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九·雜病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雜病中 (1)

1. 消渴第一

方二十二首

白話文:

方二十二首

2. 葵根湯

主一年渴飲一石以上,小便利,若飲酒渴、傷寒渴,皆悉主之方。

霜下葵根皮(一握,長四寸)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瘥止。

又方

栝蔞根,甘草(炙,各二兩),黃連(一升)

上三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白話文:

凡是一年飲水量超過一石(約150公升),小便不多,以及飲酒後口渴、傷寒發熱口渴的人,以下方劑皆有效。

方劑一:

霜降後白莧菜根皮(一大把,長約四寸)

將藥材放入一斗(約10公升)水中煮沸,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服用,直到症狀痊癒為止。

方劑二:

栝樓根、炙甘草(各二兩)、黃連(一升)

將三味藥材研成細末。放入五升(約5公升)水中煮沸,取二升五合藥液分三次服用。

3. 茯苓湯

主胃反吐而渴方。

白話文:

古代中文:

茯苓散方:生茯苓、白朮各三兩,甘草半兩,炙甘草三錢,乾薑二錢,大棗四枚,粳米二合,先杵茯苓、白朮,如粉,次杵甘草、炙甘草、乾薑,下粳米、大棗,杵數百下,分三次,空腹食,甚妙。

茯苓散方:

製作方法:

  1. 將生茯苓、白朮各取三兩,搗成粉末。
  2. 將甘草、炙甘草、乾薑各取半兩,搗成粉末。
  3. 加入粳米二合、大棗四枚,繼續搗碎數百下。
  4. 將藥粉分為三次服用,每次空腹食用。

功效:

此方對胃部不適、反胃嘔吐並伴有口渴症狀者有顯著療效。

茯苓(八兩),澤瀉(四兩),生薑(切),桂心,白朮(各三兩),甘草(一兩,炙)

白話文:

茯苓(320 克),澤瀉(160 克),生薑(切片),桂心,白術(各 120 克),甘草(40 克,炙過)

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小麥三升,減三升,去麥納諸藥,煮取二升五合,每服八合,日再。

白話文:

取上六味藥材,搗碎成粉,加入一斗水,煮沸後放入三升小麥,煮到只剩三升時,濾出小麥,留下藥液,繼續煮到剩餘量為二升五合,每次服用八合,一天兩次。

消渴,師所不能治之方。

生栝蔞(九斤,去皮,細切,搗絞汁令盡),上好黃連(九兩,搗,絹羅為末)

白話文:

消除口渴的偏方,老師難以治癒

生冬瓜(九斤,去除外皮,切細,搗碎榨取盡汁液),上等黃連(九兩,搗碎,用絹羅過濾成粉末)

上二味,以上件汁溲黃連如硬麵細擘,日曝令乾,搗之絹篩,更溲如前,日曝搗,一依前法,往反汁盡,曝乾搗篩,煉蜜和飲服如梧子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病愈止,百日慎生冷、醋滑、酒、五辛、肉、面、油膩,永瘥。無生者,乾者九斤,切,以水二斗煎取一斗和之,如生者法。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用上述果汁揉和黃連,揉至如硬麵條般堅硬,切成細塊,放置太陽下曝曬乾燥後搗碎,用絹篩過篩,再用果汁揉和,放置太陽下曝曬,搗碎,重複上述步驟,直到藥材吸收完所有果汁為止,最後曝曬乾燥,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服用,每次服用梧桐子大小的十顆藥丸,每日三次,逐漸增加至三十顆藥丸,病情好轉後停止服用。恢復健康後的一百天內,避免食用生冷、醋滑、酒、辛辣、肉、麵條、油膩的食物,才能徹底痊癒。若無法取得新鮮藥材,可用乾藥材九斤,切片,用兩鬥水煎煮,取一斗藥液,拌入藥材,做法與使用新鮮藥材相同。

4. 桑根湯

主日飲一石水方。

白話文:

日飲一石水方

每日飲用一石水的方劑。

桑根白皮(切,五升,入地三尺者良,炙令黃黑)

白話文:

桑樹的白色樹根(切成五升,埋入地下三尺深效果較好,用火烤至微黃色)

上一味,以水與根亦不限多少,煮以味濃為度,適寒溫飲之,任性多少,切,慎鹽。

白話文:

一份藥材,可用水和根任意多少煮,煮到味道濃鬱即可,趁熱或溫熱服用,服用量不限。注意,不要加鹽。

5. 豬肚丸

治消渴方。

白話文:

原中醫古代文字:

治 消 渴 方

人參二錢,麥門冬二錢,五味子一錢,甘草五錢,生石膏二錢,車前子二錢,白芍藥一錢,當歸一錢,熟地黃一錢,山藥一錢,澤瀉一錢,蓯蓉一錢,生地黃一錢。

水二大盞,煎一盞,食前服。

治療消渴症的藥方

人蔘二錢,麥門冬二錢,五味子一錢,甘草五錢,生石膏二錢,車前子二錢,白芍藥一錢,當歸一錢,熟地黃一錢,山藥一錢,澤瀉一錢,蓯蓉一錢,生地黃一錢。

用水二大杯煎煮,煎取一杯,於飯前服用。

豬肚(一枚,治如食法),黃連(五兩),栝蔞(四兩),麥門冬(四兩,去心),知母(四兩,無,以茯神代)

白話文:

  • 豬肚(一個,烹調方法同食物)
  • 黃連(250 克)
  • 栝蔞(200 克)
  • 麥門冬(200 克,去心)
  • 知母(200 克,若無,用茯神代替)

上五味為散,納豬肚中線縫,安置甑中蒸之極爛熟,接熱木臼中搗可丸。若硬,加少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三十丸,日再,漸加至四十、五十丸,渴即服之。

白話文:

將五味中藥材粉碎,裝入豬肚,縫上線,放入蒸籠中蒸到爛熟。趁熱搗碎在木臼中,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服用時喝水送服30粒,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到40-50粒。口渴時即可服用。

6. 葛根丸

主消渴方。

白話文:

古文:

消渴方

治消渴甚者,或熱甚,或令人飲水不止。

生甘草二兩,(炙) 生地黃一兩,(乾) 麥門冬三兩,(去心) 天門冬一兩,(去心) 生地黃三兩,(乾) 玄參二兩,(去鬚) 石斛二兩,(去節) 知母二兩,(去皮) 龜板二兩,(炙) 炙甘草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前八味,煎至六分,去滓,入炙甘草,調服。

消渴症方劑

治療嚴重消渴症,症狀包括口渴強烈或口乾舌燥,導致飲水不止。

材料:

  • 生甘草 2 兩(烤過)
  • 生地黃 1 兩(曬乾)
  • 麥門冬 3 兩(去核)
  • 天門冬 1 兩(去核)
  • 生地黃 3 兩(曬乾)
  • 玄參 2 兩(去鬚)
  • 石斛 2 兩(去節)
  • 知母 2 兩(去皮)
  • 龜板 2 兩(烤過)
  • 烤甘草 1 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用 1 錢藥粉,加入 1 杯水,先煎煮前 8 味藥,煎至藥液剩餘 6 分。過濾藥汁,加入烤甘草,調勻後服用。

葛根,栝蔞(各三兩),鉛丹(二兩),附子(一兩,炮去皮)

白話文:

葛根、天花粉(各180克) 鉛丹(90克) 附子(60克,炮製後去皮)

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服,治日飲一石水者。春夏,減附子。

白話文:

取上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天服用十丸,分三次服下,可以治療一天喝一石水的病症。若為春夏季,則減少附子的用量。

7. 大黃丸

主消渴,小便多,大便秘方。

白話文:

原中醫古代文字: 渴甚,小便數,大便難

口渴非常嚴重,小便頻繁,大便乾燥難解

大黃(一斤),栝蔞,土瓜根(各八兩),杏仁(五合,去皮尖、雙仁,熬)

白話文:

大黃(500 克),栝蔞(400 克),土瓜根(400 克),杏仁(250 克,去皮去尖,雙仁,熬煮)

上四味,破大黃如棋子,冷水漬一宿,蒸曝乾,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飲服五丸,日三,以知為度。

白話文:

將這四味藥材(大黃、甘草、生薑、桂皮)中的大黃弄成棋子大小,用冷水浸泡一晚,然後蒸乾曝曬,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藥丸五顆,分三次服用。藥丸能被知道(排出體外)即表示量已足夠。

8. 酥蜜煎

主消渴方。

酥(一升),白蜜(三升),芒硝(二兩)

上三味合煎,欲渴即啜之,日六七,益氣力,神效。

白話文:

酥(一升) 白蜜(三升) 芒硝(二兩)

以上三種食材混合煎煮,口渴時即飲用,每日六至七次,能增強體力,效果顯著。

9. 羊髓煎

主消渴,口乾濡咽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

消渴,口乾濡咽方

人參五錢,麥冬五錢,五味子五錢,知母四錢,生地黃四錢,熟地黃四錢,山藥四錢,丹皮四錢,木通三錢。

消渴症,口乾咽喉乾燥方劑

人參 5 錢 麥冬 5 錢 五味子 5 錢 知母 4 錢 生地黃 4 錢 熟地黃 4 錢 山藥 4 錢 丹皮 4 錢 木通 3 錢

羊髓(二合無,即以酥代之),白蜜(二合),甘草(一兩,炙,切)

白話文:

羊骨髓(兩合,沒有的話可用酥油代替)、白蜂蜜(兩合)、甘草(一兩,烤乾,切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一升,去滓納蜜、髓,煎令如飴,含之盡,復含。

白話文:

取三升水,煮甘草取一升,濾掉渣滓,加入蜂蜜和髓,煎煮至如飴狀,含服至全部溶解,再重複含服。

10. 酥蜜煎

主諸渴方。

酥(一升),蜜(一升)

上二味合煎,令調和,一服二升,當令下利藥出,明日更服一升,後日更服一升,即瘥。慎酒及諸咸等。

白話文:

酥(一升),蜂蜜(一升)

以上兩種材料合在一起煎煮,使其均勻調和,一次服用兩升,等瀉藥效用結束,第二天再服用一升,第三天再服用一升,即可痊癒。忌食酒、鹹食。

11. 茯苓煎

主諸消渴方。

茯苓(二斤),白蜜(四升)

白話文:

茯苓(二斤),白蜜(四升)

上二味,於銅器中,重釜煎以兩莖薤白為候,黃即煎熟。先食服如雞子大,日三。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在銅鍋中加入兩根青蔥作為煎煮的指標,煎至藥材變黃色即熟。先空腹服用如雞蛋般大小的劑量,一天服用三次。

12. 防己散

主消渴,肌膚羸瘦,或乃轉筋不能自止,小便不禁,悉主之方。

白話文:

主治消渴症,肌肉和皮膚瘦弱,或轉筋而不能自止,小便失禁等疾病的方劑。

木防己(一兩),栝蔞,鉛丹黃連(各二兩)

白話文:

木防己(50 克),栝樓,鉛丹,黃連(各 100 克)

上四味,搗篩為散。先食,以苦酒一升、以水二升合為漿,服方寸匕,日三服訖,當強飲,極令盈溢,一日再服則憎水,當不欲飲也。

白話文:

將上述四味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服用前,用一升苦酒和兩升水調成糊狀,每次服用一湯匙(方寸匕),每天服用三次。服用後應大量喝水,直到胃裡脹滿。一天再服用第二次後,就會厭惡喝水,不想再喝了。

大渴,百方療之不瘥方。

白話文:

極度口渴,用盡各種方法治療都無法痊癒。

鉛丹,胡粉(各半兩),栝蔞,甘草(炙,各二兩半),澤瀉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五分)

白話文:

鉛丹,胡粉(各 25 克),栝蔞,炙甘草(各 125 克),澤瀉,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 2.5 克)

上八味,搗篩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壯人一匕半,一年病一日愈,二年病二日愈。渴甚者,夜兩服;腹痛者減之。丸服亦佳,一服十丸,傷多則腹痛也。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碾碎成粉末。以水服下,每次一湯匙,一天三次,身體強壯的人一次一湯匙半。服藥一年,病情一天天好轉,兩年病情兩天好轉。口渴厲害的人,晚上再服兩次;腹痛的人,減少用量。做成藥丸服用也可以,一次十丸,服用過多會腹痛。

治口乾燥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幹葛一兩,麥冬一兩,天門冬一兩,生地黃、石斛各二兩,白芍一兩,甘草一錢,水煎服。

將葛根一兩、麥冬一兩、天門冬一兩、生地黃、石斛各二兩、白芍一兩、甘草一錢,煎水服用。

酸棗(一升半,去核),酸石榴子(五合,末),烏梅(五十枚,去核),麥門冬(四兩,去心),茯苓(三兩半),覆盆子葛根(各三兩),石蜜(四兩),桂心(一兩六銖),栝蔞(三兩)

白話文:

酸棗(150克,去核) 酸石榴子(50克,研成粉末) 烏梅(50枚,去核) 麥門冬(200克,去尖) 茯苓(175克) 覆盆子(150克) 葛根(150克) 石蜜(200克) 桂心(8克) 栝蔞(150克)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酸棗大。含之不限時節,以口有津液為度。忌如藥治。

白話文:

把十種中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煉製成丸子,大小如酸棗。含服時不限時間,以口腔中有津液產生為準。不可當作藥物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