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邁書

《方症會要》~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清膈丸

治濕熱氣滯

黃芩黃連(各五錢)、香附(一兩五錢)、蒼朮(二兩),用栝蔞仁搗爛和米丸如綠豆,大熱水送下三四十丸。

2. 正氣天香散

治婦人一切氣痛

烏藥陳皮、紫蘇、乾薑(各一錢)、香附(二錢)為末,調服二錢。

3. 木香檳榔丸

方見痢疾

4. 蘇子降氣湯

治氣不升降痰涎壅塞氣逆作痛發喘

川歸、甘草前胡厚朴(五分)、肉桂(三分)、陳皮(七分)、半夏蘇子(一錢)、姜二片、棗二枚

5. 二陳湯加減

治諸氣

氣在胸臆為痞滿、刺痛、伏梁,本方加枳實黃連桔梗、栝蔞、木香

氣在下焦為奔豚、七疝,本方加桃仁山楂梔子茴香、橘子、川楝、荔枝

氣在兩脅攻築作痛,本方加青皮柴胡、芍藥、龍膽草

氣在中焦為痞滿、脹急,本方加木香、厚朴檳榔枳殼

6. 平胃散

平敦阜之氣

7. 四物湯

治婦人胎前產後一切氣疾

8. 疝氣

疝有七:寒、水、筋、血、氣、狐、癩。專諸肝經與腎無干。子和七疝辦之詳悉,但一例施攻下之法,其言非是。古方自素問之下,皆以為寒,以寒主收引,經絡得寒則收而不行,所以作痛。東垣丹溪獨斷以為濕熱在經鬱而至久,又外得寒氣不得疏散,所以作痛。此發前人所未發,故治法宜卻逐本經之濕熱,消導下焦之瘀血,而以寒因熱用之法立分處治。其濕熱又當分多寡而治,濕則腫多,癩疝是也。

又有因痰飲食積死血鬱結為痛,及因水氣作腫者,亦有挾虛而發者,其脈沉緊豁大無力,當以參朮為君佐以疏導藥

9. 七疝見症

寒疝者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而痛,得之於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值雨雪,或坐臥硬石,或風冷處,使內過房久而無子,宜用溫劑。

水疝者,腎囊腫痛,陰汗時出,或囊腫如水晶,或癢而搔出黃水,或小腹按之作水聲,得之飲水醉酒,使內勞汗出,而遇風寒濕之氣聚於囊中,故冷水令人為疝,宜當逐水。

筋疝者,陰寒腫脹,或潰為膿,裡急筋宿,或莖中作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出白如精隨溲而下,得於房室勞傷,及邪氣所使,宜降心火。

血疝者,狀如黃瓜,在兩旁橫骨兩端約紋中,俗名便癰,得之重感夏秋火燠,勞於內,使氣血流溢,滲入浮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腫,膿少血多,宜和血之劑。

氣疝者,其狀上連腎腧,下及陰囊,多得於號哭,忿怒則氣鬱而脹,號哭怒罷,即氣散者是也,宜散氣之劑。小兒亦有此疾,俗名偏墜,得之於父,或老或少,多病陰痿精怯,強力入房,因而有子,稟胎病也,此症難治。狐疝者,狀如仰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腹,入囊中,如狐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此症出入往來上下,正如狐相類也,亦如氣疝,大同小異,宜用逐氣流經之劑。

癩症者,其狀陰囊大如升斗,不癢不痛,得之於地氣卑濕,江淮最多,宜去濕之劑。女人陰戶凸出,雖亦此類,乃熱則不禁故也,不可便認為虛寒而溫之補之,本名曰瘕,宜以苦藥下之,以苦堅之。

10. 治疝通用效方

陳 皮 青皮 小茴 柴胡(各七分) 玄胡 橘子(各八分) 黃柏 山楂 龍膽草 神麯(各五分) 川楝子(一錢) 荔枝核(二個打碎) 姜二片煎服

寒疝加吳萸(一錢) 烏頭(八分)去黃柏

水疝加豬苓 蒼朮 澤瀉

筋疝加大茴香 黃連 連翹(各七分)瀉心火

血疝加桃仁 紅花(各八分)

氣疝加烏藥 香附(各八分)去茴香

狐疝加烏藥(八分) 草豆蔻仁(五分)與氣疝同治

癩疝加蒼朮 白芷 川芎(各七分)凡治疝辨寒熱痛而不止主寒或作或止主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