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男科》~ 男科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男科卷二 (6)

1. 火瀉

完穀不化,飲食下喉即出,日夜數十次,甚至百次,人皆知其熱也。然而熱之生也何故?生於胃中之水衰,不能制火,使胃土關門不守於上,下所以直進而直出也,論其勢之急迫,似乎宜冶其標,然治其標而不能使火之驟降,必須急補腎中之水,使火有可居之地,而後不致上騰也。方用:

熟地白芍(各三錢),山萸,茯苓甘草車前子(各一兩),肉桂(三分),水煎服。

此乃補腎之藥,非止瀉之品,然而止瀉之妙捷如桴鼓,世人安知此也。

2. 水瀉

此乃純是下清水,非言下痢也。痢無止法,豈瀉水亦無止法乎?故人患水瀉者,急宜止遏。方用:

白朮(五錢),茯苓(三錢),吳萸(五分),車前子五味子(各一錢),水煎服。

3. 泄瀉吞酸

泄瀉寒也,吞酸火也。似乎寒熱殊而治法異矣,不知吞酸雖熱由於肝氣之鬱結,泄瀉雖寒由於肝木之克脾,苟用一方以治木鬱,又一方以培脾土,土必大崩,木必大調矣。不若一方而兩治之為愈也。方用:

白芍(五錢),柴胡車前子(各一錢),茯苓(三錢),陳皮甘草,神麯(各五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白芍以舒肝木之郁,木鬱一舒,上不克胃,下不克脾,又有茯苓、車前以分消水濕之氣,則水盡從小便出,而有餘之水以吞酸刺汁以泄瀉哉。

4. 火邪內傷辨

火邪之血色必鮮紅,脈必洪緩,口必渴而飲冷水,小便必澀而赤濁;內傷之血色不鮮而紫暗,或微紅淡白,脈必細而遲,或浮澀而空,口不渴,即渴而喜飲熱湯,小便不赤不澀,即赤而不熱不濁,此訣也。

5. 痢疾

此症感濕熱而成,紅白相見,如膿如血,至危至急者也,苟用涼藥止血,熱藥攻邪,俱非善治之法。方用:

白芍當歸(各二兩),枳殼檳榔(各二錢),滑石(三錢),廣木香萊菔子甘草(各一錢),水煎服,一二劑收功。

此方妙在用歸芍至二兩之多,則肝血有餘不去克脾土,自然大腸有傳送之功,加之枳殼、檳榔俱逐穢去積之品,尤能於補中用攻,而滑石、甘草、木香調達於遲速之間,不疾不徐,使瘀滯盡下也。其餘些小痢疾減半用之無不奏功。此方不論紅白痢疾,痛與不痛服之皆神效。

又方:

當歸(一兩),黃芩(酒洗七分),蒼朮厚朴大腹皮陳皮(各一錢),水二碗煎一碗,頓服。

6. 血痢

凡血痢腹痛者火也。方用:

歸尾,白芍(各一兩),黃連(三錢),枳殼木香萊菔子(各二錢),水煎服。

7. 寒痢

凡痢腹不痛者寒也。方用:

白芍當歸(各三錢),枳殼檳榔甘草萊菔子(各一錢),水煎服。

前方治壯實之人,火邪挾濕者,此方治寒痢腹不痛者。更有內傷勞倦與中氣虛寒之人,脾不攝血而成血痢者,當用理中湯木香肉桂,或用補中益氣湯熟地、炒乾姜治之而始愈也。

經驗久瀉血痢,小腹作痛神效方

秋梨(四兩),生薑(五錢),椿樹根皮(一兩),共搗爛夏布擰汁水,空心服之立愈。

8. 大便不通

此症人以為大腸燥也,誰知是肺氣燥乎?蓋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於大腸,而腎經之水僅足自顧,又何能旁流以潤澗哉!方用:

熟地,元參(各三兩),升麻(三錢),牛乳(一碗),火麻仁(一錢),水二碗煎六分,將牛乳同調服之,一二劑必大便通。

此方不在潤大腸而在補腎,大補肺,夫人腸居於下流最難獨治,必須從腎以潤之,從肺以清之,啟其上竅則下竅自然流動通利矣,此下病上治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