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 (5)

1.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諸方

夫小兒臟腑熱盛。熱氣衝發皮膚。而外有風濕折之。與血氣相搏。則生瘡甚壯。初赤起㾦癗。後乃生膿汁。隨瘥隨發。或生身體。或生頭面。隨處皆有也。

白話文:

嬰兒的臟腑熱氣旺盛,熱氣衝上皮膚,而外部又有風濕阻礙,與血氣相爭,就會形成嚴重瘡瘍。一開始是紅色的凸起和硬塊,後來會產生膿汁。隨著舊的瘡瘍癒合,新的又會發作。有的長在身上,有的長在頭臉上,到處都有可能長。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赤瘡。濕癢。黃水不止。宜敷漏蘆散方。

漏蘆(一分),當歸(一分銼微炒),黃柏(一分銼),黃連(一分去須),五倍子(一兩燒令煙盡)麝香(一分細研),膩粉(二分研入)

白話文:

漏蘆(一分) 當歸(一分,切成小片,稍微炒一下) 黃柏(一分,切成小片) 黃連(一分,去除鬚根) 五倍子(一兩,燒到只剩煙霧散去) 麝香(一分,研磨成細粉) 滑石粉(二分,研磨成細粉並加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更研令勻。每用時。先暖鹽漿水洗瘡令淨。拭乾。以生油調稀稠得所。塗於瘡上。如已干處。即不再塗。余濕赤處。即更塗之。以干瘥為度。塗藥後。未得洗之。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研磨好的藥材中,繼續研磨至均勻。每次使用時,先用溫鹽水將傷口清洗乾淨,擦拭乾燥。用生的油調和稀稠度,均勻塗抹在傷口上。如果傷口已經結痂乾燥,就不再塗抹。如果還有濕疹或發紅,就繼續塗抹。直到傷口癒合為止。塗完藥後,不要清洗。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熱瘡。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蛇床子(二兩微炒),黃柏(二兩銼),胡粉(半兩炒令黃色)

白話文:

黃連(1 兩,去掉浮鬚) 蛇牀子(2 兩,稍稍炒) 黃柏(2 兩,切碎) 胡粉(半兩,炒至淡黃色)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若頭上身上生瘡。以生油調如泥。塗之。若面上生瘡。以豬脂和塗之。

治小兒頭面風瘡。及身上或如麻豆。多癢。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半兩微炒),赤小豆(半兩),薰黃(半兩研入),鴿糞(半兩微炒),白礬灰(半兩),葶藶子(一分微炒),皂莢(一分燒灰),漏蘆(一分)

白話文:

吳茱萸(9克,微炒) 赤小豆(9克) 薰草根(9克,研成細末) 鴿糞(9克,微炒) 白礬灰(9克) 葶藶子(1.8克,微炒) 皁莢(1.8克,燒成灰) 漏蘆(1.8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生油旋調塗瘡上。以瘥為度。

治小兒頭面身體。卒生惡瘡。胡粉散方。

胡粉(一兩炒令黃色),水銀(一分入少水並胡粉研令星盡),黃連末(一兩)

白話文:

胡粉(一兩,炒至變成黃色) 水銀(一分,加入少量水與胡粉研磨,直到水銀全部消失) 黃連粉末(一兩)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豬脂調塗之。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熱痛。黃柏散方。

黃柏〔二(一)兩銼〕,水銀(半兩),苦參(三兩銼),黃連(一兩去須)

上件藥。搗羅為散。以豬脂和攪乳。入研水銀星盡。每使。先用泔清洗瘡令淨。拭乾。敷之。日三上效。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累醫未效。宜用此方貼之。

吳茱萸(半兩微炒),川大黃(一兩),膩粉(一分),麝香(一分細研),龍膽(一兩去蘆頭)

白話文:

吳茱萸(6 克,微微炒過) 川大黃(1 兩) 膩粉(1.2 克) 麝香(1.2 克,研磨成細粉) 龍膽(1 兩,去掉根莖)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生油調。可瘡塗。日二用之。

治小兒頭面及身體生瘡。久不瘥。瘙癢。殺蟲蕪荑散方。

蕪荑(三分微炒),葶藶子(一兩微炒),白礬(一兩燒令汁盡),吳茱萸(半兩微炒)

白話文:

中醫古文:

蕪荑(三分微炒),葶藶子(一兩微炒),白礬(一兩燒令汁盡),吳茱萸(半兩微炒)

蕪荑樹的花蕾(三分,微炒),葶藶草的種子(一兩,微炒),白明礬(一兩,燒製到沒有水分),吳茱萸(半兩,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生油調。可瘡塗。日二用之。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皮膚赤焮。瘙癢。雄黃散方。

雄黃(三分細研),白礬(半兩燒令汁盡),井鹽(一分),莽草(半兩)

白話文:

  • 雄黃:三分,研磨成細粉
  • 白礬:半兩,燒製至水分蒸發殆盡
  • 井鹽:一分
  • 莽草: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生油調。可瘡塗。日三用之。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久不瘥。胡粉膏方。

胡粉〔一分(兩)〕,水銀(一兩與胡粉相和點少許水研星盡),白松脂(一兩),豬脂(二兩)

白話文:

胡粉:1 兩 水銀:1 兩(與胡粉混合,點少量水,研磨至極細) 白松脂:1 兩 豬油:2 兩

上件藥。先將松脂豬脂入鐺中。煎成膏。以綿濾過。入水銀胡粉。攪令勻。日二塗之瘥。

白話文:

上方的藥方使用如下:

  1. 首先將松脂和豬脂放入鍋中。
  2. 煎成膏狀。
  3. 用紗布過濾。
  4. 加入水銀和胡粉。
  5. 攪拌均勻。
  6. 每天塗抹兩次,直到痊癒。

治小兒頭面身體皆生熱瘡。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黃柏(一兩銼),胡粉(一兩),苦參(二兩銼),水銀(一兩與胡粉相和點水少許研令星盡)

白話文:

黃連(一兩,去除根鬚) 黃柏(一兩,切碎) 胡粉(一兩) 苦參(二兩,切碎) 水銀(一兩,與胡粉混合,加少量水研磨,直到水銀完全融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水銀胡粉研勻。如瘡在面上。以豬脂和塗之。如頭及身上。以生油和塗之。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洗浴大黃湯方。

川大黃(二兩),苦參(二兩),蛇床子(四兩),赤芍藥(三兩),黃連(三兩去須),黃芩(三兩)黃柏(五兩),菝𦸉〔一片(斤)〕

白話文:

川大黃(90 克),苦參(90 克),蛇牀子(180 克),赤芍藥(135 克),黃連(135 克,去除須根),黃芩(135 克),黃柏(225 克),菝葜(約 600 克)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用三兩。以水五升。煮三十沸。去滓。看冷熱。洗浴瘡上。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久不瘥。宜用洗浴苦參湯方。

苦參(三兩),地榆(五兩),黃連(五兩去須),獨活(五兩),艾葉(五兩),竹葉(三兩),王不留行(三兩)

白話文:

苦參(150克),地榆(250克),黃連(250克,去除鬚根),獨活(250克),艾葉(250克),竹葉(150克),王不留行(150克)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用三兩。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看冷暖。洗瘡上。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出黃膿水。宜用洗浴黃連湯方。

黃連(二兩去須),甘草(二兩),苦參(五兩),柳枝並葉(一握)

白話文:

黃連(兩百公克,去除鬚根),甘草(兩百公克),苦參(五百公克),柳樹枝葉(一把)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用三兩。以水五升。煮至三升。去滓。看冷熱。洗浴即愈。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黃水出。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胡粉(三分),甘草(三分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臘月豬脂和如膏。塗於故帛上貼。日二換之。

又方。

豆豉(一合炒令焦),黃柏(一兩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先以熱灰汁洗瘡令淨。拭乾。敷之。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黑豆散方。

黑豆(二兩),大麻仁(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著竹筒內。橫插熱灰火中。以銅器承受。當有汁出。收之。令汁盡。便塗瘡。即愈。

又方。

榆白皮(一兩炙令焦銼)

上搗細羅為散。以醋和塗之。以綿覆上。蟲出為度。

又方。

黍米(一升炒令黑焦)

上搗細羅為散。以蜜水和塗之。

又方。

赤地利(半兩)

上搗羅為末。以水浸梔子濃汁。調塗之。

又方。

上膩粉。以蔥汁和塗之。

又方。

菟絲子〔一(二)兩搗令碎〕

上以水五升。煎取三升。去滓。看冷暖洗。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赤腫焮痛。宜用此洗浴方。

地榆(八兩)

上細銼。以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滓。適寒溫。洗浴瘡。日三上效。

治小兒頭面身體。有惡氣數起。生瘡方。

上取豆豉炒令焦。搗羅為末。每用。先煮桃葉湯。洗令淨。拭乾。敷之。

白話文:

將豆豉放入鍋中炒到焦黑。搗碎成粉末。每使用時,先煮沸桃葉湯。用湯水清洗傷口,擦乾後,再將豆豉粉末敷在傷口上。

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肉突出方。

上取烏梅肉。微炒。搗羅為末。敷瘡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