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題元·朱震亨著,清·湯望久校輯

《脈因證治》~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二十一、眩暈

【因】,痰飲隨氣上,伏留於陽經,遇火則動。去血過多,亦使眩暈,頭眩亦然,兼挾氣虛。

【證】,外因者,風在三陽經,頭重項強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著,皆令吐逆暈倒。

內因者,因七情致臟氣不行,鬱而生涎,結為飲,隨氣上厥,伏留陽經,嘔吐,眉目疼痛,眼不得開。

因房勞、飢飽去血過多者,眼花屋倒,起則暈倒。

【治】,散風行濕湯,治痰火暈眩。二陳湯蒼朮黃芩羌活

瓜蒂散,治暈眩痰厥。

芎歸湯,治血虛眩暈。

參朮湯,治挾氣虛頭痛,補氣降火為主。

人參白朮,黃芩,黃連

2. 二十二、心腹痛

【脈】,陽微陰弦,胸痹而痛,責在極虛。短而數,心痛心煩。心腹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堅大實者死。若腹痛脈反浮大而長者死。趺陽脈滑而緊。滑者,穀氣強胃氣實;緊者,陰氣勝,故痛。病腹痛而喘,脈滑而利,數而緊者,實也。心痛有熱厥、寒厥、大實。

【因】,勞役太甚,飲食失節,中氣不足;或寒邪乘虛而入客之,或久不散鬱而生熱,或素有熱,虛熱相搏,結於胃脘而痛。或有實積痰飲,或氣與食相郁不散,停結胃口而痛。

【證治】,胃病者,腹䐜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

脾病者,食則嘔吐,腹脹喜噫,胃脘痛,心下急。

熱厥心痛,身熱足痛,四肢寒,甚則煩躁而吐,額自汗,脈洪,可汗。刺太谿、崑崙。

寒厥心痛,手足逆,通身冷汗,便利溺清,不渴,氣脈微弱,可溫。

大實心痛,卒然而發,大便或秘,久而注悶,心胸高起,按之痛,不能飲食,可下。

腎心痛,與背相接,瘈如從後絞觸其心,偃僂,刺束骨、合骨、崑崙。胃心痛,腹脹胸滿,刺大都、太白。脾心痛,如錐刺,刺然谷、太谿。肝心痛,狀如死,終日不得休息,取行間、太衝。肺心痛,臥若徒居,心痛間動作益盛,刺魚際、太淵。

厥心痛,乃寒邪客於心包絡也,宜以良薑、菖蒲,大辛熱之藥。

蓋諸心痛,皆少陰厥氣上衝也。刺之,宜通氣、行氣,無所凝停也。

腹痛

【因】,有客寒阻之不行,有熱內生鬱而不散,有死血、食積、濕痰結滯,妨礙升降,故痛。蓋痛當分其部分,從其高下而治之。

【證治】,中脘痛,太陰也,理中、草豆蔻主之。

小腹痛,厥陰也,正陽、回陽,四逆湯主之。

雜證而痛,苦楝湯酒煮當歸丸丁香楝實丸等主之。

腹中不和而痛者,以甘草芍藥湯主之。

傷寒誤下傳太陰經,腹滿而痛,桂枝芍藥主之。痛甚,桂枝大黃湯主之。夏月肌熱惡熱,脈洪實而痛,黃芩芍藥主之。諸蟲痛者,如腹痛腫聚,往來無有休息,涎出,嘔吐清水。痰積腹痛隱隱然,得熱湯、辛物則暫止,宜導痰解鬱氣,溫散之。中氣虛亦痛,或飢而痛是也,理中湯主之。胸痹,皆痰水宿飲,停留不散,宜栝蔞、枳實香附、芎、蒼朮、溫散之。

外有似類而痛異名。心痛,有心中寒,有心熱,有心虛,有脾積,有宿食留飲,有胸痞。腹痛,有腳氣。胸痛,有積實。小腹痛,有肝脾,有胞痛,有筋虛,有疝,有腸癰。

金鈴子散,治熱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

金鈴子,玄胡(各一兩)

熱加黃連,疝氣加荔枝核。酒下三錢。

煮雄丸,治大實心痛、痃癖,如神。

雄黃(一兩,另研),巴豆(五錢,生用去油,爛研,卻入雄黃末),白麵(二兩)

上再研勻,水丸梧桐子大。每服時,先煎漿水令沸,下藥二十四粒,煮三十沸,撈入冷漿水,沉水冷,一時下一丸。二十四時也,加至微利為度,用浸藥水下。

朮附湯,治寒厥心暴痛,脈微氣弱。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白朮(四兩),甘草(二兩,炙)

薑、棗煎服。

術香散,治心脾卒痛不忍。

木香,蓬朮(各一兩),乾漆(一錢,炒煙盡),醋湯下一錢。

燥飯丸,治飲水吞酸作痛。牆上蜆殼丸。

秘丹,治心痛久則成郁,郁久必生火。

川芎梔子(炒),蒼朮,香附,石鹼乾薑(炒)

反治之法。

有人飽過患此,以火毒治,遂以黃連六錢、甘草一兩,一服而安矣。

有心痛十八年,因酒、牛乳,痛時以一物拄之,脈三至,弦弱而澀,吞酸,七月內以二陳湯、朮、芩、連、桃、郁李仁、澤瀉

秘丹,治死血留於胃口作痛。承氣湯、梔子、韭汁、桔梗(能開血氣)、麻黃(重者,須此發之。)

蟲痛方,治面上白斑,唇紅,能食者是。苦楝根、錫灰。

胃脘當心痛,有垢積者,斑蝥烏梅肉。丸如綠豆大,泔下一丸。皂樹上蕈,泡湯,有肥珠起,飲之,微泄見效。未已又服,無不驗。

草豆蔻丸,治脾胃傷損客寒,一切虛證,心腹大痛。

理中建中湯,治寒腹痛。

調胃承氣加木香檳榔湯,治熱腹痛。

大承氣加方,治有人雨後得涼,腹痛甚。問之,於夏月投淵取魚,脈沉弦而細實,重按則如循刀上。本方加桂兩帖,又加桂、桃仁兩帖,又加附兩二帖,下黑血。

二陳芎蒼丸,治清痰腹痛,脈滑者是。

二陳湯,臺芎,蒼朮,香附,白芷,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