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日敦)

《奉時旨要》~ 卷六 金屬 (9)

回本書目錄

卷六 金屬 (9)

1. 咽喉

《經》云: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懸雍者,音聲之關也。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足少陰所生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足陽明病,氣逆則喉痹瘁瘖。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督脈為病,嗌乾。衝任脈皆起於胞中,會於咽喉。又少陽司天,客勝,則丹疹外發,喉痹頭痛嗌腫。

景岳曰:喉痹有實火症,有虛火症,有真寒症。少陽厥陰為木火之臟,凡情志鬱怒而起者,固多熱症。陽明為水穀之海,肥甘辛熱而起者,胃氣直透咽喉,故火最盛。凡患此者,多以實火治。若少陰之症,則有虛有實。凡陰火逆衝於上,多為喉痹。果見火症火脈,自宜作實治。

若酒色過度,真陰虧損,此腎中之虛火,非壯水不可。更有火虛於下,格陽於上,此無根之火,即腎中之真寒症也,非溫補命門不可。《經》云:寒淫所勝,民病嗌痛頷腫。其義即此。

《經》云:驟起非火,緩起非寒。大約喉症挾熱者,十之六七,挾寒者十之二三。而風寒包火者,則十之八九。古人開手一方,只用甘草桔梗,《三因方》加以荊芥,其他蒡子、薄荷、貝母、川連之類,皆出後人續補。可見古人不輕用涼藥,而專主開發升散者,所謂結者開之,火鬱達之也。及火勢極盛,則清劑方施,熱結下焦,而攻法始用,非得已也。

喉痹,由心火,用甘梗湯;由少陰伏寒,半夏桂甘湯;由火衰,四逆湯;若驟起而痰在喉,響如鼾,舌白不腫,此因誤投涼藥,桂薑湯可救。

纏喉風,腫痛脹塞,紅絲纏繞,吐涎難食,先用黃齏汁調元明粉,攪去其痰,不效,用土牛膝連根搗汁,和醋灌之,或用解毒雄黃丸醋磨下之,內服加味甘桔湯;虛寒者,桂薑湯。

走馬喉風,暴腫轉大,用小刀點血,淡鹽湯洗之,吹以冰片散,服加味甘桔湯,牙關緊閉,服紫金丹

纏舌喉風,硬舌根而爛兩傍,吹以冰片散,急服加味甘桔湯。

喉疔,形如靴釘,先吹冰片散,服加味甘桔湯,多用菊花煎飲之。

懸癰,生於上齶,形如紫李,脾經蘊熱也,吹服如前法。

喉瘡,腎火上衝也,用齏汁去痰,吹服如前法。

喉瘤、生喉旁,形如圓眼,肺經蘊熱也。不可刺,吹麝香散,服加味甘桔湯。

肺絕喉痹者,因過投清降,痰壅如鋸,為難治,獨參湯少加橘紅扶之。

喉閉,二三日前氣促肢冷,忽然痰壅氣閉,命懸頃刻者,宜服蘇子前胡等。

乳蛾,如筋頭,生於關上者輕,生於關下者重,左右偏生曰單,左右皆有曰雙,單者輕,雙者重,以土牛膝絞汁,含以慢嚥。

喉癬,喉中不閉不腫,氣出如常,微微疼癢,此虛火,淹纏難愈,宜冰梅丸含之。

喉珠,腦門生一紅線,懸一黑泡如櫻珠,掛在咽門,刀點即死,宜土牛膝活根汁,少醋和勻,滴鼻中三四次,絲斷珠破,吐瘀,神效。

筆花氏曰:喉痹多因痰火所致,急者速宜吐痰,以救脹塞。如有餘火,再復下之。其甚者,尤宜先以針刺血,及刺少商穴法,然後用藥。此症瞬息間關人性命,遲疑不得。《經》云:火鬱發之,吐中有發散之義,出血亦發散之端也。至伏氣之病,凡火令、寒令、濕令,而感風寒之邪者,但治外邪而喉自愈。

若天行時疫,咽痛項腫,有大頭、蝦蟆、發頤之名,此陽明熱毒,腫髮夾車兩穴,普濟消毒飲治之。痰甚脹急者,紫雪丹開之。然陰虛陽虛,俱有此等惡症,其應溫清補瀉,全在脈之有力無力,唇之赤白、口之渴否辨之,庶不致誤。

2. 喉咽湯頭

甘桔湯甘草桔梗

半夏桂甘湯,桂枝半夏甘草姜。

四逆湯,見卷一諸郁湯頭。

桂薑湯,五分桂甘與炮姜。

解毒雄黃丸鬱金巴豆醋和丸。

加味甘桔湯,見喘促湯頭。

冰片散雄黃,元明銅靛硼,雞肫人白柏,連草與蒲黃

紫金丹用五倍朱,千金麝戟雄山茨。

麝香散麝香黃連冰片

冰梅丸,硼膽礬,牛雄兒茶山豆傳,白梅二個搗冰片。

普濟消毒湯,見時疫湯頭。

紫雪丹,用黃金,寒水石膏磁滑成,煮好復投犀羚草,升丁沉木又玄參,遲入芒硝焰硝攪,功成朱麝又和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