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2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26)

1. 龜背

《聖惠》坐兒稍早,為客風吹脊,風氣達髓,使背高如龜,雖有藥方,多成痼疾,以灸法為要。〔錢〕兒生下客風入脊,逐於骨髓,即成龜背,治之以龜尿點節骨。取尿之法,當安龜在蓮葉上,後用鏡照之,其尿自出,以物盛之。〔張〕嬰兒生後一百八十日,始髇骨成,方能獨坐,若強令兒坐之太早,即客風寒吹著兒背及脊至骨,傳入於髓,使背高如龜之狀,以松藥丹療之。

白話文:

《聖惠》不久即讓嬰兒坐著,因受風吹到脊背,風氣侵犯骨髓,使背部隆起如龜,雖然有藥方但多半發展成痼疾,以艾灸治療為最重要。〔錢〕小孩一出生就遭受風邪侵襲後背,延續到骨髓中,造成駝背,可取龜尿來點在骨節處。取龜尿的方法,應將烏龜放在蓮葉上,用鏡子照著牠,龜尿就會自己出來,用容器承接龜尿。〔張〕嬰兒出生後一百八十天,頭骨才長成,才能獨自坐著,如果勉強讓嬰兒過早坐著,就會遭到寒風吹襲小孩背部以及脊椎至骨頭,再經由骨髓傳播,使背部隆起如烏龜狀,用松脂丹來治療。

〔張〕,松藥丹,治龜背病。

松花(洗,焙乾),枳殼(去瓤,麩炒),獨活防風(去蘆叉。各一兩),川大黃(炮),前胡麻黃(去根節)桂心(各半兩)

白話文:

松花(清洗後烘乾),枳殼(去掉果瓤,用麩皮炒過),獨活,防風(去掉蘆頭,各一兩),川大黃(炮製過),前胡,麻黃(去掉根和節),桂心(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量兒大小加減。《聖惠》麻黃丸、多芍藥,少前胡。一方,多檳榔、訶皮。一方,無松花,有當歸,煮麵糊丸,名枳殼防風丸

白話文:

將葛根上面細小的部分研磨成粉末,加蜂蜜混合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以粥水送服,根據兒童大小增減劑量。《聖惠》方中的麻黃丸:芍藥用量較多,前胡用量較少。另一方:檳榔、訶皮用量較多。另一方:不加入松花,加入當歸,煮麵糊製成藥丸,名為枳殼防風丸。

《聖惠》灸法,當灸第三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肺俞穴,又第五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心俞穴,又第七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膈俞穴,以小兒中指節為一寸,艾炷如小麥大,三五壯即止。此法累用,十有一二得效,亦無全效之功。(《顱囟經》云:符殿直之孫紹熙,辛亥春,灸即效。)

白話文:

根據《聖惠》的灸法,應在第三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的位置,灸肺俞穴;在第五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的位置,灸心俞穴;在第七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的位置,灸膈俞穴。以小兒中指的節骨為一寸,艾炷的大小如小麥般,灸三至五壯即可停止。這種方法多次使用,十個病人中,有十一、二個會見效,但沒有完全治癒的功效。(《顱囟經》中說:符殿直的孫子符紹熙,在辛亥年的春天,使用灸法後立刻見效。)

〔世〕龜背在百日內不治。

2. 脫肛

〔曾〕肺與大腸為表裡,肛者大腸之門,肺實熱,則閉結不通,肺虛寒,則腸頭出露,有因痢久裡急後重,努力肛開,為外風所吹,或伏暑作瀉,腸滑不禁,或稟賦怯弱,易於感冷,亦致大腸虛脫。

白話文:

肺和直腸是臟腑中的表裡關係,肛門是直腸的出口,肺實熱,那麼腸道閉塞不通,肺虛寒,那麼腸道末端會脫出。有人因為久痢,裡急後重,努力排便肛門張開,被外風吹著,或者伏暑時作泄瀉,腸滑不禁,或者稟賦怯弱,容易受涼,也會導致大腸虛脫。

凡小兒所患瀉痢,皆因暑濕風熱乘脾胃虛而得,蓋風屬木,木勝則制土,土主脾胃,虛而受制,又濕喜傷脾,因虛受濕,不能分別清濁,水穀交雜,則為洞泄,洞泄既久,大腸亦虛,大腸乃手陽明燥金,而土虛不能生金,金氣既虛,則傳送之道亦虛,又為風冷所襲,故肛門脫而不收。

白話文:

所有小兒所患的腹瀉,都是因為暑濕風熱乘虛侵犯脾胃而引起的。風屬木,木盛則剋制土,土主脾胃,虛弱而受制於木。再者,濕邪喜傷脾,脾虛弱則更容易受濕邪侵襲,不能夠分清清濁,水穀交雜,於是就形成了腹瀉。腹瀉時間久了,大腸也會虛弱。大腸屬手陽明燥金,而土虛弱則不能生金,金氣虛弱,則傳輸的功能也虛弱,再受到風寒的侵襲,所以肛門脫垂而不收。

法宜補脾溫胃,使金得受母之益而氣實,宜藿香飲(不乳食)、勻氣散(疝)、平胃散(不乳食)主之,次則內投固腸之劑,用健脾飲(不乳食)養臟湯(痢)服餌,外以敷貼之法,用伏龍肝散敷之,及萆麻膏貼囟門,使引氣上,令其自收,如收盡,仍以水洗去其膏。

白話文:

治療方法宜以補益脾胃為主,使肺氣得脾胃滋養而充實,宜服用藿香飲(不食乳製品)、勻氣散(疝氣)、平胃散(不食乳製品)等藥物為主,其次則內服固腸的藥物,用健脾飲(不食乳製品)養臟湯(痢疾)服用,外敷貼藥,用伏龍肝散敷貼,以及萆麻膏貼囟門,使引氣上行,令其自行收斂,如收斂完成,仍以水洗去膏藥。

及有邪熱積滯於大腸,未經疏滌,亦成此疾,其肛門色紅而軟,肺脈浮數,右手指紋紫見,身微有熱,時或煩躁,先投清肺飲(嗽)疏解,次用薄荷散蟠龍散為治,間服萬安飲亦佳。〔薛〕巢氏云:實熱則大便秘結,虛寒則肛門脫出,此多因吐瀉脾氣虛,肺無所養,故大腸之氣虛,脫而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或四君子為主。

白話文:

若是有邪熱積滯在大腸,沒有及時疏通排解,也會形成痔瘡,患者肛門顏色紅潤而柔軟,肺脈浮數,右手指紋呈現紫色,身體微微發熱,有時煩躁不安,先服用清肺飲來疏通肺氣,之後使用薄荷散和蟠龍散來調理,間中服用萬安飲也不錯。

薛氏說:實熱則大便祕結,虛寒則肛門脫出,痔瘡多是因吐瀉導致脾氣虛弱,肺臟沒有得到滋養,所以大腸之氣虛弱,脫落而下陷,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或四君子湯為主來調理。

若脫出緋赤,或作痛者,血虛而有熱也,用補中益氣湯佐以四物、牡丹皮,微者或作痛者,氣虛而有熱也,佐以四君、牡丹皮。大凡手足指熱者屬胃氣熱,手足指寒者屬胃氣寒。湯氏方治脫肛大腸自糞門出,宜用蔥湯熏洗令軟,款款送上。此因瀉利得之者,亦可服瀉利之藥,然後用槐花等藥。

白話文:

如果脫出的痔瘡鮮紅出,或是疼痛的,這是因為血虛還有熱,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四物、牡丹皮,如果症狀輕微或是疼痛的,這是因為氣虛還有熱,四君加上牡丹皮。一般來說,手腳指頭熱的都是胃氣過熱,手腳指頭冷的是胃氣過寒。湯氏的方劑可以治療脫肛,大腸從肛門掉出來,可以用蔥湯燻洗使之軟化,然後慢慢送回去。如果是因為瀉利而得的,也可以服用瀉利藥,之後再用槐花等藥。

又有用一味五倍子煎湯,入朴硝熏洗而縮者。又有用真蒲黃碾極細,以豬脂拌勻,敷肛門上而入者。

白話文:

還有人用五倍子一種中草藥煎湯,加入朴硝,燻洗肛門而使痔瘡縮小的。還有人用真正的蒲黃研磨得非常細,用豬油拌勻,敷在肛門上而使痔瘡進入肛門內的。

《全嬰方》用澀腸散,兼有痔證腫痛者,用黃丹、滑石等分,井水調塗即消,並用鉛白霜半錢,片腦半字,好酒調敷腫處,甚佳。黃連解毒湯亦可服。用苦參湯洗亦效。亦有密陀僧白礬、腦子末之敷上,更用荊芥防風等項洗之。用生栝蔞根者效。

白話文:

《全嬰方》使用澀腸散,同時還有痔瘡症狀腫痛的人,使用等份的黃丹和滑石,用井水調和後塗抹就會消除,並使用半錢鉛白霜、半字片腦,用好酒調和塗抹腫脹處,效果非常好。黃連解毒湯也可以服用。用苦參湯洗滌也有效果。也有人使用密陀僧、白礬和腦子末塗抹,再用荊芥、防風等材料清洗。使用生栝蔞根也有效果。

【內服】

張渙蕪荑丹,治小兒久痢頻並,大腸虛冷,肛門脫出。

蕪荑(微炒),鱉甲(塗酥炙黃,去裙襴),蝸牛皮(炙令焦黃),磁石(燒,醋蘸七遍,細研水飛。各一兩),蚺蛇膽黃連(去須,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1. 白蕪荑(微炒):將白蕪荑炒至微熱。

  2. 鱉甲(塗酥炙黃,去裙襴):將鱉甲塗上酥油,烤至焦黃,去除裙襴。

  3. 蝸牛皮(炙令焦黃):將蝸牛皮烤至焦黃。

  4. 磁石(燒,醋蘸七遍,細研水飛):將磁石燒過,用醋蘸七次,研磨成細粉,用水懸浮。

  5. 蚺蛇膽:蚺蛇的膽。

  6. 黃連(去須,微炒):將黃連的須去除,炒至微熱。

上件搗,羅為末,用軟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量兒大小加減,乳食前。

白話文:

將上等藥品搗碎,篩成粉末,用柔軟的米飯和蜜丸,如小米般大小。每次服用十粒,用粥送下,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增減劑量,在喝奶之前服用。

莨菪子(淘去浮者,炒令黑色),天台烏藥(各半兩。以上搗羅為細末,次入),白麵(一分),龍腦(半錢)

白話文:

莨菪子(將浮在水面的去除,炒到呈黑色),天台烏藥(各半兩。以上研磨成細末,然後加入),白麵(一分),龍腦(半錢)

上件都拌勻。每服一字,蜜湯調下,乳食前。

〔曾氏〕,薄荷散,治陽證脫肛。

薄荷(和梗),骨碎補(去毛。各半兩),金罌刺根(七錢半),甘草(二錢半)

白話文:

薄荷(連同莖梗),骨碎補(去掉細毛,各半兩),金罌刺根(七錢半),甘草(二錢半)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無灰酒大匙,煎七分,空心溫服,或無時。

《聚寶方》,象豆丸,治諸痢脫肛。

榏藤子(一名象豆,出廣南山林間,如通草藤,紫黑)

上一味為末,每服二錢。血痢,熱酒調下,三服必效。白痢,傾打破取仁子碎碾,銀器中慢火炒黃褐色,碾細,羅一兩遍後,若帶白時再炒褐色,為末,宿蒸餅湯浸,卻握乾和丸豌豆大,略焙乾。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倉米飲溫下,空心,食前服,痢瘥即止。蟲毒五痔、小兒脫肛,並可為末,酒調下,立愈。

白話文:

上一味藥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如果是血痢,用熱酒調服,三次必定有效。如果是白痢,那就敲碎白果取仁子,碾碎後用銀器盛裝,用慢火炒至黃褐色,再碾碎,再過篩一兩遍,如果還有白色的部分,就再炒至褐色,研成粉末,用隔夜的蒸餅湯浸泡,把白果仁捏乾,做成豌豆大小的丸藥,略微烘乾。每次服用15到20丸,用倉米飲溫服,空腹,飯前服用,痢疾就會停止。如果是蟲毒引起的五痔、小兒脫肛,也可以研成粉末,用酒調服,立竿見影。

〔茅先生〕方用破故紙一兩,於瓦上焙乾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米飲調下。吳茱萸末亦可。

白話文:

(茅先生)的處方:將廢棄的紙張一兩,放在瓦片上烘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個字或半錢,用米湯送服。吳茱萸末也可以。

《嬰孺》用黃連、黃柏,二味為末,蜜丸桐子大。飲下三丸,日三四服。

〔莊氏〕用干蓮蓬焙乾為末。米飲調下一二錢。

〔湯氏〕治大腸虛弱,肛門脫下方

龍骨訶子(煨,去核。各一兩),沒石子(大者,二枚),罌粟殼(去核,醋塗炙,二錢)

白話文:

龍骨、訶子(用火煨過,去除核。各一兩)、沒食子(大顆的,二枚)、罌粟殼(去除核,用醋塗抹後炙烤,二錢)

上,為末,白湯點服。仍用蔥湯熏洗令軟,款款以手托入,用新磚瓦燒紅,以醋澆之,氣上,即用腳布疊數重壓定,使熱氣上透,不可過熱,令病者以臀坐於布上,如覺布溫,逐旋減之,以常得溫熱為度。並常服前藥。

白話文:

將上藥研磨成末,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仍用蔥湯燻洗患處使患處變軟,用手慢慢託入患處,用新磚瓦燒紅,再用醋澆在上面,熱氣上來後,立即用腳布疊好幾層壓住患處,使熱氣能充分滲入,但溫度不可太高,讓患者以臀部坐在布上,一旦發現布溫熱,就逐漸減少腳布,以保持適當的溫熱程度。同時持續服用前面的藥物。

〔潔古〕,五倍子散,治小兒脫肛。

五倍子,地榆(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空心米飲調下。

【外治】

錢氏赤石脂散,治小兒因痢後努躽氣下,推出肛門不入。(躽,於建反,用力努腹也)

赤石脂伏龍肝(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五分,敷肛頭上,頻用按入。

〔曾氏〕,蟠龍散,治陽證脫肛。

地龍蟠(如錢樣者佳,略去土,一兩),風化朴硝(二錢)

上銼、焙,研為細末,仍和勻朴硝。每以二錢至三錢,肛門濕潤干塗,或乾燥用清油調塗。先以見毒消、荊芥、生蔥煮水,候溫浴洗,輕與拭乾,然後敷藥

白話文:

將上等的古方藥品,用銼刀銼細,然後焙乾,研磨成細末,再和勻朴硝。每次取二錢至三錢藥末,用肛門濕潤後直接塗抹,或用清油調和後塗抹。在使用藥物之前,先用見毒消、荊芥、生蔥煮水,等候溫熱後進行清洗,輕輕擦乾,然後敷藥。

伏龍肝散,治陰證脫肛。

伏龍肝(一兩),鱉頭骨(一具),百藥煎(二錢半)

白話文:

伏龍肝(50公克),鱉頭骨(一個),百藥煎(10公克)

上三味,焙研為末。每用一錢至三錢,濃煎紫蘇湯候溫,和清油調塗患處,並如前法浴洗拭乾,方上藥。

白話文:

把上述三味藥材焙乾、研磨成細末。每次用一錢至三錢,用濃煎的紫蘇湯等候溫熱,與清油調和塗抹於患處,並像前述方法一樣用藥浴清洗擦乾,再塗抹藥物。

治小兒脫肛用五倍子為末,量多少摻患處,以物襯手揉入,切忌食發風毒物。脫肛治法,用蒲黃一兩,豬脂二兩,煉豬脂和蒲黃成膏,塗腸頭上,即縮入。

白話文:

治療小兒脫肛,可以用五倍子研成粉末,取適量的粉末塗抹在患處,並用布墊在手上,將藥粉揉入患處。要注意避免食用會引起發風毒物的食物。

另一種治療脫肛的方法是,取蒲黃一兩,豬脂二兩,將豬脂融化,與蒲黃混合成膏狀,塗抹在腸頭上,即可使脫肛縮回。

水聖散,治小兒脫肛不收,用浮萍草不以多少,杵為細末,干貼患處。

白話文:

水聖散,治療小兒脫肛不收症狀,採用浮萍草,不限數量,搗碎為細末,將藥粉直接敷貼於患處即可。

澀腸散,治小兒久痢,大腸頭脫出不收

訶子(炮),赤石脂,龍骨(各等分)

上為末。臘茶少許,和藥摻腸頭上,絹帛揉入。又治痢,米湯調。又方,治脫肛,五倍子焙為末,入茶,依前方用。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臘茶和腸頭粉末,以絹帛揉勻。另外用米湯調和,治療痢疾。還有一種方法是治療脫肛,將五倍子焙炒成粉末,加入茶中,按照上述方法服用。

勝雪膏,治隨腸、番花、鼠奶等痔,熱痛不可忍,或已成瘡者,並皆治之。

白話文:

「勝雪膏」是一種中藥膏劑,用於治療痔瘡,特別是那些伴隨腸脫垂、番花瘡、鼠奶瘡等症狀的痔瘡。這些痔瘡通常會伴有劇烈的疼痛和發熱,甚至可能已經形成潰瘍。**「勝雪膏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些症狀,並促進痔瘡的癒合。

片腦,風化硝

上件,各半字,用好酒少許,研成膏子塗之。隨手輒愈。

治大人小兒脫肛不收方,連翹不以多少,洗淨,為細末。先以鹽水洗,後用藥末時時干敷脫肛上,立瘥。

白話文:

治療大人小孩脫肛不能收回的方子:用連翹,不論多少,洗淨後,搗成細末。先用鹽水洗乾淨脫肛處,再用藥末不時敷在脫肛上,即可痊癒。

蓖麻膏,治暴患脫肛。

蓖麻子(一兩)

上件,爛杵為膏,捻作餅子,兩指寬大,貼囟上。如陰證脫肛,加生附子末,蔥蒜同研作膏,依前法貼之。

白話文:

上一個方法,將爛杵搗成膏狀,捏成餅狀,寬度和兩指的寬度一樣,貼在囟門上。如果是陰證脫肛,可以加入生附子末、蔥、蒜,研磨成膏狀,按照前面方法貼上。

《朱氏家傳》治小兒脫肛方

上用磁母石,以石碾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熟水下五七丸。後以磨刀水洗脫肛處,立效。

脫肛用東北方陳壁泥土,湯泡,先洗下,後熏上。

《保生信效》治久病腸風痔漏,腸出不收,至有出數寸者,苦楚良極。小兒久瀉痢,亦名此疾。

上,先用五倍子四兩,以水五升,煎湯一兩沸,投入朴硝四兩,通手淋洗,至水冷即止。若覺熱痛,即津唾調熊膽塗之,痛即止,當漸收,甚者不過淋洗三五次收盡。竊詳此藥朴硝能軟,五倍子能收,二物相須以為用也,或更以干蜘蛛末摻之,乘熱以軟帛搵入,尤妙。(摻蜘蛛者與葛氏方同)

白話文:

首先,先使用四兩的五倍子和五升的水,煎煮成一兩的濃汁,然後加入四兩的朴硝,用手淋洗患處,直到水冷為止。如果感到熱痛,可以用津液和熊膽調和後塗抹患處,疼痛就會停止,痔瘡也會逐漸消退。即使是嚴重的痔瘡,也不過淋洗三到五次就能完全消退。我詳細研究了這個藥方,發現朴硝具有軟化的作用,五倍子具有收斂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或者可以再加入乾燥的蜘蛛末,乘著熱敷在患處,效果會更好。(加入蜘蛛末的做法與葛氏方相同)。

《九籥衛生》療小兒脫肛方

香附子,荊芥穗(各等分)

上,同為粗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數沸,淋渫。

苦參,治脫肛並痔。

枳殼,黃連,大黃,甘草,荊芥,苦參,赤芍藥,黃芩(各等分)

白話文:

枳殼、黃連、大黃、甘草、荊芥、苦參、赤芍藥、黃芩(各等分)

枳殼、黃連、大黃、甘草、荊芥、苦參、赤芍藥、黃芩這幾味中藥材,各取等份。

銼散。每用五錢,以車前子、茅草同煎,熏洗。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五錢,用車前子和茅草一起煎煮,燻洗患處。

小兒脫肛瀉血,秋深不痊。灸龜尾一壯,炷如小麥大,脊端窮骨也。小兒脫肛者,灸臍中三壯。小兒脫肛久不瘥,及風癇中風,角弓反張,多哭言語不擇,發無時節,盛即吐沫者,取百會一穴,灸七壯,在鼻直入髮際五寸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炷如小麥大。

白話文:

小兒脫肛伴有便血,到了深秋還沒有好。在龜尾穴(位於尾骨尖端)灸一壯,灸條要像小麥粒那麼大,在脊柱的盡頭。小兒脫肛的,在肚臍的正中灸三壯。小兒脫肛久治不愈,以及癲癇、中風,身體像弓一樣彎曲,而且反張,哭鬧不止,說話顛三倒四,經常發作,發作時吐泡沫的,取百會穴,灸七壯,在鼻子的正上方,從髮際向上五寸,在頭頂旋毛的中央,大如一粒豆子,灸條要像小麥粒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