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消方

NEI XIAO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絳囊撮要》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5%
心經 12%
肝經 12%
膽經 12%
胃經 12%
小腸經 8%
膀胱經 8%
腎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3%
肺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內消方」

組成:

  •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 防己:味苦、辛,性微溫,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等功效。

主治功效:

痔瘡的初期發作階段。

總結:

中藥方劑「內消方」主要用於治療痔瘡的初期發作階段,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等功效。方中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有效緩解痔瘡初期發作階段的症狀,促進痔瘡的消退。

傳統服藥法


枸橘1個、川楝、秦艽、陳皮、瓜蔞、赤芍、甘草、防風、澤瀉。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黃芩清熱燥濕,苦參清熱解毒,防己利水消腫,天花粉清熱解毒,連翹清熱解毒,本方五味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內消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組成:海藻1斤。 主治:瘰癧,腫結。

內消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七。 組成:小麥(淘淨)。 主治:風熱毒氣,結成瘰癧。

內消方, 出處:《絳囊撮要》。 組成:黃芩5錢,苦參6錢,防己5錢,天花粉5錢,連翹5錢。 主治:痔初起。

內消方, 出處:《瘍醫大全》卷七。 組成:金銀花4兩,甘草2兩,蒲公英1兩,元參5錢,當歸1兩。 主治:癰疽腫瘍。

內消方, 出處:《外科集腋》卷四。 組成:枸橘1個、川楝、秦艽、陳皮、瓜蔞、赤芍、甘草、防風、澤瀉。 主治:囊癰。

內消方, 出處:《瘍科遺編》卷下。 組成:生鐵2兩(或用舊鍋邊亦可),南星6錢(生研)。 主治:一切紅、白癰疽漫腫無頭,堅硬不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