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1)

1. 治兩感傷寒諸方

夫兩感傷寒者。一日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煩滿而渴。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飲食。譫(音佔多言也)言妄語。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厥逆。水漿不入。不知人事。即難治也。何者。臟腑表裡同受其邪。五臟內傷。六腑閉塞。陰陽交爭。

白話文:

當兩種表裡經絡同時受到寒邪侵襲時:

  • 第一天,太陽經和少陰經同時發病,會出現頭痛、口乾、煩躁不安、口渴。
  • 第二天,陽明經和太陰經同時發病,會出現腹部脹滿、全身發熱、不想飲食、胡言亂語。
  • 第三天,少陽經和厥陰經同時發病,會出現耳聾、睪丸萎縮、脈搏微弱、無法喝水、神志不清。這種情況下,治療會比較困難。

這是因為:

  • 臟腑與表裡經絡同時受到寒邪侵襲。
  • 內在的五臟受到損傷。
  • 外在的六腑受到阻塞。
  • 陰陽之氣交戰。

榮衛不行。如是之後。三日乃死。夫傷寒兩感。初得二三日。不得汗。又吐下。不得其人。四肢沉重。心神昏悶。手足厥逆。心中煩躁。渴水頭痛。憎寒壯熱。或即吐逆。腹脅疼痛。轉加困重。不得睡臥。陰陽交併。不可救療。如此之候。當觀其形證善惡。察其受病淺深。而行極療。

白話文:

如果榮衛之氣運行不暢,三天後就會死亡。傷寒是由於兩種病邪同時侵襲造成的,初期兩三天內,病人出不了汗,還嘔吐腹瀉,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四肢沉重,精神恍惚,手腳冰涼,心中煩躁,口渴頭痛,畏寒發熱。或者出現嘔吐和腹痛,病情加重,不能安然入睡。陰陽交錯,無法治療。遇到這種情況,要觀察病人的整體症狀好壞,分析病情輕重,採取極致的治療措施。

亦可瘥也。

治兩感傷寒。一兩日不得汗。脈沉遲。心中煩悶。毒氣相傳。陰陽交併。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乾薑(三分炮裂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檳榔(半兩),訶黎勒皮(三分)

白話文:

  • 人參:1 兩,去除根鬚
  • 附子:3 分,炮製後破開去除皮臍
  • 乾薑:3 分,炮製後切碎
  • 川大黃:1 兩,切碎並微炒
  • 檳榔:半兩
  • 訶黎勒皮:3 分

上件藥。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良久。吃熱粥投之。以助藥力。

白話文: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清水,加入半錢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掉渣滓,不限時間熱服。過一會兒,喝熱粥,以幫助藥效發揮。

治兩感傷寒。頭痛身熱。心胸悶亂。宜服發表桂心散方。

桂心,前胡(去蘆頭),甘草(炙微赤銼),皂莢灰,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桂枝,前胡(去掉根莖),甘草(烤至微紅,研磨成細粉),皁莢灰,厚朴(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用火烤至芳香熟軟)(以上各 50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調下二錢。頻服。以汗出為度。

白話文:

上述藥材碾成細末。每次服用(不用固定時辰),用生薑湯調和二錢吞服,頻繁服用。以出汗為止。

治兩感傷寒。毒氣傳受。陰陽交併。宜服解表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麻黃(一兩去根節),乾薑(半兩炮裂銼),薄荷(一分)

白話文:

  • 附子(1 兩,炮裂後去除表皮臍帶)
  • 麻黃(1 兩,去除根部和節點)
  • 乾薑(半兩,炮裂後切碎)
  • 薄荷(1 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蓋出汗。

治兩感傷寒。陰陽二毒交併。身體手足厥逆。心中熱悶。強語。三部脈微細。宜急救之。四逆湯方。

乾薑(三分炮裂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良久。吃熱粥以助藥力。汗出為度。

白話文:

將上面提到的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的量。加入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五分之一。過濾掉藥渣。不須計算時間,趁熱服下。過一段時間後,再吃熱粥來幫助藥效。出汗了就可以了。

治兩感傷寒。遍身疼痛。腦目疼悶。心胸煩熱。四肢沉重。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桔梗〔半(一)兩去蘆頭〕,防風(一兩去蘆頭),桂心(一兩),羌活(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黃耆(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話文:

附子(二兩,用火烤裂後去掉皮和臍) 桔梗(半(一)兩,去掉根部) 防風(一兩,去掉根部) 桂心(一兩) 羌活(一兩) 乾薑(一兩,用火烤裂後搗碎) 黃耆(一兩,切碎) 甘草(半兩,烤炙至微紅後切碎) 厚朴(一兩,去掉粗皮,塗抹生薑汁後烤炙至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良久。吃熱粥投之。衣蓋取汗。

治兩感傷寒。不得汗。頭痛。心胸不利。宜服此方。

人參(去蘆頭),赤茯苓,芎藭,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桂心(以上各半兩),訶黎勒皮(三分),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白話文:

人參(去掉尾端),赤茯苓,川芎,枳殼(用麩皮炒到微黃,去掉果肉),厚朴(剝掉外皮,塗上生薑汁烤到香熟),桂心(以上各半兩),訶黎勒皮(三分),吳茱萸(用湯浸泡七次,烘乾,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五分。去薑棗。不計時候。和滓稍熱服。良久。吃熱粥投之。衣蓋取汗。

白話文:

用上面的藥方。把它搗碎,過篩成粉。每次服三錢。加一碗水,放半片生薑和兩顆紅棗。煎到剩下五分之一。把薑和棗拿掉,不管煎了多久。把藥渣加進去,趁熱喝。過一會兒,吃一碗熱粥。蓋上被子發汗。

治兩感傷寒。內實。氣逆不順。皮肉乾燥。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桂心(半兩),羌活(半兩),赤芍藥(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訶黎勒(一兩用皮),甘草(三分炙微赤銼),麥糵(一兩炒令微黃)

白話文:

  • 麻黃:一兩,去除根和節
  • 桂心:半兩
  • 羌活:半兩
  • 赤芍藥:半兩
  • 桔梗:半兩,去除蘆頭
  • 川大黃:一兩,切碎後微炒
  • 訶黎勒:一兩,使用果皮
  • 甘草:三分,炙烤微紅後切碎
  • 麥糵:一兩,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不計時候。和滓溫服。

治兩感傷寒。三日不得汗。悶亂目張。四肢逆冷。心腹堅硬。大小便不通方。

牽牛子(二兩生搗取末一兩),乾薑(一分炮裂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蓬莪朮(一分),桂心(一分)

白話文:

  • 牽牛子(兩兩,生搗成粉,取一兩)
  • 乾薑(一分,炮製後切片)
  • 川大黃(半兩,切碎後微炒)
  • 蓬莪朮(一分)
  • 桂心(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牽牛子末。同研令勻。每服用水一中盞。生薑半分。蔥白三莖。豉四十九粒。煎至六分。去滓。調下二錢。取利為度。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牽牛子末,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時,取水一中茶杯量。加入生薑半片、蔥白三根和豉四十九粒。煎煮至藥液剩六分之一。去渣,調入二錢藥粉,喝下,直到通便為止。

治兩感傷寒。沉重。救急有效。宜預合此方。

硫黃(五兩細研水飛過),硝石(五兩細研如粉),皂莢(十梃不蚛者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

上件。先將皂莢捶碎。用十二月雪水一勝。浸兩日。熟挼。以生絹濾取汁。和前件硫黃硝石。硬軟得所。入瓷瓶內盛。封瓶口。不得通風。背陰處。掘地二尺深。埋瓶。從正月一日至十五日。取出。太濕。更陰乾三兩日。即以新炊飯爛研相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蔥茶下五丸。如是食毒。即先轉瀉後服之。

白話文:

上述步驟:

  1. 將皁莢搗碎。
  2. 使用十二月收集的雪水一升。
  3. 浸泡兩天。
  4. 用手搓揉。
  5. 用生絹過濾取汁。
  6. 加入硫磺和硝石,調製至軟硬適中。
  7. 放入瓷瓶中並封口,防止透風。
  8. 在陰涼處挖一個兩尺深的坑洞。
  9. 將瓷瓶埋入坑中,從正月初一開始埋藏至十五日取出。
  10. 取出後若太濕,再陰乾兩到三天。
  11. 用剛煮好的米飯搗爛,與藥汁混合攪拌。
  12. 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13. 服用時,不分時間限制,用蔥茶送服五丸。
  14. 如果是食物中毒,服藥前請先催吐。

治兩感傷寒。四肢厥冷。急宜服此方。

附子(半兩燒令半黑),芫花(半兩醋拌炒令黃黑色),皂莢(半兩去黑皮塗酥炙黃焦去子)

白話文:

附子: 半兩,燒到一半變黑。

芫花: 半兩,用醋拌炒,炒到變成黃黑色。

皁莢: 半兩,去掉黑皮,塗上酥油,烤到焦黃,去除種子。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豉心一合。湯浸細研如膏。入藥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用去根節麻黃。煎湯下十丸。如人行五里一服。以汗出為度。

白話文:

用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取一合豉心(豆豉去殼),用湯浸泡後研磨成膏狀。將膏狀豆豉與藥粉混合,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不論時間服用,用已去根節的麻黃煎煮成湯,服用十丸藥丸。如步行五里後服用一服。以出汗為準。

治兩感傷寒。昏沉迷悶躁渴。頭痛漸加沉重。三聖散方。

天靈蓋(一枚白色者塗酥炙令黃),苦參(三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熱酒下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