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丹毒」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丹毒,中醫稱為丹疳,是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多發於夏秋季節,好發於頭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或水皰,迅速變成大膿皰,周圍有紅暈,破潰後流出黃色膿液,有灼熱、疼痛感。

丹毒的中醫證候主要表現為:

  • 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或水皰,迅速變成大膿皰,周圍有紅暈。
  • 破潰後流出黃色膿液,有灼熱、疼痛感。
  • 全身可有發熱、頭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

丹毒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常用中藥有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大黃、黃連、黃芩等。

丹毒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衣。
  • 避免接觸化膿性物質。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丹毒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麻黃湯

  • 1.《奇效良方》:「治小兒惡毒丹毒及風疹。

四物湯

  • 1.《活幼心書》:「用四聖散先洗其目,次百解散加五和湯同煎,與解驚熱丹毒,牛蒡湯、當歸散、三解散、黃苓四物湯,皆可為治。如驚丹發至胸乳間,微有痰喘作搐,急宜宣熱拔毒,免致內流,為害不淺。五和湯加升麻、生乾地黃,水、薑、燈心煎服,則自消除。仍用前數藥調治,不生他證,或投萬安飲。
  • 2.《保嬰金鏡錄》:「_四物湯_,治肝脾血虛,發熱驚搐,瘰癧丹毒。

當歸散

  • 1.《活幼心書》:「用四聖散先洗其目,次百解散加五和湯同煎,與解驚熱丹毒,牛蒡湯、當歸散、三解散、黃苓四物湯,皆可為治。如驚丹發至胸乳間,微有痰喘作搐,急宜宣熱拔毒,免致內流,為害不淺。五和湯加升麻、生乾地黃,水、薑、燈心煎服,則自消除。仍用前數藥調治,不生他證,或投萬安飲。
  • 2.《証治準繩‧幼科》:「_漏蘆散_,治小兒癰瘡及丹毒瘡癤。(見丹毒),_當歸散_(見潮熱)
  • 3.《証治準繩‧幼科》:「用四聖散先洗其目,次百解散加五和湯同煎,與解驚熱丹毒,牛蒡湯、當歸散、三解散、黃芩四物湯,皆可為治。如驚丹發至胸乳間,微有痰喘作搐,急宜宣熱拔毒,免致內流,為害不淺,五和湯加升麻、生乾地黃、水姜燈心煎服,則自消除,仍用前數藥調治,不生他證。或投萬安飲。

大青龍湯

  • 1.《證治摘要》:「大青龍湯,葛根加石膏湯,小柴胡加石膏湯,大柴胡湯,黃連解毒湯,丹毒攻心者。急用此湯。兼承氣。或紫丸。

大柴胡湯

  • 1.《證治摘要》:「大青龍湯,葛根加石膏湯,小柴胡加石膏湯,大柴胡湯,黃連解毒湯,丹毒攻心者。急用此湯。兼承氣。或紫丸。

葛根湯

  • 1.《方機》:「世俗所謂小兒赤遊風丹毒類。皆加朮附湯主之。(兼用紫丸攻之。)

逍遙散

  • 1.《癘瘍機要》:「一婦人身如丹毒,搔破淋漓,熱渴頭眩,日晡益甚,用逍遙散加炒山梔、陳皮而愈,又用八珍、柴胡、山梔、丹皮而愈。

黃連解毒湯

  • 1.《證治摘要》:「大青龍湯,葛根加石膏湯,小柴胡加石膏湯,大柴胡湯,黃連解毒湯,丹毒攻心者。急用此湯。兼承氣。或紫丸。

涼膈散

  • 1.《先哲醫話》:「赤遊丹毒不早下之,則內攻為走馬牙疳,宜涼膈散加犀角。

防風通聖散

  • 1.《大方脈》:「_防風通聖散_,通治風寒、暑濕、飢飽、勞役內外諸邪所傷,氣血怫鬱,表裡三焦脈症懼實,壯熱憎寒,頭暈目眩,眼赤睛痛,鼻塞耳鳴,口苦舌乾,咽喉不利,唾涕稠黏,咳嗽上氣,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瘡瘍腫痛,折跌損傷,瘀血便血,腸風痔漏,手足瘛瘲,驚狂譫妄,丹毒癮疹,服此解表通里。
  • 2.《立齋外科發揮》:「一男子患丹毒,焮痛便秘,脈數而實,服防風通聖散不應,令砭患處,去惡血,仍用前藥即愈。

加味逍遙散

  • 1.《校註婦人良方》:「愚按:前症有身發疙瘩,或如丹毒,癢痛不常,或膿水淋漓,發熱煩渴,或頭目昏眩,日晡益甚,或寒熱發熱,月經不調,皆肝經風熱血燥,用加味逍遙散為主,佐以四君、芎、歸。若忿怒身發疙瘩,痛疼寒熱,乃肝火血燥,用加味小柴胡湯。氣血俱虛,八珍加柴胡、丹皮。
  • 2.《癘瘍機要》:「一婦人身如丹毒,搔破如癘,熱渴頭暈,日晡益甚,此屬肝經風熱血燥,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 3.《續名醫類案》:「一婦人身如丹毒,搔破膿水淋漓,熱渴頭暈,日晡益甚,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 4.《景岳全書》:「一婦人,身如丹毒,搔破膿水淋漓,熱渴頭暈,日晡益甚,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 5.《赤水玄珠》:「一婦身如丹毒,搔破膿水淋漓,熱渴頭暈,晡時益甚,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消風散

  • 1.《仁術便覽》:「治丹毒屬血風血熱,亦治頭面赤腫,或成瘡癤。

當歸拈痛湯

  • 1.《醫方集解》:「治濕熱相搏,肢節煩痛,肩背沉重;或偏身疼痛;或腳氣腫痛,腳膝生瘡,膿水不絕;及濕熱發黃,脈沉實緊數動滑者(濕則腫,熱則痛。足膝瘡腫,濕熱下注也;發黃,濕熱薰蒸脾胃也;腳氣多主水濕,亦有夾風、夾寒之異。濕熱勝而為病,或成水疱瘡,或成赤腫丹毒,或如疝氣攻上引下,均可用此湯損益為治。

保和丸

  • 1.《驗方新編》:「治滯熱丹毒,傷食積滯。神麯(炒)、山楂肉、法半夏、茯苓各一兩,蘿蔔子(炒)、陳皮、連翹各五錢,研極細末,米湯糊為小丸,白湯每下二錢。

五福化毒丹

  • 1.《保幼新編》:「_五福化毒丹_(此方專治疳熱、瘡癤、丹毒之類也)
  • 2.《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此藥專治小兒蘊積熱毒,唇口腫破生瘡,牙根出血,口臭,頰項赤腫,咽乾煩躁,並痘後餘毒,疹後諸熱,頭目身體常生癤瘡,實熱丹毒,胎熱不解,潮熱痰壅,大小便赤結等症。每服用薄荷湯送下,燈心湯亦可。
  • 3.《外科心法要訣》:「_五福化毒丹_(見赤遊丹毒)
  • 4.《外科心法要訣》:「_五福化毒丹_(見赤遊丹毒)
  • 5.《外科備要》:「_五福化毒丹_,治小兒丹毒胎瘤𤼏瘡,熱盛脈實。
▼ 展開更多

升麻葛根湯

  • 1.《瘍醫大全》:「_升麻葛根湯_,治丹毒身體發熱,面紅氣急,啼叫驚搐等證。
  • 2.《瘍科心得集》:「(錢氏),升麻葛根湯,治丹毒,身體發熱,面紅氣急,啼叫驚搐等證。
  • 3.《外科大成》:「_升麻葛根湯_,治丹毒面紅。發熱氣急。啼叫驚搐等症。

敗毒散

  • 1.《醫學入門》:「鬥熱發斑或丹毒,斑紅痕如錦紋,或如蚊跡,與傷寒陽毒發斑同,熱極則發,宜敗毒散表之,汗後身涼,紅痕自退。再越二日,或報痘反少。又有報痘時,熱盛發斑者,透肌散加紅花、黃芩、升麻。咽痛,加玄參、磨犀角和服,或玄參升麻湯加減。熱盛者,解毒湯加芎、歸、白芍、防風。
  • 2.《外科理例》:「凡治瘡瘍。不審元氣虛實。病在表裡。便服敗毒流氣等藥。蓋敗毒散。發表藥也。果有表症。止宜一二服。多則元氣損。毒愈盛。雖有人參亦莫能補。流氣飲耗血藥也。果氣結胸滿。只宜二三服。多則血反致敗。雖有芎、歸。亦難倚仗。丹溪曰。此不繫膏粱丹毒之變。因虛勞氣鬱所故也。

生地黃湯

  • 1.《赤水玄珠》:「_生地黃湯_,治榮中有熱,及肺壅鼻衄生瘡,一切丹毒等疾。
  • 2.《濟陽綱目》:「_生地黃湯_,治榮中有熱,及肺壅鼻衄,生瘡,一切丹毒。

黃龍湯

  • 1.《本草綱目》:「),犀角,羖羊角,豬屎汁,黃龍湯(五色丹毒,飲二合,並塗。)
  • 2.《本草綱目》:「疔腫初起:刮破,以熱屎尖敷之,干即易。不過十五遍,即根出立瘥。(《千金》)五色丹毒:黃龍湯飲二合,並塗之,良。(《千金方》)
  • 3.《醫心方》:「南方人名為㩉,著毒得著厚肉處皆即割去之,亦燒鐵令赤,爍疱上令焦如炭,亦灸黯瘡上百壯為佳。單舂酸摹(和名之)葉薄其四面,以防其長也。飲葵根汁、藍青汁、犀角汁、升麻汁、竹瀝汁、黃龍湯諸單方,治能折其熱耳,內外治法依治丹毒方也。

如意金黃散

  • 1.《外科心法要訣》:「_如意金黃散_,此散治癰疽發背,諸般疔腫,跌撲損傷,濕痰流毒,大頭時腫,漆瘡火丹,風熱天泡,肌膚赤腫,乾溼腳氣,婦女乳癰,小兒丹毒,凡一切諸般頑惡熱瘡,無不應效,誠瘡科之要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