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94)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94)

1. 熱伏肝沖案(婦科)

何拯華(紹興同善局)

病者,許壽山君夫人,年三十四歲,住南池。

病名,熱伏肝沖。

原因,內因肝鬱絡瘀,外因立夏後天氣暴熱,伏熱自內而發。

證候,一起即壯熱自汗,渴不惡寒,兩脅串疼,少腹尤灼,氣上衝心,心中痛熱,飢不欲食,食即嘔酸。

診斷,脈左弦澀,右弦數,舌紫黯。此熱伏於衝脈血室之中,而瘀留於肝膜孫絡之間也。

療法,通絡化瘀,理沖泄熱,仿曹仁伯清宣瘀熱湯加減。

處方,真新絳(二錢),廣鬱金(三錢,原支磨汁,分沖),冬桑葉(二錢),鹽水炒丹皮(錢半),旋覆花(二錢),拌左金丸(一錢,包煎)

白話文:

處方:

  • 真新絳:2 錢
  • 廣鬱金:3 錢(研磨成汁,分次沖泡)
  • 冬桑葉:2 錢
  • 鹽水炒丹皮:0.5 錢
  • 旋覆花:2 錢
  • 左金丸:1 錢(用紙包起來煎煮)

先用活水蘆筍一兩、鮮茅根二兩、鮮蔥須二分,三味煎湯代水。

白話文:

用活蘆筍 1 兩、新鮮茅根 2 兩、新鮮青蔥根莖 2 分,將這三樣食材煮成湯,代替水喝。

次診,兩劑後氣衝、脅疼、自汗、嘔酸漸止,而外涼內熱,少腹尤熾,神呆少語,或妄見如狂,脈仍如前,舌轉紫干。此由伏熱與瘀互結,血得熱而愈形膠固,熱附血而愈覺纏綿。輾轉籌思,惟有仿喻西昌進退法,迸則前方加光桃仁二錢,醋炒生川軍錢半,退則前方加白薇三錢,歸鬚一錢,姑服各一劑,以消息之。

白話文:

第二次看診,兩劑藥後,衝氣、脅痛、自汗、嘔酸等症狀逐漸緩解,但外感仍寒涼,內裏仍有熱氣,小腹疼痛尤為劇烈,精神恍惚,說話少,或出現妄想幻覺,如發狂一般。脈象與之前一樣,舌頭轉為紫紅色且乾燥。這是因為伏熱與瘀血相互勾結,血液受熱凝固得更加嚴重,熱氣依附於血液,因此感覺纏綿難愈。經過反覆思考,我決定效仿喻西昌的進退療法,前進時在前方加光桃仁二錢,醋炒生川軍半錢;後退時在前方加白薇三錢,歸鬚一錢。暫且各服用一劑,觀察病情變化。

三診,先服進法一劑,即行大便一次,其色或黃或黑,或溏或結,神識轉清,狂妄即止。次日續服退法一劑,神識漸昏,間發狂妄,臍旁衝脈按之動躍而堅,脈舌尚無更變。再將進法原方,加酒炒生川軍錢半,鮮生地汁二大瓢(分沖)。

白話文:

下完三次診脈後,先服用一劑進法藥劑,患者就會立即排便一次。大便的顏色可能偏黃、黑色、稀便或硬便。患者的精神意識會變得清晰,狂妄的症狀也會停止。

第二天,繼續服用一劑退法藥劑,患者的精神意識會逐漸昏沉,偶爾會發作狂妄。用手按壓臍旁的衝脈,會感到跳動得很厲害而且發硬,脈搏和舌頭上的症狀沒有變化。

再服用進法藥方,新增半錢酒炒生川軍,加入兩大瓢鮮生地汁(用分開沖泡)。

四診,一劑後腹中大痛,宿瘀暢行,其色紫黑如醬。大便後,自汗肢冷,暈厥一次。脈轉沉弦而軟,舌轉淡紫而潤,腹灼漸輕,衝動亦底。姑仿三甲復脈意,潛陽育陰之中,加人參以扶正氣,珠粉以鎮心神。

白話文:

四診(望、聞、問、切),在服用一劑藥後,腹中產生劇烈疼痛,陳舊的瘀血大量排出,其顏色紫黑如醬油。大便後,患者自出汗、四肢冰冷,曾一度昏厥。脈象轉為沉細而軟弱,舌象轉為淺紫色且滋潤,腹部灼熱感逐漸減輕,衝動也趨於緩和。我採取三甲復脈丸的思路,在調理身體陽氣和滋養陰氣的基礎上,加入人參以扶助正氣,加入珠粉以鎮靜心神。

四方,生鱉甲(四錢,打),左牡蠣(四錢,生打),細生地(三錢),太子參(一錢,秋石水炒),生龜甲(四錢,打),陳阿膠(一錢,烊,沖),生白芍(四錢),原麥冬(二錢,辰砂染),清炙草(八分),茄楠香(二分,沖),清童便(二瓢,沖),珍珠粉(二分,藥湯調服)

白話文:

各種材料:

  • 玄武殼(4錢,研磨成粉)
  • 左旋牡蠣殼(4錢,研磨成粉)
  • 生地(3錢)
  • 太子參(1錢,用秋石水炒過)
  • 龜殼(4錢,研磨成粉)
  • 陳阿膠(1錢,融化成液,用於沖泡)
  • 白芍藥(4錢)
  • 麥冬(2錢,用辰砂染色)
  • 車前草(8分)
  • 沉香(2分,用於沖泡)
  • 童便(2瓢,用於沖泡)
  • 珍珠粉(2分,用藥湯攪拌服用)

五診,連投三劑,暈厥即止,沖亦不動。惟少腹灼熱,減而不淨,兩脅似脹非脹,兩腰似痠非痠,胃能漸進米湯,脈轉弦軟微數,舌色漸轉嫩紅,此血液雖已大虧,而衝脈尚有餘熱未清也。治以育陰養血為君,略佐活絡清沖以調理之。

白話文:

經過連續服用三副藥後,暈厥的症狀已經消失,衝脈也已經平復。但少腹仍然感到灼熱,大便稀溏且不盡,兩肋有類似脹脹的感覺,兩腰有類似的痠痛感,胃中能夠逐漸進食米湯,脈象有轉向柔和、細微而略快的情況,舌色也逐漸轉為嬌嫩的紅色。這表明患者的血液雖然已經虧損嚴重,但衝脈仍然有餘熱未清。針對此情況,治療應以滋養陰血為主,並稍加活躍經絡、清熱化解衝脈餘熱以調理之。

五方,陳阿膠(錢半,烊,沖),白歸身(一錢),東白薇(三錢),真新絳(一錢),細生地(四錢),生白芍(四錢),紫葳花(二錢),生橘絡(七分)

白話文:

五方湯:

  • 阿膠(0.5錢,烊化,沖服)
  • 白芍藥(1錢)
  • 東白薇(3錢)
  • 新絳丹(1錢)
  • 生地黃(4錢)
  • 白芍(4錢)
  • 紫薇花(2錢)
  • 生橘絡(七分)

先用鮮藕肉四兩、小京棗四枚,煎湯代水。

六診,四劑忽然宿瘀暢行二三次,少腹兩旁發現紫黑細疹,然後積瘀伏熱始得一律肅清。胃已日進稀粥,神氣漸振,脈來虛小,舌亦紅活。當於養陰之中,兼扶正氣以善後。

白話文:

「六診」後,連續用藥四劑,患者體內的陳年淤血忽然流動了兩三次。在小腹兩側發現了紫黑色的細小皮疹,那是表示體內淤血和潛伏的熱氣開始全部消散。患者的胃口已經好轉,可以每天適量食用稀粥,精神氣色也逐漸恢復,脈象虛弱細小,舌頭紅潤有活力。此時,治療的重點應兼顧滋養陰液和扶助正氣,以利於後續的康復。

六方,大生地(三錢),生白芍(三錢),潞黨參(二錢,米炒),霍石斛(一錢,白毛,先煎),白歸身(錢半),陳阿膠(錢半,烊,沖),北沙參(三錢),廣橘白、絡(各五分),生藕肉(四兩),青皮甘蔗(四節,切碎)

白話文:

六方

  • 大生地:9 克
  • 生白芍:9 克
  • 潞黨參:6 克(米炒過)
  • 霍石斛:3 克(白毛,先煎)
  • 白歸身:1.5 克
  • 陳阿膠:1.5 克(烊化,沖入)
  • 北沙參:9 克
  • 廣橘白、絡:各 1.5 克
  • 生藕肉:120 克
  • 青皮甘蔗:4 節(切碎)

效果,連服八劑,胃健消穀,精神復原而愈。

廉按:瘀熱留於肝沖血絡之中,則孫絡蠶叢。在細微曲折之處,藥力不易於疏通,而又不宜於猛劑攻消,只有通絡化瘀、理沖泄熱之法,緩緩圖功。如曹仁伯清宣瘀熱湯例,雖為中𦽏,然必仿喻氏進退法,相機而進,漸次遞加,而瘀熱始能暢解。益見肝絡奇經之證,最為淹纏,治法雖合,難奏速效。第四五六三方,亦皆穩健適度。

白話文:

廉按:瘀熱滯留在肝臟,衝擊血脈,就會導致孫脈(細小曲折的血管)壅塞。在這些細微曲折之處,藥力不易疏通,而且也不宜用猛烈的藥物攻消。只能用通絡化瘀、理氣洩熱的方法,慢慢調理。如曹仁伯的清宣瘀熱湯為例,雖然是中劑,但必須按照喻氏的進退法,根據情況逐漸增加劑量,才能逐步化解瘀熱。這也說明瞭肝絡奇經的證候最為纏綿難癒,治療方法雖然正確,也不容易快速見效。第四、五、六、三這幾個方子,都是穩健適量的方法。

2. 熱結膀胱案(內科)

蕭琢如(住湘鄉水口山礦局)

病者,李君,年二十餘歲,住湘鄉。

病名,熱結膀胱。

原因,先患外感熱病,諸醫雜治,症屢變,醫者卻走,其父不遠數十里踵門求診。

證候,面色微黃,少腹滿脹,身無寒熱,坐片刻,即怒目注人,手拳緊握伸張,如欲擊人狀,有頃即止,嗣復如初。

白話文:

**症狀:**面色略帶黃色,小腹脹滿,身體沒有發熱或發冷的感覺。坐一會兒後,突然目光兇狠地瞪著別人,雙手握拳緊握,像要打人的樣子,過一會兒就停止,然後又恢復正常。

診斷,脈沉澀,舌苔黃暗,底面露鮮紅色。診畢,主人促疏方,並詢病因。答白:病已人血分,前醫但知用氣分藥,宜其不效。《內經》云: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此證即《傷寒論》熱結膀胱,其人如狂也。

白話文:

診斷時,脈搏沉細而澀滯,舌苔發黃變暗,底層露出鮮紅色。診畢,病人催請醫生開藥方,並詢問致病原因。醫生回答說:

病邪已經侵入血液,之前的醫生只用了治療氣分的藥物,所以才會無效。《內經》中說:血液在上部就會導致健忘,血液在下部則會使人狂躁。這個徵兆就是《傷寒論》中提到的熱氣積結在下焦膀胱,導致人發狂的症狀。

療法,當用桃仁承氣湯速通其瘀。

處方,光桃仁(三錢),生錦紋(三錢,酒洗),元明粉(二錢,分沖),紫猺桂(五分),清炙草(七分)

白話文:

處方:

  • 光桃仁:3 錢
  • 生錦紋:3 錢(用酒清洗)
  • 元明粉:2 錢(分次沖服)
  • 紫猺桂:5 分
  • 清炙草:7 分

效果,一劑知,二劑已。嗣以逍遙散加丹、梔、生地,調理而安。

說明,《傷寒論》云:「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按熱結膀胱,即熱入血室之變文。以血室與膀胱相連也。其曰「其人如狂」者,即包括小柴胡證譫語妄見在內。又曰:「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桃仁承氣湯主之。」所謂急結,即兼有抵當湯證之硬滿在內。病變不一,古文簡略,讀者當扼定病源,即其常以通其變,斷不可死於句下,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也。

白話文:

《傷寒論》記載:「太陽病沒有好轉,熱氣積聚在膀胱,病人神志不清,便血,能拉出大便的人就會好。」這裡說的「熱結膀胱」,就是熱氣進入血室的另一種說法。因為血室和膀胱是相連的。書中說的「病人神志不清」,包括了小柴胡湯徵狀中說胡話和出現幻覺的症狀。此外,書中還說:「外感症狀已解除了,但小腹急結的,可以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所謂的「急結」,就是既有抵當湯證中的硬結,又有緊迫感。病情變化多端,古文記載簡略,讀者應該找出病因,根據常見的症狀去推導變化的症狀,不要死記句子的表面意思。所謂明白要領的人,一句話就能說明;不明白要領的人,解讀起來會沒完沒了。

廉按:膀胱在小腹之間,近血海之所。膀胱有津液而無血,而與胞中之血海相連,熱干之,陰不勝陽則動胞中之血,血結為死魄,魄亂其魂,是以如狂也。此案方用桃仁承氣湯,桃得陽春之生氣,其仁微苦而湧泄,為行血之緩藥。得大黃以推陳致新,得芒硝以清熱消瘀,得甘草以主持於中,俾諸藥遂其左宜右有之勢。

白話文:

翻譯:

廉按:膀胱位於小腹中央,接近血海所在。膀胱有津液但無血液,與胞宮中的血海相連。如果熱氣過盛,陰氣不勝陽氣,就會導致胞宮中的血液擾動,血液凝結成死魂魄,魂魄擾亂神魂,因此表現出癲狂。此方使用桃仁承氣湯,桃仁得陽春之生氣,其核仁微苦而有通泄之效,為行血的緩和藥物。大黃可推陳致新,芒硝可清熱消瘀,甘草可調和諸藥,使諸藥各司其職,發揮其功效。

佐以肉桂者,辛能行氣,氣行而血乃行也。惟舒馳遠謂膀胱蓄血,與大腸蓄血有別,血蓄膀胱者,少腹硬滿、小便自利,大腸蓄血者,屎雖鞕而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桃仁承氣,為大腸蓄血者宜之。若太陽蓄血,乃為熱結膀胱,其去路自應趨前陰而出,當用紅花小薊、生地、歸尾、萬年霜之類,加入五苓散中,從小便以逐其邪,庶幾有當。其言亦頗有理,後之遇此症者,對症酌用可也。

白話文:

加入肉桂的方劑,因為肉桂辛熱能疏通氣機,氣血暢通就能行血。但是舒馳遠認為膀胱積血和腸道積血有所區別。血積膀胱的人會感到小腹發硬、小便自利。血積腸道的人,雖然大便乾結不通,但排出時反而容易,且大便顏色發黑。桃仁承氣湯適合用於腸道積血的人。如果太陽經積血,是熱邪鬱結在膀胱所致,邪氣的出路應該是從前面經陰道排出,可以使用紅花、小薊、生地黃、龜尾、萬年霜等藥物,加入五苓散中,從小便排出邪氣,這樣纔有效。他的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後世遇到這種癥狀的人,可以根據癥狀酌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