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 (4)

1. 治痔肛邊癢痛諸方

夫痔肛邊癢痛者。由臟腑久積風熱。不得宣通。毒熱之氣。留滯於大腸。沖發於下部。故令肛邊或痛或癢。或乃生瘡。時時下血。亦曰脈痔也。

白話文:

痔瘡是發生在肛門邊緣的疼痛和瘙癢。這是因為臟腑長期積蓄了風熱之氣,無法宣通。毒熱之氣停滯在大腸中,衝發到下部肛門,因此導致肛門邊緣時而疼痛時而瘙癢。有時還會產生瘡口,時常流血,這也被稱為脈痔。

治痔疾。下部腫結。癢痛不止。枳殼散方。

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槐子(二兩微炒令香),防風〔二(一)兩去蘆頭〕,羌活(一兩)黃耆(一兩銼),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枳殼(兩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掉裡面的種子) 槐子(兩兩,微炒使其散發香味) 防風(兩兩,去掉莖節) 羌活(一兩) 黃耆(一兩,切成小塊) 白蒺藜(一兩,微炒,去掉刺)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成小塊)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痔疾。大腸久積風毒。下部癢痛不歇。似有蟲咬。蛇床散方。

蛇床子(一兩),萹蓄(一兩),黃耆(一兩銼),苦參(一兩銼),白桐葉(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話文:

蛇牀子(60克),萹蓄(60克),黃耆(60克,切碎),苦參(60克,切碎),白桐葉(60克),附子(60克,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臍部)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食前。粥飲調下二錢。

治痔疾久不瘥。肛邊癢痛不止。薏苡散方。

薏苡根(二兩),獨活(二兩),枳實(二兩麩炒微黃),莽草(一兩微炒),豬後懸蹄甲〔二兩炙黃燥(焦)〕

白話文:

薏苡根:二兩 獨活:二兩 枳實:二兩,用麩皮炒至微黃 莽草:一兩,微炒 豬後蹄甲:二兩,炙烤至焦黃乾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黃耆湯調下二錢。

治痔疾。肛邊癢痛。桑木耳散方。

木耳(一兩微炒),槐木耳(一兩微炒),蝟皮(一兩炙黃焦),枳殼〔三(二)兩麩炒微黃去瓤〕,當歸(一兩銼微炒),羌活(一兩)

白話文:

  • 桑木耳:1 兩,微炒
  • 槐木耳:1 兩,微炒
  • 蝟皮:1 兩,炙黃焦
  • 枳殼:3 兩,用麵麩炒成微黃,去除果瓤
  • 當歸:1 兩,切碎,微炒
  • 羌活:1 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痔疾。肛邊癢痛不止。皂莢刺丸方。

皂莢刺(二兩燒令煙盡),臭樗皮(一兩微炙),防風(一兩去蘆頭),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 皁礬刺(2 兩,燒製至冒煙結束)
  • 臭椿皮(1 兩,微微烘烤)
  • 防風(1 兩,去除蘆頭)
  • 赤芍藥(1 兩)
  • 枳殼(1 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瓤)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釅醋一升。熬一半成膏。次下余藥。和丸。如小豆大。每於食前。煎防風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一升濃醋熬煮,熬到一半的量成為膏狀。然後加入剩下的藥材,混合揉成丸子,大小與小豆粒相近。每次在進食前,用煎煮好的防風湯送服二十粒丸子。

治痔疾。肛邊癢痛。發歇不止。露蜂房丸方。

露蜂房(一兩微炒),威靈仙(一兩),枳殼(二兩麩炒微黃),皂莢〔一兩炙令黃燥(焦)〕,萹蓄(一兩),薏苡根(一兩),卷柏(一兩微炙),桑花葉(一兩)

白話文:

露蜂房(30 克,微炒) 威靈仙(30 克) 枳殼(60 克,麩炒至微黃) 皁角(30 克,炙烤至焦黃或乾燥) 牛膝(30 克) 薏苡根(30 克) 卷柏(30 克,微炙) 桑葉(3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槐子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和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在飯前用槐子湯送服三十丸。

治痔疾。風毒攻注。肛門癢痛不止。宜用此方。

枳殼(一兩),蛇床子(一兩),防風(半兩去蘆頭),莽草(半兩),桑根白皮(半兩),苦參(一兩),藁本(半兩),獨活(半兩),牛蒡根(一兩),甘草(一兩),楸葉(三十片),柳枝(銼二合)

白話文:

枳殼(50克),蛇牀子(50克),防風(25克,去除蘆頭),莽草(25克),桑樹根白皮(25克),苦參(50克),藁本(25克),獨活(25克),牛蒡根(50克),甘草(50克),楸樹葉(30片),柳樹枝(切碎,約100克)

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於避風處。用軟帛蘸湯。乘熱熨痔上。

治痔疾。肛門邊腫硬。癢痛不可忍。救急熨方。

芫花(三兩),風化石灰(三兩),灶突內黑煤(二兩)

白話文:

芫花(180 克),風化石灰(180 克),爐竈上方壁上的黑煤(12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分作兩分。於銚子內點醋炒。候稍熱。以帛裹熨之。冷則再換。自然腫消。癢痛俱息。

又方。

胡粉(半兩),水銀(半兩)

上件藥。以棗瓤和研。令星盡。捏如蓮子大。以綿裹。夜臥時。納於下部中。

又方。

白礬(三分銼)

上以童子熱小便二盞。化白礬以洗痔上。日二用效。

2. 治痔下血不止諸方

夫痔下血不止者。由大腸風冷。肺臟積熱。熱毒留滯。乘於經絡。血性得熱則流散。復遇大腸虛寒。血乃妄行。故令因便而清血隨出。亦曰血痔也。

白話文:

如果痔瘡出血不止,是因大腸受寒、肺部積熱導致。熱毒滯留,侵犯經絡。血液遇熱容易流散。而大腸虛寒,血流便會異常,從大便中隨之流出。這也叫做血痔。

治痔疾。大腸風冷。下部疼痛。血不止。宜服椿根散方。

臭椿樹根(一兩銼),地榆(一兩銼),黃耆(一兩銼),伏龍肝(一兩細研入),當歸(三分銼微炒)

白話文:

臭椿根(一兩,銼碎)、地榆(一兩,銼碎)、黃耆(一兩,銼碎)、伏龍肝(一兩,研細粉末加入)、當歸(三分,微炒後銼碎)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痔疾。下血無度。或發或歇。沒石子散方。

沒石子(三枚燒灰),樗根白皮(三兩銼炒微黃),益母草(三分),神麯(二兩微炒),柏葉(一兩),桑耳(一兩)

白話文:

無石子(三枚燒成灰末),樗樹根部白色樹皮(三兩,切片後炒製至微黃),益母草(三分),發酵過的糯米粉(二兩,略微炒製),柏樹葉(一兩),桑耳(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粥飲調下一錢。

治痔疾。風毒流注大腸。下血不止。宜服麝香散方。

麝香(一錢細研),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炭皮(半兩),棕櫚子(半兩燒灰),荊芥子(半兩)

白話文:

麝香(1 錢,研磨細緻) 乾漆(半兩,搗碎,炒至冒煙) 炭皮(半兩) 棕櫚子(半兩,燒成灰) 荊芥子(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粥飲調下一錢。

治痔疾。下血無時。宜服榼藤子散方。

榼藤子(二枚取仁),皂莢子(一百枚與榼藤子仁同以酥炒黃),牛角䚡灰(五兩),酸石榴皮灰(三兩)

白話文:

  • 榼藤子(取兩顆果仁)
  • 皁莢子(一百顆,與榼藤子仁一起用酥油炒黃)
  • 牛角渣灰(250 克)
  • 酸石榴皮灰(150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粥飲調下一錢。

治痔疾。下血日夜無定。久不瘥者。宜服皂莢子散方。

皂莢子仁(一百枚麩炒微黃焦),槐鵝(一兩微炒),牛角尖屑(一兩微炒),露蜂房(一兩微炒)

白話文:

皁角籽仁(炒到微黃焦,約100粒) 槐花鵝(炒到微香,1兩) 牛角尖屑(炒到微香,1兩) 蜂巢(炒到微香,1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又方。

葫荽子(一兩微炒),黃耆(二兩銼),槐花(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又方。

黃牛角䚡(四兩),鱉甲(二兩),穿山甲(二兩)

上件藥。於好醋內蘸過。以大火燒令煙盡。候冷。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一錢

又方。

龍骨(一兩),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蝟皮(一兩炙令微黃)

白話文:

白龍骨:一兩 阿膠:一兩,搗碎後炒到微黃 蝟皮:一兩,炙烤到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又方。

木賊(二兩銼),刺薊(二兩),生乾地黃(二兩)

白話文:

木賊(80克,切片) 刺薊(80克) 生乾地黃(80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痔疾。下血不止。神效桑雞丸方。

桑雞〔一兩微炒(炙)〕,槐雞(一兩微炒),蝟皮(一兩微炒),亂髮灰(半兩),黃牛角䚡(一兩燒灰),白礬(石礬灰)(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話文:

桑樹上的雞屎菌(一兩,略微炒一下),槐樹上的雞屎菌(一兩,略微炒一下),刺蝟皮(一兩,略微炒一下),鹿角灰(半兩),黃牛角燒成的灰(一兩),明礬(一兩,燒成灰),枳殼(一兩,用麩子炒到微黃,去掉果肉)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槐膠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煎槐枝湯下一(十)丸。

白話文:

上述方劑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煮沸槐膠,將藥粉加入後揉成丸子。每個丸子的大小,像梧桐樹的種子。每次在吃飯前,用煎煮後的槐枝湯送服十顆丸子。

又方。

訶黎勒(三分燒灰),白龍骨(三分燒赤),白石脂(三分燒赤),當歸(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麝香(一錢細研),皂莢〔三分不蚛者塗酥(醋)炙微黃去皮子〕

白話文:

訶黎勒(燒成灰的三分之一) 白龍骨(燒成赤色的三分之一) 白石脂(燒成赤色的三分之一) 當歸(三分之一) 枳殼(炒至微黃並去掉種子的三分之一) 麝香(研磨成細粉的一錢) 皁莢(未發芽的、塗上酥油或醋烤至微黃,並去掉外皮的三分之一)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十丸。

治痔疾下血。日夜不斷。神效方

白礬(五兩),綠礬(三兩),伏龍肝(二兩),黃丹(二兩),蝟皮(二兩)

上件藥。搗碎入瓷瓶子內。用炭火五七片燒。炭盡為度。候冷取出。研如粉。以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十丸。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放入瓷瓶中。用炭火燒五到七片木炭,直到木炭燒盡為止。待瓷瓶冷卻後取出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和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於飯前,用粥送服十顆藥丸。

又方。

皂莢刺(二兩),樗根白皮(一兩微炙銼),荊芥子(一兩),赤芍藥(半兩),槐鵝(半兩)

白話文:

皁莢刺(120 克) 樗樹根部白色樹皮(60 克,稍微烤過後切碎) 荊芥子(60 克) 赤芍藥(30 克) 槐花(3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一半以陳醋一升熬成膏。一半拌和丸如綠豆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方藥材搗碎成粉。一半用陳醋一升熬成膏狀。另一半與粉末混合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在吃飯前,用稀飯送服二十粒丸子。

又方。

黃耆(一兩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皂莢(三挺去黑皮塗酥炙微黃去子用)

白話文:

  • 黃耆:1 兩,切成碎片
  • 附子:1 兩,炮製後裂開去皮去臍
  • 桂心:1 兩
  • 枳殼:1 兩,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瓤
  • 皁莢:3 個,去除黑色外皮,塗上酥油炙烤至微黃,去除種子使用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荊芥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揉捏成丸子,大小如同梧桐樹子。每次在進餐前,用荊芥湯送服 20 顆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