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1)

1. 卷第三十

(血疾淋痔),凡十九門

2. 吐血第一

《巢氏病源》小兒吐血候:小兒吐血者,是有熱氣盛而血虛,熱乘於血,血性得熱則流散妄行,氣逆即血隨氣上,故令吐血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小兒吐血癥狀:小兒吐血,是因體內熱氣過盛而血虛,熱氣乘虛而入血液,血液受到熱氣影響而流動不規則,氣逆時血液就會隨著氣往上衝,因此導致吐血。

錢乙論補下不同云:段齋郎子四歲,病嗽,身熱,吐痰數日而咯血。醫以桔梗湯防己丸治之不愈,其涎上攻,吐喘不止,請錢氏,下褊銀丸一大服(方見痰涎門中),復以補肺散補脾散治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今段氏咯血肺虛,何以下之?曰:肺雖咯血,有熱故也。

白話文:

錢乙論述對於治療不同症狀的病人,不能使用同一個方劑。段齋郎子四歲,患有咳嗽的病症,身體發熱,吐痰數日後咯血。醫生用桔梗湯和防己丸來治療,但是病情沒有好轉,痰液上攻,吐痰不止,還伴有喘息。於是請錢乙來診治,錢乙用褊銀丸一劑(詳細藥方可見痰涎門)來治療,之後又用補肺散和補脾散來調理(詳細藥方可見胃氣不和門)。現在段氏咯血是肺虛引起的,為什麼還要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呢?錢乙回答說:雖然肺虛咯血,但同時也有熱症,所以需要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

久即虛痿,今涎上潮而吐,當下其涎,若使不吐涎為甚便也。蓋吐涎能虛,又生驚也。痰實上攻,亦使發搐,故依法只宜先下痰,後補脾肺,必涎止而吐愈。若先補其肺為逆,先下其痰為順,先下後補為良也。

白話文:

長期以來虛弱身體越來越差,現在口水往上湧而吐,應該先讓口水下移,這樣不吐口水情況纔好轉。因為吐口水會導致體虛,還會引起驚厥。痰液實結向上攻擊,也會引起抽搐,所以按照正確方法只適宜先瀉痰,後補脾肺,才能讓口水停止流出而嘔吐好轉。如果先補肺就是逆行,先瀉痰是順行,先瀉後補纔是正確的方法。

《嬰童寶鑑》小兒吐血歌:

血為榮兮氣為衛,二氣相隨無住滯。忽然血動氣來沖,便是妄行忘本位。血隨氣上奔心來,吐出如屠爭忍視。便須服藥好看承,解熱且令依次第。

白話文:

血液是榮氣,氣是衛衛,兩氣相伴沒有停滯。忽然血液流動,氣來沖擊,那就是忘本位妄行。血液隨氣往上衝擊心臟,吐出來像被殺的豬一樣,忍心看嗎?必須服用藥物細心調養,解除熱度,並讓它按順序恢復。

《千金》治小兒吐血方。

上用燒蛇蛻皮末,以乳服之。並治重舌。

《千金》又方

上取油三分,酒一分,和之。分再服。

《簡要濟眾》治小兒吐血不止方。

蒲黃細研。每服半錢,用生地黃汁調下。量兒大小加減進之。

白話文:

將上等蒲黃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生生地黃汁調和,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加減進量服用。

《簡要濟眾》治小兒吐血不止方。

上用黃連一兩,去須,搗為散。每服一錢,水七分,入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進之。

白話文:

上方使用黃連一兩,去除鬚根,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七分,放入大豆二十粒,一起煎煮至五分,去除渣滓,溫服。根據小孩的大小酌量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四、五歲以上非時吐血,,犀角散

犀角(屑),梔子仁,生熟地黃,子芩,紫參,刺薊(各一分)

白話文:

犀角(研磨成粉末),梔子仁,生熟地黃,子芩,紫參,刺薊(各取一份)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吐血不止,,蒲黃散

蒲黃,亂髮(灰。各一分),伏龍肝(半兩)

上件藥,同研令勻細。不計時候,暖生地黃汁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吐血,心躁煩悶。茜根散

茜根(半兩),犀角(屑),川升麻,川大黃(銼,微炒),黃芩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茜根(半兩)、犀角(屑末)、川升麻、川大黃(切碎,微炒)、黃芩、甘草(烤至微紅,切碎。以上各一份)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黑豆三十粒,淡竹茹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溫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全部搗碎,用粗羅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藥粉,加入一小杯水,放入30粒黑豆,和半份淡竹茹一起煎煮,煮到藥液只剩下六分之一,將藥渣過濾掉,不拘泥於服用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量增減藥量,溫熱服用。

《聖惠》又方

刺薊(自然汁不限多少)

上件藥取汁一合,暖令溫。不計時候,調下元明粉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上取生地黃汁一合,暖令溫。調下面塵半錢,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溫服。

《聖惠》又方

上以亂髮燒灰,細研。每服以溫水調下一字。張銳《雞峰方》以米飲調下。

《嬰孺》治少小咳唾中有血,,款冬湯

款冬花乾薑阿膠(炙。各二兩),吳茱萸(一升),桂心(五寸),艾(雞子大),鯉魚(一條,長一尺二寸)

白話文:

款冬花、乾薑、阿膠(炙製,各二兩),吳茱萸(一升),桂心(五寸),艾草(雞蛋大小),鯉魚(一條,長一尺二寸)

上研細,酒和置魚肚中,銅器中蒸熟,取汁。大人服一升,小兒一合,以意裁之。

《嬰孺》治少小咳逆,甚者血出鼻衄。豚肺散方

上以豚肺,好酒浸一宿,平旦取,炙乾為末。一服一撮飲下。

《嬰孺》治小兒熱病,鼻衄或唾血。升麻湯

升麻(八分),淡竹青皮羚羊角(各五分),生地黃(七分),甘草(四分),芍藥(六分)

白話文:

升麻(十二公克),淡竹葉的青色外皮、羚羊角(各七點五公克),生地黃(十點五公克),甘草(六公克),芍藥(九公克)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一歲兒為三服。

《嬰孺》治小兒汁出如漿,衄血、吐血、小便出血,垂死者方。

都梁香,乾地(各二兩),紫菀,桂心,人參,青竹葉,蓯蓉(各一兩)

白話文:

都梁香、乾地(各二兩),紫菀、桂心、人參、青竹葉、蓯蓉(各一兩)。

上為末。酒服方寸匕,日進三服,夜一服,可至二匕。

張渙治小兒內有邪熱,血流散妄行,若氣逆即血隨氣上,或口中吐血,鼻中衄血。紫參散

白話文:

張渙治療小兒體內邪熱,血流漫無目的,如果氣逆則血隨氣上行,或者嘴巴吐血,鼻子流血。紫參散方

紫參,生乾地黃,山梔子(各一兩),刺薊,亂髮(各燒灰,一分)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蒲黃,伏龍肝(各細研。一分)

上件都拌勻。每服半錢至一錢,煎竹茹湯調下。

張銳《雞峰方》治吐血。

上用伏龍肝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張銳《雞峰方》治吐血衄血。

上用白茅花,每服秤一錢,水一盞,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張銳《雞峰》又方

上用新綿燒灰,研細。每服一錢,旋入少粗香,溫酒調下,米飲亦可。

《王氏手集》,青金散,治肺嗽,喘息有音及熱搏上焦,血溢妄行,咳唾血出,咽嗌疼痛,煩渴、嘔吐,寒熱休歇,減食羸瘦方。

白話文:

《王氏手集》中的青金散,用於治療肺嗽、喘息有聲音以及肺熱上衝、血溢出,咳嗽吐血、咽喉疼痛,煩渴、嘔吐,寒熱交替,消瘦乏力等症狀。

白芨,青黛(研。各半兩)

上同研勻。每服半錢或一錢,糯米飲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