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pness and heat in the bladder

膀胱濕熱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3-07-15

膀胱濕熱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膀胱濕熱證是濕熱蘊結膀胱,出現的膀胱氣化不利、開闔失常,體內傷陰...等等一系列症狀的概稱。常常因為外感濕邪、飲食不節,造成濕熱內生,下注膀胱所造成。

此證容易出現在夏季,由於天氣炎熱潮濕,穢濁邪氣侵入膀胱。或因飲食不節,愛吃辛辣食物或飲酒太多,體內釀成濕熱,濕熱蘊結膀胱,出現膀胱功能障礙。

常見的症狀是:尿頻、尿急、少尿或尿不出來、尿道灼痛、尿黃赤混濁,伴隨下腹痛或腰痛、或發熱、心煩、舌紅苔黃、脈數等,與現代膀胱炎症狀類似。

古代稱這種疾病為「淋證」、「癮閉」、「尿濁」,淋證還區分為「石淋」、「血淋」、「膏淋」、「氣淋」、「熱淋」…等等,這是依照症狀來加以區別的。

「血淋」是指尿血紫紅,甚則夾有血塊,「石淋」是尿有砂石,「膏淋」是小便混濁,如米泔水。

膀胱濕熱證常見於古代中醫疾病如「淋證」、「癮閉」、「尿濁」等疾病中。

夏季容易出現膀胱濕熱發炎
夏季容易出現膀胱濕熱發炎

膀胱濕熱證容易引發「腎陰虧虛證」,常與「下焦濕熱證」、 「心火亢盛證」一起討論。

由於膀胱和腎互為表裡關係,膀胱濕熱證日久必然影響及腎,濕邪化燥,腎陰耗傷,陰虛火旺,出現口乾咽燥、潮熱盜汗、手足心熱、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舌質紅、脈虛數或弱等「腎陰虧虛證」。

由於膀胱位於小腹中央,屬於下焦部位,膀胱病屬於下焦病變,所以「下焦濕熱證」包含膀胱濕熱證。而下焦濕熱證,大多由中焦濕熱下傳,病變重點在大腸與膀胱,以大便、小便的異常為主。膀胱濕熱主要以小便不利為主。

由於「心與小腸」具有表裡關係,心火亢盛時火氣會下移小腸,小腸積熱時也會造成尿道症狀,出現:小便帶血、血色鮮紅、尿道灼熱感、心胸煩熱,面赤、口渴、睡眠障礙、口舌生瘡、舌尖紅、脈數…等症狀,與膀胱濕熱證類似。

從經絡理解膀胱濕熱


https://static.cloudtcm.com/syndrome/IG%E8%86%80%E8%83%B1%E6%BF%95%E7%86%B1.jpg

造成膀胱濕熱的3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膀胱濕熱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頭鮮紅色舌苔黃膩

脈相

數脈

膀胱濕熱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無尿及少尿發熱(發燒)小便顏色偏黃頻尿排尿後有殘尿感血尿排尿困難心胸煩熱下腹部痛(小腹痛)腰痛臍下正中部疼痛腎絲球腎炎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尿道炎尿道結石

膀胱濕熱的相關證型


改善膀胱濕熱的常用方劑


改善膀胱濕熱的常用穴道


膀胱濕熱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在進入炎熱夏季之後,多數人體內的「寒熱指數」開始提升,也就是體內的火氣逐漸增高,但是膀胱經與腎經能量卻大幅降低。

基於此,夏季很容易出現「膀胱濕熱證」,常見於膀胱經虛證相關經絡型態,天氣愈熱時出現頻率愈高,與現代醫學觀察,夏季很容易出現膀胱炎、尿道炎現象是一致的。

載入中...

膀胱濕熱的相關典籍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醫學心悟·小便不通》「痙閉與淋證不同。淋則便數而莖痛,癮閉則小便點滴而難通。」
  • 《類證治裁·淋濁》「石淋系膀胱蓄熱,溺則莖中急痛,頻下沙石,如湯瓶久受煎熬。底結白鹼也。」
  • 《諸病源候論·小便病諸候》:「小便不通,由膀胱與腎俱有熱故也。」
  • 《金匱要略心典·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淋病有數證,小便如粟狀者,即後世所謂石淋也。乃膀胱為火熱播灼,水液結為滓質,猶海水煎熬而成鹽鹼也。」
  • 《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熱在下焦者,則溺尿血,亦令淋泌不通」
  • 《素問·宣明五氣篇》:「膀胱不利為痙,不約為遺溺。」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