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脈》~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17)

回本書目錄

雜病心法集解 卷四 (17)

1. 總括

膀胱熱結,輕者為癃,重者為閉。閉者,謂尿閉而無點滴下出,致小腹實滿脹痛也。癃者,謂淋瀝點滴而出,一日數十次,或頻數無度,莖中常澀痛也。若上為嘔噦,飲食不入,下為癃閉,小便不通,則陰陽之氣關格,倘更頭汗大出,此為陽絕,決難生也。

2. 熨臍法

切碎蔥白二斤,搗如泥,裂去汁,分作四起,用絹二塊包二起,先以一包置臍上,用熨斗盛炭火,熨半炷香久,換第二包,用熨斗盛涼水熨一刻,再換蔥包,照前法,先火後水,輪流熨臍,以尿通為度。俗用蔥熨法、炒鹽熨法(見和解門),輕者,用之亦效。或取田螺肉、蔥白、豆豉等分,搗如泥,作餅,烘熱,貼臍,以布縛定。

3. 宣上法

尿閉脹滿,關格不利,服藥不效者,濃煎木通、老蔥湯,頓服數碗,旋以指探吐,再服,再探吐,以尿利為度。或用炒鹽淬童便頓服探吐,法甚簡便。

制陽光之臍治之。

俗醫不察,輒以便秘為熱,概用寒涼,殺人多矣,故詳言之。

4. 二便俱閉

《總注》:前陰主氣,後陰主血。蓋膀胱之津液,血所化也,由氣而後能出;太陰之傳送,氣之運也,由血而後能潤,此便溺之流通,見氣血之依附也。清陽出上竅,呼吸是也;濁陰出下竅,二便是也,倘一息不運,則機緘閉而死矣。故二便不通,加以腹脹氣喘,嘔噦煩躁者,不可治也。

5. 治法

凡二便俱閉,形氣實者,用八正散芒硝;虛者,服木通散(見利濕門)。二便俱閉,腹滿脹痛者,當審其所因,用黑白散三化湯木香檳榔丸,隨症施治(俱見攻裡門),下之不效,按前熨、吐、汗三法治之。

6. 總括

淋者,因心腎氣鬱,清濁相干,熱蓄膀胱而成。蓋熱甚生濕,則水液渾濁而為淋。若冷氣滯於膀胱而作淋者,十不一二。分別症治於下。

7. 氣淋

有因肺金燥熱,不能生水,氣結於下,致小水短澀,餘瀝而出,用八正散石葦木香烏藥冬葵子(見利濕門)。

有因內傷,氣虛不能運化,氣結於下,虛喘自汗,小水淋瀝者,用補中益氣湯茯苓澤瀉、桂心(見理氣門)。

8. 血淋

有因心熱遺於小腸,熱結尿竅,致血與尿同出,莖中痛甚,先服小薊飲子清之,後用四物湯調琥珀滑石末,常服自愈(俱見理血門)。

有因熱傷陽絡,迫血妄行,與尿同出,脹痛血瘀者,用八正散加生地、鬱金行之,弱者用導赤散加生地、鬱金、牛膝(見瀉火門),余按三卷尿血。

9. 石淋

俗名砂淋,因濕熱蘊結膀胱,日久煉成砂石,便時莖中澀痛,同尿出盡則止,先用八正散冬葵子、炒桑皮利之,常服琥珀散(俱見利濕門)。

10. 膏淋

膀胱氣虛,濕熱凝結,清濁不分,故津溺同出,如油如膏。濕熱盛者,先服八正散蒼朮;虛者,服琥珀散萆薢分清飲(俱見利濕門),或研鹿角霜糯米粥糊丸,鹽水下二丸,或六一散海金沙,鹽水服。

11. 勞淋

有因勞苦傷氣,虛損成淋,及遇勞碌淋即發者,用補中益氣湯茯苓澤瀉、桂心(見理氣門)。若思慮勞心,淋濁煩熱,服蓮子清心飲(見瀉火門)。

有因房勞過度,氣陷成淋,形羸自汗,虛喘心煩,用補中益氣湯益智仁萆薢(見理氣門)。若腎虛成淋,用六味地黃湯加鹽水炒益智、萆薢。如陰虛火動,精滑淋漓,久則髓枯,初服知柏地黃湯(俱見補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