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 (7)

1. 治小兒燕口生瘡諸方

夫小兒燕口生瘡者。因脾胃有客熱。熱氣熏發於口。兩吻生瘡。白色。如燕子之吻。故名為燕口瘡也。

治小兒燕口生瘡。胡粉散方。

胡粉(一分炒令黃),黃連(半兩末)

上件藥。細研令勻。敷於瘡上。

治小兒燕口及重舌。並生熱瘡方。

柘樹根(一握洗去土銼)

上以水煎濃汁。去滓。更煎令稠。日三四上以塗之。

又方。

雞胵黃皮(燒為灰)

上研為末。以乳汁調半錢服之。日三服。

治小兒燕口。及口內生瘡方。

羖羊髭(燒灰)

上研為末。以臘月豬脂和。日三四上塗之效。

又方。

黃連(一兩去須)

上搗羅為末。用蜜調。蒸一炊久。旋與兒吃。

治小兒燕口。兩吻生瘡方。

亂髮(燒灰細研)

上以豬脂和。敷之。

2. 治小兒月蝕瘡諸方

夫小兒耳鼻口間生瘡者。世謂之月蝕瘡。其瘡隨月生死。因以為名也。世云小兒見月初生。以手指之。則令耳下生瘡。故呼為月蝕瘡也。

白話文:

小孩子耳、鼻、口周圍長出來的瘡,世人稱之為「月蝕瘡」。這種瘡會隨著月亮的盈虧變化而出現或消失,因此得名。民間傳說是小時候看到月亮時用手指指著,就會導致耳下長瘡,所以也叫「月蝕瘡」。

治小兒月蝕瘡。生在兩耳上。出膿水不止。宜敷水銀膏方。

水銀(二兩),胡粉(一兩點少水與水銀同研令星盡),黃連(二兩去須研羅為末),松脂(一兩)

白話文:

水銀:2 兩 胡粉:1 兩(少許水分與水銀研磨,直到顆粒完全消失) 黃連:2 兩(去除根鬚後,研磨成粉末) 松脂:1 兩

上件藥。入乳缽內。研令勻。以糝瘡上。瘡若干。用煉成豬脂和如膏。每用。先以鹽湯洗瘡令淨。拭乾。然後塗之。

白話文:

上述藥材,放入乳鉢中,研磨至均勻。敷在瘡口上。瘡口的大小,使用經過煉製的豬油調和成膏狀。每次使用前,先用鹽水清洗瘡口至乾淨,擦乾後再塗抹。

治小兒月蝕瘡立效方

敗鼓皮(一兩燒灰),蝦蟆(一枚燒灰)

上件藥。細研為散。以煉成豬脂和如膏。塗之。

治小兒月蝕瘡。久不瘥。斑蝥散方。

斑蝥(半分以糯米同炒微黃去翅足),硫黃(半兩細研),䕡茹〔半分(兩)〕

白話文:

斑蝥(半錢,與糯米一起炒至微黃,去掉翅膀和腳),硫磺(半兩,研成細粉),䕡茹(半錢(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重入乳缽內。同研如粉。貼於瘡上。即瘥。或瘡干。即以豬脂和塗之。

又方。

乾蟾(一枚五月五日者燒灰),硫黃(一兩細研),白礬〔一(二)兩燒令汁盡〕

白話文:

乾蟾蜍(取五月五日捕捉的,燒成灰燼) 硫磺(一兩,研磨成細粉) 白礬(一到兩兩,燒製至水分蒸乾)

上件藥。同細研為散。用敷瘡上。

治小兒月蝕瘡。吳茱萸根散方。

吳茱萸根地榆根,薔薇根(各半兩)

白話文:

吳茱萸根、地榆根、薔薇根(各50克)

上件藥。都銼搗。細羅為散。每用。先以溫鹽水洗瘡令淨。拭乾。敷之。

又方。

青蜓(一枚),母豬蹄甲(一枚),救目(月)杖(三分)

上件藥。燒為灰。細研為散。以蜜水和塗。

又方。

虎頭骨(二兩)

上搗細羅為散。以豬脂一升。煎令黃色。膏成。傾於不津器中。候冷。即塗之。

又方。

上以小麥糵。搗羅為末。敷之。

又方。

上以黃連搗羅為末。敷之。

又方。

地龍糞。燒令赤。研如粉。以豬脂和如膏。敷之。

又方。

上胡粉和土等分。研如粉。敷之。

又方。

上蝦蟆燒灰。細研。以豬脂和。敷之。

又方。

上敗鼓皮。燒灰細研。以豬脂和。敷之。

3. 治小兒瘰癧諸方

夫小兒身體生熱瘡。久不瘥者。必生瘰癧。其狀作結核。在皮肉間。三兩個相連瘰也。是風邪搏於血氣。焮結所生也。

白話文:

如果孩子身體上有熱毒生瘡,長時間不癒合的話,必定會產生淋巴結腫大。它的形狀像是結成的塊狀,位於皮肉之間,若數顆連在一起的就稱作瘰癧。這是因為風邪侵入到了氣血之中,導致焮熱而形成的。

治小兒瘰癧。焮腫疼痛。身體壯熱。大腸壅滯。小便赤澀。心神煩躁。少得眠臥。犀角散方。

犀角屑(半兩),牛蒡子(半兩炒),連翹(半兩),麝香(一分細研),木通(三分銼),玄參(三分),沉香(一兩),丁香(半兩),川朴硝(一兩)

白話文:

  • 犀牛角粉(25 克)
  • 牛蒡子(25 克,炒熟)
  • 連翹(25 克)
  • 麝香(1 克,研磨細緻)
  • 木通(3 克,切碎)
  • 玄參(3 克)
  • 沉香(50 克)
  • 丁香(25 克)
  • 川朴硝(50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瘰癧發盛。壯熱煩躁。坐臥不安。木通散方。

木通(一兩銼),大麻仁(一兩),玄參(一兩),川升麻(一兩),敗醬(一兩),連翹(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一兩),犀角屑(一兩)

白話文:

木通(30克,切碎),大麻仁(30克),玄參(30克),川升麻(30克),敗醬(30克),連翹(30克),川大黃(30克,切碎,微炒),川芒硝(30克),犀角粉(30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當利下惡物。筋膜。為效。

白話文:

上記藥方:將藥物搗成粗末過篩成粉,每次服用一錢。加一小碗水煎煮至五分之三,去除藥渣。根據孩子的體格大小,酌情減量,溫服。此藥方應有讓孩子拉出有毒物質和筋膜的功效。

治小兒瘰癧除根本。膩粉散方。

膩粉(一分),黃耆(一分銼),糯米三七粒),斑蝥(二七枚去翅足糯米拌炒令黃)

白話文:

  • 膩粉(1份)
  • 黃耆(1份,切成小段)
  • 糯米(37粒)
  • 斑蝥(27隻,去除翅膀和腳)

將糯米和斑蝥拌勻,炒至斑蝥變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空腹以溫酒。調下一字。良久。吃少許醋湯。病隨小便中出。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方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空腹時用溫酒送下一錢銀的藥粉。過一會兒,吃少量醋湯。病邪會隨著小便排出。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治小兒瘰癧不消。麝香散方。

麝香(一分),鴿糞(一兩微炒)

上件藥。細研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半錢。日二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瘰癧。發寒熱。項頸生結核。腫硬如石。腹脅背裡有如堅急不通。連翹丸方。

連翹(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銼),犀角屑(半兩),白頭翁(半兩),漏蘆(半兩),黃柏(半兩銼),牛蒡子(半兩微炒),川大黃〔二(一)兩銼碎微炒〕,秦艽(半兩去苗),川升麻(半兩)

白話文:

連翹(10 克),桑白皮(10 克,剉碎),犀角粉(10 克),白頭翁(10 克),漏蘆(10 克),黃柏(10 克,剉碎),牛蒡子(10 克,微炒),大黃(40 克,剉碎微炒),秦艽(10 克,去苗),川升麻(1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上述中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和成丸劑,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以稀飯送服五丸,一日三次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服用的劑量。

治小兒瘰癧難消。皂莢丸方。

皂莢(八兩不蚛者水浸一宿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薄荷(五兩),荊芥(五兩),雄黃(半兩細研),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皁莢:**重量八兩,不含蟲害,用水浸泡一夜,去除黑色外皮,塗抹酥油,烤至黃色焦脆。

薄荷: 重量五兩

荊芥: 重量五兩

雄黃: 重量半兩,研磨細緻

麝香: 重量一分,研磨細緻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白羊肉四兩。去筋膜。細切。以煉成蜜相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十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研磨上述藥材成粉末,全部研磨均勻。取四兩羊肉,去除筋膜,切細。加入煉製好的蜂蜜,搗三五百次成泥。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薄荷湯送服十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加減用量。

治小兒腫結。久不消散。結成瘰癧。宜服麝香丸方。

麝香(一分細研),牛黃(一分細研),蝸牛子(一兩炒令微黃),皂莢子(一兩炒微黃),皂莢針(一兩銼炙黃),薄荷(一兩乾者),雄鴿糞(一兩微炒)

白話文:

麝香(一錢,研細) 牛黃(一錢,研細) 蝸牛(一兩,炒至微黃) 皁莢(一兩,炒至微黃) 皁莢針(一兩,銼碎後烘烤至黃色) 薄荷(一兩,乾製) 雄鴿糞(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瘰癧不消。去除根本。連翹丸方。

連翹(一兩),玄參(一兩),糯米(半兩),斑蝥(一分微炒去翅足),皂莢針(半兩炙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連翹:6克 玄參:6克 糯米:3克 斑蝥:0.6克(略微炒製後去掉翅膀和足) 皁莢針:3克(烤至黃色) 川大黃:3克(搗碎,略微炒製)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於空心。以生薑湯下二丸。當利下惡物為度。後吃粥一日補之。

白話文:

將前述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芝麻般大小的丸劑。每次空腹時,以生薑湯送服兩丸。直至排出身體中的有害物質,然後吃粥調養身體一天。

治小兒瘰癧。內消蝸牛丸方。

蝸牛子〔一分(百二三十枚)活者去殼〕,薄荷(末二兩),丁香(末半兩)

上件藥。入乳缽內同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薄荷湯下兩(五)丸。晚再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腦熱。結瘰癧。連兩耳腫痛。身體寒熱。坐臥不安。宜用玄參膏方。

玄參(一兩),紫葛(一兩銼),黃柏(一兩),川大黃(一兩),木香(一兩),卷柏(一兩),川芒硝(一兩),紫檀香(一兩)

白話文:

玄參(50克),紫葛(50克,切碎),黃柏(50克),川大黃(50克),木香(50克),卷柏(50克),川芒硝(50克),紫檀香(50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稀稠得用。塗於腫上。若瘡腫破時。則去卻芒硝塗之。

白話文:

上面提到的藥方:

將藥材搗成很細的粉末,用雞蛋清調和。適當調製稀稠度即可。塗抹在腫塊上。如果瘡腫破了,就去掉芒硝,只塗敷藥末。

治小兒瘰癧已結成。外貼令自出方。

水銀〔一分手心內用津研如(泥)〕,粉霜(一分),砒霜(一分),燕子糞(一分),斑蝥(一分用糯米同炒令黃去翅足用)

白話文:

水銀:一勺,用唾液在手掌心研磨成泥狀。 粉霜:一勺。 砒霜:一勺。 燕子糞:一勺。 斑蝥:一勺,與糯米炒至金黃色,去除翅膀和足部。

上件藥。細研令勻。用臘月豬脂和。稀稠得所。取一小豆大。每在癧子上。以消腫膏藥封之。六七日當有穴膿水。半月日。其癧子自出。後以生肌膏貼之。取瘥。

白話文:

首先將藥材磨細粉碎均勻,用臘月時的豬油混合。稠稀適中,取一小豆大小的量。塗抹在所有傷口上,用消腫藥膏封住。六、七天後,傷口會出現膿水。約半個月時間,傷口會自動痊癒。之後再貼上生肌膏,直到傷口痊癒。

治小兒瘰癧成瘡。有膿水。生肌散方。

顆鹽(一分),黃丹(半兩),黃柏(一分銼),白礬(一分以上三味以瓷瓶盛大火燒令通赤細研)白蘞(一分),膩粉(一分)

白話文:

鹽一錢分,硃砂半兩,黃柏一錢研成粉末,白礬一錢以上三味放入瓷瓶中,以大火燒透,使其變成紅色,研成細粉,白膠香一錢分,滑石粉一錢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時。先用溫鹽漿水洗瘡。令淨。拭乾。看瘡口大小貼。日二度用之。

白話文:

按照上述藥方配製。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均勻混合在一起。每次使用時,首先用溫熱的鹽水清洗傷口,使其乾淨,然後擦乾。根據傷口大小貼敷藥粉,每天使用兩次。

治小兒瘰癧五香膏方。

沉香(半兩),煎香(半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麝香(半分細研),熊膽(一分),蘆薈(一分),黃丹(二兩),黃蠟〔一(二)兩〕,亂髮(一兩),油(半斤)

白話文:

沉香(5克),煎香(5克),木香(5克),丁香(5克),麝香(0.5克,研磨細),熊膽(1克),蘆薈(1克),黃丹(20克),黃蠟(20克),亂髮(10克),油(250克)

上件藥。細銼。先以慢火煎油令沸。下亂髮。煎令消。即下諸藥。煎三上三下。以綿濾去滓。下黃蠟。次下黃丹麝香。攪令勻。膏成。以瓷盒盛。每使。先以米泔洗。拭乾。以膏攤於故帛上。貼之。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藥材細細研磨成粉。

首先用小火將油加熱至沸騰。

放入亂髮,煎至融化。

立即加入所有藥材。

煎煮三次,每次先煎煮一段時間,再停火。

用棉布過濾掉渣滓。

加入黃蠟,攪拌均勻。

待膏狀物冷卻凝固。

將膏狀物放入瓷盒中保存。

每次使用前,先用米湯清洗患處,待晾乾後,將膏狀物塗抹在舊布上,再貼敷於患處。

治小兒瘰癧。穴後。宜用生肌膏方。

黃丹(半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蛇蛻皮(一條),黃蠟(半兩),亂髮(一兩),菜子油(六兩),皂莢(三寸水浸去黑皮子)

白話文:

黃丹(25 克) 杏仁(50 克,用熱水浸泡後去皮) 蛇蛻皮(1 條) 黃蠟(25 克) 頭髮(50 克) 菜籽油(300 克) 皁莢(切碎後用 150 毫升水浸泡,去掉黑皮)

上件藥。先取杏仁蛇皮皂莢搗碎。後以菜油於銚子中。煎亂髮令消。次下杏仁等三味同煎。三上三下。以綿濾去滓。下黃蠟。次下黃丹。以柳木篦子。不住手攪令勻。候膏成。以瓷器盛。於故帛上塗貼之。

白話文:

上述藥方:

  1. 首先將杏仁、蛇皮、皁莢搗碎。
  2. 然後在小鍋中加入菜油並加熱。
  3. 將頭髮燙至消失。
  4. 再加入杏仁等三味藥材一起煎煮。
  5. 反覆煮沸並冷卻三次。
  6. 用棉花濾去渣滓。
  7. 加入黃蠟。
  8. 再加入黃丹。
  9. 用柳木攪拌子不停攪拌,直到均勻。
  10. 膏狀物形成後,盛裝進瓷器容器。
  11. 塗抹在舊布上,用作貼敷。

治小兒瘰癧不穴。宜貼斑蝥膏方。

斑蝥(二枚去翅足),松脂(三兩),巴豆(十枚去皮心以漿水煮過與斑蝥研令細),雄雀糞(一兩為末)

白話文:

斑蝥(取兩隻,去除翅膀和腳) 松脂(三兩) 巴豆(十粒,去除外皮和內仁,用漿水煮過,與斑蝥研磨成細粉) 雄雀糞(一兩,研磨成粉末)

上件藥。先取松脂。入銚子內熔化。入斑蝥巴豆。熬成膏。捏作餅子。熱貼在瘰癧上。候穴。用生肌膏貼之。日再換。瘥為度。

白話文:

之前的藥方。先取松脂,放入銚子中加熱融化。加入斑蝥巴豆,熬煮成膏。捏成餅子。趁熱貼在瘰癧上。等膿液流出。再用生肌膏貼敷。一天更換兩次。直至痊癒為止。

治小兒瘰癧穿潰。膿水不止。密陀僧散方。

密陀僧(二兩),胡粉(二兩),熊膽(一兩),蘆薈(一兩),白芨(一兩),白蘞(一兩)

白話文:

密陀僧(80 克),胡粉(80 克),熊膽(40 克),蘆薈(40 克),白芨(40 克),白蘞(40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敷瘡口內效。

治小兒瘰癧腫硬。皂莢刺散方。

皂莢刺(一斤)

上於盆中燒。候火盛時。取牛蒡子半升。撒於火中。與皂莢刺都成灰為度。待冷收之。搗細羅為散。每服。以井華水調下一錢。日三服。三五日內。必有惡物下如膠餳狀。下盡。即永斷根本。

白話文:

在盆中燒起大火。等到火勢旺盛時,取半升牛蒡子撒入火中,與皁莢刺一同燒成灰燼。等灰燼冷卻後收集起來,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井水調和一錢的分量,一日三次。服用三到五天,會排出如膠類或糊狀的惡物。排盡後,病根就能徹底消除。

治小兒瘰癧結硬。令內消方

膩粉(半兩),雞子(三枚取白用)

上件藥。調如稀麵糊。以文火炒之。用火箸急攪。勿令黏著銚子。候焦黃(黑)色。即住。入上好硃砂半兩。同研如面。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五更與服。良久腹痛。便瀉出病根。棗核之狀。如未瘥。即隔日再服之。若已成瘡者。宜用後散貼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調成稀麵糊狀,用文火炒。用火筷子快速攪拌,不要讓藥物粘在鍋上。等到藥物變成焦黃 (或黑色) 的顏色,就停止炒。加入上好的硃砂半兩,一起研磨成粉末狀。每次服藥,用稀粥送服半錢。在凌晨五點服藥。服藥後很長時間會感到腹痛,然後會排出病根,形狀類似棗核。如果疾病沒有痊癒,隔天再服用一次。如果已經形成瘡口,可以使用後面的散劑敷貼。

又方。

毒蛇皮〔二(三)條〕,吳茱萸(半合)

上件藥。燒為灰。細研。以生油和塗之。須用帛子遮藥氣。不得沖眼。切須忌之。

治小兒瘰癧。結核腫硬。欲令穴。硼(硇)砂丸方。

硼(硇)砂(一分),砒黃(一分)

上件藥。同研令細。以糯米飲和丸。如小麥粒大。先烙破。內一丸。五日內。其癧子當壞爛自出。後用生肌膏貼之。

白話文:

把上述藥物研磨成細粉,加糯米水和成丸劑,丸子大小如小麥粒。先將丸子烤破,然後放入一丸,連續五日。這期間,瘡疤會逐漸腐爛並自行排出。隨後,使用生肌膏貼在患處。

治小兒瘰癧。蝸牛散方。

蝸牛殼(一兩),真牛乳(半升)

上件藥。入銚子中。於慢火上熬令乳盡。取蝸牛殼。研如粉。入大黃末一分。更研令細。每服。以皂莢子入湯。調下半錢。大小便中。利出惡物。即瘥。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放入瓦罐中,用小火煮,直到水分蒸發。取出蝸牛殼,磨成粉末。加入大黃粉末 1 錢,繼續研磨至細緻。每次服用時,將皁莢子放入湯汁中,攪拌均勻後服用半錢。通過大小便排出體內的毒素,即可康復。

又方。

皂莢子(四十九枚)

上用手指許大竹筒。安得皂莢子者。壘在竹筒中。緊塞竹筒口。投在溷坑中。浸四十九日。取出。淨洗。曝乾。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用之。

白話文:

用手指大小的竹筒,將皁莢子填滿竹筒,並緊密塞住竹筒口。將竹筒埋入糞坑中,浸泡 49 天。取出後,清洗乾淨,曬乾。搗碎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稀飯調配服用。一天服用三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用量。

又方。

白花蛇(半兩以酥塗炙令黃焦色)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又方。

上白殭蠶。炒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