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名稱:甘麥大棗湯
方劑名稱:甘麥大棗湯 更多圖表
拼音名稱:Gan Mai Da Zao Tang
出處典籍: 傷寒雜病論 《金匱》卷下
熱性指數:寒性指數:
寒熱分析:
由於您尚未登入,或是系統中沒有您的經絡體質數據,所以無法呈現分析訊息,了解如何取得經絡體質...
複方歸經比例:
主治功效:
臟躁症,症見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婦人臟躁證。精神恍惚、悲痛欲哭、不能自主,呵欠頻頻
臟躁。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紅少苔。現用於癔病及神經衰弱屬心脾兩虛肝鬱者;癇症狂症,因平素憂鬱無聊,夜夜不眠,發則惡寒發熱,戦憟錯語,心神恍惚,居不安席,酸泣不已者;小兒啼泣不止者。
臟躁。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紅少苔。現用於癔病及神經衰弱屬心脾兩虛肝鬱者;癇症狂症,因平素憂鬱無聊,夜夜不眠,發則惡寒發熱,戦憟錯語,心神恍惚,居不安席,酸泣不已者;小兒啼泣不止者。
傳統服藥法:
甘草3兩,小麥1升,大棗10枚。養胃生津,化血潤躁,補益心脾,安神寧心。
以水6升,煮取3升,分3服溫服。
"1.臟躁:表嫂孀居二十年矣。右癱不能舉動,不出門者三年,今則神情恍惚,口亂語,常悲泣。詰其故,答曰:自亦不知為何故也。診之,兩寸脈短澀,以石菖蒲、遠志、當歸、茯苓、人參、黃耆、白朮、大附子、晚蠶沙、陳皮、粉草,服四帖,精神較好於前,但悲泣如舊,夜更位。予思仲景大棗小麥湯,正與此對。即與服之,兩帖而瘳。方用大棗十二枚,小麥一合,大甘草(炙過)三寸,水煎飲之。
以水6升,煮取3升,分3服溫服。
"1.臟躁:表嫂孀居二十年矣。右癱不能舉動,不出門者三年,今則神情恍惚,口亂語,常悲泣。詰其故,答曰:自亦不知為何故也。診之,兩寸脈短澀,以石菖蒲、遠志、當歸、茯苓、人參、黃耆、白朮、大附子、晚蠶沙、陳皮、粉草,服四帖,精神較好於前,但悲泣如舊,夜更位。予思仲景大棗小麥湯,正與此對。即與服之,兩帖而瘳。方用大棗十二枚,小麥一合,大甘草(炙過)三寸,水煎飲之。
方劑組成解釋:
臟躁一般指精神方面的疾病,多見於婦人,多因憂思過度,心陰受損,肝氣失和所致,故治宜養心安神調肝和中。方中甘草甘緩和中;大棗甘溫益氣,兩藥甘平質潤性緩與小麥相伍,能補中益氣,調養心陰,並可緩肝氣之急。
現代藥理研究:
〈甘草〉含類似去氧皮質酮的作用,能調整人體的內分泌,此方對睡眠時異常精神緊張,可降低大腦的興奮而易於進入睡眠狀態。對腦神經的異常興奮有抑制作用,使神經系的過敏狀態恢復正常。
相同名稱方劑:
甘麥大棗湯, 出處:《金匱》卷下。 組成:甘草3兩,小麥1升,大棗10枚。 主治:養胃生津,化血潤躁,補益心脾,安神寧心。主治:臟躁。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紅少苔。現用於癔病及神經衰弱屬心脾兩虛肝鬱者;癇症狂症,因平素憂鬱無聊,夜夜不眠,發則惡寒發熱,戦憟錯語,心神恍惚,居不安席,酸泣不已者;小兒啼泣不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