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醫方集宜》~ 卷之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0)

1. 病源

暑者夏之令也,火熱之氣行於天地之間。斯時也,人能謹謹不妄作勞,精氣內固,飲食和調,則暑熱之邪自不能傷。若夫辛苦之人,日中之勞苦,飢餓以遠行,使暑熱之邪乘虛而入,乃中熱之病,亦名中暍。其症頭痛發燥熱,大渴引飲,此動而得之,有餘之熱病也。治宜清解。

白話文:

夏天是暑熱當令的時節,這時火熱的氣息運行於天地之間。此時此刻,如果人們能夠謹慎行事,不妄自勞作,使精氣內守,飲食有節,那麼暑熱之邪就無法侵害。但是,如果那些辛苦勞作的人,在正午時分辛勤勞苦,還飢腸轆轆地遠行,就會讓暑熱之邪趁虛而入,從而患上中熱之病,也叫中暑。它的症狀是頭痛發熱,口渴難忍,多因勞動過度而發病,屬於熱盛之病。治療應該以清熱解毒為主。

設或安逸之人,避暑於深堂,乘涼於大廈,使陰寒之氣鬱暍於內,不能發越,乃中暑之寒病。其症惡寒拘急,肢節煩痛,發熱無汗,此靜而得之,乃表虛之寒症也。治宜發散。又有熱傷元氣,令人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於言語,身熱心煩,食少自汗,乃暑傷元氣之病也。治宜補養。

白話文:

假設養尊處優的人,躲在陰涼的屋子裡避暑,在寬敞的宅第裡乘涼,導致陰寒之氣積聚在體內,無法發散,就會得暑寒症。症狀表現為怕冷、關節僵硬疼痛、發熱不流汗,這是由於身體虛弱導致的表虛寒證。治療方法應以發散為主。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暑熱損傷元氣,導致四肢乏力、精神不濟、不想說話、身體發熱、心煩意亂、食慾不振、自發性出汗,這是暑熱損傷元氣所引起的疾病。治療方法應以補養為主。

蓋暑病有三,曰冒曰傷曰中,治各不同。臨病之際,宜分辨輕重而求治焉。

2. 形證

暑之為病,有傷暑,有中暑,有冒暑。冒暑者,胃與大腸受之,其症噁心、嘔吐、腹痛、水瀉。傷暑者,熱傷肌肉,其症身熱、頭痛、面垢、煩躁,身如芒刺,口乾作渴。中暑者,熱傷肺金,其症身發寒熱、自汗、咳嗽、四肢痿弱、五心煩熱。症雖有三熱,則一而已矣。又有夏月猝倒不省人事,手足逆冷,名為暑風。

白話文:

夏季常見的中暑症狀有以下三種:

  • 冒暑:胃和大腸受暑邪影響,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 傷暑:暑熱灼傷肌肉,症狀有發熱、頭痛、面部發黑、煩躁不安、身上有針刺感、口乾口渴。
  • 中暑:暑熱損傷肺氣,症狀有發冷發熱、盜汗、咳嗽、四肢無力、手足心發熱。

雖然症狀分為三類,但本質上都是暑邪作祟。此外,夏季還有一種名為「暑風」的急症,其症狀為突然倒地昏迷,手腳發涼。

因相火發動,痰飲阻塞心竅,故手足不知而猝倒也。

3. 脈法

經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又曰:傷暑脈緩。傷暑脈弦細芤遲,皆虛脈也。浮緩無力,冒暑之脈;弦細芤遲,傷暑之脈;微弱隱伏,中暑之脈。

白話文:

醫經上說:脈搏虛弱而身體發熱,是因受暑氣所致。又說:受暑氣會使脈搏緩慢。受暑氣後脈搏弦細、緊澀、緩慢而遲滯,這些都是虛脈。浮起緩慢而無力,是受暑後產生的脈象;弦細、緊澀、緩慢而遲滯,是傷暑後產生的脈象;微弱而隱藏不顯,是中暑後產生的脈象。

4. 治法

一傷暑:玄府開張,暑氣盛行,熱傷肌肉,頭疼身熱,煩躁嘔吐,不寧,面垢大渴,宜用 白虎湯加乾葛 麥門冬 人參

白話文:

一、熱傷暑:

暑氣盛行,傷及肌肉,導致頭疼、發燒、煩躁、嘔吐、不安、面容憔悴、口渴,建議使用白虎湯,並加入葛根、麥門冬、人參。

一傷暑:煩躁不眠,小便不利,宜用 五苓散

一傷暑:與中熱少異

一中熱:因辛苦,日中勞役,其病苦頭疼,發燥熱,不惡寒,大渴引飲,宜用 白虎湯加竹葉 人參 麥門冬

白話文:

熱症一型:

由於過度勞累,白天操勞過度而發病。症狀包括頭疼、發燒、不畏寒、口渴想喝水。適合使用白虎湯,並加入竹葉、人參、麥門冬。

一中暑:因靜而中,頭痛惡寒,拘急咳嗽,無汗噁心,胸滿身熱,倦怠,宜用 六和湯

白話文:

中暑

  • 原因:長時間處於靜止狀態,導致身體無法適應外在環境
  • 症狀:頭痛、寒顫、抽筋、咳嗽、無汗、噁心、胸悶、發熱、疲倦
  • 治療方法:使用六和湯

一冒暑:因元氣不足之人,脾胃氣弱,不能運化水穀,暑濕相搏,其症頭暈噁心,惡寒發熱,吐瀉,胸膈不利,宜用 二香散

白話文:

第一種情況:冒暑

由於元氣不足,脾胃功能虛弱,無法消化食物和水分,暑氣和濕氣互相交結,症狀包括頭暈噁心、惡寒發熱、嘔吐腹瀉、胸悶不適。可以服用二香散治療。

一暑傷元氣:經曰炅則泄暑熱之氣,脾肺受傷,令人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於言語,胸滿氣促,身熱心煩,小便黃數,大便溏頻,食少自汗或渴,體重,宜用清暑益氣湯

白話文:

夏季過度炎熱會傷及元氣:經典記載,過度炎熱會消耗人體的暑熱之氣,導致脾肺受損,讓人出現四肢無力、精神不振、懶得說話的症狀。此外還會出現胸悶氣短、身體發熱心煩、小便發黃且頻繁、大便稀溏頻繁,食慾不振、自發性出汗或口渴的情況。體重也會下降。此時宜使用清暑益氣湯進行治療。

一嘔吐腹痛泄瀉:宜用 胃苓湯

一頭痛自汗,脾胃不和:宜用 十味香薷飲

一預防卻暑毒:宜用 香薷飲

一暑病煩渴,胃中有熱:宜用 益元散

一夏月病暑:身如火燎,若有芒刺在背,心煩作渴,自汗,此乃熱傷肌肉,宜用 白虎湯加人參 黃耆 麥門冬 天花粉 黃連 柴胡

白話文:

夏季暑熱病症:身體發熱如火,背部彷彿有刺刺的感覺,心煩口渴,流汗,這是熱氣侵襲肌肉所致,宜使用白虎湯,並加入人參、黃耆、麥門冬、天花粉、黃連、柴胡。

一暑月因飲冷臥風偶病:腹痛四肢冷逆,吐瀉,脈微,宜用 附子理中湯

一夏月忽然猝僕不省人事:蓋體素虛有痰,痰因火動,故猝倒也,脈必虛浮,名曰暑風,宜用 香連橘半湯

一暑風猝僕昏沉:宜用 蒜搗水灌,即蘇

5. 白虎湯

治傷暑頭疼身熱煩渴嘔吐面垢大渴

石膏(七錢) 知母(三錢)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石膏(42克) 知母(18克) 甘草(3克) 粳米(適量) 水四碗,煮成兩碗後服用,服用間隔時間稍長

6. 五苓散

治傷暑煩躁不眠,小便不利

茯苓白朮豬苓澤瀉、官桂,上為細末,薑棗湯調服;水煎亦可。

白話文:

將茯苓、白朮、豬苓、澤瀉和桂枝磨成細末,用薑棗湯送服;也可以用水煎服。

7. 六和湯

治因靜中暑咳嗽頭痛惡寒拘急噁心胸滿身熱倦怠

砂仁半夏杏仁人參赤茯苓、藿香葉木瓜香茹白扁豆厚朴甘草,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使用砂仁、半夏、杏仁、人參、赤茯苓、藿香葉、木瓜、香菇、白扁豆、厚朴、甘草,加水四碗,再加入薑片三片和棗子一顆,煎煮至剩八碗份量。睡前遠離食物服用。

8. 二香散

治冒暑頭疼發熱吐瀉

陳皮藿香厚朴蒼朮、紫蘇、白芷大腹皮香茹桔梗茯苓甘草白扁豆半夏,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陳皮、藿香、厚朴、蒼朮、紫蘇、白芷、大腹皮、香菇、桔梗、茯苓、甘草、白扁豆、半夏,加入六百毫升水,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下二百四十毫升,不限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