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1)

1. 血小便

千金要論曰稟上云吐血有三種:有內衄,有肺疸,有傷胃。內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從鼻孔出,是近從心肺間津液出,還流入胃中,或如豆羹汁,或如切啖,血凝停胃中,因即滿悶便出,或出數斗,至於一石者是也。得之於勞倦,飲食過常所為也。肺疸者,或飲酒之後,毒滿悶吐之時,血從吐後出,或一合半升是也。

白話文:

《千金要方》中記載:吐血有內部鼻出血、肺發炎、胃部受傷等三種情況。內部鼻出血:出血情況類似於流鼻血,但血不是從鼻孔流出來,而是從心肺中的津液溢出,並迴流到胃中,或像豆羹汁,或像切開的食物,血凝結停留在胃中,所以感到鬱悶不適,接著就會把血吐出來,有時候會吐出好幾石的血。這種情況是由於過度勞累、飲食不當造成的。肺發炎:有時候在飲酒之後,毒性在胸中鬱結,想要吐出來的時候,血緊接著吐出,可能有半杯到一碗(一合到半升)的血。

傷胃者,因飲食大飽之後,胃中冷物不能消化,便煩悶,強嘔吐之,所食之物與氣共上衝蹙,因傷裂胃口,吐血色鮮赤,腸絞痛,自汗出,其脈緊而數者為難治也。

白話文:

傷害脾胃的人,由於飲食過飽之後,胃中的寒涼食物不能消化,便感到煩悶,勉強嘔吐,所吃下的食物與氣體一起往上衝擊,因此傷裂了胃口,嘔吐出鮮紅色的血,腸子絞痛,自己汗出,脈搏緊而數,這種情況是難以治癒的。

問曰:病胸脅支滿,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瘦,目眩,時時前後失血,病名為何?何以治之?對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奪血,醉以入房中,氣竭而肝傷,女子則月事衰少不來也。

白話文:

(問):患者胸脅悶脹,影響飲食,發病時會先聞到腥臊臭,吐出清液,吐血,四肢消瘦,眼睛眩暈,時常少量出血,這叫什麼病?該如何治療?

(答):這種病叫做血枯,是由於年輕時有嚴重失血,醉酒後同房,導致氣虛傷肝所致。如果是女性,則由於月經不順或閉經所致。

2. 活鱉煎

治先因吐血止而後嗽中血出如線引脅下時痛日漸羸瘦,此由悲憂傷肺,肺主氣而血隨氣傷則血無所主,故始則暴去,後隨病而上下脈緩小可治,細數加急者不治,宜此藥並黃耆散。

白話文:

治療先前因吐血而停止後又咳嗽帶血,血像線一樣從肋骨以下的部位流出,並伴有疼痛,體重逐漸下降消瘦。這是由於悲傷和憂愁損傷肺臟,肺臟主導氣血,氣血受傷後,血就沒有了依附的地方,所以一開始血液會猛烈排出,後來隨著病情發展,血液會上下流動,脈搏緩慢而微弱,還可以治療。如果脈搏細數而且加快,就無法治癒。應該使用這種藥物和黃耆散一起治療。

活鱉(一個重半斤者,以河水養五日,用童子小便法酒各五升,烏梅五個捶碎,桃柳枝各銼一合,共用新綿包子,慢火同煮令鱉死,候減耗一半,取出綿包子,將鱉去甲腸肚,細切研爛,再熬約得至半碗,垍蓋盛,將甲骨炙令焦黃色,入後藥) 人參 琥珀 木香 柴胡 枳實 杏仁 黃耆 恆山 安息香 附子 當歸 桂 羌活 知母 茯苓 烏梅肉

白話文:

一個重半斤的活鱉,用河水養五日,加入童子小便和法酒各五升,烏梅五個捶碎,桃柳枝各銼一合,用新的棉花包起來,用文火慢慢煮,煮到鱉死了,並且減少一半的水分後,取出棉花包,將鱉去甲、腸、肚,切碎研磨成泥,再熬煮約半碗的分量,盛起來。將鱉甲、鱉骨烤成焦黃色,放入下列藥材:人參、琥珀、木香、柴胡、枳實、杏仁、黃耆、恆山、安息香、附子、當歸、桂、羌活、知母、茯苓、烏梅肉。

上件等分為細末,將鱉甲膏加杵千下丸如桐子,大溫酒下三十丸,食前臨臥服。更有使胡黃連三稜亦等分。

白話文:

將上件藥材等分,研成細末,加入鱉甲膏,研杵一千下,丸成如桐子大小,用溫酒送下三十丸,在飯前和睡前服用。另外,再加入胡黃連、三稜,同樣等分研末,與鱉甲膏丸一起服用。

3. 木香丸

治血氣及一切積聚敗血為病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取雄雞血半合, 醋一合, 攪和溫服。治血氣及一切積聚敗血為病。

現代白話文:

取用雄雞血半杯,醋一杯,攪拌後溫熱服用。可治療血氣不順以及因積聚而引起的敗血病。

人參木香茯苓(去皮水煮如面者研)、沒藥、青橘皮、菴䕡子(各一兩)、檳榔白豆蔻仁(各五個)、水銀(四兩水煮一伏時同棗肉研星盡)、當歸(八兩)、金牙石、麒麟竭(各半兩)、薄荷荊芥穗(各半兩)、犬膽(十四個)、不蚛皂角(一挺)

白話文:

人參、木香、茯苓(去皮,用水煮到像麵條一樣,然後研磨成粉)、沒藥、青橘皮、菴䕡子(各一兩)、檳榔、白豆蔻仁(各五個)、水銀(四兩,用水煮一伏時,和棗肉一起研磨,直到水銀完全消失)、當歸(八兩)、金牙石、麒麟竭(各半兩)、薄荷、荊芥穗(各半兩)、犬膽(十四個)、不蚛皁角(一挺)

上為細末,分一半別入燈上燎者,巴豆杏仁各二十一個,同用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治乾血氣積血氣,有巴豆杏仁者名大藥,無巴豆杏仁者名小藥,治產後及血氣疰悶不下食血暈大效,一半藥末只煉蜜為劑,回面向東杵一千下,吃時旋丸小豆大,每服五七丸,看病大小用之,湯使臨時。

白話文:

將這個藥研磨成細末,分成兩半,分別塗在燈芯上點燃。巴豆和杏仁各21個,用麵粉糊合成像梧桐籽大小的丸子。如果這個丸子含有巴豆和杏仁,就叫「大藥」;如果不含巴豆和杏仁,就叫「小藥」。這個藥治療產後和血氣淤積導致悶悶不樂、不想吃東西、暈厥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另一半藥末只與蜂蜜混合,向東旋轉杵一千下。服用丸藥時,將藥丸搓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5~7顆。劑量依據病情的輕重而定,臨時再用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