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德

《專治麻痧初編》~ 卷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五 (3)

1. 丹痧斑疹辨

陸氏九芝曰:丹痧斑疹四者,丹與痧類,斑與疹類,痧輕而丹重,疹輕而斑重,丹與斑皆出與膚平而成片,痧與疹皆高出於膚而成點。痧自痧,丹自丹也渾言之則通曰痧,亦疹自疹,斑自斑也,渾言之則通曰疹。而痧之原出於肺,因先有痧邪而始發表熱,治痧者當治肺,以升達為主,而稍佐以清涼。

白話文:

陸氏的九芝曰:丹痧斑疹四種疾病,丹和痧相似,斑和疹相似,痧輕而丹重,疹輕而斑重,丹和斑都出現在皮膚的平面上並成片狀,痧和疹都高出皮膚表面並成點狀。痧是由痧邪引起的,丹也是由痧邪引起的,因此可以統稱為痧;疹也是由疹邪引起的,斑也是由疹邪引起的,因此可以統稱為疹。痧的原發部位在肺,因為先有痧邪,然後才發熱,治療痧應該以治療肺為主,以升達為主,並稍微佐以清涼藥物。

疹之原出於胃,因表熱不解已成裡熱而蘊為疹邪,治疹者當治胃以清涼為主而少佐以升達。痧於當主表散時不可早用寒瀉,疹於當主苦泄時不可更從辛散。大旨升達主升麻葛根柴之屬,清涼主芩梔桑丹之屬,惟宗仲景葛根芩連一法出入增減,則於此際之細微層折皆能曲中而無差忒,此治痧疹之要道也。

白話文:

疹子的來源出於胃,因為表面的熱沒有去除,已經形成裏熱,而蘊結為疹子的邪氣,治療疹子應該以治療胃為主要目的,用清涼解熱的治療方法,輔以升達的治療方法。痧症在應該以發表散寒為主要治療方法的時候,不可以用寒涼瀉下的治療方法,疹子在應該以苦寒瀉下的治療方法為主要治療方法的時候,不能再用辛溫發散的治療方法。總的來說,升達的治療方法主要以升麻、葛根、柴胡等藥物為代表,清涼的治療方法主要以黃芩、梔子、桑葉、丹皮等藥物為代表,只要掌握了仲景的葛根芩連湯的治法,並且根據情況增減藥物,那麼對於疹子症狀的細微變化都能夠準確把握,並且不會有差錯,這就是治療痧疹的關鍵要點。

自來治此證者主辛散則禁寒泄,主寒泄則禁辛散,故兩失之至,不僅為痧與疹,而為丹為斑則皆裡熱之甚,惟大劑寒藥乃克勝任,非第痧疹之比矣。有是四者脘必悶,四者之齊與不齊以脘悶之解與未解為辨。有是四者熱必壯,四者之解與不解以汗出之透與未透為辨。故當正治痧疹時必兼行升清兩法,表裡交治,務使痧疹與汗並達。

白話文:

自古以來治療這種病,注重辛散的話,就禁止用寒涼藥物,注重寒涼的話,就禁止用辛散藥物,所以兩者相互抵消,不只會出現痧症,還會有丹毒、斑疹,都是裡熱很嚴重造成的,只有大量服用寒涼藥物才能奏效,不是單單治療痧疹可以相提並論的。如果有這四種症狀,腹部肯定會悶脹,這四種症狀齊全或不齊全,可以根據腹部悶脹的症狀是否消失來區分。如果有這四種症狀,熱相肯定會旺盛,這四種症狀是否消失,可以根據汗水是否透出、是否解表來區分。所以正治痧疹的時候,一定要兼用升清兩種方法,表裡兼治,讓痧疹和汗水同時排出體外。

惟痧疹當發出之際,病人每悶極不可耐,稍一輾轉反側其點即隱,病邪反從內陷,此正不必有外來之風也,即袖端被角間略有疏忽其汗便縮,一縮之後旋即周身皆干。此時厥有二斃,一則汗方出時毛孔盡開新風易入,一則汗已大出不可再汗。非特痧疹立隱,且津液既泄,熱必益熾,後此變端,皆從此起。

白話文:

當麻疹即將爆發之際,病人往往感到極度難受,稍一翻身或轉動,疹點就會隱沒而消失,病邪反而向內襲擊體內,這時根本不必再受外在風邪的影響,袖口、被角間若稍有疏忽,汗液就會縮進體內,汗液一旦縮進去後,很快會全身乾爽。這個時候有兩種危機:一個是當汗液剛出來的時候,毛孔全部張開,很容易受到新的風邪入侵;另一個是汗液已經大量流出,不能再出汗。不光麻疹立即隱退,而且津液已經耗盡,體熱必然更加熾盛,此後(麻疹的)變異症狀,都由此而起。

病家只道未愈,醫者亦但說變病,孰知皆汗不如法之故耶。凡病之宜從汗解者無不皆然,而兼痧疹者尤甚。故特於此發之。

白話文:

病人常認為疾病尚未痊癒,醫師也僅說疾病有所轉變,可知都是因為出汗的方法不適當。無論是哪種適合用出汗方法治療的疾病都是如此,而合併有痧疹的病症更是如此。所以特別在這裡闡述。

2. 附不謝方

痧疹二證升散清涼宜合用之,不可偏廢,甚者須用石膏,切忌犀角

白話文:

對於痧疹這兩種疾病,升散清涼的藥物應該同時使用,不能偏廢一方。如果病情嚴重,需要使用石膏,但要注意避免使用犀角。

升麻葛根柴胡黃芩赤芍,元參,連翹,銀花,牛蒡子,山梔子,生甘草桔梗,或加殭蠶,蟬蛻西河柳

白話文:

升麻:具有升發陽氣,疏散風熱的作用。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作用。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退熱止痛的作用。

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作用。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元參:具有滋陰清熱,養血生津的作用。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

牛蒡子:具有疏風散寒,清熱解毒的作用。

山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

生甘草:具有補益中氣,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排膿的作用。

殭蠶:具有祛風止痙,平肝熄風的作用。

蟬蛻:具有祛風解痙,息風止痙的作用。

西河柳: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3. 附案

歲己丑夏四月,小滿節濕土客氣,山妻潘氏年四十七,忽患頭疼身熱咳嗽,惡風,仍然操作,不避風寒,乃致咽痛如割音嘎咯血,耳後項頸兩旁掀腫,手臂胸膺遍現白疹,形同沙粒;筋骨痠軟,便秘飽悶,口苦不渴,脈濡滯而澀急,用西河柳三錢煎甘桔牛蒡子竹葉蘆根湯沖服玉雪救苦丹一顆,頃刻白疹變為紅色,周身透達頸腫漸平。惟咽茶扦格,再服玉雪丹一丸,諸恙若失,不覺其全愈如斯之速也。

白話文:

歲己丑夏四月小滿節的時候,濕氣與土氣交雜,山妻潘氏年四十七歲,突然患了頭痛發熱咳嗽的疾病,並且怕風,仍然勞作,不避開風寒,以致於咽喉疼痛像被割開一樣,聲音嘎啞帶血,耳後項頸兩邊腫脹,手臂胸前都出現了白色的疹子,形狀像沙粒;筋骨酸軟,大便不通,飽脹悶痛,口苦但不渴,脈象濡滯而澀急,用西河柳三錢煎煮甘桔牛蒡子竹葉蘆根湯,沖服玉雪救苦丹一顆,頃刻間白疹變成紅色,周身通達,頸部的腫脹逐漸平復。只是咽喉處仍有疼痛,再次服用玉雪丹一丸,諸種疾病就消失了,感覺好像一下子就完全康復了,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

當山妻患出白疹,喉中早已腐爛,緣向來頰車不利,牙關閉緊不能開齒,飲食惟覺喉𠿓痛如刀割,咳出臭惡膿血令人掩鼻,不得張口可看爛喉,亦不吹藥,可見喉痛是痧疹之常。但當透發痧疹,大忌錯認喉風禁用吹藥涼遏,切囑戒口避風。痧疹出齊則喉痛自愈,如此凶惡重證生死易如反掌,可不懼哉。

白話文:

當山妻得了出白疹的疾病,喉嚨裡已經腐爛了,這都是因為以前臉頰和下巴不利,牙關緊閉無法張開,飲食時只覺得喉嚨像刀割一樣疼痛,咳出的膿血臭氣熏天,令人掩鼻,無法張口查看喉嚨的腐爛情況,也不願吹藥,由此可見喉嚨痛是痧疹的常見症狀。但是當痧疹透發的時候,最忌諱誤認為喉風而禁止吹藥,以免涼遏。一定要囑咐患者戒口避風。當痧疹出齊後,喉嚨痛自然會好。如此兇險嚴重的疾病,生死之間的轉換就像翻手一樣容易,難道不可畏懼嗎?

猶憶同治甲戌尤君劍泉弟婦曾患時疫喉痧,咽喉腫閉,白腐壅塞,項頸擁腫如瓠,滴水不能下咽,湯藥入口,仍由鼻孔噴出。予與同鄉張君聽泉誤認喉痹,醫不如法,日見沉重,特請上海耆醫黃翁菊泉來診,乃問曰:曾服涼藥乎?已經吹藥乎?證勢危險矣,然幸未喘促尚可挽救,大凡喉痧多因冬不藏陽,伏氣內發,風寒外閉致成爛喉,豈可再用涼遏,所以大忌吹藥,若用冰片犀黃愈吹愈壞,愈爛愈深。

白話文:

還記得同治甲戌年,尤君劍泉的妻子患了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喉嚨痛,喉嚨腫得閉合了,裡面塞滿了白色腐敗物,脖子腫得像葫蘆一樣,一滴水都咽不下去,藥也喝不下去,喝進去的湯藥都從鼻孔裡噴出來。我和同鄉張君聽泉誤認為是喉嚨腫痛,治療方法也不對,每天都看得出病情越來越嚴重,於是特地請來上海的名醫黃翁菊泉來診斷。他問道:「曾經服用過涼藥嗎?曾經吹過藥粉嗎?」他接著說:「病情很危急,但還好沒有呼吸急促,還有挽救的可能。一般來說,喉嚨痛大多是因冬天沒有讓身體藏好陽氣,體內的寒氣發作,而風寒從外在閉塞而導致喉嚨潰爛,怎麼可以使用寒涼藥物來遏制呢?所以最忌諱吹藥粉,如果使用冰片、犀黃等藥粉,吹得越多,病情就會越糟,潰爛得越深。」

但當宣毒發表透達痧疹外出自然諸恙解化,劍泉弟婦服涼藥而遏抑加劇,投表劑而宣透告痊。予於是憬然大悟,諺所謂熟讀湯頭歌,不如得臨證多。而今而後時時勉夫。爰書於此以志從前之過。

白話文:

但是當發表的毒氣徹底排出,痧疹出現後,原本的各種症狀就會自然化解,像劍泉的弟媳服用了涼藥而抑制了痧疹,病情加劇了,服用了發表的藥劑,病症才全面痊癒。我於是恍然大悟,諺語中所說的「熟習湯頭歌,不如參與臨牀診療得的多」,而現在以後時常勉勵自己。特意將此事記載於此,以記住之前的過錯。

光緒辛卯二月花朝赤霆子凌德時年六十又一。

4. 總論

顧氏玉峰曰:近年喉痧一證日甚一日,且多殞命者,其故何也。只緣捨本求末,重於咽喉,忽於痧子,早進寒涼遏伏厲邪之故耳。蓋天有六氣俱能生殺成物,凡疾風暴雨酷暑嚴寒四時不正之氣即為厲氣,人若感之便能為害。邇年天道南行,冬不藏陽,每多溫暖,及至春令,反有暴寒折伏,皆為非時不正之厲氣。

白話文:

顧氏玉峯說:這幾年,喉痧這一疾病變得越來越嚴重,而且很多人因此而丟了性命。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呢?就是因為醫生只顧著治療症狀,卻忽略了病因,只注重咽喉部位,卻忽略了痧子,太早使用寒涼藥物來遏制和壓制邪氣。天有六種不同的氣體,都能夠生殺成物。凡是疾風暴雨、酷暑嚴寒等四時不正之氣,都會變成厲氣。人如果感應到這些厲氣,就會受到傷害。近年來,天道南行,冬天不藏陽氣,往往比較溫暖,到了春天,反而有突然的嚴寒襲來,這些都是非時不正的厲氣。

感觸者蘊釀成病所以其證發必一方,長幼男女相似,互為傳染,與厲疫同。稟氣旺者雖感重邪其發亦輕,稟質弱者即感微邪其發亦重。夫人肺主一身之氣,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開竅於喉鼻。鼻氣通於天氣,受邪之時從口鼻而入於肺脾,發必由肺脾而出於肌表。

白話文:

感觸的外邪聚集內部形成疾病,所以症狀的表現一定會集中在某一個部位,無論男女老幼,症狀都相似,相互傳染,與嚴重的疫情相同。身體健康的人即使感觸嚴重的外邪,發病也比較輕微;體質虛弱的人即使感觸輕微的外邪,發病也會比較嚴重。人的肺主宰一身之氣,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的竅通於喉鼻。鼻氣與天氣相通,受到外邪侵襲時,從口鼻進入肺脾,發病一定由肺脾而顯現在皮膚。

當厲毒發作之時,熱淫之氣浮越於肺之經隧,所以必現咽喉腫痛、鼻塞噴嚏、咳嗽胸悶、嘔惡、渾身痠痛等形,此非厲邪痧子為本,咽喉咳嗽等形為末乎?今醫不究其受病之因,乃執《內經》諸痛屬火,紅腫為熱,急進寒涼,甚至用犀羚石膏金汁黃連等味稍兼辛涼表散以為雙解之法。

白話文:

當疫癘疾病爆發的時候,熱毒之氣積聚於肺的經絡,所以必然出現咽喉腫痛、鼻塞噴嚏、咳嗽胸悶、嘔吐、渾身痠痛等症狀,這難道不是因為疫癘邪氣為根本,而咽喉咳嗽等症狀只是表現出來的形式嗎?現在的醫生不探究患者染病的原因,而是執著於《內經》中「諸痛屬火,紅腫為熱」的說法,急於使用寒涼的藥物,甚至使用犀角、羚羊角、石膏、金汁、黃連等藥物,再稍加辛涼表散的藥物,以為這樣就可以同時解決裡證和表證。

體質強旺者幸藉元氣充足或以敵邪致愈,稟之單弱者即變音啞喉腐,氣促腹瀉、齒鼻流血、舌縮唇焦、膚干無汗、發厥口噤種種險候。醫家見之猶曰病重藥輕,更以寒涼培進,必致痧毒內陷,燔灼愈騰,喉閉痰升,命歸泉路。

白話文:

體質強壯者依賴元氣充沛而能抵禦邪氣而痊癒,體質單薄者就會出現聲音嘶啞、喉嚨腐爛、呼吸急促、腹瀉、牙齒和鼻子出血、舌頭收縮、嘴脣焦黑、皮膚乾燥無汗、暈厥、口不能發聲等各種危險症狀。醫生看到這種情況還說病情嚴重,藥物太輕,再用寒涼的藥物治療,必然導致痧毒內陷,發熱加重,喉嚨閉塞、痰液上升,導致死亡。

要知頭面紅腫焮赤正痧毒外達之勢,當此之時亟進表散開達之劑,寒涼清膩等藥一味不可兼雜,使其痧從汗透則其毒自然不留,其毒既泄咽喉豈有不愈,所以先賢諸敗毒散中皆用表散亦同此意命名也。余非業醫者,因從前子女慘遭其害,爰是潛心醫學,研究歲運司天。

白話文:

如果要了解頭面紅腫發燙是痧毒外散的徵兆,在這種情況下應趕快服用表散開達的藥劑,寒涼清膩等藥品絕對不能混雜服用,讓痧從汗水中透出,這樣痧毒自然不會殘留,痧毒既已排出,咽喉又怎麼不會痊癒,因此前人所製的各種敗毒散都加入表散藥材,其命名也是這個意思。我不是學醫的,但因為以前孩子不幸染上這種病,所以我潛心學習醫學,研究歲運司天。

數年以來稍悟一斑,凡有親友患此者商治於余,皆以表散開達為主直待痧回腫退,鼻有清涕,遍身作癢蛻皮;方進涼血清解之味,靡不應手速效,近見蘇杭此證盛行殞命者不少,予仰體上蒼好生之德,敢將一得管見布告四方,並非立異矜能,炫玉求售,惟冀醫林高士,藥業仁人,鑑余微忱,勿加訕詈,則患者辛甚,余亦幸甚。

白話文:

數年以來,我稍微悟通了一點道理。凡是親友患上這(痧症)的,都請我用湯藥來治療。我都是以發散開達為主的治法,直接等到痧疹退去、腫脹消退,鼻子有清涕流出,全身作癢蛻皮;方始進用涼血清解的藥物,沒有不手到病除、收到速效的。最近看見蘇州、杭州一帶此症盛行,甚至有人因此喪命。我仰體上蒼好生之德,膽敢將自己的一點心得見解公佈於世,並不是為了沽名釣譽,炫耀自己的能力,兜售自己的學問,只是希望醫界的耆宿高人、藥店的仁術同道,能夠鑑別我的微弱心意,不要加以嘲諷誹謗,這樣對患者來說就是很幸運的事了,對我也將是很幸運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