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5)

1. 治肺臟傷風冷多涕諸方

夫臟腑虛弱。氣血不足。則風冷之氣傷於肺也。肺主氣。氣之所行。循環經絡。若氣虛則外邪所侵。真氣與邪氣相搏。故令咳逆惡寒。語聲散失。目眩頭旋。鼻多涕也。

白話文:

如果臟腑虛弱,氣血不足,那麼風寒之氣就會侵傷肺部。肺主氣,氣運行於經絡中。如果氣虛,外邪就會入侵。身體的正氣和外邪相爭,就會導致咳嗽、惡寒、說話聲音散失、頭暈目眩、鼻涕增多。

治肺臟外傷風寒。頭目不利。多涕。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三分),白朮(三分),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人參(三分去蘆頭),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赤茯苓(三分)五味子(三分),麻黃(三分去根節),乾薑(半兩炮裂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辛(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肉桂(3克),白朮(3克),厚朴(15克,去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人參(3克,去蘆頭),陳皮(15克,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焙乾),半夏(7.5克,用湯洗七遍去除黏滑),附子(3克,炮裂後去皮和臍),赤茯苓(3克),五味子(3克),麻黃(3克,去根節),乾薑(7.5克,炮裂後切碎),杏仁(7.5克,用湯浸泡後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細辛(7.5克),甘草(7.5克,炙烤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豬魚油膩等。

白話文:

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碗水,放入半片生薑、三枚紅棗,煎煮到六分。過濾掉渣滓。不限時間,稍稍加熱後服用。忌食生冷、豬魚、油膩食物等。

治肺臟外傷風冷。時有咳嗽。頭目不利。多涕。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三分),芎藭(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三分),白朮(三分),附子〔三(二)分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前胡(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細辛(0.45克),川芎(15克),乾薑(15克,炮製後切碎),杏仁(15克,用熱水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去除雙仁的外麩,炒至微黃),赤茯苓(0.45克),白朮(0.45克),附子(0.9克或0.6克,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桂枝(15克),前胡(15克,去除蘆頭),炙甘草(15克,切碎,炒至微紅),陳皮(30克,用熱水泡後去除白色瓤,烘培),厚朴(30克,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烘培至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濕面油膩。

白話文:

把前面提到的藥材搗碎篩過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入半片生薑、三顆紅棗。煎煮到剩下六分之四的量。濾掉藥渣。不限時間,稍稍溫熱服用。忌食生冷、濕冷食物、麵食和油膩食物。

治肺臟傷風冷。頭目昏重。常多清涕。少思飲食。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肉桂(半兩去皴皮),桔梗(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白朮:半兩 人參:一兩(去掉蘆頭) 肉桂:半兩(去掉糙皮) 桔梗:半兩(去掉蘆頭) 細辛:半兩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赤,並搗碎) 厚朴:一兩半(去掉厚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 陳橘皮:一兩(用湯浸泡去掉白瓤,並烘烤) 杏仁:三分(用湯浸泡去掉皮尖和胚芽,與麩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因傷風冷。痰嗽不止。心膈煩滿。或時嘔逆。鼻中多涕。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桔梗(半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白朮(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桂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細辛(半兩),枇杷葉(半兩拭毛炙微黃),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中藥配方:

  • 前胡(去掉蘆頭,1兩)
  • 桔梗(去掉蘆頭,半兩)
  • 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去除滑膩,半兩)
  • 白朮(三分)
  • 人參(去掉蘆頭,三分)
  • 枳殼(用麩子炒成微黃色,去除果瓤,三分)
  • 桂心(1兩)
  • 甘草(烤成微紅色,切碎,半兩)
  •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果瓤,烘焙,1兩)
  • 細辛(半兩)
  • 枇杷葉(擦去絨毛,烤成微黃色,半兩)
  • 厚朴(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烤到香氣濃鬱且熟透,1兩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咳嗽。頭痛不可忍。及多涕。厚朴散方。

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前胡(一兩去蘆頭),桂心(一兩),石膏(一兩)赤芍藥(一兩),貝母(一兩煨令微黃),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厚朴(1.5 兩,去掉粗皮,塗抹生薑汁,烤製至香氣四溢)

前胡 (1 兩,去掉莖節)

桂心 (1 兩)

石膏 (1 兩)

赤芍藥 (1 兩)

貝母 (1 兩,蒸煮至微黃)

甘草 (1 兩,烤製至微紅,切碎)

杏仁 (3 分,在湯中浸泡,去掉外皮和尖端,雙瓣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咳嗽多涕。心膈痰逆。不欲飲食。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浸(洗)七遍去滑〕,乾薑(半兩炮裂銼),白茯苓(半兩),白朮(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五味子(半兩),肉桂(半兩去粗皮),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黃耆(半兩銼),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白話文:

人參(三分,去掉參頭)

半夏(半兩,用湯浸泡(洗滌)七次以去除黏液)

乾薑(半兩,炮製成破裂後切碎)

白茯苓(半兩)

白朮(半兩)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後切碎)

五味子(半兩)

肉桂(半兩,去掉粗糙的外皮)

陳橘皮(一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再烘烤)

黃耆(半兩,切碎)

訶黎勒(三分,煨製,只取用外皮)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肺臟傷風冷。鼻中多涕。四肢疼痛。不思飲食。當歸散方。

當歸(半兩銼微炒),人參(三分去蘆頭),桂心(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白朮(半兩)白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芎藭(半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細辛(半兩)白芍藥(半兩)

白話文:

當歸(半兩,切碎並略微炒過) 人參 (三分,去除根須) 桂心 (三分) 乾薑 (半兩,炮製後切碎) 白朮 (半兩) 白茯苓 (半兩) 甘草 (半兩,炙烤至微紅並切碎) 芎藭 (半兩) 陳橘皮 (一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白瓤並焙乾) 細辛 (半兩) 白芍藥 (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2. 治肺氣頭面四肢浮腫諸方

夫肺者。內主於氣。外應皮毛。若肺氣不足。邪氣所攻。則經絡痞澀。臟腑壅滯。胸膈痰飲。結聚不消。咳逆面虛。心腹脹滿。邪氣與衛氣相搏。流溢皮膚。遂令浮腫。狀如水氣也。

白話文:

肺臟在人體內部主管氣,外部與皮膚相應。如果肺氣不足,外邪入侵,就會導致經絡不通暢,臟腑不暢通。胸腔和橫膈膜出現痰液積聚,無法消散。會出現咳嗽、嘔吐、面色蒼白、心腹脹滿。邪氣與人體的保護氣交戰,流溢於皮膚,就會導致浮腫,就像水腫一樣。

治肺氣。面目浮腫。咳嗽煩熱。心腹壅滯。胸滿氣促。宜服郁李仁散方。

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漢防己(一兩),赤茯苓(一兩),貝母(一兩煨令微黃),商陸(一兩),木香(一兩),檳榔(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紫蘇莖葉(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郁李仁(1兩,用沸水浸泡,去掉果皮和尖端,微炒) 漢防己(1兩) 赤茯苓(1兩) 貝母(1兩,用小火煨至微黃) 商陸(1兩) 木香(1兩) 檳榔(1兩) 桑樹根的白皮(1兩,切碎) 杏仁(1兩,用沸水浸泡,去掉果皮和尖端,將果仁搓開,炒至微黃) 紫蘇的莖和葉(1兩) 陳年橘皮(1兩,用沸水浸泡,去掉白色果瓤,烤乾)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雞魚尖蒜。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取四錢藥粉,加一中盞水、半片生薑、三顆紅棗。煎煮至只剩下六分之一的水量,濾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雞、魚、尖銳物和蒜頭。

治肺氣壅盛。攻頭面。四肢浮腫。胸膈痰逆。不下飲食。宜服澤漆散方。

澤漆(一兩),羌活〔二兩(三分)〕,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旋覆花(三分),貝母(一兩煨令微黃),半夏〔一兩湯浸(洗)七遍去滑〕,豬苓(一兩去黑皮),前胡(三分去蘆頭),大腹皮(三分銼),漢防己(一兩),桑根白皮〔一(三)分銼〕,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黃(紫)色〕,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澤漆(50 克),羌活(100 克),杏仁(50 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後,與麥麩一同炒至微微發黃),旋覆花(15 克),貝母(50 克,煨至微微發黃),半夏(50 克,用熱水浸泡 7 次去除黏液),豬苓(50 克,去除黑色外皮),前胡(15 克,去除蘆頭),大腹皮(15 克,切碎),漢防己(50 克),桑根白皮(15 克,切碎),葶藶(50 克,隔紙炒黃或紫色),陳橘皮(50 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膜並焙乾)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攻注。遍身虛腫。按之沒指。心氣滯。大小便澀。狀如水氣。宜服赤茯苓散方。

茯苓(一兩),漢防己(一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檳榔(三分),柴胡(一兩去苗),紫蘇莖葉〔一(三)分〕,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黃色),桑根白皮(一兩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赤茯苓(60 克) 漢防己(60 克) 川大黃(90 克,切碎,微炒) 檳榔(18 克) 柴胡(60 克,去根須) 紫蘇莖葉(9 克或 18 克) 葶藶(18 克,用紙隔開炒至金黃色) 桑根白皮(60 克,切碎) 陳橘皮(60 克,用熱水泡去白瓤,烘乾)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肺氣攻四肢。腫滿疼痛。宜服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射干(三分),漢防己(半兩),赤茯苓(一兩),大腹皮(一兩銼),澤瀉(三分),澤漆(半兩),桑根白皮(三分銼)

白話文:

  • 陳皮(1兩,用湯浸後去除白色內瓤,再烘焙)
  • 射干(3分)
  • 漢防己(半兩)
  • 赤茯苓(1兩)
  • 大腹皮(1兩,切成細條)
  • 澤瀉(3分)
  • 澤漆(半兩)
  • 桑樹根白皮(3分,切成細條)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黑豆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準備上方的藥材。將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碗水和五十粒黑豆。煮至水份剩餘六分之一。過濾掉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

治肺氣壅滯。關膈不通。四肢浮腫。喘息促急。坐臥不得。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三分銼),漢防己(半兩),桑根白皮(三分銼),木通(三分銼),赤茯苓(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甜葶藶〔一兩半隔紙炒令黃(紫)色〕,澤漆(三分),桂心(半兩)百合(二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 大腹皮:3 分之一兩粉碎
  • 漢防己:半兩
  • 白桑根皮:3 分之一兩粉碎
  • 木通:3 分之一兩粉碎
  • 赤茯苓:1 兩
  • 鬱李仁:1 兩,用沸水浸泡去除皮尖,微炒
  • 甜葶藶:1 兩半,隔紙炒至金黃色
  • 澤漆:3 分之二兩
  • 桂心:半兩
  • 百合:2 分之二兩
  • 陳橘皮:1 兩,用沸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烘焙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咳嗽。喘急妨悶。面目浮腫。馬兜鈴散方。

馬兜鈴(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漢防己(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三分湯浸七遍去滑),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百合(三分),天門冬(三分去心),赤茯苓(三分)

白話文:

馬兜鈴(60 克),桑白皮(60 克,切片),漢防已(30 克),炙甘草(30 克,微赤色,切片),半夏(1.8 克,浸泡 7 次去滑),甜葶藶(30 克,隔紙炒至紫色),百合(1.8 克),天門冬(1.8 克,去中心),赤茯苓(1.8 克)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喘促煩熱。面目浮腫。大腸不利。宜服葶藶丸方。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馬兜鈴(一兩),漢防己(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雞子黃(五枚瀉紙上焙乾為末),皂莢(無蚛者小便浸二宿後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搗末一兩)

白話文:

甜葶藶(1兩,隔著紙炒至呈紫色) 杏仁(1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種皮,炒至微黃) 馬兜鈴(1兩) 漢防己(1兩) 鬱李仁(1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微炒) 雞蛋黃(5個,放在紙上烘乾後研磨成粉末) 皁莢(沒有蟲洞的,用小便浸泡兩天後去掉黑皮,塗抹酥油炙烤至焦黃,去籽後研磨成粉末,1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成細末,加入煮熟的紅棗泥中和勻,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服用時,不限制時間,以生薑湯送服二十丸。

治肺臟氣壅。面目四肢浮腫。喘促咳嗽。胸膈滿悶。煩熱。漢防己丸方。

漢防己(一兩),商陸(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赤茯苓(一兩),桑根白皮(一兩半銼)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蛤蚧(一對頭尾全者塗酥炙微黃),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 漢防己(50克)
  • 商陸(50克)
  • 麻黃(50克,去根和節)
  • 赤茯苓(50克)
  • 桑樹根白皮(75克,切碎)
  • 甜葶藶(50克,隔紙炒至紫色)
  • 蛤蚧(1對,頭尾完整,塗抹酥油炙烤至微黃)
  • 杏仁(50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雙仁,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粥飲下亦得。

治肺氣咳嗽。頭面虛腫。小便秘澀。宜服此方。

甜葶藶(二兩以水淨過日曬乾卻用漿水浸一炊久取出又曬乾),漢防己(半兩),桑根白皮(三分銼),郁李仁(二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白話文:

甜葶藶(兩百克,用清水清洗後曬乾,再用米漿浸泡一天,取出後再次曬乾) 漢防己(五十克) 桑樹根的白皮(三十分之一,切碎) 郁李仁(兩百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和尖端,然後略微炒一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二十丸。

又方。

甘遂(半兩煨令微黃),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前胡(二分去蘆頭),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甘遂(半兩,用火微烤至微微泛黃) 川大黃(半兩,切碎,用小火略微翻炒) 甜葶藶(半兩,隔著紙包起來,炒至紫色) 前胡(二分,去除蘆頭) 巴豆(一分,去除皮心,研磨後用紙包起來,壓出油脂)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二三)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三丸。

白話文:

準備上列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調和,杵臼搗一千兩百(一千三百)次。搓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空腹服用,用粥送服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