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三 (7)

1. 治一切毒腫膏藥諸方

治一切毒腫,不問大小,焮熱疼痛。不可忍,犀角膏方。

犀角屑(二兩),石長生(一兩),苦參(三兩),藍實(三兩),芎藭(一兩),赤芍藥(一兩)絡石(一兩)白蘞(一兩),半夏(一兩),連翹(一兩),商陸(一兩),玄參(一兩),桑寄生(二兩),酥(三兩),川硝石(三兩)

白話文:

犀角研磨成粉末(120 克) 石長生(60 克) 苦參(180 克) 藍靛果實(180 克) 川芎(60 克) 赤芍藥(60 克) 絡石(60 克) 白芷(60 克) 半夏(60 克) 連翹(60 克) 商陸(60 克) 玄參(60 克) 桑寄生(120 克) 酥油(180 克) 川硝石(180 克)

上件藥,細銼,以臘月豬脂煉成者三斤,入藥,以文火同煎,候白蘞黃赤色,以布絞去滓,淨拭鐺,重煎,下酥硝石,添火煉之,不得絕急,候如稀餳,又以綿濾,納瓷器中盛。於軟帛上攤貼,日二換之。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細細切碎,使用臘月初煉製的豬油三斤熬煮。將藥物加入後,用小火同煎,等到白蠟呈現黃紅色時,用布濾掉雜質。把鍋子洗淨後,重新煎煮,加入酥硝石,並加大火力熬製。但不可操之過急,等到藥液變成稀粥狀時,再用棉花過濾,裝入瓷器中。將藥液塗抹在柔軟的布料上,每天更換兩次。

治一切毒腫,筋急疼痛,烏蛇膏方。

烏蛇(一兩),木香(半兩),訶黎勒皮(半兩),芎藭(半兩),細辛(半兩),牛蒡子〔半(十)兩〕,防風(半兩去蘆頭),垂柳枝(銼二合),黃丹(六兩),清油〔一升(斤)〕

白話文:

烏蛇(50克) 木香(25克) 訶黎勒皮(25克) 芎藭(25克) 細辛(25克) 牛蒡子(350克) 防風(25克,去除蘆頭) 垂柳枝(搓碎,100克) 黃丹(300克) 清油(500毫升)

上件藥,搗羅為末,於油內,先煎柳枝令黃黑色,綿濾去滓,澄清,拭鐺令淨,以慢火熬,入黃丹,攪,如黑豆色,一時下藥末,又攪,令勻,傾於不津器內。每使時,看瘡腫大小,火畔煨,以紙上攤貼,日二換之。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油中。先將柳枝煎煮至黃黑色,用棉花濾去雜質,澄清後,擦拭鍋子使其乾淨。使用文火熬煮,加入黃丹,攪拌至黑色豆子的顏色。此時加入藥粉末,再攪拌均勻,倒入不會滲漏的器皿中。每次使用時,觀察傷口腫大的程度,在火爐邊溫熱藥膏,將藥膏攤在紙上,每天更換兩次。

治一切毒腫疼痛,宜貼解毒膏方。

升麻(一兩),白蘞(二兩),漏蘆(一兩),連翹(一兩),川芒硝(一兩),蛇銜草(二兩半),黃芩(一兩半),梔子仁(三十枚),蒴藋根(二兩)

白話文:

川升麻(60克),白芷(120克),漏蘆(60克),連翹(60克),川芒硝(60克),蛇銜草(150克),黃芩(90克),梔子仁(30枚),蒴藋根(120克)

上件藥,銼碎,以酒拌半日,用豬脂一斤半,煎藥令黑色,即膏成,綿濾去滓,以瓷器盛。於軟帛上攤貼,日二換之。

白話文:

將藥物碾碎,用酒浸泡半天。加入一斤半豬油,煎煮藥物至顏色變黑,就成膏狀了。用棉布過濾掉渣滓,裝在瓷器中。將藥膏塗抹在柔軟的布上,每天更換兩次。

治一切毒腫熱疼,升麻膏方。

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一兩半),玄參(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赤芍藥(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梔子仁(一兩),甘草(一兩),川芒硝(一兩),芎藭(一兩),蛇銜草(一兩),白蘞(一兩),黃芩(一兩),莽草(一兩),桑寄生(一兩),白芷(一兩),射干(一兩),藍葉(一兩)地黃汁(五合),豬脂(四斤),醋(一升)

白話文:

升麻(30克),犀角粉(45克),玄參(30克),杏仁(30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赤芍藥(30克),麻黃(30克,去根節),梔子仁(30克),甘草(30克),芒硝(30克),川芎(30克),蛇銜草(30克),白蘞(30克),黃芩(30克),莽草(30克),桑寄生(30克),白芷(30克),射干(30克),藍葉(30克),生地黃汁(150毫升),豬油(1200克),醋(300毫升)

上件藥,都銼,以醋地黃汁。漬藥一宿,於鐺內先消豬脂,入藥,以慢火煎,候醋氣歇,白芷黃赤色,膏成,綿濾去滓,盛瓷器中。每日四、五度,塗摩腫處。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狀,並用帶有醋的生地黃汁浸泡藥材一晚。在鍋內先融化豬油,然後放入藥材,用小火煎煮。等到醋味消散,白芷變成黃紅色,膏狀物就做成了。用棉布過濾掉渣滓,將膏狀物盛放在瓷器中。每天塗抹腫處四、五次。

治一切毒腫,結硬疼痛,地黃膏方。

生地黃(半斤),辛夷(一兩),獨活(一兩),當歸(一兩),芎藭(一兩),黃耆(一兩),白芷(一兩),續斷(一兩),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川大黃(一兩),薤白〔一(二)兩〕

白話文:

生地黃(250 克),辛夷(50 克),獨活(50 克),當歸(50 克),芎藭(50 克),黃耆(50 克),白芷(50 克),續斷(50 克),赤芍藥(50 克),黃芩(50 克),川大黃(50 克),薤白(50 克或 100 克)

上件藥,都細銼,以臘月豬脂一斤半,煎,候白芷黃赤色,以綿濾去滓,盛不津器中,日三、四度塗之。

治一切風毒氣流注,骨節筋脈結聚疼痛,敗龜膏方。

敗龜(一兩),桂心(半兩),木香(一分),木鱉子仁(半兩),防風(三分去蘆頭),白芷(一分),當歸(一分),槐白皮(一兩),獨活(一分),川烏頭(一分生,去皮臍),芎藭(一分),藁本(一分)黃丹(一兩),清油(十兩),松脂(一兩)

白話文:

龜板(6克),桂花心(3克),木香(1.2克),木鱉子仁(3克),防風(1.8克,去除蘆頭),白芷(1.2克),當歸(1.2克),槐樹白皮(6克),獨活(1.2克),川烏頭(1.2克,新鮮的,去除皮和臍),芎藭(1.2克),藁本(1.2克),黃丹(6克),清油(60克),松脂(6克)

上件藥,敗龜、木香、桂心三味,合搗羅為末,其餘細銼,以油浸一宿,同煎令槐白皮黑色為度,綿濾去滓,澄清,都於鐺內,以慢火熬,入黃丹,用柳木篦不住手攪,候黃丹色黑,滴入水內,看硬軟得所,成膏,便入敗龜等三味末,更攪,令勻,傾於不津器內盛。每用時,看疼痛處大小,火畔煨,以紙上勻攤貼,日二、三度易之。

白話文:

前面的藥材:敗龜、木香、桂心這三味藥,一起搗碎成粉末。其餘的藥材切碎,用油浸泡一夜,然後和敗龜等三味藥一起煎煮。煮到槐白皮變成黑色為止,過濾掉渣滓,澄清,全部倒入鍋中,用小火熬煮。加入黃丹,用柳木篦子不斷攪動,直到黃丹變黑,滴入水中,檢查硬軟是否合適,成膏狀。加入敗龜等三味藥粉,繼續攪勻,倒入不透水的容器中保存。每次使用時,根據疼痛部位的大小,在火爐邊加熱,將藥膏均勻地攤在紙上,貼敷在患處。每天更換兩到三次。

治一切風毒,流注不定,焮赤疼痛,天麻膏方。

天麻,當歸,防風,烏頭(去皮臍,生用),獨活,細辛,烏蛇,半夏,乾蠍,白殭蠶(各一兩)

白話文:

  • 天麻
  • 當歸
  • 防風
  • 烏頭(去除外表和臍部,生用)
  • 獨活
  • 細辛
  • 烏蛇
  • 半夏
  • 乾蠍
  • 白殭蠶(各 1 兩)

上件藥,細銼,以臘月豬脂一斤半,煎沸,下藥,文火熬,令藥末黑色,濾出,即下蠟四兩,候熔,以綿濾過,安瓷盒內。每日三、五度,取少許摩,令熱,兼於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半匙。

白話文:

上述藥材,先細緻研磨,再於農曆臘月使用一斤半的豬油,加熱煮沸後加入藥材粉末,用小火熬煮,直到藥材粉末變成黑色,過濾後加入四兩蠟,等蠟熔化後,用棉花過濾,將藥膏裝入瓷器盒中。每天三次至五次,取少許藥膏搓揉,使其發熱,於空腹及晚餐前,用溫酒送服半湯匙。

治一切風毒流注,筋骨疼痛,換骨膏方。

檳榔(一分),沒藥(一分),鹽(一分),麝香(一分細研),當歸(一分),乾蠍(一分),芎藭(一分),黃丹(三兩),清油(五兩),垂柳枝(二兩銼)

白話文:

檳榔(1 份) 沒藥(1 份) 鹽(1 份) 麝香(1 份,研磨成細粉) 當歸(1 份) 乾蠍(1 份) 芎藭(1 份) 黃丹(3 兩) 清油(5 兩) 垂柳枝(2 兩,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先以油煎柳枝,令黃黑色,濾去,以綿濾過,都入鐺中,下鹽、黃丹,以柳木篦攪,慢火熬,令黑色,下諸藥末,急攪,令勻,盛瓷盒中。攤膏於故帛上貼,日三、兩度換之。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

先用油煎柳樹枝,煎至呈現黃褐色,然後過濾掉油,再用棉花過濾。

把這些材料都放入鍋中,加入鹽和黃丹,用柳木勺攪拌,用小火慢煎,直到變成黑色。

加入所有藥粉,快速攪拌,讓它們混合均勻,然後裝入瓷盒中。

將藥膏塗抹在舊布上,貼在傷口處,每天更換兩至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