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醫偶錄》~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胃部(足陽明屬腑)

胃屬中土,司受化穀食。經云:「得谷者昌,失谷則亡。」其能受與否,生死系焉。其性與脾同而畏木侮。舌之中及牙,並環唇口而交人中皆其分野。色現黃。

胃為陽明,有經有腑,故有表症,右關脈必浮。傷寒邪入陽明經,其症為目痛鼻乾唇焦,嗽水不欲咽。若他表症,為面浮腫而痛,為癍疹。

目痛鼻乾唇焦者,邪熱作火也,葛根湯主之。

面浮腫而痛者,風也,葛根湯主之。

癍疹者,邪熱所化也,葛根湯加牛蒡子主之。

胃之虛,其唇必白,脈右關必軟弱。其症為吐,為噎膈,為不能食,為胃脘痛,為停滯,為濕腫,為痰,為嘈雜。

吐者,土虛木侮也,香砂六君子湯柴胡主之。

噎膈者,胃脘乾槁也,上脘槁能飲水而食難進,下脘槁食可入而久復出,啟膈散主之,佐以四君子湯,有鬱則逍遙散

不能食者,胃氣虛而難受也,六君子湯主之。

胃脘痛者,心悸怔忡喜按,歸脾湯或四君子加柴胡、木香

停滯者,土虛不化也,枳朮丸主之。

濕腫者,土不勝濕也,香砂六君子湯主之。

痰者,土衰濕化也,六君子湯主之。

嘈雜者,躁擾不寧,得食暫已,氣促食少,中虛挾痰也,五味異功散主之。

胃之實,脈右關必洪,按胸則痛。其症為結胸,為痞氣,為食積,為痰飲,為水腫,為胸脹悶,為胸脹痛,為胸痛嘔膿,為不得臥,為便閉譫語發狂。

結胸者,傷寒下早,邪熱結聚也,大小陷胸湯主之。

痞氣者,脾之積在胃脘,腹大如盤,和中丸厚朴主之。

食積者,脹痛拒按也,保和丸主之。

痰飲者,咳則痛,轉側有聲,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外臺》茯苓飲尤效。

水腫者,先腫後喘,或腫而不喘,胃經蓄水也,五皮飲主之,甚則金匱腎氣丸

胸脹悶者,積滯也,保和丸主之。

胸脹痛者,蓄血也,澤蘭湯主之。

胸痛嘔膿者,胃脘癰也,不必治而自愈。

不得臥者,胃不和則臥不安也,二陳湯砂仁主之。

便閉譫語發狂者,胃有燥矢也,大承氣湯主之。

胃之寒,唇舌必白,脈右關必沉遲。其症為胃脘痛,為嘔吐,為霍亂,為吞酸噯腐。

胃脘痛者,肢冷氣冷,綿綿不休,姜附湯加肉桂主之。如吐蛔加川椒、烏梅、川連、焦朮、川楝。

嘔吐者,食入復出也,平胃散加煨薑、砂仁主之。

霍亂者,寒濕傷胃也,和胃飲主之。

吞酸噯腐者,寒不消食也,香砂二陳湯主之。

胃之熱,唇舌紅口臭,脈右關必洪數。其症為三消,為嘈雜,為吐血,為齒痛,為黃胖面腫,為自汗,為舌黑燥渴,為癍疹,為便閉,為呃逆,為頭痛。

三消者,燥熱結聚也。口渴消水為上消,二冬湯主之。消穀易飢為中消,生地八物湯主之。口渴小便如膏為下消,六味地黃湯生脈散主之。

嘈雜者,煩擾不寧,口燥唇焦,痰火為患也,二陳湯加山梔、黃連主之。

吐血者,胃火迫血妄行也,白虎湯主之。

齒痛者,陽明有餘,少陰不足也,玉女煎主之。

黃胖面腫者,濕熱也,和中丸主之。

自汗者,熱而蒸溽也,抽薪飲主之。

舌黑燥渴者,胃火熾甚也,白虎湯主之。

發癍疹者,火鬱而化也,初用葛根湯加牛蒡子以散之,次用犀角大青湯石膏,或三黃解毒湯,甚則白虎湯、調胃承氣湯

嘔逆不止者,胃火上衝也,安胃飲主之。

頭痛者,頭筋扛起,胃火上衝也,加味升麻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