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鑾

《幼科類萃》~ 卷之九·吐瀉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吐瀉門 (4)

1. 吐瀉不治證

○小兒瀉不定,精神好者脾敗也。○吐瀉,唇深紅者,內熱故也不退,必死。○面黑氣喘者,不治。○大渴不定,止之又渴,腎敗也。○遺瀉不覺者,死。

白話文:

○小兒的腹瀉不定時,但精神很好,這是脾臟衰敗的徵兆。○嘔吐、腹瀉,嘴脣深紅的,是體內有熱所以不退,必死無疑。○臉色黝黑、氣喘的人,無法治癒。○非常口渴,而且一直喝水也仍然口渴的,是腎臟衰敗的徵兆。○小孩大便或小便失禁且不自知的人,會死亡。

2. 吐瀉灸法

○小兒嘔吐奶汁灸中庭一穴一壯,取法在亶中穴下一寸陷中是穴。

○小兒霍亂已死腹中有暖氣者,鹽納臍中灸七壯。

3. 吐瀉諸方

玉露散 治小兒傷熱吐瀉黃色

石膏 寒水石(各半兩) 甘草(生一錢)

白話文:

石膏:半兩

寒水石:半兩

甘草(生的):一錢

上同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食後溫湯調下

益黃散 治吐瀉脾虛冷

陳皮 青皮 訶子肉 甘草(炙各五錢) 丁香(二錢)

白話文:

陳皮、青皮、訶子肉、甘草(炒至焦黃,各五錢)、丁香(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前溫服

大青膏 治小兒傷風吐瀉身溫深熱

天麻 青黛(各一錢) 白附子 蠍尾(去毒) 硃砂 烏梢蛇肉(酒浸焙乾) 天竺黃 麝香(各一字)

白話文:

  • 天麻:1錢

  • 青黛:1錢

  • 白附子:1字

  • 蠍尾:去毒後,1字

  • 硃砂:1字

  • 烏梢蛇肉:用酒浸泡後,焙乾,1字

  • 天竺黃:1字

  • 麝香:1字

上同研細生蜜和丸成膏每服半皂子大至一皂子大月中兒粳米大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加蜂蜜和丸成膏狀。每次服半顆皁子的分量至一顆皁子的大小。在月中服時,用粳米湯送服。

人參 白朮 藿香 木香 乾葛 茯苓 甘草

白話文:

  • 人參:有補氣益血、生津養陰、安神益智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虛弱、疲勞、體虛等症狀。
  • 白朮: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止瀉止汗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瀉、嘔吐等症狀。

  • 藿香:有解暑化濕、消暑止嘔、闢穢驅邪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暑濕感冒、暑熱暑穢等症狀。

  • 木香:有行氣止痛、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滯血瘀、腹痛、脹滿等症狀。

  • 乾葛:有生津益氣、解熱清暑、化痰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口渴、發燒、咳嗽等症狀。

  • 茯苓: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水腫、心悸失眠等症狀。

  • 甘草:有補益氣血、益氣補中、潤肺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氣虛弱、咳嗽氣喘、脾胃虛弱等症狀。

上水一鍾生薑三片煎服

豆蔻香連丸 治泄瀉不拘寒熱赤白陰陽不調腹痛腸鳴立可

黃連(三分) 肉豆蔻 南木香(各一錢)

上為末粟米飯丸綠豆大每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食前米飲下日夜各四五服

白話文:

上等粟米飯丸,每顆的大小就像綠豆一樣,每服服用 10 顆到 20-30 顆,在吃飯之前,用米飲送服,一天服用四到五次。

理中丸 治吐利不止米穀不化手足厥冷

人參 白朮 乾薑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麵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或一二十丸不拘時候

消積丸 治小兒吐瀉大便酸臭

丁香(九個) 砂仁(十二個) 巴豆(二個) 烏梅肉(二個)

白話文:

丁香(九顆) 砂仁(十二顆) 巴豆(二顆) 烏梅肉(二顆)

上為末麵糊丸綠豆大溫水送下

參香散 治小兒胃虛作吐投諸藥不止

人參 沉香 丁香 藿香 木香(各二錢半)

五苓散 治小兒霍亂吐瀉躁渴飲水一小便不利

豬苓 澤瀉 官桂 赤茯苓 白朮(各三錢)

白話文:

豬苓、澤瀉、肉桂、赤茯苓、白朮,各三錢。

香薷飲 治主夏秋臟腑冷熱不調飲食不節吐痢心腹疼痛發熱煩悶

香薷(三兩) 白扁豆 厚朴(各一兩半) 生甘草(一兩)

白話文:

香薷(150公克) 白扁豆 厚朴(各75公克) 生甘草(50公克)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煎服

烏犀丸 治諸積滯夾驚夾風溫胃調脾進飲食吐逆有酸醙氣

烏犀(即皂莢一寸長煨灰中見清煙起為度取出地上瓦盆蓋定存性用七分)硫黃 白姜蠶(炙三錢半) 陳皮 川烏(各七錢) 巴豆(七十七粒存油)

白話文:

烏犀(一種名叫皁莢的植物,長一英寸,在灰燼中煨製,等到看到清煙升起,就取出,放在地上的瓦盆中蓋好,以保持其藥性,用七分)

硫黃

白姜蠶(炒過的蠶蛹,三錢半)

陳皮

川烏(又稱烏頭、草烏,七錢)

巴豆(七十七粒,取其油)

上硫黃一味先入研細除巴豆外餘四味同焙為末仍以巴豆薄切在乳缽內極細杵再同前藥末杵勻用粳米飯包如粽子大一大個小瓦瓶盛水熟煮候冷取出在沙缽中爛杵細布兜緊捻出如稠糊安在別器內以藥末停分同杵

白話文:

先把硫磺磨成細粉,把巴豆除外,其他四味藥材一起烘烤成細末,仍把巴豆切薄片,在乳缽內極細研磨,再把藥末與前面研磨好的藥末一起研磨均勻,用粳米飯包成糉子大小,裝入一個小瓦瓶中,放在水中煮熟,等涼了取出放在沙缽中,研磨成糊狀,用細布兜緊捻出糊狀物,放在另外的器皿中,與藥末一起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