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十一卷 (7)

回本書目錄

第十一卷 (7)

1. 汗門

(附:頭汗、手足汗、無汗)

治汗之法有數種,各列治於後:

陽虛自汗者,宜嚴氏耆附湯黃耆建中湯。陰虛盜汗者,當歸六黃湯。熱甚盜汗者,正氣湯。濕勝自汗者,表虛,不任風寒者,周衛湯;痰熱者,涼膈散滾痰丸。飲食飽甚,汗出於胃,宜消其食,詳所飽何物,以枳實山楂之類治之。驚而奪精,汗出於心,宜紫石英小草龍骨酸棗仁人參之類。

搖體勞舌,汗出於脾,宜歸脾湯,或當歸補血湯。疾起恐懼,汗出於肝,宜龍齒、酸棗仁、當歸、枸杞、山茱萸之類。持重遠行,汗出於腎,以山藥、山茱萸、熟地鹿角膠、羊脊髓之類。

東垣治汗,春夏用黃耆,秋冬用桂枝。(此亦是治自汗法也。)

夏月汗多,口渴,氣喘促者,及陰虛注夏,體熱自汗,或盜汗者,急以生脈散加黃耆治之。六味地黃丸知母、龍骨、牡蠣,治勞損盜汗殊妙。

耆附湯,治陽氣大虛,汗出不止,肢體倦怠。

黃耆(去蘆,蜜炙),大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每服四錢,姜十片,水一盅,煎八分,食前溫服。

丹溪治陽虛汗多者。

人參、黃耆,少佐桂枝,甚者附子亦可用。按:此即東垣黃耆建中湯意也。

東垣,當歸六黃湯,治陰虛盜汗之聖藥也。

當歸,黃連黃芩黃柏,黃耆,生地黃熟地黃(各等分)

每服七錢,水煎服。

東垣,正氣湯,治熱在陰分,盜汗。

黃柏(炒,二錢),知母(三錢),甘草(一錢)

水煎,食遠服。

許學士,人參丸,通治諸虛,補精氣,止肝邪,平補五臟虛羸,六腑怯弱,充肌膚,進飲食,止虛汗。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石斛五味子,黃耆(取頭末)

各一兩,為細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久服不熱,尤宜少年。

東垣,周衛湯,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風寒。

黃耆,麻黃根(各一錢),生甘草,當歸梢,生黃芩,半夏(各五分),豬苓羌活(各七分),麥門冬,生地黃(各三分),五味子(七粒),紅花蘇木(各一分)

水煎,溫熱服。中風症必自汗,汗多不得重發汗,故禁用麻黃而用根節也。

羌活勝濕湯,治濕勝自汗,惡寒重,添厚衣,心胸悶躁,頭目昏憒壅塞,飲食減,濕熱大盛,汗出不休,以風藥去其濕,以甘草瀉其熱。

甘草(炙,三錢),黃耆(七分),生甘草(五分),生黃芩,酒黃芩,防風(各三分),人參(三錢,以取氣益胃。已上藥瀉胸中之熱),獨活(二分),川芎藁本(各三分),升麻柴胡(各五分,已上風藥勝其濕),細辛,羌活,蔓荊子(各三分),薄荷(一分。已上清利頭目)

上水二盅,煎盅半,才入後四味細辛等藥,再煎至一盅,熱服,一服而止,諸症悉去。

涼膈散(方見熱火門。滾痰丸方見痰門。)

2. 附雜方

陳無擇,牡蠣散,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許學士云:亦治盜汗不止。)

黃耆麻黃根牡蠣(煅,研。各二錢)

上水煎,入浮小麥一百粒,不拘時服。

河間,白朮散,治飲酒中風,汗多不可單衣,食則汗出如洗,久不治,必成消渴症。

牡蠣(煅,二錢),白朮(一兩二錢),防風(二兩半)

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下,不計時。如惡風倍防風、白朮;如多汗、面腫,倍牡蠣。

丹溪,白朮湯,治盜汗。

白朮(四兩,分作四制:一兩黃耆同炒;一兩石斛同炒;一兩牡蠣同炒;一兩麩皮同炒)

各味炒黃色,余藥不用,只用白朮研末。每服三錢,用粟米煎湯送下,藥盡為效。

《濟世良方》治盜汗,山藥為末,臨臥酒調下三錢。

《衍義》云:椒目治盜汗尤切,將椒目微炒,搗細末,用五錢。以生豬上唇煎湯一合,調勻,臨臥服,無有不效。蓋椒目能行水,治水蠱尤勝。

治盜汗,桑葉為末,茶服之。(治藥不應者累驗。出《醫說》。)

豆豉能治久盜汗,以一升,微炒令香,清酒二升,漬兩三日,取汁,任人服之,不瘥,更作三兩劑即止。

(愚謂此方出《綱目》,必是傷風,表中有風邪,以致毛腠不閉。豆豉原能發汗散邪,以邪散而腠理閉也。今取其能治久盜汗,豈豆鼓亦能補陰乎?錄此以備參考。)

《衍義》以煅過牡蠣、麻黃根等分,同研細末,治盜汗及陰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