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三十八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八 (5)

1. 治餌寒食五石諸雜石等發動解散兼下石諸方

夫服五石散。及鍾乳諸石藥等。既差節度。觸動多端。髮狀雖殊。將攝相似。比來人遇其證。專執而療之。或取定古法。則與本性有違。或取決庸醫。則昧於時候。皆為自忤。遂推為石過。深省其理。未曰合宜。每尋古醫。互相晦見。直言沐浴。實未探微。寒溫適情。蓋須自度。

白話文:

如果服用五石散和鍾乳等石藥,如果不注意劑量和用法,就會產生各種不良反應。雖然表現不同,但發作的原因卻相似。近年來,人們遇到這種情況,總是根據固定的方法治療。有些人堅持採用古法,但可能與病人的實際情況不符。有些人聽信庸醫,不懂得適當的時機,這些都違背了自身的健康原則。於是就把責任推給石藥,仔細分析這個道理,不能說是正確的。我經常研究古代醫書,發現醫家們對這個問題看法不一。他們只強調服藥後要洗澡,並沒有深入探討其中的微妙之處。是否適應寒熱的藥性,應該由患者自己判斷。

隨時之義。易所通焉。今之世人。多有單服乳石多。亦有粗草藥服之。此等雖非五石。至於將息慎忌。發動病由。消息增益。亦是五石之例。或人既見單石。而不稱意。便乃輕之。唯以諸石散。及至發動。乃致困危。若能明於節度。則病無不愈矣。凡五石散皆名寒食散者。言此散宜寒冷食。

白話文:

依照時令的道理。這是方藥貫通的原理。現在世人,很多都單獨服用乳石。也有些服用粗製草藥。這些雖然不是五石,但關於養生注意事項,引起疾病的原因,藥物調整增減,也是遵循五石的原則。有些人因為見到單石,而不滿意它的效果,就輕視它。只用各種石藥散劑。等到藥性發作,才陷入困頓危險的境地。如果能明瞭五石藥性的分寸,那麼疾病沒有不痊癒的。所有五石散都稱為寒食散,是因為這種散劑適合在寒冷的時候服用。

及水洗取寒。惟酒即欲清熱飲之。不爾。即生百病也。

治石散發動。寒熱。胸中寒(塞)面腫。手足煩疼。是鍾乳發。宜服生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二兩去心),豉(二合),蔥白(八莖去須切)

白話文:

  • 生麥門冬(120 克,去芯)
  • 豉(120 克)
  • 蔥白(8 根,去除根須並切碎)

上件藥。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未效。即再合服之。

治石毒卒發者。慄慄如寒。或欲飲食。或不欲飲食。若服紫石英發毒者。亦熱悶惛惛喜臥少起。無力。或寒。皆是臟腑氣不和。宜薺苨湯方。

薺苨(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藍子(半兩),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半兩),蔓荊子(一兩)

白話文:

薺菜(二兩),甘草(半兩,烤焦磨碎),藍子(半兩),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黃芩(半兩),蔓荊子(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五石發動。除熱鴨通湯方。

白鴨通(五升沸湯二升半淋之澄令滑取汁二升),麻黃〔一(二)兩去根節〕,石膏(一兩),滑石(二兩),梔子仁(三十枚),甘草〔一(二)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白鴨通(五升): 用五升沸騰的湯水澆淋兩升半的白鴨通,讓湯水澄清變滑,取兩升湯汁。

其它藥材:

  • 麻黃:一兩或兩兩(去除根部和節點)
  • 石膏:一兩
  • 滑石:兩兩
  • 梔子仁:三十顆
  • 甘草:一兩或兩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入鴨通汁二合。更煎三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粗末的散狀,每次服用四錢。取一中盞的水,加入半合豆豉,煎煮至水量剩下五分之一的程度。過濾掉藥渣,加入兩合鴨子高湯,再煎煮沸騰兩三次,不限時間。趁溫熱服用。

治五石發動。體熱心煩。肢節疼痛。大小便難。大黃散方。

大黃(二兩銼碎微炒),黃柏(一兩銼),黃連〔三(一)兩去須〕,川升麻(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犀角屑(一兩),梔子仁(三分)

白話文:

大黃(2 兩,切碎後小火炒) 黃柏(1 兩,切片) 黃連(3(1)兩,去須) 升麻(1 兩) 炙甘草(1 兩,炙製後微烤成赤色,切片) 赤芍藥(1 兩) 黃芩(1 兩) 犀角屑(1 兩) 梔子仁(3 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淡竹葉三七片。豉半合。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白話文:

前述的中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半兩(約7克)。加入一大杯水,放入淡竹葉三七片和半合(約7.5毫升)醬油。加熱煎煮,直至藥液只剩七分之一。濾去藥渣,不限時間,分三次溫熱服用。

治五石發動。熱氣上衝。心神煩躁。口乾昏悶。宜服此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豉(一合),蔥白〔二莖(二七寸)去須切〕,薺苨(一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生用)

白話文:

麥門冬(一兩,去掉核) 黃豆(一合,約 150 克) 蔥白(兩根,各切成 27 公分,去掉根須) 薺菜(一兩) 黃芩(半兩) 甘草(半兩,生的)

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半。去滓。分溫五服。

治五石忽發動。體熱煩疼。心躁悶亂。宜服蔥豉湯方。

蔥白(八莖),香豉(二合),藍葉(三分),柴胡(一兩去苗),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

白話文:

蔥白(8 根) 香豉(2 合) 藍葉(3 分) 柴胡(1 兩,去除根苗) 川升麻(半兩) 犀角屑(半兩) 赤芍藥(半兩)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

上件藥。細銼。以水五大盞。煎至兩盞半。去滓。分溫五服。未效。再合服之。

礜石發。則令人心急口噤。骨節疼強。或時即體熱生瘡。以冷水洗浴。然後卻用生熟湯淋之。數遍畢。宜吃少暖食。飲一中盞稍熱酒。行百餘步。即服人參湯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麻黃(半兩去根節),豉(二合),蔥白(八莖切去須)

白話文:

人參(半兩,去掉鬚根),麥門冬(一兩,去掉外殼),炙過的甘草(半兩,切成小塊),麻黃(半兩,去掉根部和節點),豉(二合),蔥白(八根,切掉根鬚)

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煮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覆暖衣。汗出即瘥。

治硫黃髮。遍身熱方。

上以大麻油二合。煎熟放溫。以銅匙抄少許啜之。三五服效。

治硫黃忽發氣悶方。

上以羊血一合。服之效。

治硫黃髮時。令人背膊疼悶。眼暗漠漠。宜服烏梅湯方。

烏梅肉(一兩微炒),沙糖(半兩)

上件藥。以漿水一大盞。煎至七分。時時溫呷。

治丹石發動。令人體熱煩疼。心躁口乾。宜服露蜂房散方。

露蜂房(一兩),薺苨(一兩),甘草(一兩生用)

上件藥。搗羅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丹石發動。諸藥不能治。宜服酒豉方

美酒(一升),好豉(二合)

上以酒煮豉五七沸。去滓。稍熱飲之。使盡。未愈再服。

治諸石熱氣結滯。經年數發者。宜服此方。

胡荽(五月五日採陰乾)

上取一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分溫二服。未瘥更服。

治乳石發動。壅熱羸困。宜服此下石方。

露蜂房(二兩搗碎)

上以水二大盞。煮取一盞。分為二服。空心。溫溫相次服之。其石當從小便中下如細砂。砂盡。即住服。

下石散主藥發甚方。

黍米(一升蒸作糜),煉成豬脂(五兩)

上件藥。調和令勻。宿不食。明旦空腹食之令飽。晚當石下。

又方。

豬肉〔二(一)斤切〕,蔥白(四兩去須切),薤白(四兩去須切)

白話文:

肥豬肉(2斤切塊) 蔥白(4兩,去掉根鬚切段) 薤白(4兩,去掉根鬚切段)

上以水煮令爛熟。空腹食。令盡。不盡。明旦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