此治療痧疹的人貴在剛開始的時候慎重。在發燒的時候,應該觀察得當時令的寒熱來斟酌治療。如果當時令很寒冷,那麼桂枝葛根湯或麻黃湯都可以用,不要拘泥於辛溫而遲疑,這兩帖藥裡都加入牛蒡子、蟬衣、桔梗來發散痧疹。如果當時令炎熱,可以用升麻葛根湯,加上牛蒡子、蟬衣、辰砂和大棗來發散痧疹。如果熱勢很旺盛的話,可以適當地加點生石膏,三或四錢也行。

倘時令平和,以荊防葛根湯加浮萍草發之。務使發得透暢,莫使其有絲毫逗留,致生變幻,纏綿不已。

痧疹後勿可任性貪涼,適意喜冷,切忌大葷海鮮油腥甜膩酸辣生硬咸澀食物,以杜後患,慎戒百日,切囑切囑。

2. 經驗方

葛根(一錢半或一錢),牛蒡子(炒研,三錢),炒荊芥(一錢半),炒防風(一錢半),桔梗(一錢),枳殼(一錢,麵炒),甘草(四分),光杏仁(三錢,便溏者勿研),象貝母(去心研,三錢),加浮萍(三錢),荊芥防風不炒亦可。

白話文:

烘焙葛根(1.5錢或1錢)、牛蒡子(炒過並碾碎,3錢)、炒荊芥(1.5錢)、炒防風(1.5錢)、桔梗(1錢)、枳殼(1錢,與麵粉一同炒)、甘草(0.4錢)、光杏仁(3錢,若大便稀溏者勿研碎)、象貝母(去心並碾碎,3錢),加入浮萍(3錢),荊芥、防風不炒也可。

升麻葛根湯(痧點隱隱不透者用之)

升麻(五分),葛根(錢半),赤芍(錢半),生甘草(四分),荊芥(錢半),牛蒡子(三錢),蟬衣(一錢),桔梗(一錢),加櫻桃核(三錢),浮萍草(二錢)

白話文:

升麻(五分)葛根(半錢)赤芍(半錢)生甘草(四分)荊芥(半錢)牛蒡子(三錢)蟬衣(一錢)桔梗(一錢)加上櫻桃核(三錢)浮萍草(二錢)

藿香,紫蘇,制茅朮,制川樸,茯苓陳皮,甘草,桔梗,半夏曲,加葛根,牛蒡子,蟬衣,焦神麯

白話文:

藿香: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芳香氣味,可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等症狀。

紫蘇:也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辛溫發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等症狀。

制茅朮:是茅朮的炮製品,具有健脾益氣、化濕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瀉等症狀。

制川樸:是川樸的炮製品,具有溫肺化痰、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痛等症狀。

茯苓:是一種寄生菌類,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心悸失眠等症狀。

陳皮:是橘皮的陳年製品,具有理氣健胃、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狀。

甘草: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功效,常被用於中藥方劑中。

桔梗: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宣肺排膿、利咽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半夏曲:是半夏的炮製製品,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咳嗽、痰多、嘔吐等症狀。

葛根:是一種草本植物,具有生津止渴、解肌退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口渴等症狀。

牛蒡子:是一種草本植物的種子,具有宣肺透疹、利尿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麻疹、水腫等症狀。

蟬衣:是蟬蛻的殼,具有清熱定驚、利尿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驚風抽搐、小便不利等症狀。

焦神麯:是一種發酵食物,具有健脾益氣、消食化積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

茅朮川樸舌胎白膩濕重者可用。

原方有大腹皮白芷當酌用之。

透邪煎

歸身,赤芍,荊芥,防風,升麻,乾葛根,炙甘草

加牛蒡子,蟬衣

柴歸飲(即前方內)

柴胡

托裡舉斑湯

歸身(五分,瀉者勿用),赤芍(一錢,酒炒),升麻(五分,見點後勿用),柴胡(五分),加浮萍草(三錢)

白話文:

歸身(五分,腹瀉者勿用),赤芍(一錢,用酒炒過),升麻(五分,出汗後勿用),柴胡(五分),再加入浮萍草(三錢)。

原方有炙甲片(一錢),白芷(七分),當酌用之。

乾葛牛蒡子蟬衣荊芥象貝母隨證可加。

德按:惟冬令平寒必須麻黃,輕者三分,重則六七分,(炙焦潤之)若竹葉石膏桑葉杏仁西河柳枇杷葉蘆根白茅根隨時加用可也。

白話文:

德濟說:治療冬天的風寒感冒,麻黃是必須的藥物,輕症用三錢,重症可以用六七錢,(焙燒到焦黃,用水潤一下),竹葉、石膏、桑葉、杏仁、西河柳、枇杷葉、蘆根、白茅根隨時加入也可以。

上編曰徵今(下)

徵今編書後

《內經》言:火鬱發之。王安道先生解曰:發者汗之也,升舉之也。升舉發汗即發散之義也。仲聖太陽篇曰: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脈浮而數者,可發汗。陽明篇曰: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又曰:咽喉乾燥者,不可發汗。咽中閉塞,不可發汗。然在近時爛喉痧證竟有以發汗而生,以不發汗而死者。

白話文:

《內經》說:火鬱發之。王安道解釋《內經》說,發是讓它出汗,是讓它升發的意思。升發出汗就是發散的道理。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篇說:脈浮,病在體表,可以讓其發汗。脈浮而數,可以讓其發汗。陽明篇說:脈浮沒有汗而喘,讓其發汗就會痊癒。還說:咽喉乾燥,不能讓其發汗。咽中閉塞,不能讓其發汗。然而在近代爛喉痧證居然有因為發汗而存活的,也有因為不發汗而死的人。

如光緒丁丑三年吳下邗上大疫時行,患喉痧者,老幼傳染。醫用寒涼死亡相繼,曾服麻杏荊防發汗宣透者轉危為安。若投黑膏犀角地黃頃刻告斃。可見天行疫癘當推歲氣論治,未可拘一定成法。薛一瓢先生曰:凡大疫之年,多有難識之證。醫者絕無把握,方藥雜投,夭枉不少。

白話文:

比如光緒丁丑三年(1897年),吳下邗上爆發大規模流行,人們罹患喉痧,老幼皆受傳染。醫師使用寒涼藥物,導致患者陸續死亡,曾服麻杏荊防治療,發汗宣透者轉危為安。若投以黑膏、犀角、地黃等藥物,頃刻之間就會死去。由此可見,治療流行病時應以當年的氣候為依據,不能拘泥於一定的成規。薛一瓢先生說:「凡遇大規模流行之年,常有很難診斷的病症。醫師難以確定病因,使用藥物雜亂無章,以致不少人因此而枉死。」

要得其總訣,當就三年中司天在泉,推氣候之相乖者在何處,再合本年之司天在泉,求之以此用藥,雖不中不遠矣。《內經》云:必先歲氣,母伐天和。此之謂歟。余輯是編不無掛一漏萬,明哲高賢匡予未逮,惠我名言,自當續付棗梨,同垂不朽,後學凌德拜識。

白話文:

要得到總體治療的訣竅,應該從三年中司天在泉,推測氣候變化不一致的地方在哪裡,然後再結合今年的司天在泉,根據這些信息來用藥,即使不完全正確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內經》說:必須先了解歲氣,不要違背天和。是否就是這個意思。我編輯這本書,難免掛一漏萬,希望高明的人能指正我的不足,賜予我高明的意見,我一定會繼續把這些藥方加上,讓它們可以流傳下去,造福後世。後學凌德恭敬地拜識。

日本多紀櫟窗先生著有《麻疹心得》《麻疹輯要方》《麻疹纂類》各一卷,求之多年未得一見,深以為憾,茲特附載卷端,以俟他日訪錄續編。辛卯夏日蟄庵謹又識。

白話文:

日本有多位先生著有多部中醫書,如《麻疹心得》《麻疹輯要方》《麻疹纂類》各一卷,多年來一直很想看這些書,都沒有機會見到,覺得很遺憾,現在暫時寫在書卷的前面,等以後再繼續採訪編輯。辛卯年夏季,蟄庵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