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念祖

《女科要旨》~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金匱方一十九首

小柴胡湯(方見《傷寒論》。)

半夏厚朴湯

半夏(一斤),厚朴(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蘇葉(二兩)

白話文:

  • 半夏:一斤
  • 厚朴:三兩
  • 茯苓:四兩
  • 生薑:五兩
  • 蘇葉:二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歌曰:狀如炙臠貼咽中,卻是痰凝氣不通,半夏一升苓四兩,五(兩)姜三(兩厚)樸二(兩)蘇(葉)攻。

(次男元犀)按:方中半夏之降逆,厚朴之順氣,茯苓之化氣,人所盡知也。妙在重用生薑之辛,以開其結;佐以蘇葉之香,以散其鬱;故能治咽中如有炙臠之症。後人變其分兩,治胸腹滿悶嘔逆等症,名為七氣湯,以治七情之病。

白話文:

(次子元犀)註解:這個方劑中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厚朴具有順氣化痰的作用,茯苓具有化氣利水的功效,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作用。妙處在於大量使用生薑的辛辣味,用以打開癥結;佐以蘇葉的香氣,用以疏散鬱結;因此能夠治療咽喉中有如烤肉之類的症狀。後人改變了藥方的分量,用於治療胸腹滿悶、嘔吐、反胃等症狀,藥方稱之為「七氣湯」,用於治療七情的疾病。

甘草(三兩),小麥(一斤),大棗(十枚)

白話文:

甘草(150克),小麥(500克),大棗(10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補脾氣。

歌曰:婦人臟燥欲悲傷,如有神靈太息長,(嘆,欠伸。)小麥一升三兩草,十枚大棗力相當。

魏云:世醫競言滋陰養血,抑知陰盛而津愈枯,陽衰而陰愈燥,此方治燥之大法也。

小青龍湯(歌見《傷寒論》。)

瀉心湯(歌見《傷寒論》。)

溫經湯

土瓜根散

土瓜根,芍藥,桂枝,䗪蟲(各三分)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帶下端由瘀血停,(不能如期而至,以致少腹滿痛。)月間再見(既瘀而不行,則前經未暢所行,不及待後月正期而至,故一月再見。)不循經,(經,常也,言不循常期也。)䗪瓜桂芍均相等,調協陰陽守典型。

白話文:

俗語說:帶下病的根本病因是由於瘀血停積在體內,導致月經不按期而至,因此少腹滿痛。如果月經在月中的時候又來了,那麼瘀血就會聚集,經血不能順利排出,以至於上個月的月經沒有暢行,接下來的月經又會提早到來,所以一個月內會出現兩次月經。如果不是按照正常的週期出現,可以使用冬瓜、肉桂和芍藥等藥物進行治療,來調節陰陽,並且遵守典型、固定的治療方式。

(次男元犀)按:方中桂枝通陽,芍藥行陰,陰陽和則經之本正矣;土瓜根驅熱行瘀,䗪蟲蠕動逐血,治其本而不遺其末;無一而非先聖之典型。

白話文:

按:(我的次子)元犀說:此方劑中的桂枝具溫通陽氣的作用,芍藥具緩中止痛、涼血養陰的作用,陰陽調和,則經絡的根本通暢了;土瓜根具清熱化瘀的作用,䗪蟲蠕動逐瘀血,治療疾病的根本而不遺漏末梢;沒有一樣不是出自古聖先賢的典型方劑。

旋覆花湯

旋覆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

上三味,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頓服之。

(長孫心典稟)按:旋覆花鹹溫下氣,新絳和血,蔥葉通陽。此方原治肝氣著滯之病,於此症只示其意,不可泥其方,故前賢疑此方之錯簡。

白話文:

(長孫心典稟)註解:旋覆花具有鹹、溫的藥性,可以降低氣,新絳可以和血,蔥葉可以疏通陽氣。這個含有三味中藥的方子最初是用來治療肝氣滯留的疾病,它在這個案例中只用來說明其意,不可死板地遵循其藥方,因此前人懷疑這個藥方有錯簡。

膠薑湯(方未見,或云即是乾薑阿膠二味煎服,《千金》膠艾湯中有乾薑,亦可取用。)

白話文:

膠薑湯(配方不見於醫書,有人說就是乾薑、阿膠兩味藥煎服,《千金方》中的膠艾湯中有乾薑,也可以採用。)

大黃甘遂湯

大黃(四兩),甘遂,阿膠(各二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煎取二升,頓服,其血當下。

歌曰:少腹敦形(敦,音對。古器也。《周禮》:「磬以乘血,敦以乘食。」少腹高起之狀相似也。少腹,胞之室也。胞為血海,其滿大為蓄血也。)小水難,(小水難而不渴,亦蓄血也。)水同瘀血兩瀰漫,(結在血室,)大黃四兩遂膠二,頓服瘀行病自安。

白話文:

歌中說:少腹高突呈器狀(「敦」音同「對」,是古代的一種盛器,外圓而有蓋。《周禮》記載:「磬皿用來盛血,敦皿用來盛食物。」少腹高起的情形與敦類似。少腹是胞宮的所在,為血海,自然豐滿充盈用來貯存血液。)小便困難(小便困難而不感到口渴,也是血液積聚的表現。)積水與瘀血兩者共同瀰漫(積聚在血室中),四兩大黃和膠艾各二兩,一起服用,瘀血排出,疾病自然消失。

(次男元犀)按:方中大黃攻血蓄,甘遂攻水蓄。妙得阿膠,本清濟之水,伏行地中,歷千里而發於古東阿縣之井,此方取其以水行水之義也。《內經》謂:濟水內合於心,用黑驢皮煎造成膠,以黑屬於腎,水能濟火,火熄而血自生。此方取其以補為通之義也,然而甘遂似當減半用之。

白話文:

(次男元犀)註解:這個方劑裡的大黃可以治療血液瘀積,甘遂可以治療水液積聚。奇妙的是,阿膠的本源是清澈的濟水,它在地下流淌,流經千里,最後從古東阿縣的井裡湧出。這個方劑取的是它以水來疏通水道的道理。《內經》說:濟水在體內與心臟相通,用黑驢皮煎製成的膠,因為黑色屬於腎臟,水可以滋潤火,火熄滅了,血液自然就會生出來。這個方劑取的是以滋補來疏通的道理。但是,甘遂似乎應該減半使用。

抵當湯(歌見《傷寒論》。)師云:婦人經水不利下,此主脈症並實者;否則,當養其衝任之源,不可攻下。

白話文:

抵當湯(歌訣見《傷寒論》。)老師說:婦女經血不利、下不來,這是脈症都實的緣故;如果不是脈症都實,應當調養衝任之源,不可攻下。

礬石丸

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去皮尖)

上二味,末之,煉蜜為丸,如棗核大,內臟中,劇者再內之。

歌曰:經凝成癖閉而堅,白物時流豈偶然?(蓄泄不時,胞宮生濕,濕反生熱,所積之血,轉為溫熱所腐,而白物時時自下。)礬石(用)三分杏一分,納時病去不遷延。

白話文:

歌訣上說:經血凝固結成頑固閉塞的宿疾,白色物質時常流出,豈是偶然的嗎?(胞宮由於蓄血、泄血沒有定時,產生濕氣,濕氣又反過來生熱,積聚的血轉變為熱氣腐敗,因此白色物質時常自下流出。)用三分礬石和一分杏仁,服用後,疾病就會消除,而且不會拖延。

燒礬,驅濕熱,且澀能固脫;佐以杏仁之苦潤,去其乾血;一外納之方,亦兼顧不遺,可知古法之密。

蘭花

紅蘭花(一兩)

上一味,酒一大升,煮減半,頓服一半,未止再服。

歌曰:六十二風義未詳,腹中刺痛勢徬徨;治風先要行其血,一兩(紅)蘭花酒煮嘗。

張隱菴註解甚詳,不再釋。

當歸芍藥散(方見《胎前》。)

小建中湯(歌見《傷寒論》。方意在扶脾以生血,不全恃四物之類也。)

腎氣丸

乾地黃(八兩),山藥山茱萸(各四兩)

白話文:

乾地黃(360 公克),山藥、山茱萸(各 180 公克)

茯苓,丹皮,澤瀉(各三兩),桂枝,附子(泡,各一兩)

白話文:

  • 茯苓:30公克
  • 丹皮:30公克
  • 澤瀉:30公克
  • 桂枝:10公克
  • 附子:10公克(需先浸泡)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歌曰:小水不通病轉胞,胞由氣主一言包;(胞之內外空虛,有氣充塞、方不遊移,其系自正;氣虛則胞無所主,其系或致反戾,其溺必難矣。)萸薯四兩桂附(一兩),丹澤苓三地八(兩)教。

白話文:

丹溪曰:小便不通,疾病都會轉移到子宮,子宮是由氣來主導的,一句話就能概括說明;(子宮內、外空間空虛,有氣體充塞,才能使子宮固定不移位,它的懸吊固定系統才能保持正常的位置;若氣虛,子宮就失去了主宰,它的懸吊固定系統就有可能發生反常,小便必定會困難。)萸薯四兩、桂附(一兩)、丹澤苓三兩、地八(兩),教導我們。

此方妙在大補腎氣,腎氣足則胞正,胞正則系正,系正則小便不利而利矣。

蛇床子散

蛇床子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許和合相得,如棗大,綿裹納之,自然溫。

狼牙湯

狼牙(三兩)

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綿纏箸如繭,浸湯瀝陰中,日四遍。

歌曰:胞寒外候見陰(中)寒,納入蛇床佐粉安,(此溫胞益陽外治之善法,為腎氣丸之佐也。)更有陰(中)瘡䘌爛者,(乃溫熱不潔,而生䘌也。)狼牙三兩洗何難?(除濕熱,殺蟲。如無狼牙草,以狼毒代之。)

白話文:

歌曰:胞宮寒冷,外在症狀表現為陰(中)寒,可以用蛇牀草和粉末一起服用,(這是溫暖胞宮,增益陽氣的有效外治方法,也是腎氣丸的輔助藥方。)如果陰(中)處又有瘡䘌爛瘡,(這是因為溫熱不潔,而生䘌瘡。)那麼用狼牙草洗滌陰(中)又有何難?(可以除濕熱,殺蟲。如果沒有狼牙草,可以用狼毒代替。)

膏發煎

豬膏(半斤),亂髮(如雞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千金》云:太醫校尉史脫家婢,黃病服此,胃中燥糞下,便瘥,神效。)

白話文:

把以上兩種藥物加入動物脂肪當中煎煮,藥物熬製出來後,分兩次服用,就可以從小便把疾病排出體外。(《千金》記載:太醫院校尉史脫家的女僕患了黃疸病服用此藥物,她胃裡燥糞伴隨大便一起排出,疾病很快就恢復了,效果非常好。)

歌曰:陰吹症起大便堅,古有豬膏八兩傳,亂髮三丸雞子大,發消藥熟始停煎。

門人問曰:婦人雜病繁多,非筆楮所能盡,《傷寒論》、《金匱要略》二書,何一而非婦科之法治乎?然而業此者絕少,通儒未免以集隘未全為議,請於《金匱》外而續補之,何如?

白話文:

學生問道:婦女常見病痛多,無法以紙筆完全寫出,像《傷寒論》、《金匱要略》這兩種書,哪一本不是用來治療婦科疾病的呢?然而鑽研這方面的醫生非常少,而學問淵博的人難免批評這些書的內容不全面。我想在《金匱》之外,再補充一些婦科的治療方法,您覺得怎麼樣?

曰:不能續也,不必續也。爾欲續,吾且狥爾續之。各家近道之言可錄者少,今擇數條於下。究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善讀書者自知之,而修園不贅也。

白話文:

說:不能繼續,不必繼續。你想要繼續,我且欺騙你繼續。各家接近道的話語可以記錄下來的很少,現在選擇幾條列在下面。最終仁愛的人看見它就稱它為仁愛,聰明的人看見它就稱它為聰明,擅長讀書的人自己明白,而修園也不贅述了。

陳良甫曰:婦人衝任二脈,為經脈之海,外循經絡,內榮臟腑。若陰陽和平,則經下依時;如勞傷不能約制,忽然暴下,甚則昏悶。若寸脈微遲,為寒在上焦,則吐血、衄血;尺脈微遲,為寒在下焦,則崩血、便血;法當調補脾胃為主。修園按:理中湯為要藥。李東垣曰:聖人治病,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

白話文:

陳良甫說:婦女的衝任二脈,是經脈的海洋,在外圍繞著經絡,在內滋潤臟腑。如果陰陽平衡,經血就會定時來潮;如果勞累傷身,不能約束血脈,就會突然大量出血,嚴重時還會昏厥。如果寸脈微弱而遲緩,說明寒邪在上焦,就會吐血、衄血;如果尺脈微弱而遲緩,說明寒邪在下焦,就會崩漏、便血;治療方法應以調補脾胃為主。楊士瀛按語:理中湯是重點藥方。李東垣說:聖人治療疾病,必定以四季升降浮沉的道理為根本。

經漏不止,是前陰之氣血已下脫;水瀉不止,是後陰之氣血又下陷。後陰者,主有形之物;前陰者,精氣之門戶;前後二陰俱下,是病人周身之氣常行。秋冬之令,主肅殺收藏,人身中陽氣上浮,殺氣上行,則陽生陰長,春夏是也。既病則周身氣血皆不生長,殺氣不升,前雖屬熱,下焦久脫,已化為寒,久沉久降,寒濕大勝,當急救之。瀉寒以熱,除濕以燥,大升大舉,以助生長,補養氣血,不致偏枯。

白話文:

如果經血漏不止,是前面的陰氣血已經脫落。如果水瀉不止,是後面的陰氣血又下陷。後面的陰氣主掌有形的物質,前面的陰氣是精氣的出入口。前、後陰氣都下陷,病人全身的氣總是流動的。秋冬季節,主掌肅殺收藏,人體中的陽氣上升,肅殺之氣也上升,那麼就是陽氣生長,陰氣增長,就像春夏一樣。一旦生病,全身氣血都不會生長,殺氣也不上升,即使先前屬於熱,下焦長期脫落,已經轉變成寒冷,長時間沉降,寒濕非常嚴重,應該緊急搶救。用熱來緩解寒冷,用乾燥來消除濕氣,大力地提升和舉起,來幫助生長,補養氣血,不至於偏枯。

聖人立治法云:濕氣大勝,以所勝平之,當調和胃氣而滋元氣;如不止,用風藥以勝濕,此是謂也。陳良甫曰:婦人血崩心痛,名曰殺血心痛,由心脾血虛也。若小產去血過多而心痛者,亦虛也。用烏鰂魚骨炒為末,醋湯調下失笑散亦效。武叔卿曰:鹿茸丸治經血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呼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如雨,兩尺脈微細,由衝任虛衰,為風冷客胞中,氣不能固,可灸關元百壯。夫丹溪以紫黑色為熱,此言瘀黑者,乃下焦氣寒,血凝而黑,各有治法。

白話文:

聖人制定治療方法說:濕氣非常盛大,用能剋制濕氣的方法來平息它,應該調和胃氣來滋養元氣;如果這樣還不行,就用風藥來剋制濕氣,這就是所謂的“風勝濕”。陳良甫說:婦女血崩心痛,叫做殺血心痛,是心脾血虛引起的。如果小產失血過多而心痛,也是虛症。可以用烏鰂魚骨炒成細末,用醋湯調下服用,失笑散也有效。武叔卿說:鹿茸丸可以治療經血過多,顏色瘀黑,嚴重的會崩潰,呼吸困難,臍腹冷極,就會汗如雨下,兩尺脈微細,這是因為衝任虛衰,風冷客胞中,氣不能固,可以用艾灸關元穴一百壯。丹溪認為紫黑色是熱症,這裡說瘀黑的,是下焦氣寒,血凝而黑,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然女子氣海在上,血海在下,故下焦溫而後氣升血行。如鹿茸以血成形,由氣而長,血隨氣上而成角,故入血分以生升。又以附子、艾葉佐而溫之,以赤石脂禹餘糧鎮而固之,柏葉清之,歸、地、續斷補之,誠下元虛寒之全方也。不加人參豈無意焉?而灸關元之意可想矣。

白話文:

女性的下焦較上焦溫暖,氣血才能正常運行。鹿茸是靠血液才能成形,靠氣才能生長,血液隨著氣往上長才形成鹿角,因此它補益血分,讓氣血上升。另外用附子、艾葉溫暖,用赤石脂、禹餘糧鎮固,柏葉清熱,當歸、熟地、續斷滋補,正是治療下元虛寒的完整方劑。沒有添加人參是有原因的,關元的灸法也意在此。

武叔卿曰:血虛須兼補氣,譬之血猶水也,氣猶堤也;堤堅則水不橫決,氣固則血不妄行,自然之理也。武叔卿曰。五靈脂散,治血崩不止,不拘多少,炒令煙盡,研末,以當歸酒或童便調下三錢。一名抽刀散,治產後惡血,心腹痛不可忍,其效如神,真急救之良方也。人家不可不備。

白話文:

武叔卿說:血虛必須同時補氣,血就像水,氣就像是堤壩。堤壩堅固,水就不會橫流;氣血固守,血就不會亂行,這是自然規律。

武叔卿說:「五靈脂散」,治療血崩不止,無論血崩多少,將五靈脂炒到冒煙停止,研成細末,用當歸酒或童便調服三錢。

又名「抽刀散」,治療產後惡血,心腹疼痛難忍,療效神奇,真是急救的良方。家家戶戶都應該備有。

並治蛇、蠍、蜈蚣咬,塗傷處立愈。張子和曰:婦人帶下,《聖惠方》與巢氏二家之說皆非也。夫治病當先識經絡,人身大經有十二,奇經有八脈,十二經與八脈,通身往來。經絡共二十道,上下流走環周,晝夜不息。然此十二經,上下周流者,止十九道耳。惟帶脈起少腹季脅之端,乃章門穴也,環周一身,絡腰而過,如束帶之於身。

白話文:

還可治療蛇、蠍、蜈蚣咬傷,塗在傷處就能立馬痊癒。張子和說:婦女帶下病,《聖惠方》和巢氏的說法都不對。治療疾病首先要認識經絡,人體上共有十二條大經,八條奇經,十二條經脈和八條奇經,遍佈全身,相互貫通。經絡共有二十條,上下流走,周而復始,晝夜不息。但是,這十二條經絡上下週流的,只有十九條。只有帶脈起於少腹季脅的端點,也就是章門穴,環繞全身,經過腰部,就像束帶纏繞在身上一樣。

《難經》云:「帶之為病,溶溶如坐井中」。衝任者,是經脈之海也,循腹脅,夾腦旁,傳流於氣衝,屬於帶脈,絡於督脈。督脈者,起於關元穴。任脈者,女子養胎孕之所。督乃是督領婦人經脈之海也。沖、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岐,皆絡於帶脈。沖、任、督三脈,皆統於篡戶,循陰器,行庭孔、溺孔上端。

白話文:

《難經》上說:「帶脈出了問題,總是像坐在井裡一樣,濕冷、萎縮。」衝脈和任脈是經脈之海,它沿著腰腹兩側,夾著兩側的腰背,流注於氣衝,與帶脈相連,並與督脈相絡。督脈起於關元穴。任脈是女子養胎孕育的地方。督脈是督領婦女經脈之海的脈絡。衝脈、任脈、督脈這三條脈絡,同一起點,但流向不同,一個源頭,分出三條支脈,都絡於帶脈。衝脈、任脈、督脈三條脈絡,都總於篡戶,循著陰部,經過庭孔和溺孔的上端。

沖、任、督三脈,以帶脈束之,因余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客熱抑鬱。熱者血也,血積多日不流,從金之化而為白,乘少腹冤熱,白物滿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是為白帶。多不痛,或有痛者,因壅礙而成也。《經》曰:少腹寒熱,溲出白液冤者,屈滯也。病非本經,為他經冤鬱而成,此疾皆從濕熱治之。

白話文:

衝脈、任脈、督脈這三條經脈,以帶脈束縛它們。由於其他經脈上下往返,遺留下熱量在帶脈之間,邪熱抑鬱。熱就是血,血積累多日不流,按照金的變化而變成白色。乘虛進入少腹,冤恨而熱,白色物質充滿溢出,隨着小便而排出,綿延不斷,這就是白帶。大多數不疼痛,或者有疼痛的,那是由於壅塞阻礙而引起的。《內經》說:少腹寒冷發熱,小便排出白色液體而冤恨的,屬於屈曲滯留。疾病不屬於本經,由於其他經脈冤鬱而形成,這個疾病都用濕熱來治療。

遺熱於小腸,從金代而為白,與治痢同法。赤白痢乃邪熱入於大腸,赤白帶是邪熱傳於小腸,故治二症,不可驟用峻熱藥燥之。燥之則內水涸,內水涸則必煩渴,煩渴則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則足腫面浮,漸至不起。治法先以導水禹功瀉之,次以淡劑降心火、益腎水、下小溲、利水道則愈矣。

白話文:

熱邪滯留於小腸內,就會從金黃色轉變為白色,治療方法與痢疾相同。紅色或白色的腹瀉是熱邪進入大腸所致,紅白相間的腹瀉是熱邪傳入小腸所致,所以治療這兩種疾病,不可驟然使用猛烈而燥熱的藥物。如果燥熱藥物用得太猛,會導致體內水液枯竭,體內水液枯竭就會出現煩渴,煩渴就會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就會導致足腫面浮,病人漸漸就會起不來。治療方法是先用導水禹功湯瀉去邪熱,然後用甘淡滋膩的藥物來降低心火,滋補腎水,利尿通便,這樣才能痊癒。

張子和曰:赤白痢者,是邪熱入於大腸,下廣腸,出赤白也。帶下者,傳於小腸,入脬經,下赤白也。據此二症,皆可同以治濕之法治之。方約之曰:帶脈總束諸脈,使不妄行,如人束帶而前垂也。婦人多鬱怒傷肝,肝屬木,脾屬土,肝邪乘脾,則土受傷而有濕;濕生熱,熱則流通,故滑濁之物滲入膀胱,從小便而出。

白話文:

張子和說:「赤白痢是因為邪熱侵入大腸,下行於廣腸,而出現赤白之症。帶下病是由邪熱傳播到小腸,進入膀胱經,下行而出現赤白之症。根據這兩種症狀,都可以用治療濕症的方法來治療。」

方約之說:「帶脈總括束縛著所有的脈絡,使它們不亂行,就像人束緊腰帶而下垂一樣。婦女大多鬱怒傷肝,肝屬木,脾屬土,肝邪侵犯脾,脾土受傷而生濕;濕生熱,熱則流通,所以滑濁之物滲入膀胱,從小便排出。」

古人作濕寒,用辛溫藥則非矣!丹溪作濕熱,用苦溫藥為是;不知用苦寒正治也,用辛溫從治也。如濕熱拂鬱於內,腹痛帶下,非辛溫從治,能開散之乎?若少腹不痛,上下赤白帶者,雖有濕熱,而氣不鬱結,用苦寒治之為當也。

白話文:

古人認為濕寒,就用辛溫的藥物治療,這是不正確的!丹溪認為濕熱,用苦溫的藥物治療就可以了,但沒有想到還要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使用辛溫的藥物只是從旁協助治療,而使用苦寒的藥物纔是正治的方法。如果濕熱阻滯在體內,導致腹痛和帶下,如果不使用辛溫的藥物來疏散,難道能夠治癒嗎?但如果腹痛下少,白帶或赤帶,雖然有濕熱,但氣不鬱結,應該用苦寒的藥物治療。

吳梅坡治赤白帶下,用自制十六味保元湯骨碎補貫眾(去毛)三錢,杜仲、小茴香(鹽水炒)各一錢五分,人參、巴戟各二錢,黃耆當歸、山藥、獨活、蓮蕊須各一錢,石斛升麻、茯苓各七分,甘草六分,黃柏八分,桂圓肉二枚。又方用六龍固本丸,山藥、巴戟肉、山茱肉各四兩,川楝子補骨脂、(青鹽三錢,湯泡。

白話文:

吳梅坡治療赤白帶下,使用他親自配製的十六味保元湯,其中包含骨碎補、貫眾(去毛)各三錢;杜仲、小茴香(鹽水炒)各一錢五分;人參、巴戟各二錢;黃耆、當歸、山藥、獨活、蓮蕊須各一錢;石斛、升麻、茯苓各七分;甘草六分;黃柏八分,桂圓肉二枚。另一個方子是使用六龍固本丸,其組成為山藥、巴戟肉、山茱肉各四兩;川楝子、補骨脂(青鹽三錢,用湯泡)各四兩。

)人參、蓮肉、黃耆各二兩,小茴香,川芎木瓜各一兩。張潞玉曰:沖為血海,即是血室。衝脈得熱則迫血下行,男子亦有是症,不獨婦人也。《金匱要略·水氣篇》云:問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師曰:經水前斷,後病水,名曰血水,此病為難治;先病水,後斷經水,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經自下也。

白話文:

人參、蓮肉、黃耆各二兩,小茴香、川芎、木瓜各一兩。張潞玉說:沖脈是血海,也就是血室。沖脈受到熱氣,就會把血推向下行,男人也有這種症狀,不只是女人。《金匱要略·水氣篇》上說:詢問病症有血分水分的說法,這是什麼意思呢?老師說:經水(月經)先斷,後來得了水病,這種叫做血水,這種病比較難治;先得水病,後來經水斷了,這種叫做水分,這種病比較容易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去除水氣,經水自然就通暢了。

汪石山曰:凡經先斷而後病水,少陰脈沉而滑,沉則在裡,滑則為實,沉滑相搏,血結胞門,為血分難治。若先病水,而後病經斷,少陽脈牢,少陰脈細,男子小便不利,婦人經水不通;經通則為血,不利則為水,名水分易治。此因脾肺虛冷,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滲泄之令不行,生化之氣不轉。

白話文:

汪石山說:凡是先斷經,後得水病,少陰脈沉滑,沉表示在體內,滑表示是實症,沉滑相互搏擊,血結於胞門,屬於血分,難以治療。若是先得水病,然後經斷,少陽脈堅牢,少陰脈細微,男子小便不利,婦人經水不通;經通則為血,不利則為水,稱為水分,比較容易治療。這是由於脾肺虛冷,不能疏通水道,下輸膀胱,滲泄的功能不執行,生化之氣不能運行。

東垣云:水飲留積,若土在雨中則為泥,得和氣暖日,水濕去而萬物自生長;用加減腎氣丸歸脾湯,六君子加木香、炮薑、肉桂

白話文:

東垣說:水飲留積,就像泥土在雨水裡浸泡成泥巴一樣,如果遇到和煦的氣氛溫暖的陽光,水濕就會蒸發,萬物便生長了;用加減腎氣丸,歸脾湯,六君子加木香、炮薑、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