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丸

ZI SHI Y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七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6%
肝經 17%
心經 16%
肺經 16%
脾經 12%
大腸經 3%
胃經 3%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腎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石英丸」

「紫石英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腎益氣、強筋壯骨、補氣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氣虛損、食飲不爲肌膚、骨痿無力、腰疼痛等症狀。

組成藥材:

  • 紫石英:性溫,味甘,具有安神、補氣、壯陽、散寒、補虛益腎、補益心脾、調經止痛、安胎固精、鎮驚平肝、安神定驚、緩解疼痛等功效。

  • 肉蓯蓉:性溫,味甘,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 白石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去瘀止痛等功效。

  • 磁石:性微寒,味甘、鹹,具有補益心氣、養心安神、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 鹿茸:性溫,味甘鹹,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

  • 菟蕬子:性平,味甘,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功效。

  • 人參:性微溫,味甘,具有補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鐘乳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咳化痰、安神定驚等功效。

  • 生地黃: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補骨脂:性溫,味苦、辛,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功效。

  • 覆盆子:性溫味甘,具有收斂、固澀、補益肝腎的功效,是常用的中藥材之一。

  • 附子:性辛、甘,大熱,有毒,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杜仲: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 天門冬:性微寒,味甘,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石斛:性微寒,味甘,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

  •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

  • 川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

  •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功效:

  • 補腎:紫石英丸可以補腎益氣,增強腎臟功能,改善腎氣虛損引起的腰膝酸軟、乏力、尿頻等症狀。

  • 強筋壯骨:紫石英丸可以強筋壯骨,增強骨骼密度,改善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骨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 補氣血:紫石英丸可以補氣血,增強體質,改善氣血虛弱引起的疲勞、倦怠、面色蒼白等症狀。

適應症:

  • 腎氣虛損:腎臟精氣不足。

  • 食飲不爲肌膚:飲食不能滋養肌膚。

  • 骨痿無力:骨骼萎縮,身體虛弱無力。

  • 腰疼痛:腰部疼痛。

禁忌症: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疾病的人不宜服用。

  • 服用其他藥物時,請諮詢醫生或藥師是否可以同時服用紫石英丸。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 服用時,請用溫水送服。

  • 服用紫石英丸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服用紫石英丸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服用紫石英丸期間,應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蔬菜。

注意事項:

  • 服用紫石英丸時,請注意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任何不適,請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 紫石英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服用紫石英丸期間,應定期複診,以便醫生監測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

傳統服藥法


紫石英3兩,人參1兩半,熟地黃5兩,當歸身3兩,川芎1兩,川烏頭1兩(炮),紫厚朴1兩(制),桂心1兩半,吳茱萸1兩(醋炒),白乾薑1兩(炒)。
上為末,煉蜜為丸。
每服2-3錢,溫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紫石英、肉蓯蓉、白石英、磁石、鹿茸、菟蕬子、人參、黃耆、鐘乳石、生地黃、巴戟天、茯苓、補骨脂、覆盆子、附子、當歸、杜仲、天門冬、五味子、石斛、桂枝、柏子仁、蛇床子、川牛膝、續斷等24味中藥組成。方中紫石英、肉蓯蓉、白石英、磁石、鹿茸、菟蕬子、人參、黃耆、鐘乳石、生地黃、巴戟天、茯苓、補骨脂、覆盆子、附子、當歸、杜仲、天門冬、五味子、石斛、桂枝、柏子仁、蛇床子、川牛膝、續斷等均有補腎益精、強筋壯骨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補腎益精,強筋壯骨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心絞痛肺結核神經性厭食症女性不孕症遺精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

相同名稱方劑


紫石英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紫石英2兩(細研,水飛過),朱砂1兩(細研,水飛過),柏子仁2兩,龍骨2兩,人參2兩(去蘆頭),桑螵蛸2兩(微炒),麝香半兩(細研),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乾)。 主治:虛勞,夢與鬼交,失精,虛竭至甚。

紫石英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紫石英(火煅紅,别研)1兩,阿膠(蛤粉炒)1兩,赤芍藥1兩,當歸(去蘆,酒浸)1兩,川芎1兩,續斷1兩,鹿茸(煅去毛,酥炙)半兩,官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兩,白朮半兩(炒),柏子仁2錢(别研),熟乾地黃3兩(酒浸)。 主治:婦人血虛生熱。

紫石英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七。 組成:紫石英(捶作小塊,以葵菜葉煮半日,碾細,水飛)1兩,鹿茸(切片,酒浸1宿,去毛,炙)1兩,禹餘糧(火煨,醋淬7遍,水飛)1兩,當歸(切,焙)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川芎1兩,側柏(微炙)3分,艾(細銼,醋拌,炒黃)3分,阿膠(蛤粉炒黃,去粉)3分,赤芍藥3分,桂(去粗皮)3分,白芷3分,烏賊魚骨(去甲,微炙)半兩,木香半兩。 主治:血氣不足,子臟夾寒,妊娠數墮。

紫石英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紫石英2兩(細研,水飛過),細辛1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桔梗1兩(去蘆頭),鱉甲1兩半(半生用),防風1兩(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硫黃1兩(細研),牡蒙3分,人參3分(去蘆頭),桑寄生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白僵蠶半兩(微炒),續斷半兩,紫菀半兩(洗去苗土),杜衡半兩,牛膝半兩(去苗),白薇1兩,當歸1兩(銼碎,微炒),桂心1兩。 主治:婦人由子臟久積風冷,陰陽不能施化而久無子。

紫石英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紫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牛膝1兩(去苗),柏子仁半兩,阿膠半兩(搗研,炒令黃燥),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防風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黃耆半分(銼),川芎3分,杜仲1兩(去粗皮,炙令黃,銼),熟乾地黃1兩,羌活(銼)3分,萆薢3分(銼),丹參1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續斷3分,澤蘭3分,禹餘糧3分(燒,醋淬7遍,細研),當歸3分(銼碎,微炒),白芍藥半兩,桂心半兩,石斛1兩(去根,銼),鹿角膠1兩(炙黃燥),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婦人虛損,血海風冷氣,腰腳骨節疼痛,吃食減少,心神虛煩,氣血不調,體瘦無力。

紫石英丸,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紫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肉蓯蓉2兩(酒浸1宿,銼,去皴皮,炙令乾),白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磁石2兩(燒,醋淬10遍,搗細研,水飛過),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人參1兩半(去蘆頭),黃耆2兩(銼),鍾乳粉2兩,熟乾地黃2兩,巴戟1兩半,白茯苓1兩,補骨脂1兩(微炒),覆盆子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微炒),杜仲1兩(去粗皮,炙令微黃,銼),天門冬1兩(去心,焙),五味子1兩,石斛2兩(去根,銼),桂心1兩,柏子仁1兩,蛇床子1兩,棘刺1兩,牛膝2兩(去苗),續斷1兩,腽肭臍1兩(酒洗,微炙)。 主治:益氣力,令人充健。主治:腎氣虛損,食飲不爲肌膚,骨痿無力,腰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