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八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八 (10)

1. 治大便不通諸方

夫大便不通者。是三焦五臟不和。冷熱不調。熱氣遍入腸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結。壅塞不通也。

治大便不通。下焦傷熱悶。大黃散方。

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檳榔(一兩),木香(半兩),川芒硝(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子芩(半兩)

白話文:

大黃(1兩,切碎,略微炒一下) 檳榔(1兩) 木香(半兩) 芒硝(1兩) 枳殼(1兩,炒至微黃,去除內瓤) 陳皮(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空腹溫服。如未通晚再服。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粉,每次服四錢。取約半碗水,放進半分生薑和七寸長的蔥白,煎煮至水量剩下六分之四。濾去藥渣,趁熱空腹服用。如果服後不通便,可於晚上再服一次。

治腸胃積滯。大便不通。氣壅上奔。宜服大戟丸方。

大戟(一兩銼碎微炒),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木香(半兩),羌活(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一兩銼),牽牛子(四兩微炒別搗羅取末二兩)

白話文:

  • 大戟(1兩,搗碎,微炒)
  • 川大黃(2兩,搗碎,微炒)
  • 木香(0.5兩)
  • 羌活(1兩)
  • 陳橘皮(1兩,泡在湯裡去除白色瓤後烘乾)
  • 桑根白皮(1兩,搗碎)
  • 牽牛子(4兩,微炒,另搗爛,取2兩粉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牽牛子末。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空心。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成細末。加入牽牛子細末,一起研磨均勻。用煉製的蜂蜜和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空腹時,用生薑湯送服 20 丸。

治大便不通。臍腹妨悶。不下飲食。遍宜服此方。

烏巢子(二兩),木香(一兩),芎藭(一兩),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二(三)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烏巢子(60 克) 木香(30 克) 川芎(30 克) 青橘皮(30 克,以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焙) 川大黃(60-90 克,切碎並略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煎蔥白生薑湯下二十丸。

治大便不通。腹內壅悶。喘息促。宜服此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大麻仁(一兩別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麻仁令勻。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生薑湯下三十丸。以利為度。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麻仁攪拌均勻。加入煉製的蜂蜜,搗杵一百到二百下。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於飯前服用,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三十粒。以大便通暢為準。

治大腸結實。枳殼丸方。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生薑湯下三十丸。

治干糞塞腸。症腸脹痛不通方。

桃花(一兩濕者),面(三兩)

上件藥。和麵作餛飩。熟煮。空腹食之。至日午後。腹中如雷鳴。當下惡物為效。

治大便不通。十日秘者方。

棗(一枚去核),膩粉(一錢)

上以膩粉。納於棗中。和白麵裹之。於火上炙令熟。碾羅為末。以煎湯調頓服之。立效。

治大便旬日不通方。

鼠糞(二枚),白膠香(半棗大)

上件藥。細研。入水少許。和丸如棗核大。以油塗。納穀道中。良久便通。神妙。

白話文:

用 20 粒糙米煮熟,搗碎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3 丸,用溫水送服。如果服藥後 10 分鐘內沒有通便,可以再服一次。 又方。

膩粉(一分),黃丹(一錢)

上件藥。同研令勻。每服。以粥飲調下一錢。不過三服效。

治大便秘澀不通方。

上用大麻子爛研。以米相和。煮粥食之良。

又方。

蜣螂(微炒去翅足)

上搗羅為末。以熱酒調下一錢。

又方。

牽牛子(二兩一半微炒一半生用)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薑湯調下二錢。良久。以熱茶投。

又方。

皂莢(二挺去黑皮微炙黃)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溫水下三十丸。

又方。

巴豆(一枚去皮以油燥焦去心膜)

上以粳米飯二十粒同研熟。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如人行十里當通。未通即再服。

又方。

上用瓜蒂五枚。搗羅為末。以綿裹。納下部中。即通。

又方。

檳榔(半兩)

上搗羅為末。以童子小便一大盞。煎至六分。入蔥白三寸。蓋定良久。去蔥頓服。

2. 治大便難諸方

夫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陰陽偏有虛實。謂三焦不和。則冷熱並結故也。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化為榮衛。其糟粕。行之於大腸以出也。五臟三焦既不調和。冷熱壅澀。結在腸胃之間。其腸胃本實。而又為冷熱之氣所並。結聚不宣。故令大便難也。

白話文:

便祕的原因是由於五臟失調,陰陽氣血虛實不平衡,導致三焦不協調,因此冷熱之氣交結在一起。胃是儲存食物和水的地方,食物和水的精華化為氣血,而殘渣廢物則通過大腸排出。當五臟三焦不調和時,冷熱之氣瘀阻在腸胃之間。由於腸胃原本就有實熱,加上冷熱之氣同時作用,形成結塊,無法正常排出,所以才會導致便祕。

治身有大熱。熱毒流於四肢。骨節急痛不可忍。腹中煩滿。大便澀難。大黃飲子方。

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梔子仁(一兩),川升麻(一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黃芩(一兩),生地黃(二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川大黃(一兩,切碎後微炒) 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切成兩瓣,麩炒至微黃) 梔子仁(一兩) 川升麻(一兩) 枳實(一兩,麩炒至微黃) 黃芩(一兩) 生地黃(兩兩) 人參(半兩,去除蘆頭)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空腹溫服。

白話文:

上述藥物粉碎研磨均勻。每次服用半兩。用一大杯水,加入生薑半片和半合豆豉。煎至藥水剩五分之一。去掉渣滓。空腹時溫熱服用。

治五實病。大便難。宜服此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川朴硝〔一(二)兩半〕,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白話文:

  • 川大黃(兩兩,切碎並微炒)
  • 郁李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然後微炒)
  • 川朴硝(兩半至兩兩)
  • 吳茱萸(半兩,用熱水浸泡七次,然後烘乾並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蜜水調下三錢。以利為度。

治大便難。五臟氣壅。三焦不和。熱結秘澀。麻仁丸方。

大麻仁(二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川芒硝(一兩),檳榔(一兩)

白話文:

  • 大麻子(100 克)
  • 川大黃(50 克,切碎並微炒)
  • 枳殼(50 克,用麩炒至微黃,去瓤)
  • 赤芍藥(50 克)
  • 郁李仁(50 克,用水浸泡後去皮微炒)
  • 川芒硝(50 克)
  • 檳榔(5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生薑湯下三十丸。晚再服之。

白話文:

上記の薬を細かくすりつぶす。蜂蜜を混ぜて300~400回すった後、梧桐の実ほどの大きさの丸にする。空腹時に生薑湯と一緒に30丸ずつ飲む。夜にもう一度同じように飲む。

治宿食不消。大便難。宜服此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川芒硝(一兩),杏仁〔二(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微炒)〕

白話文:

  • 川大黃(2 兩,切碎並微炒)
  • 甜葶藶(1 兩,隔紙炒至紫色)
  • 川芒硝(1 兩)
  • 杏仁(2 兩,用水浸泡去皮尖,取雙仁,麩炒至微黃)
  • 青橘皮(1 兩,用水浸泡去白瓤,烘烤(或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生薑湯下三十丸。晚再服之。

治腸胃冷熱不和。大便難秘。食飲不消。心腹妨悶。檳榔丸方。

檳榔(一兩),訶黎勒皮(一兩),柴胡(三分去苗),桂心(一兩),草豆蔻(半兩去皮),木香(半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微炒)

白話文:

檳榔(50公克),訶黎勒果皮(50公克),柴胡(15公克,去除根苗),桂皮(50公克),草豆蔻(25公克,去除果皮),木香(25公克),郁李仁(50公克,以熱水浸泡後去除果皮,微炒),川大黃(50公克,切碎,微炒),吳茱萸(25公克,以熱水浸泡七次,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治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堅難。宜服此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大麻仁(二兩別搗如膏),赤芍藥(二兩)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川大黃(兩百公克,切碎後微炒) 枳實(一百公克,與麩皮一起炒至微黃) 大麻仁(兩百公克,搗成膏狀) 赤芍藥(兩百公克) 厚朴(兩百公克,去除粗皮後塗上生薑汁,烤至香氣四溢)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麻仁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生薑湯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以利為度。強羸臨時加減。

白話文:

上述藥方:

  1. 將藥材搗成細末。
  2. 加入麻仁粉,研磨均勻。
  3. 將蜂蜜煉製,加入藥末中搗打 300-400 下。
  4. 將藥末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5. 每服在空腹時,用生薑湯送服 30 粒。
  6. 晚餐前再服一次,以利便為宜。
  7. 根據個人體質虛弱或強壯隨時調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