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 (1)

1. 治婦人虛損補益諸方

夫婦人者。眾陰之所集。常與濕居。十五以上。陰氣浮溢。百想經心。內傷五臟。外損姿容。月水去留。前後交互。瘀血停凝。中道斷絕。其中傷墮。不可具論。所以婦人別立方者。以其氣血不調。胎妊產生。崩傷之異故也。婦人之病。與男子十倍難療。以其嗜欲多於丈夫。

白話文:

若女子生病,情況會比男子嚴重。加上她們容易嫉妒、憂愁、憤恚,對愛憎親慈等情感執著深固,無法自持,所以病根深重,治療起來不容易痊癒。如果能順應養生的道理,就能夠調和血氣,使風寒暑濕無法侵害。倘若勞損氣血,就會導致虛弱,而風寒等邪氣趁虛而入,就會產生各種疾病。可以根據症狀進行治療。 成病則倍於男子。加以嫉妒憂恚。慈戀愛憎。深著堅牢。情不自抑。所以為病根深。療之難瘥也。夫人將攝順理。則血氣調和。風寒暑濕不能為害。若勞傷氣血。便致虛損。則風冷乘虛而干之。乃生百病。可依證而治也。

治婦人虛損。及中風余病疝瘕。陰中冷痛。或頭風入腦。寒痹。筋攣緩急。血閉無

子。面上遊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或胃中冷。嘔逆不止。泄痢淋瀝。或五,臟六腑寒熱不調。心下痞急。邪氣咳逆。或漏下赤白。陰中腫痛。胸脅支滿。或身體皮,膚中。澀如麻豆若癢。痰癖結氣。或四肢拘攣。風行周身。骨節疼痛。目眩無所見。或,上氣惡寒。灑淅如瘧。或喉痹鼻齆。風癇顛疾。或月水不通。魂魄不定。飲食無味。無,所不治。服之令有子。補益大澤蘭丸方。

白話文:

對身體有如下症狀:

  • 面部寒風吹拂
  • 眼睛流淚,流鼻涕
  • 突然感到醉酒一樣
  • 胃寒,嘔吐不止
  • 腹瀉、痢疾
  • 五臟六腑寒熱失調
  • 心下痞悶、急迫感
  • 邪氣上湧、咳嗽
  • 赤白帶下
  • 陰部腫痛
  • 胸脅部脹滿
  • 皮膚乾燥、粗糙、有如小豆般顆粒,並有瘙癢感
  • 痰液粘稠、氣結
  • 四肢抽搐,風氣遍佈全身
  • 骨節疼痛
  • 視力模糊,甚至失明
  • 上氣(胸悶)伴有惡寒,發冷發熱如瘧疾
  • 喉嚨阻塞,鼻塞流鼻涕
  • 風癇、癲癇
  • 月經不調
  • 神魂不安
  • 飲食無味

服用此方,可治療所有上述症狀,並使人有生育力。方名:大澤蘭丸。

澤蘭(二兩),芎藭(一兩半),白芷(一兩),川椒(三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石斛(一兩去根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藁本(一兩半),當歸(一兩半銼碎微炒),細辛(一兩),卷柏(一兩),赤石脂(二兩細研),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防風(一兩去蘆頭),紫石英(三兩細研水飛過),薯蕷(一兩),白茯苓(一兩),熟乾地黃(一兩半),柏子仁(一兩半),白朮(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蕪荑(二兩),人參(三分去蘆頭),禹餘糧(二兩燒醋淬七遍細研),杜仲(三分去皴皮炙微黃銼),牛膝(一兩半去苗),蛇床子(二分),石膏(二兩細研水飛過),續斷(三分),五味子(一兩半),艾葉(三分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

白話文:

材料:

  • 澤蘭:2 兩
  • 川芎:1.5 兩
  • 白芷:1 兩
  • 川椒:3 分(去目和閉口的,微炒去汗)
  • 石斛:1 兩(去根,切碎)
  • 肉蓯蓉:1 兩(泡酒一夜,颳去皺紋,烤乾)
  • 藁本:1.5 兩
  • 當歸:1.5 兩(切碎,微炒)
  • 細辛:1 兩
  • 卷柏:1 兩
  • 赤石脂:2 兩(研細)
  • 厚朴:1 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烤香)
  • 防風:1 兩(去蘆頭)
  • 紫石英:3 兩(研細,水飛過)
  • 薯蕷:1 兩
  • 白茯苓:1 兩
  • 熟地黃:1.5 兩
  • 柏子仁:1.5 兩
  • 白朮:1 兩
  • 甘草:1 兩(炙至微紅,切碎)
  • 桂心:1 兩
  • 蕪荑:2 兩
  • 人參:3 分(去蘆頭)
  • 禹餘糧:2 兩(燒醋淬七次,研細)
  • 杜仲:3 分(去皴皮,炙至微黃,切碎)
  • 牛膝:1.5 兩(去根)
  • 蛇牀子:2 分
  • 石膏:2 兩(研細,水飛過)
  • 續斷:3 分
  • 五味子:1.5 兩
  • 艾葉:3 分(微炒)
  • 乾薑:1 兩(炮裂,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再研磨五百到七百下。製作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藥時,在空腹或晚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婦人虛損。及腹中雷鳴。緩急風。頭痛寒熱。月經不調。繞臍惻惻痛。或心腹痞

堅。氣逆不欲飲食。手足常冷。多夢紛紜。身體痹麻。榮衛不通。行坐如搖動。及產後,虛損。並宜服補益大澤蘭丸方。

白話文:

堅固強壯的人。氣逆流不利,不想吃東西。手腳經常冰冷。多夢雜亂。身體麻痺無力。經脈氣血不通暢。走動時像搖晃一樣。及產後,元氣虛弱損傷。皆宜服用補益身體的「大澤蘭丸方」。

澤蘭(二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石斛(一兩去根銼),紫菀(一兩洗去苗土),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石膏(二兩細研水飛過),芎藭(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芷(三分),續斷(一兩),蕪荑(三分),藁本(三分),柏子仁(一兩半),乾薑(一兩炮裂銼),紫石英(二兩細研水飛過),當歸一兩銼碎微炒),白朮(一兩),桂心(一兩),禹餘糧(二兩燒醋淬七遍細碎),熟乾地黃(一兩半),川椒(二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防風(一兩去蘆頭),細辛(一兩),山茱萸(一兩),鍾乳粉(二兩),石英(二兩細研水飛過),陽起石(二兩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黃耆(一兩銼),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遠志(一兩去心),白茯苓(一兩),五味子(一兩),龍骨(一兩)

白話文:

澤蘭(2 兩) 甘草 (1 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石斛 (1 兩,去除根部,切碎) 紫菀 (1 兩,洗淨,去除根部泥土) 厚朴 (1.5 兩,去除粗糙外皮,塗上薑汁炙烤至香氣濃鬱) 石膏 (2 兩,研磨細緻,用水過濾) 芎藭 (1 兩) 人參 (1 兩,去除蘆頭) 白芷 (3 分) 續斷 (1 兩) 蕪荑 (3 分) 藁本 (3 分) 柏子仁 (1.5 兩) 乾薑 (1 兩,炮製裂開後切碎) 紫石英 (2 兩,研磨細緻,用水過濾) 當歸 (1 兩,切碎,微炒) 白朮 (1 兩) 桂心 (1 兩) 禹餘糧 (2 兩,用醋淬煉 7 遍,研磨細碎) 熟乾地黃 (1.5 兩) 川椒 (2 兩,去除萼片和閉合的果實,微炒以去除水分) 防風 (1 兩,去除蘆頭) 細辛 (1 兩) 山茱萸 (1 兩) 鍾乳粉 (2 兩) 石英 (2 兩,研磨細緻,用水過濾) 陽起石 (2 兩,用酒煮半日後,研磨細緻,用水過濾) 黃耆 (1 兩,切碎) 川烏頭 (1 兩,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 遠志 (1 兩,去除心) 白茯苓 (1 兩) 五味子 (1 兩) 龍骨 (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婦人諸虛損不足。羸瘦萎黃。月候淋瀝。或時帶下。頭暈心煩。肢節少力。宜服補虛損大澤蘭丸方。

澤蘭(二兩),紫石英(細研水飛過),白石脂(細研),赤石脂(細研),石膏(細研水飛過)龍骨,牛膝(去苗以上各一兩半),桂心,白薇,當歸(銼微炒),人參(去蘆頭),白茯苓,續斷白蕪荑,黃耆(銼),防風(去蘆頭),五味子,遠志(去心),薯蕷,白朮,柏子仁,蛇床子甘草(炙微赤銼),蒲黃,牡丹,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辛,芎藭(以上各一兩),熟乾地黃(二兩)

白話文:

澤蘭(90克),紫石英(研磨精細,水淘後使用),白石脂(研磨精細),赤石脂(研磨精細),石膏(研磨精細,水淘後使用),龍骨(105克),牛膝(去掉根鬚,105克),桂心(105克),白薇(105克),當歸(切碎,微炒過)(105克),人參(去掉根鬚)(105克),白茯苓(105克),續斷白(105克),白蕪荑(105克),黃耆(切碎)(105克),防風(去掉根鬚)(105克),五味子(105克),遠志(去掉果心)(105克),薯蕷(105克),白朮(105克),柏子仁(105克),蛇牀子(105克),甘草(炙烤微紅,切碎)(105克),蒲黃(105克),牡丹(105克),桃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去雙仁,炒至微黃)(105克),細辛(105克),芎藭(105克),熟乾地黃(180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上述藥材切碎成小塊,研製成粉末。將其他要研磨的藥材全部研磨均勻。和入蜂蜜反覆搗杵五百到七百次。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於空腹時及晚飯前服用,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婦人勞冷虛損。飲食減少。面無光色。腹中時痛。女子月信不調。翕翕少氣無力。宜服補益小澤蘭丸方。

澤蘭(二兩),藁本(一兩),白朮(一兩),白芍藥(一兩),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龍骨(一兩半),人參(一兩去蘆頭),當歸(一兩銼碎微炒),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陽起石(二兩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赤石脂(一兩細研),桂心(一兩半),紫石英(一兩細碎水飛過),鍾乳粉(一兩半),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白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白礬(一兩半燒灰),乾薑(一兩炮裂銼),石膏(二兩細研水飛過),山茱萸(一兩),蕪荑(三分),柏子仁(一兩),芎藭(一兩)

白話文:

澤蘭(60克),藁本(30克),白朮(30克),白芍藥(30克),厚朴(45克,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烤香烤熟),龍骨(45克),人參(30克,去掉蘆頭),當歸(30克,切碎,稍微翻炒),甘草(30克,烤至微紅,切碎),陽起石(60克,用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赤石脂(30克,細研),桂心(45克),紫石英(30克,細碎,水飛過),鍾乳粉(45克),川椒(30克,去掉尖頭和閉口的,微炒祛汗),白石英(30克,細研,水飛過),肉蓯蓉(30克,用酒浸泡一晚上,颳去皺皮,烤乾),白礬(45克,燒成灰),乾薑(30克,炮製裂開,切碎),石膏(60克,細研,水飛過),山茱萸(30克),蕪荑(9克),柏子仁(30克),芎藭(30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把上邊列出的藥材研磨成粉末,再放入研磨好的藥材中。全部研磨均勻後,加入蜂蜜和搗成500到700次。將其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在空腹和晚餐前服藥,用溫酒送服30丸。

治婦人久患羸瘦虛損。四肢百體煩疼。臍下結冷。不能飲食。面目黑。憂恚不樂。宜服補益澤蘭丸方。

澤蘭(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芎藭(一兩),人參(一兩半去蘆頭),肉蓯蓉(一兩酒洗去皺皮炙乾),延胡索(二兩),細辛(一兩),柏子仁(一兩半),牛膝(一兩去苗),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當歸(一兩銼微炒),熟乾地黃(一兩),蕪荑(一兩),石膏(一兩細研水飛過),艾葉(三分微炒),薯蕷(一兩),山茱萸(一兩),桂心(一兩),石斛(一兩半去根銼),鍾乳粉(三兩),藁本(一兩),五味子(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澤蘭(50公克),防風(50公克,去除蘆頭),川芎(50公克),人參(75公克,去除蘆頭),肉蓯蓉(50公克,用酒洗淨、去除皺皮、炙乾),延胡索(100公克),細辛(50公克),柏子仁(75公克),牛膝(50公克,去除苗頭),麥門冬(75公克,去除心部、焙乾),當歸(50公克,切片並略微炒過),熟乾地黃(50公克),蕪荑(50公克),石膏(50公克,細研磨後用水分過),艾葉(15公克,略微炒過),山藥(50公克),山茱萸(50公克),桂心(50公克),石斛(75公克,去除根部、切片),鍾乳粉(150公克),藁本(50公克),五味子(50公克),甘草(15公克,炙烤至略微變紅後切片)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婦人虛損不足。氣血不調。四肢羸瘦疼痛。不欲飲食。宜服補益三石澤蘭丸方。

澤蘭(二兩),蕪荑(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白朮(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乾薑(三分炮裂銼),羌活(三分),熟乾地黃(二兩),黃耆(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銼),石膏(二兩細研水飛過),防風(一兩去蘆頭),白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白芷(一兩),柏子仁(一兩),桔梗(三分去蘆頭),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細辛(三分),鍾乳粉(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紫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藁本(半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白芍藥(半兩),乾漆(三分搗研炒令煙出),琥珀(一兩),五味子(半兩),防葵(半兩),當歸(一兩銼碎微炒),白茯苓(一兩),芎藭(一兩)

白話文:

澤蘭(120 克),蕪荑(18 克),甘草(30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桂心(60 克),白朮(18 克),人參(60 克,去除蘆頭),乾薑(18 克,炮製至裂開,切碎),羌活(18 克),熟乾地黃(120 克),黃耆(60 克),石斛(60 克,去除根部,切碎),石膏(120 克,研磨細粉後過濾),防風(60 克,去除蘆頭),白石英(60 克,研磨細粉後過濾),白芷(60 克),柏子仁(60 克),桔梗(18 克,去除蘆頭),川椒(60 克,去除芽和閉合的籽,微炒出汗),細辛(18 克),鍾乳粉(60 克),厚朴(60 克,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紫石英(60 克,研磨細粉後過濾),藁本(30 克),肉蓯蓉(60 克,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皮,炙烤至乾燥),白芍藥(30 克),乾漆(18 克,研磨,炒至冒煙),琥珀(60 克),五味子(30 克),防葵(30 克),當歸(60 克,切碎,微炒),白茯苓(60 克),芎藭(6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婦人虛損。血海風冷氣。腰腳骨節疼痛。吃食減少。心神虛煩。氣血不調。體瘦無力。宜服紫石英丸方。

紫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牛膝(一兩去苗),柏子仁(半兩),阿膠(半兩搗研炒令黃燥)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防風(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黃耆(半分銼),芎藭(三分),杜仲(一兩去粗皮炙令黃銼),熟乾地黃(一兩),羌活(銼三分),萆薢(三分銼),丹參(一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續斷(三分),澤蘭(三分),禹餘糧(三分燒醋淬七遍細研),當歸(三分銼碎微炒),白芍藥(半兩),桂心(半兩),石斛(一兩去根銼),鹿角膠(一兩炙黃燥),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紫水晶(1 兩,研磨成粉,過水濾過)
  • 牛膝(1 兩,去掉莖)
  • 柏子仁(半兩)
  • 阿膠(半兩,搗碎、炒製至呈黃色乾燥)
  • 附子(3 分,炮製後去掉皮和胚)
  • 防風(半兩,去掉蘆頭)
  • 細辛(半兩)
  • 黃耆(半兩,切碎)
  • 芎藭(3 分)
  • 杜仲(1 兩,去掉粗皮,烤制至呈黃色,切碎)
  • 熟乾地黃(1 兩)
  • 羌活(3 分,切碎)
  • 白芷(3 分,切碎)
  • 丹參(1 兩)
  • 木香(半兩)
  • 人參(半兩,去掉蘆頭)
  • 麥門冬(1 兩半,去掉芯,烘焙)
  • 續斷(3 分)
  • 澤蘭(3 分)
  • 禹餘糧(3 分,用醋淬火 7 次,研磨成粉)
  • 當歸(3 分,切碎,微炒)
  • 白芍藥(半兩)
  • 桂心(半兩)
  • 石斛(1 兩,去掉根,切碎)
  • 鹿角膠(1 兩,烤制至呈黃色乾燥)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暖酒下三十丸。

治婦人風虛勞損。下焦傷冷。膈上風痰。頭目旋眩。或時吐逆。心胸煩躁。不思飲食。宜服補益柏子仁丸方。

柏子仁(一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續斷(一兩),桂心(三分),白茯苓(一兩),羚羊角屑(三分),牡丹(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微炒),黃耆(三分銼),白朮(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半兩),木香(半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細辛(三分),羌活(三分),芎藭(三分),牛膝(一兩去苗),熟乾地黃(一兩)

白話文:

柏子仁(60 克),防風(30 克,去除蘆頭),續斷(60 克),桂心(1.8 克),白茯苓(60 克),羚羊角屑(1.8 克),牡丹皮(30 克),人參(30 克,去除蘆頭),當歸(30 克,切碎,微炒),黃耆(1.8 克,切碎),白朮(30 克),枳殼(30 克,用麩炒至微黃,去除果肉),赤芍藥(30 克),木香(30 克),附子(60 克,炮裂去皮),細辛(1.8 克),羌活(1.8 克),芎藭(1.8 克),牛膝(60 克,去除嫩芽),熟乾地黃(6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婦人血風勞損。經絡不調。四肢羸瘦。臍腹虛冷。困乏無力。不思飲食。宜服補益熟乾地黃丸方。

熟乾地黃(二兩),澤蘭(一兩),當歸(三分銼碎微炒),乾薑(半兩炮裂銼),延胡索(半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牛膝(半兩去苗),續斷(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白芍藥(半兩),木香(半兩),桂心(半兩),藁本(半兩),艾葉(三分微炒),黃耆(一兩銼),五味子(三分),菴䕡子(三分),芎藭(半兩),牡丹(一兩),白茯苓(三分),柏子仁(一兩),薯蕷(三分),龍骨(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黃銼),蛇床子(三分)白朮(三分),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熟乾地黃(二兩) 澤蘭 (一兩) 當歸 (三分,切碎微炒) 乾薑 (半兩,炮裂切碎) 延胡索 (半兩) 鱉甲 (一兩,塗醋炙烤至黃色,去掉裙襴) 牛膝 (半兩,去苗) 續斷 (三分) 附子 (三分,炮裂去皮臍) 白芍藥 (半兩) 木香 (半兩) 桂心 (半兩) 藁本 (半兩) 艾葉 (三分,微炒) 黃耆 (一兩,切碎) 五味子 (三分) 菴䕡子 (三分) 芎藭 (半兩) 牡丹 (一兩) 白茯苓 (三分) 柏子仁 (一兩) 薯蕷 (三分) 龍骨 (三分) 甘草 (半兩,炙烤微赤切碎) 杜仲 (三分,去粗皮炙烤微黃切碎) 蛇牀子 (三分) 白朮 (三分) 吳茱萸 (半兩,湯浸七次焙乾微炒) 桃仁 (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婦人血海虛。氣上攻於肺。或時喘促。心煩。吃食少味。四肢乏力。宜服補益鍾乳丸方。

鍾乳粉(三兩),五味子(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澤蘭(一兩),遠志(三分去心),芎藭(一兩),白芍藥(一兩),黃耆(一兩銼),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桔梗(一兩去蘆頭),細辛(半兩),柏子仁(一兩),熟乾地黃(二兩),當歸(一兩銼微炒),天雄(三分炮裂去皮臍),紫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紫菀(一兩洗去苗土)蒲黃(三分),蕪荑仁(三分),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鍾乳石粉(150 克),五味子(50 克),炙甘草(25 克,切成小塊,炙至微紅),肉蓯蓉(50 克,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皮,烘乾),澤蘭(50 克),遠志(15 克,去心),芎藭(50 克),白芍藥(50 克),黃耆(50 克,切成小塊),天門冬(75 克,去心,烘烤),桔梗(50 克,去蘆頭),細辛(25 克),柏子仁(50 克),熟乾地黃(100 克),當歸(50 克,切成小塊,微炒),天雄(15 克,炮裂後去皮和臍部),紫石英(50 克,研磨細,用清水過濾),紫菀(50 克,洗淨泥土),蒲黃(15 克),蕪荑仁(15 克),厚朴(50 克,去粗皮,塗抹生薑汁,烘烤至香氣撲鼻)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婦人風虛。勞損羸劣。不能飲食。四肢疼痛。經絡不調。宜服補益赤石脂丸方。

赤石脂(二兩細研),白薇(三分),芎藭(三分),琥珀(一兩),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令黃),熟乾地黃(一兩),人參(半兩去蘆頭),五味子(半兩),藁本(半兩),桂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丹(半兩),牛膝(三分去苗),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黃耆(一兩銼),蕪荑(半兩),丹參(三分),白茯苓(二分),肉蓯蓉(一兩酒洗去皺皮炙乾),細辛(半兩),當歸(半兩銼碎微炒),羌活(半兩),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

白話文:

  • 赤石脂(2 兩,研磨成細粉)
  • 白薇(3 錢)
  • 芎藭(3 錢)
  • 琥珀(1 兩)
  • 鹿茸(1 兩,去除毛髮,塗抹酥油炙烤至金黃色)
  • 熟乾地黃(1 兩)
  • 人參(半兩,去除蘆頭)
  • 五味子(半兩)
  • 藁本(半兩)
  • 桂心(半兩)
  •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成小段)
  • 牡丹(半兩)
  • 牛膝(3 錢,去除根苗)
  • 附子(3 錢,炮製後劈開,去除外皮和臍部)
  • 乾薑(半兩,炮製後劈開,切成小段)
  • 黃耆(1 兩,切成小段)
  • 蕪荑(半兩)
  • 丹參(3 錢)
  • 白茯苓(2 錢)
  • 肉蓯蓉(1 兩,用酒洗淨,去除皺皮,炙烤後晾乾)
  • 細辛(半兩)
  • 當歸(半兩,切碎,略微炒製)
  • 羌活(半兩)
  • 杜仲(1 兩,去除粗皮,炙烤至微黃,切成小段)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婦人風虛勞損。經絡過多。臟腑虛乏。面色萎黃。四肢羸瘦。腹內時痛。不欲飲食。宜服補益阿膠丸方。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熟燥),白芍藥(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卷柏(半兩),桂心(半兩),白龍骨〔一(二)兩〕,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令黃),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蒲黃(半兩),當歸(一兩銼碎微炒),白朮(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石斛(一兩去根銼),黃耆(一兩銼),熟乾地黃(一兩),艾葉(三分微炒),芎藭(半兩)

白話文:

阿膠(1 兩,搗碎後炒熟) 白芍藥(半兩) 乾薑(半兩,炮裂後銼碎) 卷柏(半兩) 桂心(半兩) 白龍骨(1-2 兩) 鹿茸(1 兩,去毛,塗上酥油炙烤至變黃) 人參(1 兩,去除蘆頭) 白茯苓(1 兩) 蒲黃(半兩) 當歸(1 兩,銼碎後稍稍炒一下) 白朮(1 兩) 厚朴(1 兩,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石斛(1 兩,去除根,銼碎) 黃耆(1 兩,銼碎) 熟乾地黃(1 兩) 艾葉(3 分,稍稍炒一下) 芎藭(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飲下四十丸。溫酒下亦得。

治婦人風虛勞損。羸弱短氣。胸脅逆滿。不欲飲食。宜服石斛丸方。

石斛(一兩去根銼),熟乾生黃(一兩),桃仁〔三(二)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三分),赤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三分去蘆頭),五味子(一兩),紫菀(三分洗去苗土),黃耆(一兩銼),白朮(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沉香(一兩),當歸(一兩),枳實(三分麩炒微黃)

白話文:

石斛(1 兩,去根後搗碎),熟乾生薑(1 兩),桃仁(2/3 兩,用沸水泡軟,去除皮、尖和雙仁,麩炒至微黃),桂心(3 分),赤茯苓(1 兩),甘草(1/2 兩,炙烤至微紅後搗碎),人參(3 分,去蘆頭),五味子(1 兩),紫菀(3 分,洗淨後去除根部),黃耆(1 兩,搗碎),白朮(1 兩),附子(1 兩,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臍),沉香(1 兩),當歸(1 兩),枳實(3 分,麩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