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

《世醫得效方》~ 卷第十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3)

1. 下蟲丸

治蛔疳。因食肉太早,或腸胃停蓄肥膩為蛔。其證多啼,嘔吐清沫,腹痛脹滿,唇口紫黑,腸頭及齒癢。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因食肉太早,或腸胃停蓄肥膩,故生蛔蟲。其症狀為:多啼哭,嘔吐清水沫,腹痛脹滿,脣口紫黑,腸中作癢,牙齒也作癢。

現代白話文:

如果太早吃肉,或者腸胃積存了過多油膩的食物,就會生蛔蟲。蛔蟲病的症狀有:經常啼哭,嘔吐清澈的沫子,肚子疼痛腫脹,嘴脣和嘴巴紫黑,腸子裡發癢,牙齒也發癢。

新白苦楝根皮(酒浸,焙),綠色貫眾木香桃仁(浸去皮,焙),蕪荑(焙,各二錢),雞心檳榔(二錢),鶴蝨(炒,一錢),輕粉(半錢),干蛤蟆(炙焦,三錢),使君子(略煨取肉,五十個)

白話文:

  • 新鮮苦楝根皮(用酒浸泡,烘乾)

  • 綠色貫眾

  • 木香

  • 桃仁(浸泡去除外皮,烘乾)

  • 蕪荑(烘乾,各二錢)

  • 雞心檳榔(二錢)

  • 鶴蝨(炒過,一錢)

  • 輕粉(半錢)

  • 幹蛤蟆(烤焦,三錢)

  • 使君子(稍微烘烤取果肉,五十個)

上為末,飛羅麵糊丸,麻子大。每二十丸,天明清肉汁下。內加當歸,川黃連各二錢半,治脊疳兼疳勞,可擇用!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製作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粒,早起空腹時以清肉湯送服。內服中加入當歸、川黃連各二錢半,治療脊疳兼疳勞,可根據病情選擇服用!

2. 大蘆薈丸

治脊疳。蟲蝕脊膂,身熱羸黃,煩熱下痢,脊骨如鋸齒,十指皆瘡,頻齧指甲。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蟲蝕脊膂,身熱羸黃,煩熱下痢,脊骨如鋸齒,十指皆瘡,頻齧指甲。

現代白話文:

背脊骨遭到蟲蛀蝕,身體發熱、面色萎黃,煩躁發熱、腹瀉,脊骨凸起如鋸齒,手指皆有潰瘍,常常咬指甲。

蘆薈蕪荑木香青黛(干),檳榔,川黃連(淨。各一分),蟬蛻(二十一枚),麝(少許),胡黃連(半兩)

白話文:

蘆薈、毛桃、木香、青黛(乾燥的)、檳榔、川黃連(淨化的)、蟬蛻(21個)、麝香(少量)、胡黃連(半兩)

上為末,豬膽二個,取汁浸糕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末,豬膽兩個。取膽汁浸泡米糕丸,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

3. 龍膽丸

治腦疳。頭皮光急,滿頭餅瘡,腦熱髮結,身汗,腮腫腮高。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治腦疳。頭皮光急,滿頭餅瘡,腦熱髮結,身汗,腮腫腮高。

現代白話文:

治療腦疳。頭皮紅腫發熱,頭上佈滿膿瘡,腦熱導致頭髮糾結,身體多汗,腮腺腫大變形。

龍膽草,川升麻苦楝根皮(焙),防風赤茯苓蘆薈,油發灰,青黛(干),黃連(淨。各三錢)

白話文:

龍膽草、川升麻、苦楝根皮(焙乾)、防風、赤茯苓、蘆薈、油發灰、青黛(幹)、黃連(淨。各三錢)

上為末,豬膽汁浸糕糊丸,麻子大。每二十丸。薄荷、紫蘇泡湯下。食後,仍以蘆薈末入鼻。

白話文:

將上藥碾成細末,用豬膽汁浸泡糕糊丸,丸藥的大小像麻子一樣。每次服用20丸,用薄荷和紫蘇泡的湯藥送服。服藥後,再用蘆薈的末粉吸入鼻中。

4. 保童丸

治乾疳。瘦悴,少血,舌乾,目睛不轉,乾啼,身熱,手足清冷,皮燥,大便乾結,搭口,癡眼,乾渴。

白話文:

治乾疳

瘦弱憔悴,氣血不足,舌頭乾枯,眼睛不能轉動,乾嚎哭泣,身體發熱,手腳冰冷,皮膚乾燥,大便乾燥結塊,口渴,發呆愣神,口乾舌燥。

黃連(去須),白鱔頭,草龍膽(去蘆),青橘皮(去穰),五倍子蟾頭夜明砂(炒),苦楝雄黃麝香青黛天漿子(炒),熊膽蘆薈胡黃連(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黃連(去除毛須)、白鱔頭、草龍膽(去除蘆葦)、青橘皮(去除果肉)、五倍子、蟾蜍頭、夜明砂(炒過)、苦楝根、雄黃、麝香、青黛、天漿子(炒過)、熊膽、蘆薈、胡黃連(以上各一分量)

上為末,研令勻,糯米糊和丸,麻子大。一歲兒每服一丸。不計時候,米飲下,日進三服尤佳。一方,有干蝸牛微炒一分。

白話文:

先將上面藥物搗成粉末,再用糯米糊和成丸,丸子的尺寸如同麻子。一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一丸。服用時間沒有限制,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效果更好。另一種方法中,加入經微炒的乾蝸牛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