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後藤省

《傷風約言》~ 傷風大意 (1)

回本書目錄

傷風大意 (1)

1. 傷風大意

風寒之傷人也。背腹手足。必無定規。而華佗獨立風寒漸入之說者。此為稍近理。是故病證未見有單經挨次相傳者。而況於李東垣王海藏所謂傳本巡越得度首尾等例乎。劉草窗則謂傳足不傳手。陶節庵則謂傷足不傷手。均是五十步笑百步之類。而殊不知人身本是一經絡也。(又吳綬所謂陽邪傳陰邪傳。

及虞博引至人傳云。傳經專經即病郁病等各目。亦皆可謂鑿且悖理矣。)夫人行住坐臥之間。若正氣。邪氣卒然豆湊。直有正氣之所才蹶。則邪氣乘之。排衝散漫。以見緩急輕重之候矣。蓋傷風者。須要明辨三證。精察療體焉。一曰經證。此乃邪氣初入之門。分而言之。則有淺深二證也。

其淺證。古謂之太陽病。(又與通體太陽不同)非也。此邪氣襲擊表氣。而裡氣將憤激之時。必見惡寒無汗頭痛脊強等候。宜用峻發之劑。即桂枝湯麻黃湯之類是也。其深證。古謂之少陽病。或半表半裡。非也。此邪氣滾動表氣。而裡氣已鬱蒸之時。必見寒熱嘔吐耳聾脅痛等候。

宜用和解之劑。即青龍湯茈胡湯之類是也。二曰閉證。古謂之陽明病。或胃家實。(一曰脾約或曰入府)非也。此本元氣有餘之證。而熱勢爚亂表氣。逆聚裡氣。則腸胃中之燥結者。必見怕熱煩渴讝語發狂尿赤屎鞕等候。宜投湯藥。早以疏窕。元氣之將閉者。即白虎湯承氣湯

之類是也。譬如亢旱之燒空也。時亦甘雨沛然一下。則謁水之民。解慍開顏。忽至嘉潤再起桔苗矣。三曰脫證。古謂之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一曰傳經陰證。或曰直中陰證。)非也。此本元氣不足之證。而熱勢減陷表氣。攻奪裡氣。則腸胃中之疲乏者。必見目昏面煤舌卷囊縮厥冷自利等候。

宜投湯藥。早以充張。元氣之將脫者。即理中湯四逆湯之類是也。譬如勁兵之破壘也。時亦救將憪然一走。則罷散之卒崛起潰圍。忽至凱旋。再得糧道矣。然脫證多是不治。而其閉證。間有可治者焉。意其人之為體也。一個殼子。包著府藏。若從殼子上論之。則頭面手足腹背以至耳目鼻口皮肉筋骨。

皆是屬表。而從近殼子處論。則咽喉及膀胱腸中亦出表之路也。其直稱里者。五藏精神所居。乃去殼子俱遠。而不可令外邪深入耳。故經證輕者。為表之表。必有憎風噴嚏面色光浮聲重鼻塞時流清涕者。俗呼謂之冒風。(又云感冒)即傷風中之至淺者也。經證重者。兼里之表。

多見咳痰嘔吐飲食難進自利秘結小水赤澀等一二證。此不可妄謂邪氣入里也。又閉證者。里之表面。熱之猛勢。多是吐下通劑之可治者也。又脫證者。邪氣在內。深窺奧室。腸胃亦虛。難吐難下。絕無邪氣可驅之去路。則難治之證。自可知也。喻昌一人已論。此理頗近。予之所嘗憶矣。

然則風寒最宜臨輕早治。若非但諱病失宜。反有賴藥侵風。以得再感者也。如夫近世之人。不問長幼男女。固有疝症為之加工何也。府藏之間。各有脂膜絡繹接遞。而元氣血液。融活透徹者。此其人身內景之常資也。若脂膜中間。一生空氣。聚散來去。如雲如風。或宿上則為噫。

嵌下則為屁。全非腹裡固有之物。潛消默化。不復存跡。有時怒張走痛無常。就其形樣稱疝稱痞。及瘕痃別名。而實一物也。又脂膜之外。瘀汁垽濁。日凝月積。成症成癖。隨其隙地。形樣不一。城狐社鼠。不可妄攻。皆是腹內禍胎之著且大者也。當時府藏無恙。反被元氣過化。

畏縮逋竄。無復出頭。既而邪氣中經。腹氣多易震駭。疝症乘勢左右上下。支撐壓蕩。敝障氣隧。是以經證。或有似閉證者。或有似脫證者。或脫證有似閉證者。或閉證有似脫證者。後人於此等處。漫不加察。治方一差。暗伏危機。邪氣縱使僥倖退舍。荏苒時月。遺熱損體。

漸成壞證。夫壞證者。多據醫藥誤治。是王綸所謂傷藥之類也。(韓秪和以壞病。別為一證。用羊肉湯。誤矣。戴思恭謂壞傷寒。亦名義不穩。),或變痢。變腫。有死者。有生者。或日夜久咳。漏氣。精血失所憑持。肉削骨立。惡寒晡熱。自汗盜汗。吐痰咯血。有釀成勞瘵者。

豈可不慨嘆哉。故有疝症蟲豸瘀血黴毒之人。其勢內外環攻夾擊。此非傷風本來之病。則表裡上下。俱見異狀。名謂之黨證。亦可。又有兼癇證。哮證。及滯食宿酒者。(朱震亨云。雜合邪。戴思恭云。夾食傷寒。皆此之類也。)當由病家傍人。詳問有他所害來路也否乎。然後針灸藥石。

權以栽之。則自無一定不變之弊也。若欲從張機求如式見證。雖歷數十人之多。而恐首尾內外不相合焉。殊不知望聞問切。及腹背看法。一概施治。以托外邪。實博者之孤注耳。斯亦危矣。今之患傷風者。多系七分內傷。三分外感。是即內勢已成之後。微邪扇動。早以啟行者也。

故初病脈細數。或腹皮急陷。中央如弦。或腹皮虛松。臍下無力。或手顫神倦。畏寒喜暗。或面唇青白。閉目懶言。皆是耽酒好內元氣虛憊之人。又在目語額瞬。旦夕名利之輩。而醫家呼為挾虛傷寒。或勞力感寒者。亦此類也。於是乎食養(凡谷菜外。雞卵鰻鱺海參干鰹鱒魚等物。

烹飪。鹽梅不可。乖方尤忌生冷泥滯。即時難消者。故古有食醫。今委度。外。嗚呼。世人何不悟耶。)保城為一良策。不專以外邪為競主。喻諸墨汁。著染糊絹。雖使湯浣速陰墨痕。而紕薄絹地。揉摩擦破。遂為無用之棄物矣。又傷風寒病多有咽膈生痰者。必見咳喘乾嘔等證。

猶疝症郁窒所致焉。其吐如墨如膿。如破絮。如桃膠。如蜆肉。然素問僅有咳涎嘔沫出青黃涕等語。張機傷寒論。亦稱涎沫。不用痰字。金匱要略。已出痰飲二字。全為腸間畜水。而非近世所謂稀清為飲。稠濁為痰者也。晉時淡痰通用。不為炎上之義。至宋漸指口中所吐之物耳。

此古今之一疑城。蓋古少而今多耶。又孕婦傷風。甚則為熱。所動拒食嘔飲。終至並胎俱斃。必勿拘以重身。反害其母。有故無殞。何可懼乎。產後傷風。多有兼證。或惡露未盡。少腹頻痛。(俗雲兒枕痛)或蒸乳發熱。或身見紫疹。或經筋拘攣如痙狀者。不可輕視。以為常候也。

又在小兒。則風寒易感易解。而晉以來。有謂變蒸者。非斯乳食蟲癖之所致。則傷風寒也。豈復有此先彼後。如一變生腎志。二變生膀胱。每變三十二日。及暗變等之理乎。後世謂八歲以下。無傷寒者。亦醫家妄言。不足深責焉。大凡風氣新解之後。不欲飲食。稀吐痰沫。羸瘦蓐臥。

他無所苦。研米粥時少吃至於粳飯。嘔惡不納。或死或復舊者。極在蛔蟲積瘕之人。熊膽黑丸。可擇用之。強用湯藥。反助逆動。不用而死。雖用亦死。須不治。以待其自寧而可也。又愈後。向之傷處。元氣猶未健行。熟路逐旋因邪易入。而有其綿夾單衣脫換不慎者。則汗竅開泄。

非但再感。或令邪風。數次襲之。而損虧元氣。以隕軀命。誠不可稍有疏虞矣。否則。口淡無味。需物消間。梳沐酒色。只管犯禁。有小才智。不能自克。食復。(或云發哺。素問云。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勞復。(又有女勞復者。此非張機所謂陽易陰易之類。

)比比皆然。故古人云。病加於小愈。豈虛語哉。靈素以來。論風寒者。或以衛營三焦牽合焉。或以日數藥品決裂焉。且駕合病並病。再經過經兩感傳屬等說。而其甚者。則落乎馬宗素運氣無稽之術矣。嗚呼。詭計左道。莫此為甚。索治之人。未有不因之而斃者也。學者若能以意隅反類推。

則雜病等法。亦思過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