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7)

1. 治時氣瘴疫諸方

治時氣瘴疫。頭痛壯熱。心如火煎。面目黃黑。四肢沉重。不得睡臥。宜服茵陳散方。

子芩(一兩半),秦艽(二兩去苗),知母(二兩),大青(一兩),赤芍藥(一兩),川芒硝(二兩)土瓜根(二兩),川大黃〔三(二)兩銼碎微炒〕,茵陳(二兩),黃連(一兩半去須),梔子仁(二兩)

白話文:

  • 細辛(7.5 克)
  • 秦艽(10 克,去根)
  • 知母(10 克)
  • 生大青葉(5 克)
  • 赤芍藥(5 克)
  • 川芒硝(10 克)
  • 土瓜根(10 克)
  • 川大黃(15 克,切碎,微炒)
  • 茵陳(10 克)
  • 黃連(7.5 克,去須)
  • 梔子仁(10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三錢。須臾便吃白粥飲半大盞。以次吃蔥茶一碗。腹中稍覺轉動。下利。額上似微潤。即以衣蓋取汗。汗解便瘥。

白話文:

使用上面的藥方,研磨成細末即可。不限時間,每次服用三錢,用 تازه آب حل کرده و سریع بنوشید. سپس یک فنجان کوچک فرنی سفید میل نمایید. بعد از آن یک کاسه چای با پیاز مصرف کنید. اگر احساس حرکت در شکم کردید، سریع دفع خواهید داشت. زمانی که کمی عرق روی پیشانی تان مشاهده کردید، لباس بپوشید تا عرق کنید. پس از تعریق، بهبود حاصل خواهد شد.

治時氣瘴疫闢毒。宜服硃砂散方。

硃砂(二兩細研),川烏頭(二兩炮裂去皮臍),細辛〔一(半)兩〕,躑躅花(半兩酒拌炒令乾),乾薑(半兩炮裂銼),白朮(半兩),栝蔞根(半兩)

白話文:

  • 硃砂:2 兩,研磨成細粉
  • 川烏頭:2 兩,炮製後去除皮和根臍
  • 細辛:半兩
  • 躑躅花:半兩,用酒拌炒至乾
  • 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
  • 白朮:半兩
  • 栝蔞根: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厚覆汗出瘥。

治時氣瘴疫。老君神明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桔梗(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

白話文:

白朮:1 兩 附子:0.5 兩,經過烘焙、破裂、去除外皮和中心 川烏頭:0.5 兩,經過烘焙、破裂、去除外皮和中心 桔梗:0.5 兩,去除根部 細辛:0.5 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平旦。以新汲水調下三錢。若已得病三日向上者。即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頓服。衣覆取汗瘥。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清晨,用新汲取的冷水調服三錢(約 9 克)。如果已經生病三天以上,就用一大碗水煎煮到剩五分之一。一次服下,蓋上衣物發出汗水即可痊癒。

治時氣瘴疫赤散方。

牡丹(二兩),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微黃去子),細辛,乾薑(炮裂銼),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心,真珠,躑躅花(醋拌炒令乾)(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牡丹根皮(9克) 皁莢(4.5 克,去黑皮,塗抹酥油,烘烤至微黃,去除種子) 細辛(2.25 克) 乾薑(炮製後切片,2.25 克) 附子(炮製後去皮臍,2.25 克) 桂心(2.25 克) 真珠母(2.25克) 杜鵑花(用醋拌勻炒乾,2.25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初覺頭強惡寒。便以少許內鼻中吸之。取嚏為候。相次以溫酒服二錢。厚覆取汗愈。

治時氣瘴疫。消除惡氣鬼魅精邪等。宜用雄黃丸方。

雄黃(五兩細研),硃砂(五兩細研),雌黃(五兩細研),蒼朮(一兩),虎頭骨(一兩),鬼督郵(一兩),鬼箭羽(一兩),鬼臼(一兩),羚羊角屑(一兩),馬蹄(一兩),川烏頭(一兩),天雄(一兩半),蕪荑(一兩),菖蒲(一兩),皂莢(一兩),芎藭(一兩),麝香(一兩細研)

白話文:

雄黃(250 克,研成細粉) 硃砂(250 克,研成細粉) 雌黃(250 克,研成細粉) 蒼朮(50 克) 虎頭骨(50 克) 鬼督郵(50 克) 鬼箭羽(50 克) 鬼臼(50 克) 羚羊角屑(50 克) 馬蹄(50 克) 川烏頭(50 克) 天雄(75 克) 蕪荑(50 克) 菖蒲(50 克) 皁莢(50 克) 芎藭(50 克) 麝香(50 克,研成細粉)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蜜蠟一斤。青羊脂三兩。和丸如彈子大。晨昏燒一丸。去厲鬼闢氣毒。以絳袋子盛一丸帶之。及懸於門戶上。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成粉末,細細研磨均勻。

另取蜜蠟一斤,青羊脂三兩,和丸成彈子大小。

早晚各燒一丸,可以祛除邪祟,驅散邪毒。

用絳色的袋子裝一丸藥丸隨身攜帶,或懸掛在門戶上。

治時氣瘴疫殺鬼丸方。

虎頭骨,硃砂(細研),珍珠末,雄黃(細研),曾青(細研),鬼臼,皂莢,桔梗(去蘆頭)芎藭,蕪荑,白朮,白芷,鬼箭羽,鬼督郵,藜蘆(去蘆頭),菖蒲,女青(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 虎頭骨
  • 硃砂(研細)
  • 珍珠末
  • 雄黃(研細)
  • 曾青(研細)
  • 鬼臼
  • 皁莢
  • 桔梗(去除蘆頭)
  • 芎藭
  • 蕪荑
  • 白朮
  • 白芷
  • 鬼箭羽
  • 鬼督郵
  • 藜蘆(去除蘆頭)
  • 菖蒲
  • 女青(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男左女右。以青囊帶一丸。

治時氣瘴疫百病。宜服犀角丸方。

犀角屑,桂心,羚羊角屑,牛黃(細研),鬼臼,附子(炮裂去皮臍),獺肝(微炙),麝香(細研),真珠末,雄黃(細研水飛過),硃砂(細研水飛這)〔各三(半)兩〕,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蜈蚣(二條微炙),射罔(一分),貝齒(二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肉桂芯、羚羊角粉末、牛黃(研磨細緻)、鬼臼、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獺肝(略微炙烤)、麝香(研磨細緻)、珍珠粉、雄黃(研磨細緻後水飛)、硃砂(研磨細緻後水飛)、巴豆(10顆,去皮並研磨成粉,用紙包裹並壓出油分)、蜈蚣(2條,略微炙烤)、射罔(1錢)、貝殼粉(2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五丸。

治時氣瘴疫。安息香丸方。

安息香(一兩),硃砂(半兩細研),硫黃(半兩細研),雄黃(一兩細研),阿魏(半兩),松脂(四兩),榴(柏)葉(四兩),蒼朮(四兩),白芷(三兩),干桃葉(三兩)

白話文:

安息香(1 兩) 硃砂(0.5 兩,研磨細) 硫黃(0.5 兩,研磨細) 雄黃(1 兩,研磨細) 阿魏(0.5 兩) 松脂(4 兩) 石榴葉(或柏葉)(4 兩) 蒼朮(4 兩) 白芷(3 兩) 桃葉(乾)(3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時以一丸燒於所居之處。仍亦宜用後方頻浴之。

治時氣瘴疫浴湯方。

桃枝葉(十兩),白芷(三兩),柏葉(五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兩。煎湯浴之。極良。

治時氣瘴疫。殺鬼虎頭丸方。

虎頭骨(二兩),硃砂(細研),雄黃(細研),雌黃(細研),鬼臼,皂莢,蕪荑(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以絳囊盛一丸繫上。男左女右。家中懸屋四角。每月朔望夜半。中庭燒一丸。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篩選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蜜和成丸劑,大小如彈珠。用紅色香囊裝一顆,掛起來,男性掛在左手邊,女性掛在右手邊。在家中的四個角落懸掛。每個月初一、十五的半夜,在院子中央焚燒一顆藥丸。

治時氣瘴疫黃膏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細辛,乾薑(炮裂銼),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桂心(以上各一兩),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川大黃(切碎後稍微炒過) 附子(用火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臍部) 細辛 乾薑(用火炮裂後,切碎) 川椒(去除果柄和閉合的椒果,稍微炒過,去除汁液) 桂心(以上各一兩) 巴豆(三十顆,去除外皮和芯,研磨成粉,用紙包裹並施壓去除油脂)

上件藥。細研。以醋浸一宿。漉出用臘月豬膏二斤。煎三上三下絞去滓。密器盛之。初覺不安。便以熱酒服如梧桐子大一丸。未瘥。再服。又水調三丸熱炙手。以摩身體數百遍。並治賊風遊走皮膚。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細緻,用醋浸泡一晚。將藥液濾出,加入兩斤臘月豬油,煎煮三次,每次煎沸後撈出渣滓。將煎好的油脂裝入密封的容器中保存。

如果症狀發作,就用熱酒送服一份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如果還沒有痊癒,就再次服用藥丸。另外,還可以將三份藥丸用熱水調成糊狀,塗抹於患處。這種方法也可以治療四處遊走於皮膚上的病風。

治時氣瘴疫。骨熱煩悶。宜服獺肝丸方。

獺肝(二兩微炙),人參〔(一兩)去蘆頭〕,沙參(一兩去蘆頭),鬼臼(半兩去毛),苦參(半兩銼),甘草(三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獺肝(兩百克,稍加烘烤),人參(一百克,去除參鬚),沙參(一百克,去除參鬚),鬼臼(五十克,去除毛刺),苦參(五十克,切成小段),甘草(三百克,烘烤至微紅,切成小段)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二十丸。

治時氣瘴疫。宜服鬼臼丸方。

鬼臼(一兩去毛),雄黃(一兩細研水飛過),龍腦(一錢細研),麝香(一錢細研),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鬼臼(50克,去除毛刺) 雄黃(50克,研磨成細粉,用水飛過) 龍腦(5克,研磨成細粉) 麝香(5克,研磨成細粉) 硃砂(25克,研磨成細粉,用水飛過) 炙甘草(25克,微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人參湯下十丸。

白話文:

準備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每個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無論時辰,用人參湯送服十丸。

治時氣瘴疫。闢除毒氣。宜用鬼箭羽丸方。

鬼箭羽(一兩),鬼臼(一兩去毛),赤小豆〔半分(合)炒熱〕,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細研水飛過)

白話文:

鬼箭羽(50 克) 鬼臼(50 克,去除絨毛) 赤小豆(25 克,炒熟) 硃砂(25 克,研細後水飛處理) 雄黃(25 克,研細後水飛處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豇豆大。如已患者。手掌中水調一丸。塗於口鼻上。又於空腹。溫水下一丸。如未染疾者。但塗口鼻。兼以皂囊盛一丸系肘後。亦宜時燒一丸。忌羊血

白話文:

上列藥材搗碎研磨成粉,用蜂蜜和成丸,大小如豇豆。

對於已經染病的人:

  • 在手掌心中用水分化一丸藥,塗抹在口鼻上。
  • 空腹時,用溫水服下一丸。

對於未染病的人:

  • 只需塗抹在口鼻上。
  • 另外,將一丸藥裝入皁角囊中,系在肘後。
  • 也應不時燃燒一丸藥。

禁忌:

  • 禁食羊肉血。

治時氣瘴疫。雄黃散方。

雄黃(細研),雌黃(細研),白礬,鬼箭羽(各一兩),羚羊角屑(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雄黃等研令勻。以三角絳囊盛一兩。帶心前。並門戶上。又月旦日。青布裹一錢。中庭燒之。闢瘴疫。病人亦燒一錢熏之。即瘥。

白話文:

上記方劑:研製成細粉,加入雄黃等研磨均勻。用三角形的紅色布袋盛裝一兩,帶在胸前,並掛在門戶上方。此外,在每月初一,用青色布包住一錢,在庭院中央燃燒,可以驅散瘴癘之氣。對於病人,也點燃一錢燻蒸,就能痊癒。

治時氣瘴疫。彈鬼丸方。

雄黃(一兩),硃砂(一兩細研),石膏(二兩),川烏頭(一兩),鼠婦(一兩)

白話文:

雄黃(50克),硃砂(50克,研磨成細粉),石膏(100克),川烏頭(50克),鼠婦(50克)

上以正月建除日。執厭日亦得。搗羅為末。以白蠟五兩。銅器中。火上銷。下藥攪令凝。如楝實大。以赤縠裹一丸。男左女右帶之。

白話文:

從正月一開始的建除日服用,在執厭日服用也可以。將羅壁搗成細末。用五兩白蠟,放在銅器中在火上融化。加入藥粉攪拌,讓它凝固。將藥丸捏成楝樹果實般的大小。用紅色的絲布包一粒,男人掛在左邊,女人掛在右邊。

治時氣瘴疫單行方。

社中西南柏樹。東南枝。取曝乾。搗羅為末。以水調一錢。日三四服。

又方。

正月上寅日。取女青搗羅為末四兩。以三角絳囊盛。系戶上帳前。

又方。

正月朔旦。及七日。吞麻子赤小豆各二七枚。又各以二七枚。投於井中。又以附子三枚。令女子投於井中。

又方。

冬至日。取雄赤雞作臘。至立春日煮食。令盡。勿令他人知。

又方。

二月二日。取東行桑根。大如指。懸門戶上。又令人各帶之。

又方。

上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勿令知之。

又方。

上以赤小豆新布囊盛之。置井中。三日取出。舉家皆服。男子水下十粒。女人服二十粒。

又方。

桃木中蟲糞末。細研。水服一錢。

又方。

鮑魚頭(一枚燒成灰),赤小豆(半兩)

上件藥。搗細為散。空心以溫水調下半錢。酒下亦得。

又方。

炒豉一升。和術一斤。酒漬恆將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