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1)

回本書目錄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1)

1. 卷首上脈象統類(直看橫推)

提綱要脈,不越浮、沉、遲、數、滑、澀六字,以足該表裡陰陽、冷熱虛實、

風寒燥濕、臟腑氣血也。說浮為陽、為表;沉為陰、為裡;遲為在臟,為冷、為虛、

為寒;數為在腑,為熱、為燥、為實;滑為血有餘;澀為氣獨滯。能於是薄晰以求之,

而疢疾莫能逃矣。頤浮沉以舉按輕重言,若洪、芤、弦、虛、濡、長、散,

皆輕按而得之類,故統於浮;短、細、實、伏、牢、革、代,皆重手而得之類,

故統於沉。遲數以息至多少言,若微、弱、緩、結,皆遲之類,故統於遲;緊、促、

動,皆數之類,故統於數。至如滑雖似數,澀雖似遲,而其埋自殊,

緣遲數以呼吸察其至數,滑澀則以往來察其形狀,且滑澀二脈,多主氣血故也,

故此二脈,雖無所統,亦平列於後,以為六綱云。

浮 浮以候表(其象輕手乃得,重手不見,動在肌肉以上。

) 浮為風虛眩掉之候。陽脈浮,表熱。陰脈浮,表虛。秋為正,肺脈宜,

久病則忌。 左寸(傷風、發熱、頭疼、目眩、風痰。兼虛遲,心氣不足、

心神不安。兼散,心耗虛煩。兼洪散,心熱。 左關腹脹。兼數,風熱入肝經。

兼促,怒氣傷肝,心胸滿逆。 左尺(膀胱風熱,小便赤澀。兼芤,男子尿血。

女子崩漏。兼遲,冷疝,臍下痛。) 右寸(肺感風寒,咳喘、鼻寒、清涕、自汗、

體倦。兼洪,肺熱而咳。兼遲,肺寒喘嗽。) 右關(脾虛,中滿不食。兼大澀,

宿食。兼遲,脾胃虛。兼滑,痰飲。 右尺(風邪客下焦,大便秘。兼數,

下焦風熱,大便秘。兼虛,元氣不足。)浮而有力為洪 (即大脈,又名鈎脈。

其象極大而數,按之滿指,如群波之湧,來盛去衰,來大去長也。

) 洪為經絡大熱,血氣燔灼之候,夏為正,心脈宜。 血久嗽忌。

形瘦多氣者死。凡脈洪則病進。(為表裡皆熱,為大小便秘,為煩,為口燥咽乾。

) 左寸(心經熱,自赤、口瘡、頭疼痛、心內煩。)

左關(肝熱,身痛、四肢浮熱。)

左尺(膀胱熱,小便赤澀。)

右寸(肺熱,毛焦、唾粘、咽乾。)

右關(胃熱,反胃、嘔 吐、口乾。兼緊,胸中脹滿。

) 右尺(腹滿、大便難或下血。 (★原書附之圖形)

)浮而無力為芤★ (其象浮大而軟,按之中有兩邊無,中空兩邊實,指下成窟,

診在浮舉重按之間得之。) 芤為失血之候,大抵氣有餘血不足,血不足以載氣,

故虛而大,為芤之狀。火犯陽經,血上溢,火侵陰絡,血下流,三部脈芤,久病,

卒病死。

左寸(心血妄行、吐衄。)

左關(脇間血氣動、腹中瘀血、吐血、目暗而常昏。)

左尺(小便、女子月事為病。)

右寸(胸有積血,或衄或嘔。)

右關(腸癰瘀血,嘔血不食。)

右尺(大便血。)

(古人云,前大後細,脫血也,夫前大後細,非芤而何。)

浮而端直為弦★ (其象按之不,舉之應手,端直如新張弓弦之狀。)

弦為血氣收斂,為陽中伏陰,或經絡間為寒所滯之候。弦緊數勁為太過,

弦緊而細為不及;弦而軟病輕,弦而使病重;輕虛以滑者平;實滑如盾長竿者病;

勁急如新張弓弦者死。春為正,肝脈宜,若肝木尅土而至不食難治。瘧病自弦。

(凡脈弦,為痛,為瘧,為疝,為飲,為冷痺,為勞倦,為拘急,為寒熱,

為血虛盜汗,為寒凝氣結。兼數,勞瘧。兼長,中有積滯。雙弦,脇急痛。)

左寸(頭疼、心惕、勞傷、盜汗、乏力。)

左關(脇肋痛、痃癖。兼小,寒冷癖。兼緊,瘀血、疝瘕。)

左尺(小腹痛。兼滑腰腳痛。)

右寸(肺經受風寒,咳嗽胸膈間有寒痰。)

右關(脾胃傷冷、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又為飲。)

右尺(臍下急痛不安,下焦停水。)

浮而遲大為虛★ (其象遲軟散大,舉按少力,豁然空,不能自固。)

虛為氣血俱虛之候,氣血虛則脈虛,主多在內不足之症,久病脈虛,多不治。

(凡脈虛,為傷暑,為虛煩,為自汗,為小兒驚風。)

寸(血不榮心、怔忡、恍惚、驚悸。)

關(腹脹、食不易化。)

尺(骨蒸、,痿痺、精血虧損。)

浮而遲細為濡★ (即軟脈。其象虛軟無力,應手細散,如綿絮之在水中,

輕手相得,重手按之,即隨手而沒。) 濡為氣血兩虛之候,亦主脾濕,

病後產後可治,平人脈濡難治。(凡脈濡,為疲損,為自汗,為痺,為下冷,

為無血少氣。)

左寸(心虛易驚、盜汗、短氣。)

左關(榮衛不和、精神離散、體虛懶、少力。

左尺(男傷精女脫血、小便數、自汗多。)

右寸(烘熱憎寒、氣乏體虛。)

右關(脾弱,食不化;胃虛,食不進。)

右尺(下元冷憊、腸虛泄瀉。

)浮而迢亘為長★ (其象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指下有餘,過於本位。

) 長為氣血皆有餘之候,有三部之長,有一部之長,按之如牽繩,則病矣。

長屬肝,宜於春,診無病肝脈自見。(凡脈長,為壯熱,為癲癇,為陽毒內蘊,

為三焦煩熱,為陽明熱甚。)浮而虛大為散★ (其象有表無裡,有陰無陽,

按之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明,漫無根柢,如渙散不收。) 散為氣血耗散,

臟腑氣絕之候,在病脈主虛陽不斂,又主心氣不足,大抵非佳兆也。心浮大而散,

肺短澀而散,猶為平脈。若病脈見代散,必死。產婦脈散,臨盆之兆,如未到產期,

必至墮胎。

寸(怔忡、雨汗。)

關(溢飲,胻腫。)

尺(腎絕。)

沉 ★,沉以候裡(其象輕手不見,重手乃得,按至肌肉以下,著於筋骨之間。

) 沉為陰逆陽虛之候,主陰經、主氣、主水、主寒、主骨,太過病在外,

不及病在內,冬為正,女寸男尺俱宜。(凡脈沉,為停飲,為癖瘕,為脇脹,

為厥逆,為洞泄。兼細,少氣。兼滑,宿食停滯。兼遲,痼冷內寒。兼伏,霍亂吐瀉。

兼數,內熱甚。兼弦,心腹冷痛。)

左寸(心內寒邪痛、胸中寒飲、脇痛。)

左關(伏寒在經,兩脇剌痛。兼弦,痃癖內痛。), 左尺(腎臟寒,腰背冷痛、

小便濁而頻、男為精冷女為血結。兼細,脛酸陰癢、溺有餘瀝。) 右寸(肺冷,

寒痰停蓄、虛喘少氣。兼緊滑,咳嗽。兼細滑,骨蒸寒熱、皮毛焦乾。

) 右關(胃中寒積,中滿吐酸。兼緊,懸飲。) 右尺(病水,腰腳痛。兼細,

下利、小便滑、臍下冷痛。)沉而不及為短,,, (其象兩頭無,中間有,

不及本位,應手而回。) 短為氣不足以前導其血之候,俱主不及之病。

短脈只見寸尺,若關部短,則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陰陽絕脈,必死,故關不診短。

短屬肺,宜於秋,診無病肺脈,其形自可見。(凡脈短,為三焦氣壅,

為宿食不消。兼浮,血澀。兼沉,痞塊。兼滑數,酒傷腸胃。)

寸(頭痛。)

尺(腹痛。)沉而微軟為細★

(其象小於微而常有,細直而軟,指下尋之,往來如蚕絲狀。

) 細為血冷氣虛不足以充之候,故主諸虛勞損,或濕侵腰腎,應病則順,否則逆。

吐衄得之生,春夏與少年不利,秋冬與老弱可治。憂勞過度者脈亦細,凡細脈,

病俱在內、在下。(凡脈細,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內外俱冷,痿弱,洞泄,

為積,為痛。)

寸(嘔吐。)

關(胃虛,腹脹。)

尺(丹田,泄痢、遺精。)沉而弦長為實★

(其象舉按不絕,迢亘而長,不疾不徐,

動而有力)

實為三焦氣滿之候,俱主有餘之病。

(凡脈實,為嘔,為痛,為利,為氣寒,為氣聚,為食積,為伏陽在內。

) 左寸(心中積熱,口舌瘡、咽喉痛。兼大,頭面熱風、煩躁、體痛、面赤。

) 左關(腹脇痛滿。兼浮大,肝盛,目暗、痛而赤色。

) 左尺(少腹痛、小便澀。兼滑,莖中痛、淋瀝不止、溺赤色。兼大,膀胱熱結,

小便難。兼緊,腰脊疼痛。) 右寸(胸中熱,痰嗽、煩滿。兼浮,肺熱,咽燥而疼、

喘嗽、氣壅。) 右關(伏陽蒸內、脾虛食少、胃氣壅滯。兼浮,脾熱,消中善飢、

口乾、勞倦。) 右尺(臍下痛、便難或時下利。

)沉極幾無為伏★ (其象極重按之,至於透筋著骨,指下始覺隱隱然。

) 伏為陰陽潛伏,關格閉塞之候,關前得之為陽伏,關後得之為陰伏,

脈伏者不可發汗,痛甚者脈必伏。(凡脈伏,為積聚,為瘕癥,為霍亂,為水氣,

為食不消,為榮衛氣閉而厥逆。)

左寸(心氣不足、神不守常、憂鬱。)

左關(血冷、腰腳痛、脇下寒氣。)

左尺(腎寒精虛、瘕疝寒痛。)

右寸(胸中冷滯、寒痰積冷。)

右關(中脘積塊作痛、脾胃間停滯痞積。)

右尺(臍下冷痛、下焦虛寒或痛、腹中痛冷、少腹痛。

)沉而有力為牢★ (其象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少弦,按之動而不移,若牢固然。

) 牢為裡實表虛,胸中氣促,勞傷痿極之候。大抵牢脈近乎無胃氣者,

故為危殆之脈。如失血人宜沉細;若浮大而牢,必死,以虛病反見實脈也。

(凡脈牢,為氣居於表,為骨節疼痛。)

關(木乘土而心腹寒疼。)

尺(癩疝、癩瘕。)沉失常度為革★

(其象沉伏實大,如按鼓皮一般。)

革為虛寒失血之候,其實即芤弦二脈相合之象,芤為虛,弦為寒,虛寒相搏,

故主男子亡血失精,女子半產漏下,又為中風感濕之症。久病死,卒病生。

脈來渾濁變革,急如湧異,出而不反,病進而危,去如弦絕者死。

尺沉而更代為代★

(其象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由是複止,尋之良久,乃複強起而動。

) 代為臟氣多衰,形容羸瘦,口不能言之候。若不病而羸瘦,脈代止,

是一臟無氣,他臟代之,必危;若因病而氣血驟損,致元氣卒不相績,或風家痛家,

只為病脈,故傷寒亦有心悸而脈代者(複脈湯主之。)腹心疼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

久痛之脈,不可準也;妊娠脈代,必懷胎三月,代脈有生有死,非定為死脈,宜辨之。

(凡脈代,為腹痛,為便膿血,為泄利吐瀉,為下元虛損。

) 遲,★,遲以候臟(其象呼吸之,脈僅三至,去來極慢。

) 遲為陰盛陽虛之候,陽不勝陰,故脈來不及也。居寸為氣不足,氣寒則縮也;

居尺為血不足,血寒則凝也。(凡脈遲,為寒,為虛。兼浮,表寒。兼沈,裡寒。

) 左寸(心上寒、精氣多慘。)左關(筋寒急、脇下痛、手足冷。)左尺(腎虛便溺、

女人不月。)右寸(肺感寒,冷痰、氣短。)右關(中焦寒,脾胃傷冷物。不食,食不化。

兼沉為積。)右尺(臟寒泄瀉、小腹冷痛、腰腳重。

)遲而細軟為微★ (其象極細而軟,若有若無,多兼於遲,按之如欲絕。

) 微為久虛血弱之候,又主陰寒或傷寒蓄熱在裡,脈道不利,亦有微細濡弱,

不可為寒者,當以標本別之,總之氣血微脈即微。(凡脈微,為虛弱,為虛汗,

為泄瀉,為少氣,為崩漏不止。兼浮,陽不足,必身惡寒冷。兼沉,陰不足,

必臟寒下利。)

左寸(心虛憂惕、榮血不足。)

左關(胸滿氣乏、四肢惡寒、拘急。)

左尺(男子傷精尿血,女子崩漏敗血不止或赤白帶下。

) 右寸(上焦寒,痞痛、冷痰凝結不化、中寒少氣。

) 右關(胃寒氣脹、食不能化、脾虛噫氣、心腹冷痛。

) 右尺(臟寒泄瀉、臍下冷痛。

)遲而無力為弱★ (其象極軟而沉細,怏怏不前,無息以動,按之如欲絕,

略舉手即無。) 弱為陽陷入陰,情氣不足之候,亦主筋。脈弱以滑,是有胃氣,

脈弱以澀,是為久病;陽浮陰弱,應為血虛筋急、惡寒發熱之病。老得之順,

壯得之逆。(凡脈弱,為痼冷,為烘熱,為泄精,為虛汁,為元氣虧耗,

為痿弱不前。) 左寸(陽虛心悸、自汗。) 左關(筋痿無力,

女人主產後客風面腫。),,左尺(小便頻數、腎元虛、耳鳴或聾、骨肉間酸疼。)

右寸(身冷多寒、胸中短氣。)

右關(脾胃虛、食不化。)

右尺(下焦冷痛、大便滑泄不禁。

)遲而有力為緩★ (其象比浮而稍大,似遲而小疾,一息四至,來往紆緩,

呼吸徐徐。) 緩為氣血向衰之候。若不沉不浮,從容和緩,乃脾家之正脈。

四季亦為平脈,非時即病。和緩而勻,無浮沉徐疾微弱之偏,即為胃氣脈。

(凡脈緩,為風,為虛,為痺,為弱,為疼。在上為項強,在下為腳弱。兼浮,

感風。兼沉,血氣弱。) 左寸(心氣不足,怔忡、健忘。亦主項背拘急而痛。)

左關(風虛眩暈、腹脇氣結。)

左尺(腎元虛冷、小便頻數,女人主月事過多。

右寸(肺氣浮、言語短氣。)

右關(胃弱、氣虛。兼浮,脾虛。)

右尺(下寒腳弱、風氣秘滯。兼浮,腸風泄瀉。兼沉,小腹感冷。

)遲而時止為結★

(其象來時遲緩,時一止,複又來。)

結為陰獨盛而陽不能相入之候,此為陰脈之極。按之累累如循長竿曰陰結,

藹藹如張車說曰陽結,又有如麻子動抽、旋引旋收、聚散不常之結,此三脈,

名雖同而實則異。(凡脈結,為亡陽,為汗下,為疝瘕,為癩結,為老痰滯結,

為氣血凝結,為七情鬱結,內為積聚,外為癰腫。兼浮,寒邪滯結。兼沉。積氣在內。

)(又為氣,為血,為痰,為飲,為食,說先因氣寒脈緩,五者有一留滯其間,

因而為結,故仲景謂促結皆病脈。) 數 ★ 數以候腑(其象一息六至,數數然來。

) 數為君相二火炎熱之候,陰不勝陽,故脈來太過,小兒吉,肺病秋深皆忌。

寸(頭疼、上熱咽喉口舌瘡、上血咳嗽。)

關(胃火,脾熱口臭、煩滿、嘔逆;肝火,目赤。

) 尺(腎火熾,小便黃赤、大便秘澀。兼浮,表熱。兼沉,裡熱。

)數而弦急為緊★ (其象來時動急,按之長,左右彈指,舉之若牽繩轉索之狀。

) 緊為寒風搏急,優於營衛之間之候。凡緊脈皆主寒與痛,內而腹,外而身,

有痛必見緊象。亦有熱痛者,必兼實數,熱為寒束,故急數如此,但須有神氣為妙。

(凡脈緊,人迎傷寒、氣口傷食。兼浮,傷寒而身痛。兼沉,腹中有寒,

或為風癇。)左寸(頭熱目痛,項強。兼沉,心中氣逆,或多寒冷。

)左關(心腹滿痛、腰痛、脇痛、筋急。緊甚,傷寒渾身痛。兼實,痃癖。)

左尺(腰連臍下及腳痛,小便難。)

右寸(鼻塞、膈壅。兼沉滑,肺實咳嗽或多痰。

)右關(吐逆、脾腹痛。緊太盛,腹脹傷食。

右尺(下焦築痛。)數而時止為促★

(其象來時數,時一止,複又來,徐疾無一定之狀。

) 促為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之候。怒氣逆上,亦令脈促。此陽脈之極。

(凡脈促為氣痛,為狂悶,為毒疽,為瘀血發斑,為三焦鬱火,

為痰積咳嗽或喘逆。)(又為氣,為血,為食,為痰,為飲,說先因氣熱脈數,

五者有一留滯其間,則因之而促。此促與結,非定為惡脈也,雖然,有加即死,

能退則生。)數見關中為動★ (其象數見關中,形圓如豆,無頭無尾,厥厥動搖,

尋之有,舉乏無,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動為陰陽相搏之候,關位前半屬陽,

後半屬陰,陰與陽搏,陽虛則陽動,陰虛則陰動。動脈即滑數二脈相兼為極甚者,

故女人心脈動甚妊子。(凡脈動,為痛,為驚,為泄利,為拘攣,為崩脫,

為虛勞體痛,陽動汗出,陰動發熱。) 滑,★,滑以候氣(其象往來流利,

如珠走盤。不進不退。) 滑為血實氣壅之候,血不勝於氣也,主痰飲諸病。

脈為血府,血盛則脈滑,惟腎宜之。女人脈滑斷絕不勻,經閉之驗,諸脈調,尺獨滑,

必有胎。上為吐逆,下為氣結,滑數為熱結。

左寸(心獨熱。兼實大,心驚舌強。)

左關(肝熱,頭目為患。)

左尺(尿赤、莖中痛、小便淋漓。)

右寸(痰飲、嘔逆。兼實,肺熱、毛髮焦、膈壅、咽乾、痰嗽、頭目昏、

涕唾稠粘。) 右關(脾熱,口臭、吐逆、宿食不化。兼實,胃熱。

) 右尺(因相火炎而引飲多,臍冷、腹鳴或時下利。女人主血熱氣壅、月事不通,

若和滑,為有孕。) 澀,★,澀以候血(其象虛細而遲,往來極難,或一止複來,

三五不調。) 澀為氣多血少之候,故主血少精傷之病。說氣盛則血少,脈因澀,

惟肺宜之。女人有孕而脈澀,為胎病;無孕而脈澀,為敗血(凡脈滑為無汗,

或為血痺痛。)

左寸(心肺虛耗不安、冷氣心痛。)

左關(肝虛血散、肋脹脇滿、身痛。)

左尺(男子傷精、癩疝,女人月事虛敗。若有孕,主胎漏不安。

) 右寸(榮衛不和、上焦冷痞、氣短、臂酸。

右關(脾弱不食、胃冷多嘔。)

右尺(大便、津液不足、少腹寒、足脛逆冷。經云:滑者傷熱,澀者傷霧露。

)附載人迎氣口脈法(以上統類所載二十七脈,皆按各脈之寸關尺三部診候。人迎、

氣口二脈,無從列入,故特附於後。

) 人迎,★,人迎候天六氣(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寸關尺,每部各有前中後三分,

關前一分者,乃是關部上之前一分,非言關部之前寸部上之一分,切勿誤認。氣口同。

) 六淫之邪,襲於經絡而末入胃腑,致左手人迎脈緊盛,大於氣口一倍,

為外咸風寒,皆屬表,陽也,腑也。人迎之脈浮傷風,緊傷寒,虛弱傷暑,沉細傷濕,

虛數傷熱,洪數傷火,皆屬外因,法當表散滲泄。又陽經取決於人迎,左人迎脈不和,

病在表為陽,主四肢。士材曰:左關前一分,正當肝部,肝為風木之臟,

故外傷於風者,內應風臟而為緊盛也。又曰:但言傷於風,勿泥外因,

而概以六氣所傷者,亦取人迎也。

氣口,★,氣口候人七情(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 七情之氣,

鬱於心腹不能散,飲食五味之傷,留於腸胃不得通,致右手氣口脈緊盛,

大於人迎一倍,為內傷七情飲食,皆屬裡,陰也,臟也。氣口之脈,喜則散,怒則濡,

憂則澀,思則結,悲則緊,恐則沉,驚則動,皆屬內因。診與何部相應,

即知何臟受病,法宜溫潤以消平之。又陰經取決於氣口。右氣口脈不和,病在裡為陰,

主腹臟。士材曰:右關前一分,正當脾部,脾為倉廩之官,故內傷於食者,

內應食臟而為緊盛也。又曰:但言傷於食,勿泥內因,而概以七情所傷者,

亦取氣口也。 人迎氣口俱緊盛,則為夾食傷寒,內傷外感俱見。

附載奇經八脈

(此脈亦以不能混列統類二十七脈中,故又附人迎氣口二脈之後。

八脈不拘制於十二正經,無表裡相配,故名曰奇。凡診,八脈所見,統兩手皆然,

其從寸部斜至外、斜至內者,左手之外,即右手之內,左手之內,即右手之外,

相反推之自見。) 陽維,★★★,陽維候一身之表(以左手為主,

其脈從寸部斜至外者是也。右手反看,下同。) 本脈起於諸陽之會,所以維於陽,

說人身之衛分即是陽,陽維維陽即維衛,衛主表,故陽維受邪為病亦在表,寸為陽部,

外亦為陽位,故陽維之脈,從寸斜至外,不離乎陽也。

陰維,★★★,陰維候一身之裡(以左手為主,其脈從寸部斜至內者是也。

右手反看。) 本脈起於諸陰之交,所以維於陰,說人身之營分即是陰,

陰維維陰即維營,營主裡,故陰維受邪為病亦在裡,寸雖為陽部,內實為陰位,

陰維之脈,從寸斜至內,是根於陽而歸於陰也。

陽蹻,★★★,陽蹻候一身左右之陽(其脈從寸部左右彈者是也。不論左右手。

) 本脈為足太陽經別脈,起跟中,循外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捷也。

陽蹻在肌肉之上,陽脈所行,通貫六俯,主持諸表,故其為病,亦表病裡和。

陰蹻,★★★,陰蹻候一身左右之陰。(不論左右手,其脈從尺部左右彈者是也。

) 本脈為足少陰經別脈,起跟中、循內踝上行於身之左右,所以使機關之蹻捷也。

陰蹻在肌肉之下,陰脈所行,通貫五臟,主持諸裡,故其為病,亦裡病表和。

督,★★★,督候身後之陽(不論左右手,其脈三部中央俱浮,直上直下者是也。

) 本脈起腎下胞中,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陰脈之海,

故其為病,亦往往自下衝上而痛。 任,★★★,任候身前之陰(不論左右手,

其脈丸丸,橫於寸口者是也。) 本脈起腎下胞中,循腹而行於身之前,

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故其為病,亦往往自下衝上而痛。

衝,★★★,衝候身前之陰(不論左右手,其脈來寸口中央堅實,徑至關者是也。

) 本脈起腎下胞中,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之衝要,故曰十二經脈之海。

又以其為先天精血之主,能上灌諸陽,下滲諸陰,以至足跗,故又曰血海,而其為病,

多氣逆而裡急。 帶,★★★,帶候諸脈之約束(不論左右手,

其脈來關部左右彈者是也。) 本脈起少腹之側,季脇之下,環身一周,絡腰而過,

如束帶狀,所以總約諸脈,故名曰帶。而衝任二脈,循腹脇,夾臍旁,傳流於氣街,

屬於帶脈,絡於督脈,衝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岐,皆絡帶,

因諸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客熱鬱抑,白物淫溢,男子隨溲而下,

女子綿綿而下,皆濕熱之過,故帶脈為病,即謂之帶下。

卷百下 諸脈主病詩 瀕湖脈訣,各有主病歌辭,然只言其梗概,餘撰脈象統類,

各脈所主之病已詳,但瑣碎無文義相貫,難於記識,因仿瀕湖法,作二十七脈主病詩。

鴃者讀此,複按核統類,則某脈主某病,某病合某脈,庶益洞然於中矣。

,,浮(其象輕手乃得,重手不見,動在肌肉以上) 浮脈為陽表病真,

遲風數熱緊寒因(是浮脈兼遲、兼數、兼緊也,各脈相兼仿此,)浮而有力是風熱,

無力而浮血弱人。(此首總言浮脈病。) 寸頭疼眩(目眩)熱(身熱)因風,

更有風痰(左寸病)右咳攻(右寸肺感風邪作咳,)關右脾虛(中滿不食)左腹脹,

溲多赤澀(左尺膀胱風熱)糞難通(右尺風邪客下焦,故大便秘。

) 浮而有力為洪(即大脈,其象極大而數,按之滿指,如群波之湧起,來盛去衰,

來大去長。) 脈洪陽盛血應虛,相火炎炎熱病居,脹滿胃翻須早治,

陰虛泄痢急當除。(此首總言洪脈病。) 心經火盛內多煩(左寸病,又兼目赤、

口瘡、頭疼,)肺熱毛焦咽更乾(右寸病,又兼涎唾稠粘,)肝火身疼(左關病,

又兼四肢浮熱)胃虛嘔(右關病,又兼口活舌乾,)腎虛陰火便相難(左尺,膀胱然、

小便赤澀,右尺,腹滿、大便難或下血。) 浮而無力為芤(其象浮大而軟,

按之中空兩邊實,指下成窟,診在輕舉重按之間。) 左芤吐衄兼心血(左寸病,

)關上為瘀脇痛真(腹中瘀血,脇間血氣痛,吐血,目暗,)左尺男人小便血,

女人月事病相因。(此首單言左手芤脈病。) 右芤積血在於胸(右寸病,又兼衄血、

嘔血,)關內逢之腸胃癰,嘔血不食兼瘀血,尺多血痢與腸紅。(此首單言右手芤脈病。

) 浮而端直為弦(其象按之不移,舉之應手,端直如箏弦。) 左弦頭痛還心惕,

盜汗勞傷力懶牽,關左脇疼兼痃癖,尺疼小腹腳拘攣。(此首單言左手弦脈病。

) 右寸膈痰多咳嗽(由肺受風寒,)右關胃冷腹心疼(脾胃傷冷,宿食不化,多飲,

)下焦停水弦逢尺,陰疝常從臍下侵。(此首單言右手弦脈病。

) 浮而遲大為虛(其象遲軟散大,舉按無力,豁豁然空,不能自固。

) 脈虛(血氣虛,故脈亦虛)身熱為傷暑,虛損疲煩汗自多,發熱陰虛宜早治,

養榮益氣莫蹉跎。(此首總言虛脈病。) 怔忡驚悸寸常虛,血不榮心奈若何,

腹脹診關(食不化)尺痺痿,損傷精血骨蒸俱。(此首統言左右兩手虛脈病。

) 浮而遲細為濡(即軟脈,其象虛軟無力,應手細散,如綿絮之在水中,輕手乃得,

重按隨手而沒。) 濡為亡血陰虛病,髓海丹田暗已虧,汗雨夜來蒸入骨,

血山崩倒濕侵脾。(此首總言濡脈病。) 左寸心虛(故驚悸盜汗)還短氣,

精神離散左關濡(又兼榮衛不和,虛少力,)尺男精敗女脫血,自汗淋漓溲數俱。

(此首單言左手濡脈病。) 憎寒烘熱濡右寸,氣乏身疲怎得安,

關上胃虛(飲食不進)脾更弱(食不消,)尺腸虛瀉下元寒。(此首單言右手濡脈病。

) 浮而迢亘為長(其象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指下有餘,過於本位。

) 氣血有餘長脈見(長脈主有餘之病,)陽明熱勢自然深,

若非陽毒(陽毒內蘊)癲和癇,即是焦煩壯熱侵。 浮而虛大為散(其象有表無裡,

有陰無陽,按之滿指,散而不聚,去來不明,漫無根柢,渙散不收。

) 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飲左關應軟散,右關軟散腫胻腑,散居兩尺魂當斷。

,,沉(其象輕手不得,重手乃得,按至肌肉以下,著於筋骨之間)沉潛脈主陰經病,

數熱遲寒滑有痰,無力而沉虛與氣,沉而有力積兼寒。(此首總言沉脈病。

) 寸沉痰鬱(右寸病)飲停胸(左寸病,)關主中寒痛不通(左右關病同,

)尺部濁遺精血冷(左尺病,男精冷,女血冷,)腎虛腰及下元痼。(右尺病。

此首統言左右手沉脈病。) 沉而不及為短(其象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

應手而回,短脈只見寸尺,若在關部,將上不接寸,下不接尺矣,故前人云,

短不診關。) 短脈內虛真氣弱,三焦氣壅是真因,胃衰宿食多停滯,

寸主頭疼尺腹疼(左右手同。) 沉而微軟為細(其象小於微而常有,細直而軟,

指下尋之,往來如蠶絲。) 寸細應知嘔吐頻,入關腹脹胃虛形,尺逢定是丹田冷,

泄痢遺精號脫陰。(此首統言左右兩手細脈病。) 沉而弦長為實(其象舉手不絕,

迢亘而長,不疾不徐,動而有力。血實則脈實。) 實脈為陽火鬱成,

發狂譫語吐頻頻,或為陽毒或傷食(古云:脈實者,水谷為病,)大便不通或氣疼。

(此首總言實脈病。) 寸心與面熱兼風(左寸實,心中積熱,口舌瘡。咽喉痛,

)痰嗽中煩氣積胸(右寸實,胸膈中熱,痰嗽煩滿,肝火(左關實,

腹脇痛滿)脾虛(右關實,脾虛少食,又兼胃氣滯,伏陽蒸內)關上見,

尺臍腹痛便難通(左尺實、小腹痛,小便澀,右尺實,臍下痛,便難或時下痢。

此首統言左右手脈實病。) 沉極幾無為伏(其象極重,按之著骨,指下隱隱然。

傷寒病一手伏曰單伏,兩手伏曰雙伏,不可以陽症見陰為診,乃火邪內鬱,不得發越,

陽極以陰,故脈伏也,必得大汗乃解。又夾陰陽寒,先有伏陰在內,外又感寒,

陰盛陽衰,四肢厥逆,六脈沉伏,須投薑桂,脈乃覆出。若太溪、衝陽皆無脈,

則必死矣。古云:伏為真氣不行,邪氣積伏。又云:痛甚者脈必伏。

) 伏為霍亂食常停,蓄飲頑痰積聚真,榮衛氣凝(凝,閉也)而厥逆,

散寒溫裡莫因循。(此首總言伏脈病。) 憂鬱傷心神不守(左寸病,

)胸中氣滯冷痰凝(右寸病,)當關腹痛分寒食(左關伏,脇下有寒氣,血冷,腰腳痛,

右關伏,中脘積塊痛,脾胃停滯,)尺部腹疼與疝疼)左尺伏,腎寒精虛,疝痛。

右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旋中冷痛。此首統言左右手伏脈病。

) 沉而有力為牢(其象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少弦,按之動而不移。牢而疾,

必發熱,牢而遲,必發寒,遲疾不常,寒熱往來。

) 牢為喘(氣)促(息)皮膚腫(兩寸病,)心腹寒疼肝尅脾(兩關病,

)癥瘕疝㿗猶可治,陰虛失血怎相宜(兩尺病,失血。脈宜沉細,反浮大而牢,

是虛病見實脈,必死。此首統言左右手牢脈病。) 沉失常度曰革(其象沉硬實大,

如按鼓皮一般。革為陰陽不交之名。) 革合芤弦寒與虛(芤為虛,弦為寒,

虛寒相搏,故芤弦相合而成革脈,革因為虛寒失血之候,)中風感濕脹兼醫,

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營虛或夢遺。(此首總言革脈病。

) 沉而更代為代(其象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又複止,尋之良久,

乃複強起而動。) 代脈原因臟氣衰,腹疼便膿下元虧,或為吐瀉兼泄痢,

女子懷胎三月兮。(此首總言代脈病。),,遲(其象呼吸之間脈僅三至,

來去極慢) 遲司臟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細看,有力而遲為冷痛,

遲而無力是虛寒。(此首總言遲脈病。) 寸遲心(左)肺(右)上焦寒(左寸遲,

心上寒,精氣多慘,右寸遲,肺受寒,冷痰氣短,)關主中寒痛不堪(左關,筋寒急,

手足冷,脇下痛,右關,中焦寒,脾胃傷冷,食不化,)左尺腎虛(故便濁)女不月,

右為泄瀉疝牽丸(臟寒泄瀉,小腹冷痛,腰腳重而無力。此首統言左右兩手遲脈病。

) 遲而細軟為微(其象極細而軟,若有若無,多兼於遲,按之無欲絕之狀。

) 氣血微兮脈亦微,惡寒(陽微也)發熱(陰微也)汗淋漓,男為勞極諸虛候,

女作崩中帶下醫。(此首總言微脈病。) 寸微氣促與心驚(右寸,中寒少氣,

又兼上焦寒痞、冷痰不化,左寸,心憂惕,榮血不足,)關脈微時脹滿形(左關微,

中滿氣乏,四肢寒冷,拘急,右關微,胃寒氣脹,食不化,脾虛噫氣,心腹間冷疼,

)尺部見之精血弱(左尺微,傷精尿血,)臟寒泄瀉痛呻吟(右尺微,臟寒泄痢,

臍下冷積痛疼。此首統言左右兩手微脈病。) 遲而元力為弱(其象極軟而沉細,

怏怏不前,按之如欲絕,舉手即無。弱猶愈於微。) 脈弱陰虛陽氣衰(氣虛則脈弱,

寸弱陽虛,關弱胃虛,尺弱陰虛,)惡寒發熱骨筋萎,多驚多汗精多泄,

益氣調營(弱脈必宜補)及早醫。(此首總言弱脈病。) 寸汗心虛(左寸弱,

陽虛心悸自汗)右身冷(右寸弱病,又兼短氣,)關中筋萎(肝主筋,左關弱,

故筋萎少力,又兼女人主產後客風面腫)胃脾虛(右關弱,脾胃虛而食不能化,

)欲知陽陷陰微病,骨痛耳聾(左尺弱,胃虛之故)糞數遺(右尺弱,大便滑,

又兼下焦冷痛。此首統言左右手弱脈病。) 遲而有力為緩(其象比浮而稍大,

似遲而小疾,一息四至,來往紆緩,呼吸徐徐。緩脈有二,從容和緩者為正脈,

前人所云,諸病脈緩,為胃氣回,不治自癒者是。若氣血衰而遲緩,則為緩病脈。

) 緩脈驥驥侵營衛衰,或痺(緩而細)或濕(沉而緩)或脾虛(緩而澀,

)上為項強下腳軟,浮風(緩兼浮,傷風)沉弱(緩兼沉,血氣衰弱)細區分。

(此首總言緩脈病。) 寸緩心虛(左寸緩,心氣不足,怔忡多忘,

又兼項背拘急痛)肺則浮(右寸緩,肺氣浮,言語短氣,)當關風眩(左關緩,風虛眩暈,

又兼腹脇氣急)胃虛求(右關緩,胃弱氣虛,)尺為腎冷便頻數(左尺緩,腎虛冷,

小便多,)下寒風秘便常憂(右尺緩,下寒腳弱,風氣閉滯。

) 遲而時止時結(其象來時緩甚,時一止,複又來前人云:陰凝則結。又云:

結脈亦因思慮過度,脾氣不足。又云:脈結者,亦病四肢不快,為氣所結。

) 結脈皆因氣血凝,老痰結滯苦沉吟,內生積聚外癰腫,疝瘕亡陽汗自淋(凡結脈,

主疝瘕癥結,七情鬱結,老痰滯結,一切氣血凝結,又為亡陽、為汗下,內為積聚,

外為癰腫,兼浮寒結,兼沉氣結。此首總言結脈病。),,數(其象一息六至,

數數然來) 數脈為陽熱可知,只將君相火來醫,實宜涼瀉虛溫補,

肺病秋深卻忌之。(此首總言數脈病。) 寸數咽喉(右寸數)口舌(左寸數)瘡,

吐紅咳嗽肺生瘍(左右寸同,又兼頭疼上熱,)當關胃火(右關數,胃火,脾熱口臭,

煩滿嘔逆)並肝火(左關數,肝火目赤,)尺用滋陰降火湯(左右尺同,主腎火熾,

白話文:

(煩躁脹滿、噁心嘔吐)並且肝火旺盛。(左關脈數,代表肝火,可見眼睛紅赤)尺脈使用滋陰降火湯調理。(左右尺脈相同,代表腎火旺盛)

小便黃赤,大便閉塞。此首統言左右兩手數脈病。) 數而弦急為緊(其象來時勁急,

按之長,左右彈指,舉之若牽繩轉索之狀,又名急脈。) 緊為諸痛主於寒,

癖積風癇吐冷痰,浮緊汗之(緊兼浮,表寒身痛)沉緊下(緊兼沉,裡寒腹痛,

)人迎(因傷寒)氣口(因傷食)更須看。(此首總言緊脈病。) 左頭目項(左寸緊頭熱、

目痛、項強)右鼻膈(右寸緊,鼻塞、膈壅,)關從心腹脇筋尋(左關,心腹滿痛、

脇痛筋急,右關,脾腹痛、吐逆,)尺為腰腳臍下痛,知是奔豚與疝疼(左尺,

腰腳臍下痛,又兼小便難,右尺,下焦氣築痛。此首統言左右手緊脈病。

) 數而時止為促(其象來時數,時一止,複又來,徐疾無一定,有迫促之狀。

凡脈促者,亦病氣痛,亦病怫鬱,亦病氣血不疏通。

) 脈促惟將火病醫(三焦有鬱火,)其因有五細推之(氣、血、熱、痰、飲,

)時時咳嗽皆痰積,或發狂㿀與毒疽(皆瘀血之故。此首總言促脈病。

) 數見關中為動(其象數見關中,形圓如豆,無頭無尾,厥厥動搖,尋之有,

舉之無,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動脈亦為神氣不安,脫血虛勞。

) 動脈專司氣與驚,汗因陽動熱因陰,或為泄痢拘攣病,男子亡陽女子崩。

(此首總言動脈病。),,滑(其象往來流利,如珠走盤,

不進不退) 滑脈為陽元氣衰,痰生百病食生灾(浮滑風痰,滑數痰火,短滑宿食,

)上為吐逆下蓄血,女脈和時定有胎(女人督脈滑,血熱、經不通,和滑為有孕。

此首總言滑脈病。) 寸滑膈痰生嘔吐(右寸病,)心驚舌強緣熱故(左寸病,

)當關宿食肝脾熱左關,肝熱,頭目為患,右關,脾熱,口臭、吐逆、宿食不化,

)渴痢癩淋看尺部(左右同。此首統言左右手滑脈病。),,澀(其象虛細而遲,

來往極難,一止複來,三五不調。) 澀緣血少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

寒濕入營痺為血,女人非孕即無經(女人左尺澀,無孕主血少,有孕胎病或漏。

此首總言澀脈病。) 寸心虛痛乖營衛(左寸心肺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

右寸營衛不和,上焦冷痞,氣短,臂酸,)脾弱(右關澀,脾弱不食,

胃冷多嘔)肝虛(左關弱,肝虛血散,肋脹脇滿,身痛(關內逢,左尺傷精兼及疝,

右寒小腹足脛痌(又兼大便閉,津液不足。此首統言左右兩手澀碗病。

),,人迎(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 表候人迎屬腑陽(人迎主外感六淫,屬表腑也,

陽也,)風浮暑弱緊寒傷(如人迎脈浮,主傷風,六淫仿此,)濕應沉細火熱數(熱虛數,

火洪數,)四末清寒表散良(人迎又主四肢病。

),,氣口(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 氣口為陰裡臟看(氣口候內傷七情及傷飲食,

屬裡,臟也,陰也,)怒濡憂澀散因歡(如氣口脈濡,即因傷怒,餘皆仿此,

)恐沉思結驚多動,悲緊還推何部乾(診得氣口濡澀等脈,並看與何部相關,

即知何臟受病。如氣口脈濡即屬肝病,而肝脈又適弦硬是也。

此首單言氣口內傷七情之病。) 飲食傷留脾臟因,通腸快胃法相應,

人迎氣口俱沉緊,夾食傷寒病日增。(此首言氣口內傷飲食之病,

及人迎氣口俱傷之病。) 陽維(以左手為主,其脈從寸部斜至外者是也。右手反看,

則從寸部斜至內矣) 陽維脈起會諸陽(陽維脈從少陰斜至太陽,發足太陽之金門,

而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於陽白,故所會皆陽,)根柢於陰表是彰(陽維主一身之表,

)風府風池應並刺,長沙法設桂枝(風池風府二穴,陽維之會也。仲景法,先刺二穴,

卻與桂枝湯。) 陰維(左手為主,其脈從寸部斜至內者是也。右手反看,

則從寸部斜至外矣) 陰維主裡會諸陰(陰維主一身之裡,其脈從少陽斜至厥陰,

發足少陰之築賓,至頂前而終,故所發所至皆陰也,)卻起於陽根自深(陽根陰,

陰根陽,故此二脈,又為榮衛之綱領,)心痛病來詳潔古,理中四逆法堪尋(潔古云:

陰維為病若心痛,其治在足少陽三陰交,乃陰維所起也。又按促景法,

太陰症用理中湯,少陰症用四逆湯,厥陰症用當歸四逆湯,酌其劑以治陰維之病。

白話文:

對於太陰虛證,使用理中湯治療;對於少陰虛證,使用四逆湯治療;對於厥陰虛證,使用當歸四逆湯治療。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劑量以治療陰維經絡的疾病。

即潔古所以治足少陽三陰交也。),,陽蹻(不論左右手,

其脈從寸左右彈者是也) 一身左右陽專候(陽矯主一身左右之陽,

)脈得陽躋六腑和,表病裡安陽分愆(陽蹻在肌肉之上,陽脈所行,通貫六腑,

主持諸表,故其為病,亦表病裡和,)法兼汗下治無訛(潔古云:陽病則寒。

若在陽表當汗,桂枝湯、麻黃湯。若在陰裡當下,大小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病症在外,當發汗,用桂枝湯、麻黃湯。如果病症在內,當瀉下,用大小承氣湯。

),,陰躋(不論左右手,其脈從尺部左右彈者是也。

) 諸裡相持通五臟(陰躋在肌肉之下,陰脈所行,通貫五臟,主持諸裡,故其為病,

亦裡病表和,)脈行左右有陰躋(陰蹻主一身左右之陰,)病來陽緩陰多急(陽躋病,

陰緩陽急,陰躋病,陽緩陰急,)診察須從陰熱調(潔古云:陰病則熱,甘草乾薑湯

白話文:

陰氣緩和,陽氣急躁時,會導致陰氣不足的疾病。陽氣緩和,陰氣急躁時,會導致陽氣不足的疾病。

在診斷治療時,需要從陰熱調和著手。古人說:如果是陰虛的疾病,就會發熱,可以使用甘草乾薑湯治療。

),,督(不論左右手,其脈三部中央俱浮,直上直下者是也),,督司陽脈稱為海,

循背而行遍後身(督脈起胞中,循背而行於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為陽脈之海,

)脊強頭沉虛實判(督脈為病,實則脊強而發厥,虛則頭重,

)上衝作痛苦吟呻(督病又往往自下衝上而痛。),,任(不論左右手,其脈丸丸,

橫於寸口者是也。) 任承陰海因名任(任脈亦起胞中,循腹而行於身之前,

為陰脈之承任,故曰陰脈之海,)天癸從生陰有陽(任主天癸,乃天之元氣,任脈充,

然後衝脈旺,月事時下而有子,故真陰之盛,必由真陽之實,)若使結陰陽氣絕,

疝瘕崩帶腹前殃(任脈病,非陰自病,實由陰中無陽,故疝瘕崩帶,皆結陰之故。

),,衝(不論左右手,其脈來寸口中央堅實,徑至關者是也) 衝俱督任起胞中,

獨主先天精血充(衝脈亦起胞中,夾臍而行,直衝於上,為諸脈衝要,

故曰十二經脈之海,又為先天精血之主,故又曰血海,)本病須分寒火逆(衝脈病,

一曰寒逆,陽不足也,一曰火逆,陰不足也,)更傳肝腎患無窮(經云:衝病傳肝腎,

發為痿厥。),,帶(不論左右手,

脈來關部左右彈者是也) 約持諸脈遍腰環(帶脈起少腹側、季脇下,環身一周,

絡腰而過,如束帶狀,所以總約諸脈,)肝腎心脾上下安(帶之上心脾,帶之下肝腎),

濕熱滯留中間斷,淫淫白物下無端(心脾上鬱,肝腎下虛,停濕為熱,留滯中分,

必病作而流白物。)附錄運央規法 (餘輯《雜病源流》,凡脈症方藥,

所以講明調治之者,似已詳備。然劉海蟾云:醫道通仙道,則修煉家導引運央之法,

所以卻病延年者,未始不可助方藥所不逮。說既已卻病,自可延年。

在修煉家固以延年為主,而欲求延年,必先卻病,在醫藥家則以卻病為主也。

故《雜病源流》中,於每病方論後,有導引運央之法,可以卻此病,即附載於末,

總期醫者、病者,展覽及之,以備採用,庶獲萬病回春也。但其法有專治一病者,

既分載於各病之後,而又有總法數條,不必每病皆為遵用。而時有必採取者,

亦不必一病全用總法。而或有此病則用何法,彼病又用何法者,

既不得贅列於各病之末,而又無處可以混入,故特附於此,如於各病運央中,

見有宜用歸元、周天、艮背、行庭,及縧法、通關、滌穢等法者,查明此處所載諸法,

應如何引運,遵而行之,無漏無遺,自可卻病,可延年也。

) 南北規中引(諸法皆本《保生秘要》,

係明哄哄道人曹士珩元白氏所著) 凡人亡念奔馳,不思回頭,說不知有己。

然學道初入門,及乎卻病初下手,每云先要築基煉己者,何也?己者,意中之土也,

時時返念守中。然崑崙至於湧泉,周身前後之竅,雖各家傳授,各取其善,

若能精守其一,皆可起病,不必得一望二,持兩可之見,而辯孰是孰非。餘訣云:

總之攝心歸一,專其一處,皆可止念,故取身中前後二竅為則,

其歸元取用父母生人受炁之初,而能聚氣之原,運動周天,可參艮背通關之效。

然艮背者,昔林子闡教為最,餘受之家傳捷徑而更妙。若夫運動,則貫徹任督二脈,

兼以導引,則神央爍見矣。

南旋式

【歸元訣竅】,歸元者,父母生人受炁之初,剪斷臍帶,一點落根元也。

有生之後,情欲雕琢,未免精耗氣散,不能返本,須求安土敦仁之法。說土者歸元也,

人者仁也,以一點仁心,敦養於土,六根皆歸於元,心有所注,久久凝定,

便覺真種常在,方可用意運行。行之之法,提意出上,斡旋造化,從左而右,

先運臍輪,收而放,放而複收,以還本位,不離這個,念自歸真矣。

【周,天】,先立安土守中,得訣純熟,後行周天,流通一身,散徹四肢滯氣。

其法從前運於臍輪,由小而大,大而收小,依次而上,至璇璣穴向左臂打圈而下,

至曲池,經內關溯掌心及指尖,圈出手背外關,而上肘後肩井,及大椎而下,

運於尾閭,由上複下過玉枕,逾崑崙泥丸面部,上鵲橋,降重樓,達胃口過臍,

至玉柱,複氣海,行於右腿,歷膝關,由鞋勞穴穿足背,至指尖轉湧泉踵後,

上運過陰谷,通尾閭,又圈至頂門,如前下鵲橋,依次送左腿,似右法而落湧泉,

又升泥丸及璇璣穴右行,照左手轉過肩背,貫崑崙而下攝元海,如此將周身經脈宣暢,

徐徐回轉,但意至而氣相隨,是為有作之周天法,亦可與造化參。

北旋式

【艮背訣竅】,易曰:艮其背。艮者,止也,其象屬土。背從北方水,屬於陰。

心從南方火,屬於陽。人能以南火而投於北水之中,得以水火交而既濟,

所謂洗心退藏於密也。說五臟六腑根蒂,皆係於此。所謂止者,先立內念之正,

而止外念之邪也。然大道貴無念,雖立正念亦是念也。當明內外兩忘以忘而離亡,

必先忘其外者,而後定其心,自忘其內也。故初學之士,靜坐片時,將萬慮掃除,

凝神定志於本穴之中,背之腔子裡,平心元虛處,初起口念太乙救苦(咒四,

)而漸歸於心、歸於背,存無守有,念玆在玆,有複冥於無,神自虛而靈矣。

【行 庭】,吾身一小天地也,周身三百六十骨節,七孔八竅。一竅相通,

竅竅光明,而乾旋坤轉。前屬於天,後屬於地。前從左旋,後運右轉。前後相通,

周乎其天,則知人與天一矣。其法,從艮背守念,念而提出腔子,行其背數十回,

複收歸腔稍空,又運行至兩腎之間,念刻部,從腎中意想,溯尾閭,起運上泥丸,

經明堂、人中接下承漿,降重樓至於心臍之間,約以臍上三指為則,不前不後,

不左不右之中,而為立極定樞。懸一斗杓行於臍下一寸三分,斡旋上升,

左轉於心之後,有旋下降於腎之前,循環不息,上行由背之北,下行由臍之南,

如北極定樞,斗柄推旋者,若轉則以意隨之,不轉則以意引之,久而煉度,

所以混其氣,且所以和其神也。 【通,關】,從北極定樞,斗柄大旋三遍,

天地包羅,行於臍下,分開兩路,旋下兩腿之前,聯絡不絕,雙行轉腳底,

向後繞元海,上至命門會合,從右轉左,大旋三遍,從椎骨下分行兩肩,

經肘後外關達掌心,循內關過肩井,由項後透泥丸,行明堂,漸落雙瞳,

自面部下胸膈,會心窩,從左轉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臍下分開,循環遍體,

周流運行。卯酉二辰行之,或九度,或二十一度而止,慎勿執著,若有若無,

此所謂煉其形和其氣也。 【縧 法】,從歸元注念起用意左邊,運縧過腰,

從右旋上,至左肩膊,縧至胸前行旋過右膊,後下旋至腰,如法運數十回,

而又複縧上行,周而複始,不必計籌,使前後融洽。或從艮背起手,轉絛而前,

左右次序,會意行之。 【滌 穢】,其法,在胃口旋入,憑虛而行,運入大腸,

由左繞右,回旋九曲,以真氣滌垢,轉出谷道,噓往吸回,自右而左,旋出胃口,

收歸元海,靜念刻部,以還本位。此法不宜輕用,凡送濁氣出谷道外,

即隨念吸轉慎泄真氣。丹法有云,勿使尾閭墜,說謂此也。

【運規十二則】,身著安和氣不必運,宜當守靜定息,節飲除慾,則百病不生。

若身稍有絲毫不快,宜速行運動,免氣久滯,積成大病。故設調養之央,

用之須得其宜。然運法如風車樣,不疾不徐,皮裡膜外,挨次運去,可大可小,

任意收而放,放而複收,男左女右,陰陽之分,一動一靜,天之行也。 行央之時,

目視頂門,微露一線,迎天地之光,返照內景,勿全下視,免致昏沉馳念。

卻病坐央,不比真修磨煉,每按時坐香後,欲睡即睡,睡則病者精神完足。

若心血少不寐,可定意想歸元,或依法運轉,神自安而寐矣。 開關之說,

學者不必用意,候到自然通透。說靜中運用,無念自是水升,不然則為火矣。

或腹中響聲,或兩腎微動,或背或眉端隱隱如蟻行,手足似一線冷風,皆現真境也。

亦有陽火衝病根,腸內有聲,即用真意逐響運旋,撒而散之。

凡行氣過峽處或崑頂,須多旋繞數十匝,令氣浸灌為妙。閒時如不守前後二竅,

懸心於空虛地,四大皆空,無人無我,極為養火之法。又名休息以養其氣。

若運法無時度,則神敝疲,譬如伐兵勞頓,而又遇勁敵,豈不危乎。 觀燈玩月,

目向外射則傷神,返照於我,多益於我,其他自可以類推。 卻病工夫,須立課程,

逐日檢點,勿失其時,日日如是,提醒縝密,自不間斷而效。 運氣當由後而前,

以取西北方水而灌東南方火,不可逆此。或有傳法,各關節處,不必打圈,直行亦可,

行後定要收歸元位。退欲火法,注念氣海,記數斡旋,或記運尾閭升降之法,

邪火自散,大固元陽。 入定看書,易於通悟,坐下止念為先,定神元海,

不以目睹,而以心視,不以心視,而以內觀,說神有所斂,不至散於外,

受益自無窮盡矣。 嘻笑場中,最易耗神,令人疲倦,得以內斂音聲,言語少減,

或氣穴中發,神氣亦不覺其耗。 上丹田穴,最可養性,亦可注念,為藏神之府。

運法,旋至鼻柱七竅之宗,斡行入內些些,則耳目口三寶,皆有靈矣。 想湧泉穴,

最能健步行動,略得運法,血脈自可以漸漸流通,而不傷筋,省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