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貺

《全生指迷方》~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眩暈

論曰:頭眩之狀,謂目眩旋轉,不能俯仰,頭重不能舉,目不能開,閉則不能視物,(史氏《指南方》云:觀物如反,或如浮水。)或身如在車船上,是謂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由肝虛血弱,則風邪乃生,蓋風氣通於肝。又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左手關脈虛弦,謂之風眩,香芎散桃紅散主之。

白話文:

論述說:頭眩的症狀,是指眼睛昏眩旋轉,不能俯仰,頭重得難以抬起,眼睛不能睜開,閉上眼睛就看不見東西。(史氏《指南方》說:看東西像反著的,或者像漂浮在水面上。)或者身體感覺像在車船上,這種情況稱為遭受了隱藏的邪氣而招致疾病,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下部結實,上部虛空,過錯在足少陽厥陰,是由於肝臟虛弱、血氣不足,這時風邪就會產生,因為風氣與肝臟相通。有句話又說,各種風眩暈都屬於肝臟的問題。左手關脈虛弱而弦緊,稱為風眩,可以使用香芎散、桃紅散來治療。

香芎散

芎藭,獨活旋覆花藁本(去苗),細辛(去苗),蔓荊子(各一兩),石膏(研),甘草(炙),荊芥穗(各半兩)

白話文:

川芎、獨活、旋覆花、藁本(去除根苗)、細辛(去除根苗)、蔓荊子(各一兩),石膏(研磨成粉)、甘草(炙烤過的)、荊芥穗(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桃紅散

白附子(新羅者),黃丹(等分)

上同炒,候黃丹深紫色,篩出黃丹不用,只將白附子為末,清茶調下一錢匕。

若頭眩,發則欲嘔,心下溫溫,胸中如滿,由胸上停痰,胃氣不流,盤郁不散,氣上騰入腦,腦滿則眩,關脈沉弦,或謂之痰眩,旋覆花丸主之。

白話文:

如果頭暈,發作的時候想要嘔吐,心下的感覺溫溫的,胸中好像很滿,這是由於胸中停留在痰,胃氣不能運行,鬱積不散,氣向上衝進腦中,腦中滿了就發生頭暈,關脈沉澀,有的稱之為痰眩,可用旋覆花丸來治療。

旋覆花丸(見前熱證門。)

若但暈而不眩,發則伏地昏昏,食頃乃蘇,由榮衛錯亂,氣血溷濁,陽氣逆行。(《指南》云:此由邪客諸氣,陰陽持厥,上者不得下,下者不得上,上下相隔,精神散亂。)上下相隔,氣復通則蘇,脈虛大而澀,謂之氣暈,流氣飲子草烏頭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只是頭暈而不眩暈,一發作就會昏倒在地昏沉沉的,過一飯的時間才甦醒,這是由於榮衛錯亂,氣血混濁,陽氣逆行造成的。(《指南》說:這是由於邪氣侵犯各臟腑之氣,陰陽之氣停止運行,上部的氣不能下降,下部的氣不能上升,上下隔絕,精神錯亂。)上下隔絕,氣息又通暢了就甦醒過來,脈搏虛弱、大而澀,稱為氣暈,用流氣飲、草烏頭湯來治療。

紫蘇葉青皮當歸(洗),芍藥,烏藥茯苓桔梗半夏(湯洗七遍,焙乾,為末,薑汁和,陰乾),黃耆枳實(麩炒,去瓤),防風(各半兩),甘草(炙),橘皮(洗,各三分),木香(一分),連皮大腹(銼,薑汁浸一宿,焙,一兩),川芎(三分)

白話文:

紫蘇葉、青皮、當歸(清洗乾淨),芍藥、烏藥、茯苓、桔梗、半夏(用開水洗七遍,烤乾,研成粉末,用薑汁調和,放在陰涼處曬乾),黃耆、枳實(用麥麩炒熟,去核),防風(各半兩),甘草(炙烤),橘皮(清洗乾淨,各三分),木香(一分),連皮的大腹皮(切碎,用薑汁浸泡一夜,烘烤,一兩),川芎(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蓋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烏頭湯

烏頭(去皮尖,生用),細辛(去苗),茶芽(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緩緩服盡。

若但欲上視,目瞑不能開,開而眩,唾出若涕,惡風振寒,由腎氣不足,動作勞損,風搏於肺,腎氣不足,膀胱不榮於外,故使強上瞑視。因其勞而受風在肺,故唾出若涕而惡風,謂之勞風,芍藥黃耆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想要努力往上看,眼睛閉著都無法睜開,睜開就眩暈,吐出來的口水像是鼻涕,厭惡風吹而感到寒冷,這是出於腎氣不足,動作勞損,風邪侵襲肺,腎氣不足,膀胱無法榮養到身體外部,因此導致用力往上看眼睛無法睜開。由於勞累而受到風邪侵襲,所以吐出來的口水像是鼻涕而且厭惡風吹,稱為勞風,芍藥黃耆湯可以治療。

芍藥黃耆湯

芍藥(二兩),黃耆(三兩),川芎(二兩),烏頭(炮,去皮,半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