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 (6)

1. 治小兒緊唇諸方

夫脾與胃合。為足陽明。其經脈起鼻環於唇。其支脈入絡於脾。脾胃有熱。氣則發於唇。生瘡。而重被風邪寒濕之氣。搏於瘡。則微腫濕爛。或冷或熱。乍瘥乍發。積月累年。謂之緊唇。亦名瀋唇也。

白話文:

脾臟和胃相配合,屬於足陽明經脈。足陽明經脈從鼻旁開始,環繞嘴脣。它的分支經脈與脾臟相連接。

如果脾胃過熱,熱氣會上升到嘴脣,形成潰瘍。如果潰瘍受到風邪寒濕之氣的侵襲,潰瘍會微微腫脹潰爛。症狀時冷時熱,時好時壞,持續數月或數年。這種症狀稱之為「緊脣」,又叫「瀋脣」。

治小兒緊唇。是五臟熱毒氣上衝。唇腫反粗是也。宜用黃連散方。

黃連(半兩去須),黃柏(半兩銼),甘草(半兩生銼),寒水石(半兩),檳榔(一分)

白話文:

黃連(15 克,去除鬚根) 黃柏(15 克,研磨) 甘草(15 克,生研磨) 寒水石(15 克) 檳榔(3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煉蜜調塗於唇上。一日兩三度換之。

又方。

上搗刺薊取汁。煎令濃。先以物揩唇上血。即塗之。

又方。

上爛嚼澤蘭心安唇上。良。

又方。

上以葵根燒灰為末。以酥調封之。

又方。

上燒自死蜣螂灰。細研。水調敷之。

又方。

上炙松脂貼之。

又方。

上燒烏蛇灰。細研酥調敷之。

又方。

上干蠐螬。燒灰細研。以豬脂和。臨臥塗之瘥。

又方。

上燒鱉甲。令煙盡。細研。酥調敷之。

又方。

上燒亂髮。蜂房。六畜毛。作灰細研。以豬脂和敷之。

2. 治小兒唇瘡諸方

夫脾與胃合。足陽明之經。胃之脈也。其經起於鼻環於唇。其支脈入絡於脾。脾胃有熱。氣發於唇。則唇生瘡也。

白話文:

脾臟與胃相協調,屬於足陽明經。胃經從鼻子開始,環繞嘴脣。它的分支脈絡與脾相連接。如果脾胃有熱,氣會往上發散到嘴脣,導致嘴脣長瘡。

治小兒唇邊生瘡。經年不瘥方。

上以藍葉。布絞取汁。洗之。日二上。不過三日瘥。

治小兒唇口吻生瘡方。

上以新瓦。搗羅為末。以生油調塗之。

又方。

上燒雞屎白。作末敷之。有涎易之。

治小兒唇腫生瘡。及口中生白瘡。欲爛方。

上於清旦。取桑樹白皮中汁。塗之效。

治小兒唇口卒生瘡。或痛癢方。

黃柏

上用濃煎薔薇根汁。調塗之。立效。

3. 治小兒口瘡諸方

夫小兒口瘡者。由血氣盛。兼將養過溫。心有客熱熏於上焦。故口生瘡也。

治小兒口瘡。多睡吐乳。龍膽丸方。

龍膽(一分去蘆頭),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人參(半兩去蘆頭),梔子仁(半兩),川朴硝(半兩),茵陳(一分),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

白話文:

車前子(一分,去蘆頭) 大黃(一分,切碎,微炒) 人參(半兩,去蘆頭) 梔子仁(半兩) 芒硝(半兩) 茵陳(一分) 郁李仁(半兩,用熱水浸泡,去皮,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一二歲兒。以溫水研下三丸。看兒稍大。臨時加之。

白話文:

以上所述的藥材需搗碎成粉末,與蜂蜜混合製成藥丸,丸子的大小約為綠豆大小。一、二歲的孩子,可用溫水磨碎三顆藥丸,並服用。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可以適時增加藥丸的數量。

治小兒口瘡。心熱煩悶。黃連散方。

黃連〔三兩(分)去須〕,大青(三分),川升麻(三分),桑根白皮(半兩銼),甘草(半兩炒微赤銼)

白話文:

黃連(3兩,去掉鬚根),大青(3分),川升麻(3分),桑樹根白皮(0.5兩,切碎),甘草(0.5兩,炒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若與奶母服。即加梔子黃芩各半兩。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成粗末,做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小茶杯裝水煎煮,直到剩下五分之一的量。過濾掉渣滓,待溫後,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分成幾次服用。如果給哺乳的母親服用,則加入半兩炒梔子、半兩黃芩。每次服用三錢,用中茶杯裝水煎煮,直到剩下六分之一的量。過濾掉渣滓,每次在飯後溫熱服用。

治小兒口瘡爛痛。不問赤白。或生腮頷間。或生齒齦上。雄黃散方。

雄黃(一分細研),硝石(一分),蚺蛇膽(一分),黃連(一分去須),石鹽(一分),苦參(一分銼),硃砂(一分細研),雞屎礬(半兩),麝香(一錢細研)

白話文:

  • 雄黃:1 份(研磨成細粉)
  • 硝石:1 份
  • 蚺蛇膽:1 份
  • 黃連:1 份(去除根須)
  • 石鹽:1 份
  • 苦參:1 份(切碎)
  • 硃砂:1 份(研磨成細粉)
  • 雞屎礬:半兩
  • 麝香:1 錢(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日可三五度塗之。

治小兒久患口瘡不瘥。宜用此方。

蝦蟆(半兩塗酥炙微黃),白礬灰(一分),筍灰(半兩),黃柏(一分銼),黃連(一分去須),川升麻(一分),蝸牛子(三七枚去殼微炒),晚蠶蛾(一分微炒)

白話文:

  • 炒酥膏半兩的蝦蟆
  • 白礬灰一分
  • 筍灰半兩
  • 細磨黃柏一分
  • 去鬚黃連一分
  • 川升麻一分
  • 炒微焦並去掉殼的蝸牛子共 37 枚
  • 炒微焦的晚蠶蛾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取少許。以白蜜和如膏。塗於瘡上。日三用之。

治小兒口瘡多時。氣臭。生蟲子。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分),黃芩(一分),藁本(一分),甘草(一分生用),生乾地黃(二分),五倍子(一分),皂莢(半兩),訶黎勒皮(半兩),夏枯草(半兩以上三味燒灰)

白話文:

  • 川升麻:1 錢
  • 黃芩:1 錢
  • 藁本:1 錢
  • 生甘草:1 錢(生用)
  • 生乾地黃:2 錢
  • 五倍子:1 錢
  • 皁莢:半兩
  • 訶黎勒皮:半兩
  • 夏枯草:半兩以上,燒成灰末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候兒睡時。即干糝於瘡上。神效。

治小兒口瘡。鉛丹膏方。

鉛丹(一分),鉛霜〔三(半)分〕,蛤粉〔半兩(錢)〕,晚蠶蛾〔半分(錢)微炒〕,麝香〔一分(錢)〕

白話文:

鉛丹:1 分 鉛霜:3.5 分 蛤粉:1 兩 晚蠶蛾:0.5 分(微炒) 麝香:1 分

上件藥。研令極細。用蜜二兩。熬成膏。每上。取膏半錢。塗在口中。

又方。

麝香(一分),硃砂(半分),胡桐律(二分),黃柏(一分),晚蠶蛾(一分微炒)

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夜臨臥時。於瘡上薄貼之。不過三夜瘥。

治小兒一切口瘡。止疼痛方。

沒石子(三分微火炙),甘草(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瘡上薄糝。蓋令遍。

治小兒口瘡腫痛方。

蟾酥(半錢),石膽(半錢),黃柏〔三錢半(末)〕

上件藥。細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皂莢子大。每夜。以水化一丸。如餳相似。以篦子抹在口中。每夜一兩上。不過兩夜瘥。

白話文:

上述的中藥方。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再用蜂蜜和丸,製成如皁莢子般大小的丸狀。每晚,用水將一丸化開,成糊狀。用梳篦將藥糊塗在口中,每次塗抹一兩處,連續兩晚以上方能痊癒。

又方。

麝香(半分細研),蜜(半兩),黃丹(一分),生地黃汁(一合)

上件藥。先以蜜地黃汁黃丹。同入銚子內。以慢火熬令紫色。次下麝香。勻攪候冷。日三度。塗於瘡上。

又方。

銅綠(一錢細研),白芷末(半兩)

上件藥。相和。研勻。日三度。糝貼於瘡上。

治小兒百日以上。二三歲以來。患口瘡。宜敷晚蠶蛾散方。

晚蠶蛾(一分微炒),麝香(半分)

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用少許。糝於瘡上。日再用之。

治小兒口瘡赤爛石膽散方。

石膽〔半兩(錢)〕,蚺蛇膽(一分),龍腦(一分)

上件藥。同細研為散。每用少許。塗於瘡上。日三用之。以瘥為度。

又方。

膩粉(一錢),黃柏(半兩)

上件藥。相和令勻。薄薄摻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