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4)

1. 白朮散

又名清寧散。治疳渴,煩躁引水,乳食不進,夜則渴甚,加烏梅、陳米;疳瀉,停積宿滯,水穀不聚,頻泄不效,加肉豆蔻、訶子。(方見前。)

白話文:

又名清寧散。治療疳積口渴,煩躁煩躁並出現水腫,吃奶食慾不振,晚上口渴更加嚴重,增加烏梅、陳米;治療疳積導致的腹瀉,停滯積聚宿滯,水穀不能停留,頻繁腹瀉治療無效,增加肉豆蔻、訶子。(處方見前)

2. 木香丸

治疳痢,冷熱不調,五色雜下,裡急外重。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治疳痢,冷熱不調,五色雜下,裡急外重。

現代白話文:

治療疳痢(腸胃疾病),症狀為冷熱交替,大便顏色混雜,腹中絞痛,肛門重墜。

黃連(淨,三錢),木香,紫厚朴(去粗皮,薑汁炒),縮砂仁夜明砂(隔紙炒。各二錢),訶子肉(炒,一錢)

白話文:

黃連(洗淨,三錢),木香,紫厚朴(去除粗皮,用薑汁炒過),縮砂仁,夜明砂(隔著紙炒。各二錢),訶子肉(炒過,一錢)

上為末,粳米飯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干艾葉生薑煎湯,食前溫下。

白話文:

方子成分上半部分,把藥碾磨成粉末,加入粳米粉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十五丸,用乾燥艾葉與生薑煎煮成湯藥,飯前溫服。

3. 褐丸子

治疳腫脹。因虛中有積,腹肚緊脹,頭面虛浮。

白話文:

治疳腫脹,因虛中有積,腹肚緊脹,頭面虛浮。

蘿蔔子(一兩,炒),陳皮青皮,好檳榔黑牽牛(取仁,半生半炒),北五靈脂赤茯苓蓬莪朮(煨。各半兩),木香(二錢半)

白話文:

  • 蘿蔔子(一兩,炒): 炒至金黃色的蘿蔔籽。

  • 陳皮:曬乾的橘子皮。

  • 青皮:曬乾的柚子皮。

  • 好檳榔:上等的檳榔果。

  • 黑牽牛(取仁,半生半炒):取成熟的黑牽牛種子,一半生用,一半炒熟。

  • 北五靈脂:生長在北方五種靈芝的總稱。

  • 赤茯苓:紅色的茯苓。

  • 蓬莪朮(煨):用文火煨熟的黃耆。

  • 木香(二錢半):木香的根莖,約二錢半的量。

上為末,飛羅麵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紫蘇、桑白皮煎湯下。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飛羅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紫蘇、桑白皮煎煮的湯送服。

4. 黃耆湯

治疳癆。嗽喘不定,虛汗骨蒸,渴而復瀉,乳食遲進。

白話文:

治療久咳、氣喘不定,虛汗盜汗,口渴又腹瀉,乳食難以消化。

黃耆(蜜炒),當歸川芎白芍藥,生乾地黃,蛤蟆(去足,炙焦),鱉甲(醋炙焦。各三錢)人參,白茯苓橘皮半夏曲,北柴胡使君子(略煨),甘草(各二錢。炙)

白話文:

黃耆(用蜂蜜炒過),當歸,川芎,白芍藥,生乾地黃,蛤蟆(去掉腳,烤焦),鱉甲(用醋烤焦,各三錢),人參,白茯苓,橘皮,半夏曲,北柴胡,使君子(稍微烤一下),甘草(各二錢,烤過)。

銼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一枚煎,食前服。

白話文:

研磨成散劑。每次服兩錢,加水一杯、薑兩片、棗子一顆煮沸,於飯前服用。

5. 鱉血丸

治疳癆。

人參(半兩),川芎蕪荑,北柴胡(各一兩),使君子(二十一個),胡黃連,川黃連(各二兩)

白話文:

參(半兩)、山花、紫苑、野荷花(各一兩)、使君子(二十一個)、黃連、川黃連(各二兩)

上用鱉血一盞,吳茱萸一兩,拌和二連,淹一宿。次早炒乾透,出茱萸並血,只用二連。夾余藥杵末,粟米粉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熟水下。

白話文:

將鱉血一碗、吳茱萸一兩,拌和混合後,埋在土裡悶放一晚。第二天早上炒乾透,取出茱萸和血,只留二連。與其他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粟米粉糊成丸劑,每一顆藥丸的大小為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顆,在飯前服用,用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