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津壽泉

《幼科證治大全》~ 八○,汗症

回本書目錄

八○,汗症

1. 八○,汗症

夫小兒氣血嫩弱。膚腠未密。若厚衣太暖。臟腑生熱。搏心為邪所勝。津液不能內藏。蒸出肌膚。而為汗也。又或傷於冷熱陰陽。不知津液發泄。亦令睡中汗出。其有虛者。諸病後。汗出多。血氣弱。潮熱自汗。或寒熱發過之後。身涼自汗。日久令兒黃瘦。失治則變蒸骨疳癆是也。

盜汗乃熟睡時。溱溱然。汗以覺則止。而不復出矣。是亦心虛。宜斂心氣。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錢氏云。上至頭。下至項。謂之六陽虛汗。不須治之。

【孫尚藥】柴胡丸,治小兒盜汗。潮熱往來。

胡黃連柴胡(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一丸。至三丸。銀器中。用酒少許。化開。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二三十沸。放溫。食後和渣服。

【直訣】止汗散,治小兒睡而自汗。

胡蒲扇(燒)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全幼】團參湯,治嬰孩小兒虛汗盜汗。心血液盛。亦發為汗。收斂心氣。

人參當歸(炒各二錢)

上用豬心一片。水煎。一方加黃耆蜜炙。

【醫統】牡蠣散,治血虛自汗。或病後暴虛。津液不固自汗。

牡蠣(二兩),黃耆,生地(各一兩)

上入小麥麻黃根。水煎服。

【醫統】三稜散,小兒無疾。但睡中汗出如水。覺而經久不幹。此名積證盜汗。脾冷所致。宜此益黃散主之。

三稜,莪朮(各一兩),益智,甘草,神麯,麥芽陳皮(各半兩)

上水煎服。

【醫林】人參黃耆湯,治小兒發熱。自汗虛煩。

人參,黃耆,芍藥(各五錢),甘草(三錢)

上入薑棗。浮麥。水煎服。

【醫統】酸棗參苓飲,治小兒盜汗。

人參,茯苓酸棗仁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或水煎服。

【保元】治小兒盜汗。

五倍子

上為末。調津液塗臍中。一宿即止。

【保元】又方,用何首烏為末。調津液。塗臍內。

【醫統】通神丸,治小兒夜間。遍身多汗。

龍膽草(不拘多少)

上為末。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

【醫林】益黃散,治小兒汗。上至頭。下至臍。此胃虛也。(方見泄瀉門)

【直訣】六君子湯,薛氏曰。小兒汗。胃氣虛者。宜此。

【全幼】止汗散

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當歸,甘草(炙)

上用生薑三片。入麥麩同煎。食前服。

【全幼】撲汗方

牡蠣,麻黃根赤石脂糯米粉,貝母

上極末。綿包藥撲汗。

【薛鎧】一方,治小兒胃氣虛而汗。

白朮(炒)

上為末。以浮麥炒。濃煎湯。調服。全幼曰。白朮五錢。

小麥一撮。煮水乾。去麥。白尤杵極細末。用黃耆煎湯。食前服。

【濟世】一方,治小兒盜汗。

鬱金

上為末。塗兩乳下立效。東井曰。牡蠣末。加之甚妙。

【方老】撲粉,汗出多不止。以此粉撲之。

龍骨,牡蠣,糯米

上為末。吳昆曰。龍骨牡蠣之澀以固脫。入糯米者。取其黏膩雲爾。乃衛外之兵也。

【直訣】參附湯,治稟賦不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或病久陽氣脫陷。急宜服之。

人參(五錢),附子(一兩)

上每一錢。姜水煎。

【直訣】耆附湯,治稟賦氣虛。陽弱。自汗不止。肢體倦怠。或大病後。陽氣虧損。並急服之。多有生者。

黃耆(蜜炙),附子(等分)

上姜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