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3)

1. 大便血第四

《聖惠》:夫小兒大便血者,為心主於血脈,心臟有熱,熱乘於血,血性得熱,流散妄行,不依常度,其血流滲於大腸者,故令大便血出也。

白話文:

《聖惠方》:如果小兒大便出血,是因為心臟主血脈,心臟有熱,熱氣乘於血脈,血性因熱而流散妄行,不遵守常規,其血流滲透到大腸,所以導致大便出血。

《千金》治大便訖出血方。

上用鱉頭一枚,炙令黃黑,末之,以飯下五分匕,多少量兒大小,日三服。《外臺》鱉甲一枚,炙末水調。

白話文:

用一個鱉頭,烤至黃黑色,研成細末,加入飯中,每次服用五分之一勺。服藥的多少,應根據兒童的大小而定,每天服用三次。(出自《外臺》)將一個鱉甲烤成細末,用溫水調服。

《千金》又方

上燒車釭一枚令赤,內一升水中,分二服。

《千金》又方

上燒甑蒂末,敷乳頭上,令兒飲之。

《仙人水鑑》小孩子遺血,呼為胎風,宜使此方。人多不識,每因上廁犯之,至三歲以上,解行後有少鮮血,宜用此散子方。

白話文:

《仙人水鑑》中記載,小孩子排便時帶血,稱為「胎風」,應該使用這個方子。很多人不認識這個方子,常常因為上廁所時觸犯了它,直到三歲以上,大便後有少量鮮血,才應該使用這個散子方。

胎腸風最惡,日久殺孩兒。如後有鮮血,宜取一甘梨,梨內安琥珀,並蜜封燒之。宜待交梨碎,取研救孩兒。

白話文:

胎腸風是最惡毒的病症,時間久了會殺死胎兒。如果胎兒腹中伴有鮮血,應該取一顆甘甜的梨子,在梨子裡面放入琥珀,用蜜糖封住後燒熟。等到梨子燒得酥碎了,取出來研磨成藥末,救治胎兒。

上取一顆好梨,去心入少許琥珀末並蜜,即以麵裹泥球之火中煅一伏時,取出去皮,研,以水調服立效。

《子母秘錄》治小兒下血。

上取雌雞翅下血服之。

《聖惠》治小兒大便出血,體熱黃瘦,不欲飲食。羚羊角散

羚羊角(屑),黃耆(銼),川升麻黃芩甘草(炙微赤,銼),地榆(銼。以上各一分),生乾地黃(半兩)

白話文:

  • 羚羊角(研磨成粉)

  • 黃耆(切成小段)

  • 川升麻

  • 黃芩

  • 甘草(烤至微紅,切成小段)

  • 地榆 (切成小段,以上各一錢)

  • 生乾地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苦竹茹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白話文:

把前面的藥搗碎,用粗篩子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半錢的苦竹茹,煎至六分,去掉渣滓,不計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量減少藥量,溫熱服用。

《聖惠》治小兒大便出血,腹痛黃瘦,不欲飲食。槐花散

槐花(微炒),白朮,熟乾地黃,芎藭(以上各半兩),黃耆(銼),木香當歸(銼,微炒),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槐花(稍微炒一下),白朮,熟乾地黃,芎藭(以上各 15 克),黃耆(切碎),木香,當歸(切碎,稍微炒一下),甘草(烤到微紅,切碎。以上各 3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大便出血,久不止,面色痿黃,肌體羸瘦或時腹痛,不欲飲食。卷柏丸

白話文:

《聖惠方》治療小兒大便出血,長時間不止,面色萎黃,身體消瘦或時常腹痛,不想吃東西。卷柏丸的配方如下:

卷柏(洗淨、切碎)50克

白芍(洗淨、切碎)50克

當歸(洗淨、切碎)50克

熟地黃(洗淨、切碎)50克

山藥(洗淨、切碎)50克

茯苓(洗淨、切碎)50克

澤瀉(洗淨、切碎)50克

豬苓(洗淨、切碎)50克

白朮(洗淨、切碎)50克

甘草(洗淨、切碎)50克

阿膠(烊化)30克

將以上所有藥材混合均勻,製成丸劑,每丸重3克。每天服用3次,每次服用5丸,用米湯送服。

卷柏阿膠(搗碎,炒令黃燥),赤石脂(各一兩),槐花(炒),黃牛角䚡(炙焦),當歸(銼,炒),黃耆(銼),芎藭(各一兩)

白話文:

  • 卷柏:一種類の薬草。

  • 阿膠:ロバの皮から作られた固いゼラチン。

  • 赤石脂:赤い鉱物。

  • 槐花:槐の木の花。

  • 黃牛角䚡:黃色の牛の角を燃やした灰。

  • 當歸:當帰の根。

  • 黃耆:黃耆の根。

  • 芎藭:白芷の根。

これらの成分をすべて混ぜて、煎じ薬にします。煎じ薬は、1日3回、食後に飲みます。この薬は、血行を改善し、痛みを和らげるのに役立ちます。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三歲兒,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上用鹿角燒灰細研,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嬰孺》方,刮屑米飲服。

白話文:

上等的鹿角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粥水調和,取半錢的量,分三次喝。根據孩子的大小,可以酌情增減。另外,《嬰孺》方里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將鹿角刮成屑,用米湯服用。

太醫局,沒石子丸,治小兒腸虛,受熱下利,鮮血或便赤汁,腹痛後重,晝夜不止,遍數頻多方。

白話文:

太醫局的沒石子丸,主治小兒腸胃虛弱,受熱引起的腹瀉,鮮血或便赤汁,腹痛後重,晝夜不止,經多次治療才痊癒者。

沒石子,地榆(各半兩),黃連(銼,炒,一兩半),黃柏(銼碎,蜜炒,二兩),酸石榴皮(一兩)

白話文:

不添加石子,地榆(每樣半兩),黃連(搗碎,炒製,一兩半),黃柏(搗碎,用蜂蜜炒製,二兩),酸石榴皮(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以醋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茅先生治小兒大便下血方。

枳殼(去白,麵炒),荊芥穗,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陳米飲調下。

《九籥衛生》,紫參散,療小兒下血痛方。

臭椿根皮,貫眾紫參,酸石榴皮(燒灰存性。各等分)

白話文:

臭椿根皮、貫眾、紫參、酸石榴皮(燒成灰後備用,各等分)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腹痛煎艾湯調下。

白話文:

粉末狀的藥一同服下。每次服用一錢(3公克),用米湯送服。如果腹痛,可以用煎過的艾草湯送服。

《孔氏家傳》治小兒大腸有血,上後有血如痢疾相似,但不拘十歲以上皆神效散方。

白話文:

《孔氏家傳》治療兒童大腸出血,便血跟痢疾的症狀相似,但是不限於十歲以上兒童,方劑如下:

芍藥,地榆,甘草(炙),陳橘皮,黃連,乾葛(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陳米飲調下,日進三服。

《孔氏家傳》治小兒便鮮血,槐花散方

黃耆(一兩),當歸,槐花,白朮,人參,芍藥(各三分)

上為末。米飲下一錢,小兒半錢。

《吉氏家傳》治瀉血不定,是脾胃氣冷,大腸風毒,宜服此方。

沒石子(一個大者),肉豆蔻(一個),茶末(一錢),桑根白皮(二錢,炙)

白話文:

  • 沒石子(一個大顆)

  • 肉豆蔻(一個)

  • 茶末(一錢)

  • 桑根白皮(二錢,炙熟)

上件末,不計時候,以水如茶點一錢灌服立瘥。

《朱氏家傳》小兒熱氣攻大腸,其病瀉血,臟腑疼痛,漸如茶色難治。此病是傷寒出汗不盡,或因瘡子出不足,令熱氣行於大腸,所以瀉血。如活,先解汗,後下氣。攻大腸散方

白話文:

《朱氏家傳》中記載,小兒熱氣攻大腸,其病症表現為大便帶血,臟腑疼痛,漸漸地大便顏色變成茶色,難以醫治。這種病症是傷寒出汗不盡,或因瘡子出膿不足,導致熱氣運行到大腸,所以大便帶血。如果要救治,首先要解除汗症,然後再使大腸中的氣往下排。攻大腸散方的藥方如下:

鬱金(一兩),乾薑(半兩),大腹皮(一兩半)

白話文:

*鬱金:*一兩

*乾薑:*半兩

*大腹皮:*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半錢,陳米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