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伯雄

《醫方論》~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烏藥順氣散

烏藥橘紅二錢,麻黃(去節),川芎白芷桔梗枳殼(炒)一錢,殭蠶(去絲嘴,炒),炮姜,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 烏藥、橘紅各二錢

  • 麻黃(去掉莖節)、川芎、白芷、桔梗、枳殼(炒過的)各一錢

  • 殭蠶(去掉絲嘴,炒過的)、炮姜、甘草(炙過的)各五分

加薑蔥煎。

中風之症,皆由氣血虧虛,外風乘隙而入,便當著意調營,使風從衛出;又或痰火內蘊,外風乘之,便當清營、化痰、息風、理氣。此方多用升散於養血化痰,二義闕然,與注中治中風等症未為合法也。

白話文:

中風疾病的產生, 都是因為氣血兩虛, 外界的風邪乘虛而入, 因此治療時應該注意調養營血, 讓風邪從衛氣排出。另外, 也可能是因為痰火內蘊, 加上外風的侵襲導致, 因此治療時應該清熱化痰, 平息風邪, 調理氣血。這個方劑多用升散藥物來養血化痰, 兩種作用不協調, 也不符合它在說明書上記載的治療中風等疾病的功效。

2. 蘇子降氣湯

蘇子半夏前胡厚朴(姜炒),橘紅當歸一錢,甘草(炙),肉桂五分

白話文:

蘇子、半夏、前胡、厚朴(用姜炒過)、橘紅、當歸一錢、甘草(炙過的)、肉桂五分。

加姜煎。

此等方施之於濕痰壅塞、中脘不舒者,尚嫌其太燥。乃注中主治虛陽上攻、喘嗽嘔血等症,是益火加薪。吾見其立敗也。

白話文:

這種方劑只適用於濕痰壅塞、中脘不舒的病人,即使如此,也嫌其過於燥烈。而《注中》主治虛陽上攻、喘嗽嘔血等症,是火上澆油的作法。我多半見到用藥後立刻病情加重的例子。

3. 木香順氣湯

木香,草蔻仁,益智,蒼朮二分,厚朴四分,青皮陳皮半夏吳茱萸(湯泡),乾薑二分茯苓澤瀉二分,升麻柴胡一分,當歸五分

白話文:

木香,草蔻仁,益智仁,蒼朮二錢,厚朴四錢,青皮,陳皮,半夏,吳茱萸(用熱水泡過),乾薑二錢,茯苓二錢,澤瀉二錢,升麻,柴胡一錢,當歸五錢。

東垣此方,升清降濁,使中脘開通,極有意義。但辛燥太過,宜酌用之。

4. 四磨湯

白話文:

檳榔:

  1. 味辛,性溫,有小毒。

  2. 歸肺、脾、大腸經。

  3. 功能:行氣、化痰、殺蟲、止瀉。

  4. 主治:胸悶氣滯,痰多咳嗽,蛔蟲腹瀉等症。

沉香:

  1. 味辛、苦,性溫。

  2. 歸肺、脾、腎經。

  3. 功能:行氣活血,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4. 主治:胸悶氣痛,腹痛腹瀉,寒凝血瘀等症。

烏藥:

  1. 味辛、苦,性溫。

  2. 歸脾、腎經。

  3. 功能:行氣止痛,溫中散寒,調經止帶。

  4. 主治:胸悶腹痛,脘腹冷痛,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等症。

人參:

  1. 味甘、微苦,性溫。

  2. 歸脾、肺、腎經。

  3. 功能: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4. 主治:氣虛乏力,久咳氣喘,心悸失眠,神疲健忘等症。

等分,濃磨,煎三、四沸,溫服。

四磨湯,原為氣逆喘急而設。若用人參,不如勿服之為佳矣。除人參,加木香枳實者為宜,且於氣厥者尤合。

白話文:

四磨湯,原先是用於氣逆喘急。如果加入人參,不如完全不要服用它會更好。除了人參之外,可以加入木香和枳實,而且對於氣厥的人尤為適合。

5. 越鞠丸

香附(醋炒),蒼朮(泔浸炒),撫芎,神麯(炒),梔子(炒黑)

白話文:

  • 香附(醋炒):將香附用醋炒至微焦。

  • 蒼朮(泔浸炒):將蒼朮用泔水浸泡後,再炒至微焦。

  • 撫芎:即川芎,又名芎藭,可以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神麯(炒):將神麯炒至微焦。

  • 梔子(炒黑):將梔子炒至焦黑。

等分曲糊為丸。

凡郁病必先氣病。氣得流通,鬱於何有?此方注云:統治六郁。豈有一時而六郁並集者乎?須知古人立方不過昭示大法。氣鬱者,香附為君;濕鬱者,蒼朮為君;血鬱者,川芎為君;食鬱者,神麯為君;火鬱者,梔子為君。相其病在何處,酌量加減,方能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讀一切方書,皆當作如是觀。

白話文:

所有煩悶憂愁的疾病,必定是氣機壅塞而得。氣機通暢了,煩悶憂愁就沒有了。這個方劑的註解說:可以用來治療六種鬱證。難道一個人會同時得六種鬱證嗎?必須知道,古人制訂方劑只是為了昭示治療的原則。對於氣鬱的患者,香附是君藥;對於濕鬱的患者,蒼朮是君藥;對於血鬱的患者,川芎是君藥;對於食鬱的患者,神麯是君藥;對於火鬱的患者,梔子是君藥。根據患者的病症具體所在,權衡加減,才能領會古人的意圖,又不拘泥於古人的方劑。閱讀所有方書,都應當這樣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