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石子丸

MEI SHI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六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6%
脾經 26%
肺經 18%
大腸經 13%
心經 7%
腎經 7%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沒石子丸

組成:

  •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 赤石脂: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
  •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

主治功效: 臟腑氣虛衰弱,大腸功能失常,大便稀溏,次數頻繁,日漸消瘦,飲食不進,或者長期患有赤痢或白痢,脾臟虛弱泄瀉。

功效解釋:

  • 白朮:健脾益氣,固表止汗,利水滲濕。
  • 茯苓: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寧心安神。
  • 丁香: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固腸止瀉。
  • 赤石脂:固澀收斂,止瀉止血,生肌斂瘡。
  • 生薑: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化痰。
  • 肉荳蔻: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固腸止瀉。
  • 訶子: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止咳。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克,一日3次。

禁忌: 孕婦禁用。

注意事項:

  • 本品不宜久服,以免損傷脾胃。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 本品不宜與其他溫熱性藥物同用。

總結: 沒石子丸 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健脾益氣,固表止汗,利水滲濕,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適用於臟腑氣虛衰弱,大腸功能失常,大便稀溏,次數頻繁,日漸消瘦,飲食不進,或者長期患有赤痢或白痢,脾臟虛弱泄瀉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沒石子半兩,地榆半兩,黃柏(銼,蜜炒)2兩,黃連(炒,銼)1兩5錢,酸石榴皮1兩。
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0-20丸,食前以溫米飲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白朮、茯苓為君藥,具有健脾益氣、滲濕利水的功效;丁香、赤石脂為臣藥,具有溫中止瀉、澀腸止痢的功效;生薑、肉荳蔻、訶子為佐藥,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補脾益氣、澀腸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嗜眠症(嗜睡症)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舌苔乾燥(舌乾)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沒石子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一。 組成:木香、螺粉(燒)、草烏頭(生用,去皮尖)。 主治:小兒驚風內釣,腹痛不可忍。

沒石子丸, 出處:《局方》卷十。 組成:沒石子半兩,地榆半兩,黃柏(銼,蜜炒)2兩,黃連(炒,銼)1兩5錢,酸石榴皮1兩。 主治:小兒腸虛受熱,下痢鮮血,或便赤汁,腹痛後重,晝夜不止,遍數額多。

沒石子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四。 組成:沒石子1錢,史君子1錢,川楝子1錢,白蕪荑1錢,肉豆蔻1錢,縮砂仁1錢,母丁香半錢,蘆薈半錢,麝香1字,白朮1錢。 主治:小兒冷疳,肌體黃瘦,臟腑不調,腹脹羸弱。

沒石子丸, 出處:《嬰童百問》卷七。 組成:沒石子8錢,木香1兩,黃連1兩,當歸1兩,青皮1錢。 主治:小兒嬰孩,先因冷瀉,或作赤白痢候,久而變作諸般異色,不止一端,外症面或青或白,唇舌乾焦,手微冷,渾身溫壯,肚內刺痛啼叫,睡卧不安。

沒石子丸, 出處:《百一》卷六。 組成:白朮3錢,白茯苓3錢,沒石子(南蕃者,面裹,炮)2個,丁香(不見火)2錢,赤石脂(别研)2錢,白薑(切作片,略炒)2錢,肉豆蔻(面裹,炮)2錢,訶子(濕紙裹,炮,取淨皮)2錢。 主治:臟氣虛弱,大腸滑泄,次數頻並,日漸羸瘠,不進飲食,或久患赤白痢,脾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