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串雅內外編》~ 串雅內編 (26)

回本書目錄

串雅內編 (26)

1. 掃疥

治諸疥瘡、熱瘡、遍身癤瘡神效。

大黃蛇床子黃連狗脊黃柏苦參各五錢、為末,入硫黃及水銀各四錢,雄黃及黃丹各二錢五分,輕粉一錢,大楓子(去殼)、木別子(去殼)各五錢,同前藥研細末,杵勻、用豬脂調好,洗浴後搽瘡上,立效。合藥時宜曬,不宜見火,切記。

白話文:

大黃、蛇牀子、黃連、狗脊、黃柏、苦參各五錢,研磨成細末,加入硫磺和水銀各四錢,雄黃和黃丹各二錢五分,輕粉一錢,大楓子(去殼)、木別子(去殼)各五錢,與前面幾種藥物一起研磨成細末,用杵搗勻,用豬油調好,在洗澡後塗抹在瘡口上,立竿見影。合藥時應該選在晴天,但不要見火,請務必記住。

2. 七制松香膏

治濕氣第一神方。松香三斤。第一次薑汁煮,二次蔥汁煮,三次白鳳仙花汁煮,四次燒酒煮,五次鬧羊花煮,六次商陸根汁煮,七次紅醋煮。桐油三斤,川烏、草烏、白芥子蓖麻子乾薑、官桂、蒼朮各四兩,血餘八兩,加桐油熬至藥枯發消,滴水成珠,濾去渣,入牛皮膏四兩,烊化,用制過鬆香漸漸收之,離火,加樟腦一兩,好麝香三錢,厚紙攤之,貼患處。

白話文:

最好的去除濕氣的方子。松香三斤。第一次用薑汁煮,第二次用蔥汁煮,第三次用白鳳仙花汁煮,第四次用燒酒煮,第五次用鬧羊花煮,第六次用商陸根汁煮,第七次用紅醋煮。桐油三斤,川烏、草烏、白芥子、蓖麻子、乾薑、官桂、蒼朮各四兩,血餘八兩,加入桐油熬至藥枯發消,滴水成珠,濾去渣,加入牛皮膏四兩,融化,用制過的松香逐漸收之,離火,加入樟腦一兩,麝香三錢,把藥膏攤在厚紙上,貼在患處。

3. 諸瘡摻藥

治天泡瘡更效。煅熟石膏一兩,松香白芷各三錢,樟腦一錢,輕粉五分,冰片一分。為細末,用熬熟豬油調搽。

白話文:

治療天泡瘡的更有效方法。將熟石膏一兩、松香、白芷各三錢、樟腦一錢、輕粉五分、冰片一分。磨成細末,用煮熟的豬油調和後擦拭。

4. 破棺丹

治瘡毒入腹極危者。大黃二兩(半生半熟),甘草芒硝各一兩。為細末,蜜丸彈子大,每服半丸,飯後溫酒送下,或童便半盞研化之,忌食冷水。

白話文:

用於治療瘡毒進入腹中非常危險的情況。大黃二兩(一半生一半熟),甘草、芒硝各一兩。研磨成細末,製成蜜丸,大小如彈子。每次服半丸,飯後以溫酒送服,也可以用童便半盞將藥丸研磨化開服用。忌食冷水。

5. 一搽光

治疥瘡及婦人陰蝕瘡、漆瘡、天火丹毒諸惡瘡,神效。第三方除註明外,余用麻油調敷。蛇床子苦參蕪荑各一兩,雄黃五錢,枯礬一兩五錢,硫黃、輕粉、樟腦各二錢,川椒五錢,大楓子(取肉)五錢,為末,生豬油調敷。

白話文:

治療疥瘡及婦女的陰部糜爛性瘡、漆瘡、天火丹毒等各種惡瘡,療效顯著。除特別註明的藥方外,我使用麻油調製藥膏塗敷。蛇牀子、苦參、蕪荑各一兩,雄黃五錢,枯礬一兩五錢,硫黃、輕粉、樟腦各二錢,川椒五錢,大楓子(取果肉)五錢,研磨成細末,用生豬油調製藥膏塗敷。

又方:蛇床子、硫黃、黃柏各一兩,大楓子、川椒、雄黃各五錢,枯礬二兩,輕粉(另研)二線,入牛皮岸(熏牛皮煙岸也,如無,以香爐灰代之)、黃丹各一兩,為末,生豬油調敷。

白話文:

另一個藥方:蛇牀子、硫磺、黃柏各一兩,大楓子、川椒、雄黃各五錢,枯礬二兩,輕粉(另研)二分錢,放入牛皮煙灰中(如沒有,可以用香爐灰代替),黃丹各一兩,研磨成粉末,以生豬油調和外敷。

又方:瘡疥加減法:腫多加白芷開鬱;痛多加白芷、黃石;癢多加枯礬;陰囊瘡加吳茱萸;濕多加香油調;干癢出血加大黃黃連,豬油調;蟲多加蕪荑、錫灰、檳榔藜蘆斑蝥;紅色加黃丹;青色加青黛

白話文:

其他瘡疥的加減用法:

腫脹多加白芷可以散瘀;

疼痛多加白芷和黃石;

搔癢多加枯礬;

陰囊瘡加吳茱萸;

濕氣多加香油調;

乾燥搔癢出血加大黃、黃連,豬油調;

蟲子多加蕪荑、錫灰、檳榔、藜蘆、斑蝥;

紅色瘡加黃丹;

青色瘡加青黛。

庚生按:方解石苦、辛、大寒,亦名黃石,與硬石膏相似,光潔如白石英。敲之段段片碎者為硬石膏,敲之塊塊方稜者為方解石,唐、宋諸方類皆通用,然功力小異。

白話文:

庚生按語:方解石性味苦、辛,屬大寒,也叫黃石,跟硬石膏類似,外表光潔如同白色的石英。敲打它時,如果斷斷續續,碎成片狀的是硬石膏;如果敲打它時,塊塊方正稜角分明的是方解石。唐朝和宋朝的藥方都用這兩種藥,但它們的功效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