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本草新編》~ 卷之五(羽集)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羽集) (1)

1. 橘皮(陳皮、青皮)

橘皮,味辛、苦,氣溫,沉也,陰中之陽,無毒。陳皮治高,青皮治低,亦以功力大小不同也。入少陽三焦、膽腑,又入厥陰肝臟、太陰脾臟。

白話文:

橘皮,味道辛、苦,性質溫熱,沉降,是陰中帶有的陽氣,沒有毒性。陳皮用來治療上熱症狀,青皮用來治療下熱症狀,這是因為它們的功效不同。橘皮可以進入三焦少陽、膽腑,還可以進入肝臟厥陰、脾臟太陰。

青皮,消堅闢,消瘟瘧滯氣,尤脅下鬱怒痛甚者須投,卻疝疏肝,消食寬胃。橘紅名陳皮,氣味相同,而功用少緩,和中消痰,寬脅利膈,用之補,則佐補以健脾;用之攻,則尚攻以損肺。宜於補藥同行,忌於攻劑共用。倘欲一味出奇,未有不倒戈而自敗者也。

白話文:

青皮可以消腫利氣,治療瘟疫和瘧疾等滯氣引起的疾病,尤其是肋骨下方鬱結疼痛嚴重時必須使用。它還能止疝氣、疏肝解鬱、消食健胃。

橘紅就是陳皮,氣味與青皮相似,但功效較緩和。它能調和中氣、消痰、寬胸利膈。使用時,如果要補益身體,就搭配補脾健脾藥;如果要瀉下攻滯,就搭配損肺瀉肺藥。它適合與補益藥同用,但不適合與瀉下藥同用。如果只用單味青皮或陳皮治療,容易傷及自身正氣而導致病情加重。

或問陳皮留白為補,去白為攻,然乎?此齊東之語也。陳皮與青皮,同為消痰利氣之藥,但青皮味厚於陳皮,不可謂陳皮是補而青皮是瀉也。

白話文:

有人問:「陳皮留有白色部分是補藥,去除白色部分是攻藥,是真的嗎?」

這句話是齊東地區的說法。陳皮和青皮都是消痰理氣的藥物,但是青皮的味道比陳皮濃烈。因此,不能說陳皮是補藥,而青皮是瀉藥。

或問陳皮即橘紅也,子何以取陳皮而不取橘紅?夫陳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則寬中消,若去白而用紅,與青皮何異哉,此世所以「留白為補,去白為攻」之誤也。其實,留白非補,和解則有之耳。

白話文:

有人問,陳皮就是橘紅,你為什麼取用陳皮而不取用橘紅?陳皮的妙用,就在於使用白色部分。使用白色部分可以緩解中氣不暢,幫助消食。如果去除白色部分而使用橘紅色部分,和青皮又有什麼區別?這就是世人傳說的「保留白色部分來滋補,去除白色部分來攻伐」的錯誤說法。實際上,保留白色部分並非滋補,而是具有調和的作用。

或問世人竟尚法制陳皮,不知吾子亦有奇方否?曰:陳皮製之得法,實可消痰,兼生津液,更能順氣以化飲食。市上貿易者非佳,惟姑蘇尤勝。然又過於多制,惟取生津,而不能順氣。余有方更妙,用陳皮一斤,切,不可去白,清水淨洗,去其陳穢即取起。用生薑一兩,煎湯一碗,拌陳皮曬乾。

白話文:

有人問我,世間的人都喜歡用陳皮來製作中藥,請問您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我回答說:陳皮按照正確的方法製作,確實可以化痰,還能生津液,還能理順氣機,幫助消化。市面上賣的陳皮品質一般,只有蘇州產的比較好。但是,蘇州產的陳皮製作過於精細,只注重生津的效果,而不能夠理順氣機。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

用一斤陳皮,切片,不要去掉白色的部分。用清水把陳皮洗淨,去除陳舊的雜質,然後撈出來。再用一兩生薑,煎出一碗湯,將陳皮拌入薑湯中,然後曬乾就可以了。

又用白芥子一兩,煮湯一碗,拌陳皮曬乾,飯鍋蒸熟,又曬乾。又用甘草薄荷一兩三錢,煎湯,拌陳皮,又曬乾,又蒸熟曬乾。又用五味子三錢、百合一兩,煎湯二碗,拌勻又蒸曬。又用青鹽五錢、白礬二錢,滾水半碗拌勻,又蒸熟曬乾。又用人參三錢,煎湯二碗,拌勻蒸熟曬乾。

白話文:

另外,使用白芥子一兩,煮成一碗湯,與陳皮拌勻後曬乾,放入蒸飯鍋中蒸熟,再曬乾。再使用甘草、薄荷各一兩三錢,煎煮成湯,與陳皮拌勻,再曬乾,接著蒸熟曬乾。接著再使用五味子三錢、百合一兩,煎煮成二碗湯,與陳皮拌勻後蒸煮和曬乾。另外使用青鹽五錢、白礬二錢,加入半碗滾水拌勻,再蒸煮和曬乾。最後使用人參三錢,煎煮成二碗湯,與陳皮拌勻後蒸煮和曬乾。

又用麥門冬橄欖各一兩煎湯,照前曬乾,收藏於磁器內。此方含在口中,津液自生,飲食自化,氣自平而痰自消,咳嗽頓除矣。修合時,切忌行經婦人矣。

白話文:

另外取麥門冬、橄欖各一兩,煎煮成湯,照著前面提到的方法曬乾,收藏在磁器中。這個藥方含在口中,津液會自動產生,飲食會自然消化,氣息會自己平穩,痰液也會隨之消散,咳嗽就會立刻止住。在製作過程中,要注意避開生理期間的女性。

或問陳皮用之於補中益氣湯中,前人雖有發明,然非定論,不識先生之可發其奇否?夫補中益氣湯中用陳皮也,實有妙義,非取其能寬中也。氣陷至陰,得升麻柴胡以提之矣。然提出於至陰之上,而參、耆、歸、術,未免盡助其陽,而反不能遽受。得陳皮,以分消於其間,則補不絕補,而氣轉得益。東垣以益氣名湯者,謂陳皮而非謂參、耆、歸、術也。

白話文:

有人問,在補中益氣湯中使用陳皮,雖然前人有發現,但不是定論,請問先生能否發揮奇思妙想呢?

補中益氣湯中使用陳皮,其實有精妙的道理,並不是取其能寬中的功效。

人體氣陷於陰部,有升麻、柴胡可以提升。但是提升到陰部上方後,參、耆、歸、術這些藥材全部協助陽氣,反而不能立即被身體吸收。這時用陳皮在其中分化消耗,這樣補氣不會過度,氣機反而能得到幫助。

東垣之所以給這個湯方取名為益氣湯,並不是因為參、耆、歸、術,而是因為陳皮。

2. 桃核仁

桃仁,味苦、甘,氣平,苦重於甘,陰中陽也,無毒。入手足厥陰經。主瘀血血閉,血結血燥,癥瘕邪氣,殺小蟲,除卒暴,通潤大便,活血通經止痛。苦以破滯血,甘以生新血。花味苦,三月三日採,陰乾者佳,然亦不必拘泥。總以布單盛之自落者俱可用,花摘者,轉無功效也。

白話文:

桃仁,味道苦和甘,性平,苦味重於甘味,屬於陰中有陽的性質,無毒。歸於手足厥陰經絡。

它的主要功效是:

  • 改善瘀血堵塞
  • 活血化瘀,治療血結或血燥
  • 散結消腫,驅除邪氣
  • 殺蟲
  • 治療風寒感冒
  • 潤腸通便
  • 活血通經,止痛

桃仁的苦味可以化解停滯的血液,甘味可以生長新的血液。花的味道是苦的,最好在三月三日採摘,陰乾的質量較好,但也不必拘泥於此。

總之,用布單盛裝自然脫落的桃仁都可以使用。如果摘下桃仁,就會失去功效。

殺鬼疰,令人好顏色,除水腫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蟲。漬酒服之,能除百病也。桃仁,即能花所結之子,而攻補實殊,其故何也?蓋桃花,仙種也。仙者陽之極,鬼乃陰象,陽能闢陰,故能卻鬼。桃花得仙人之氣而生,隨風飄墮,其氣發揚,故利益之功多。桃仁則不然,花辨已謝,其氣已盡,樹中津液全注精於桃肉,所存之仁,無非陰氣耶。

白話文:

桃仁可以驅除邪惡之氣,讓人的氣色變好,還能去除水腫、結石,利尿通便,驅除體內的寄生蟲。用桃仁泡酒喝,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桃仁,指的是桃花盛開後結出的果實。它的滋補功效和它的毒性截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桃花是仙種。仙人代表陽氣的極致,鬼怪代表陰邪。陽氣可以驅散陰邪,所以桃仁可以驅鬼。桃花吸收了仙人的靈氣而生長,隨著微風飄落,它的靈氣散發出來,所以它具有許多益處。

而桃仁就不一樣了。桃花凋謝後,它的靈氣已經消散殆盡。樹中的水分全部流入桃肉中,剩下的桃仁中只含有陰氣。

少有微陽,僅可自守以傳種,又何能變攻為補乎,故一木而彼此不同。從來《本草》不言,而余獨發異議者,實之本岐天師之教我也。桃花瓣自落者佳,然制之不得法,亦徒然也。布單盛貯,須於日下曬乾。然而一日不能幹也,必須夜間用扇煽干為佳。蓋花瓣得風則香,得火則死,故不可火焙。

白話文:

身中元氣微弱,只能勉強維持自己以繁衍後代,又怎麼能將攻擊性的東西轉變為滋補性的東西呢?所以同株植物的不同部位效果不同。以往《本草綱目》沒有提到這點,而我獨自提出不同意見,這其實是承襲了岐伯的教導。桃花瓣自然散落下來的較好,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處理方式,也是白搭。要將花瓣攤在布上,放在陽光下曬乾。不過,一天是不行的,必須在晚上用扇子搧乾纔好。因為花瓣遇到風會香,遇到火會枯萎,所以不能用火烤。

若夜間天自有風,不必扇煽,第二日再曬,無不幹者。干則用砂瓶盛貯,俟泡酒時入之佳絕也。或問桃仁用之於承氣湯中,瀉腸中之血乎,抑瀉脾中之邪也?顧桃仁瀉血,何待問哉。但謂瀉血而不瀉邪,則是又不可。夫血之所以瘀者,邪瘀之也。血之所結者,邪結之也。瀉血即所以瀉邪,瀉邪即所以瀉血,原不可分視之也。

白話文:

如果晚上吹自然風,不用扇子煽。第二天再拿出去曬,肯定都會乾的。乾了以後用砂罐保存,等到泡酒的時候放進去特別好。有人問桃仁用在承氣湯中,是瀉腸中的血嗎?還是瀉脾中的邪氣呢?關於桃仁瀉血,這還用問嗎?只說瀉血而不瀉邪,那也是不行的。血之所以瘀滯,是因為邪氣瘀滯造成的。血之所以凝結,是因為邪氣凝結造成的。瀉血就是為了瀉邪,瀉邪就是為了瀉血,原本就是不可分開看待的事情。

況用之於承氣湯中,純是散邪之藥,謂其散血而不散邪,得乎?獨是桃仁長於散血,而短於散邪,用之於承氣湯中,畢竟散瘀結之血是其專功也。

白話文:

至於在承氣湯中使用,這根本是驅邪的藥物,難道能說它散血而不驅邪嗎?只是桃仁擅長散血,但驅邪效果較差,在承氣湯中使用,終究是散瘀血纔是它的專長。

或疑桃仁散血而不散邪,何以邪結之症用之,奏功如響?不知瘀血之症,邪結之也。桃仁攻堅而散血,則邪無巢穴,何以能聚,故血散而邪亦散。其實,桃仁散血而不能散邪也。

白話文:

有人質疑桃仁只能散血,不能散邪,為什麼治療邪氣聚集的疾病時,使用桃仁卻能有效?殊不知,血瘀也是邪氣聚集的結果。桃仁能夠攻堅散血,讓邪氣失去聚集的場所,無法繼續聚集,因此血瘀散開,邪氣也會跟著散開。事實上,桃仁可以散血,但不能散邪。

3. 杏仁

杏仁,味甘、苦,氣溫,可升可降,陰中陽也,有小毒。專入太陰肺經。乃利下之劑,除胸中氣逆喘促,止咳嗽,墜痰,潤大腸,氣閉便難,逐痹散結。研納女人陰戶,又治發癢蟲疽。雖與桃仁同是利氣下血之藥,其中亦有分別。東垣分杏仁治氣、桃仁治血,似乎明晰,而不知杏仁未嘗不治血,桃仁未嘗不治氣也,如大便閉結,氣閉者,桃仁亦能開;血閉者,杏仁亦能下。惟真陽真陰虛者,二物俱不能通。

白話文:

杏仁,味道甘苦,藥性溫和,可升可降,既有陰性又有陽性,帶有微毒。專門作用於肺經。

它是一種通便藥物,可以緩解胸悶氣喘,止咳化痰,潤滑大腸,治療便祕,驅散風寒和散結。將其研磨敷於女性陰道,還可以治療陰道瘙癢和生瘡。

雖然杏仁和桃仁都是通氣活血的藥物,但兩者之間也有區別。東垣認為杏仁主治氣鬱,桃仁主治血瘀,似乎很明確,但不知杏仁也治療血瘀,桃仁也治療氣鬱。例如,對於大便乾燥和氣滯的人,桃仁也能通便;而對於血瘀的人,杏仁也能活血化瘀。

只有真正的陽虛和陰虛的人,這兩種藥物都無法通調氣血。

所謂其陽與陰者,乃腎中之真火真水,非氣血之謂也。真火衰,則大腸冰凍,非桂、附不能溫。真水竭,則大腸枯槁,非熟地、山茱不能生。桃、杏之仁,又何能潤澤而下降,況加陳皮以耗散其氣血乎。

白話文:

所謂的陽氣和陰氣,是指腎臟中真正的火氣和水液,而不是指氣血。真正的火氣衰敗,大腸就會冰涼,不使用肉桂、附子這樣的溫熱藥物就無法溫暖它。真正的水液耗竭,大腸就會枯萎,不用熟地、山茱這樣的滋補藥物就無法讓它再生。桃仁、杏仁又能如何潤澤腸道並促進大便排出呢?再加上陳皮,會耗散氣血。

或問杏仁利氣而不下血,而子以為未嘗不可血,古人亦曾見之乎?嗟乎。杏仁下血,仲景夫子用杏仁湯非乎。蓋消血於利氣之中,實有神功耳。

白話文:

有人提出杏仁可以疏通氣機而不引發便血,而您認為杏仁還是有可能引發便血,古人有見過這樣的記載嗎?唉,杏仁確實會引發便血,仲景大師用杏仁湯,難道不是嗎?因為杏仁同時具有疏通氣機和消散血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