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金匱懸解》~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虛勞十二

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

虛勞之病,脾陽陷敗,風木枯槁,郁迫不升,是以裡急。木中溫氣,陽氣之根也,生氣之陷,原於陽根之虛。黃耆建中湯,膠飴、甘、棗,補脾精而緩裡急,薑、桂、芍藥,達木鬱而清風燥,黃耆補肝脾之氣,以培陽根也。

白話文:

虛勞病的成因是脾陽虛陷,導致肝木氣血枯槁,氣機鬱積無法上升,所以會出現裡急(便祕)。肝木中的溫氣是陽氣的根源,生氣的陷落,是源於陽氣根虛的緣故。

黃耆建中湯中的膠飴、甘草、大棗可以補養脾精,緩解裡急症狀;薑、桂枝、芍藥可以疏通肝木的鬱結,清除風燥;黃耆能補益肝脾之氣,從而培補陽氣根源。

黃耆建中湯,三十五

桂枝(三兩),芍藥(六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膠飴(一升),黃耆(一兩半)

白話文: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甘草:兩兩(炙烤過的) 大棗:十二顆 生薑:三兩 膠飴:一升 黃耆:一兩半

小建中湯內加黃耆一兩半,余依建中湯法。氣短胸滿者,加生薑。腹滿者,去棗,加茯苓一兩半。及療肺虛損不足,補氣,加半夏一兩。

白話文:

在小建中湯中加入 1.5 兩黃耆,其他藥材按建中湯的配方。

氣短胸滿者: 添加生薑。

腹滿者: 去掉大棗,加入 1.5 兩茯苓。

用於治療肺虛損傷,補氣: 添加 1 兩半夏。

2. 虛勞十三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方在消渴。

腎位於腰,在脊骨十四椎之旁,足太陽之經,亦挾脊而抵腰中。腰者,水位也,水寒不能生木,則木陷於水,而腰痛作。木鬱風生,不能上達,則橫塞少腹,枯槁而拘急。乙木鬱陷,綠於土濕,木遏於濕土之中,疏泄之令不暢,故小便不利。八味腎氣丸,附子溫癸水而益腎氣,地黃滋乙木而補肝血,丹皮行血而開瘀澀,薯、萸,斂精而止失亡,苓、澤,瀉水而滲濕,桂枝疏木而達郁也。

白話文:

腎臟位於腰部,在脊椎十四節椎骨的旁邊,足太陽經絡也經過脊椎,並延伸到腰部。腰部是水的區域,水性寒涼,無法滋養木行,導致木行陷入水中,出現腰痛。木行鬱結生風,無法上達,於是橫阻在小腹,導致枯槁和拘急。乙木鬱結沉陷,是因為土濕,木行被困在濕土中,疏通功能不暢,所以小便不利。八味腎氣丸中的附子溫熱腎中的水液,益腎氣;地黃滋養乙木,補肝血;丹皮活血化瘀,祛除瘀滯;山藥、山茱萸收斂精氣,止住遺精;茯苓、澤瀉利水滲濕;桂枝疏通木行,解除鬱結。

3. 虛勞十四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虛勞之病,率在厥陰風木一經。肝脾陽虛,生氣不達,木鬱風動,泄而不藏,於是虛勞不足,百病皆生。肺主收斂,薯蕷斂肺而保精,麥冬清金而寧神,桔梗杏仁,破壅而降逆,以助辛金之收斂。肝主生髮,歸、膠,滋肝而養血,地、芍,潤木而清風,芎藭、桂枝,疏鬱而升陷,以助乙木之生髮。

白話文:

虛勞的病症,通常都和厥陰風木經有關。肝脾陽氣虛弱,導致生氣不能暢達,木氣鬱結而生風動,泄而不藏於體內,因而造成虛勞不足,各種疾病接踵而來。

肺主收斂,山藥可以收斂肺氣,保住精氣;麥冬可以清肺金之氣,安神定志;桔梗、杏仁可以破除肺氣鬱結,降逆氣,幫助辛金收斂。

肝主生髮,當歸、鹿膠可以滋養肝臟,養血;地黃、芍藥可以潤澤肝木之氣,清緩風動;川芎、桂枝可以疏通鬱結,升舉下陷之氣,幫助乙木生髮。

土位在中,是為升降金木之樞,大棗補己土之精,人參補戊土之氣,苓、朮、甘草,培土而瀉濕,神麯、乾薑,消滯而溫寒,所以理中而運升降之樞也。木位在左,是為克傷中氣之賊,柴胡白蘞,瀉相火而疏甲木,黃卷、防風,燥濕土而達乙木,所以剪亂而除中州之賊也。

白話文:

脾胃(土)位於身體的中間,是升降肺金與肝木的樞紐。大棗補養脾胃的精華,人參補養脾胃的氣血。茯苓、白朮、甘草可以培補脾胃並祛除濕氣。神曲、乾薑可以消除脹氣和溫暖脾胃。因此,這些藥物可以調理脾胃,並運化升降的樞紐。

肝膽(木)位於左邊,是克傷脾胃(中氣)的禍害。柴胡、白芍可以瀉除肝火並疏通肝膽。黃連、防風可以燥化濕土並通暢肝膽。因此,這些藥物可以清熱解鬱,並祛除脾胃的禍害。

薯蕷丸,三十六

薯蕷(三十分),麥冬(六分),桔梗(五分),杏仁(六分),當歸(十分),阿膠(七分),芍藥(六分),乾地黃(十分),大棗(百枚,為膏),人參(七分),甘草(二十八分),白朮(六分),茯苓(五分),神麯(十分),乾薑(三分),柴胡(五分),白蘞(二分),桂枝(十分),防風(六分),豆黃卷(十分,以黑豆芽為正),芎藭(六分)

白話文:

山藥(30份),麥冬(6份),桔梗(5份),杏仁(6份),當歸(10份),阿膠(7份),芍藥(6份),乾地黃(10份),大棗(100枚,做成膏),人參(7份),甘草(28份),白朮(6份),茯苓(5份),神曲(10份),乾薑(3份),柴胡(5份),白芍(2份),桂枝(10份),防風(6份),豆卷(10份,正品是由黑豆芽製成),川芎(6份)

上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眉批:八珍、十全,俱仿此方,但於疏木斂金、升降戊己之法,不及此丸精密。

白話文:

以上二十一種藥材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彈珠,空腹時用酒服用一丸,一百丸為一劑。

備註: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方劑都是模仿這個方子的,但在疏通木氣(肝氣),收集金氣(肺氣),調節脾胃升降(戊土屬脾、己土屬胃)的方法上,都比不上此方的精妙。

4. 虛勞十五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湯主之。

土濕胃逆,相火升泄,是以虛煩,不得眠睡。酸棗湯甘草茯苓,培土而瀉濕,芎藭、知母,疏木而清煩,酸棗斂神魂而安浮動也。

白話文:

脾胃濕氣凝聚,導致胃氣上逆,同時肝火上炎洩瀉,因此出現心煩、失眠的症狀。酸棗湯中,甘草和茯苓有助於健脾除濕;川芎和知母能疏肝清熱,緩解心煩;酸棗仁則能鎮靜安神,平息躁動。

酸棗湯,三十七

酸棗仁(二升),知母(二兩),芎藭(二兩),甘草(一兩),茯苓(二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取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5. 虛勞十六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蟅蟲丸主之。

白話文:

身體虛弱到極點,瘦弱腹脹,不能吃東西,因為飲食不節、憂慮過度、飲酒過量、房事過度、飢餓、勞累等原因造成的損傷,導致經絡和營衛之氣受傷,體內有瘀血,皮膚粗糙,兩眼昏暗,應以緩和滋補氣血的大黃蟅蟲丸為主藥來治療。

五勞,五臟之勞病也。《素問·宣明五氣》: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心主血,肺主氣,脾主肉,腎主骨,肝主筋,五勞不同,其病各異,而總以脾胃為主,以其為四維之中氣也,故五勞之病,至於虛極,必羸瘦腹滿,不能飲食,緣其中氣之敗也。

白話文:

「五勞」指的是五臟的勞累疾病。《素問·宣明五氣》記載:長時間看書傷血,久躺傷氣,久坐傷肉,久站傷骨,久走傷筋。這就是所謂的五勞所傷。心主血,肺主氣,脾主肉,腎主骨,肝主筋,五勞不同,它們所造成的疾病各不相同,但總以脾胃為主要影響,這是因為脾胃是四肢的中氣之源,因此五勞之病發展到極致,必定會消瘦腹脹,無法飲食,主要原因是中氣已喪失所致。

五勞之外,又有七傷,飽食而傷,憂鬱而傷,過飲而傷,房室而傷,飢餒而傷,勞苦而傷,經絡營衛氣傷。其傷則在氣,而病則在血,血隨氣行,氣滯則血瘀也。血所以潤身而華色,血瘀而干,則肌膚甲錯而不潤,兩目黯黑而不華,肝竅於目,《靈樞》:肝病者眥青(「五閱五使篇」),正此義也。血枯木燥,筋脈短縮,故中急而不緩。

白話文:

除了五勞,還有七種會傷身的行為,分別是:

  1. 暴飲暴食:會傷脾胃。
  2. 憂鬱:會傷心。
  3. 過度飲酒:會傷肝。
  4. 房事過度:會傷腎。
  5. 飢餓:會傷胃。
  6. 勞累:會傷元氣。
  7. 經絡營衛之氣受傷:會傷五臟六腑。

這些傷損主要影響氣,而病症則表現在血上。因為血隨著氣而運行,氣滯則血瘀。血的作用是滋養身體,使人面色紅潤。血瘀則血變乾澀,肌膚粗糙而沒有光澤,雙眼黯淡而缺乏神采。肝臟開竅於目,《靈樞》中提到「肝病者眥青」,就是這個道理。血枯如木柴,筋脈縮短,所以全身僵硬而不靈活。

大黃蟅蟲丸,甘草培土而緩中,杏仁利氣而瀉滿,桃仁乾漆虻蟲水蛭、蠐螬、蟅蟲,破瘀而消症,芍藥、地黃,清風木而滋營血,黃芩、大黃,瀉相火而下結塊也。

白話文:

大黃蟅蟲丸中:

  • 甘草:滋潤腸胃,緩解腹中不適。
  • 杏仁:行氣化瘀,瀉除腹中脹滿。
  • 桃仁、乾漆、虻蟲、水蛭、蠐螬、蟅蟲:破瘀血,消除腫塊。
  • 芍藥、地黃:清熱降火,滋養陰血。
  • 黃芩、大黃:瀉火除燥,通便排石。

凡五勞七傷,不離肝木,肝木之病,必緣土虛。以中氣勞傷,己土濕陷,風木鬱遏,生氣不達,於是賊脾位而犯中原。脾敗不能化水穀而生肌肉,故羸瘦而腹滿。肝藏血而竅於目,木陷血瘀,皮膚失榮,故肌錯而目黑。大黃蟅蟲丸,養中而滋木,行血而清風,勞傷必需之法也。

白話文:

凡是五勞七傷的病症,都離不開肝木。肝木的病變,必定是源自於脾土虛弱。因為中氣受損,脾土濕陷,風木鬱結,生氣難以到達四肢百骸,進而侵犯脾臟,導致脾胃虛弱。脾臟不能消化吸收食物,也不能滋養肌肉,所以身體消瘦而腹脹。肝臟儲藏血液,並且與眼睛相通,木氣受損,血瘀滯,皮膚失去光澤,所以肌肉鬆弛而眼睛發黑。大黃蟅蟲丸可以養護中氣,滋養肝木,促進血液循環,清除風氣,是治療勞傷的必備良方。

大黃蟅蟲丸,三十八

大黃(十分,蒸),黃芩(二兩),芍藥(四兩),乾地黃(十兩),甘草(三兩),杏仁(一升),桃仁(一升),乾漆(一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蠐螬(一升),蟅蟲(半升)

白話文:

大黃(10份,蒸製) 黃芩(2兩) 芍藥(4兩) 生地黃(10兩) 甘草(3兩) 杏仁(1升) 桃仁(1升) 乾漆(1兩) 虻蟲(1升) 水蛭(100條) 蠐螬(1升) 蟅蟲(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