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48)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48)

1. 伏暑瘧壞病案(內科)

李竹溪(住蕪湖米市街)

病者,王樂生,年十八歲,商學生,住東門。

病名,伏暑瘧壞病。

原因,伏暑晚發化瘧,來在陰分,三次後以金雞勒霜截止,伏邪內郁,不得外泄。

白話文:

由於夏季暑熱潛伏在體內,晚發成為瘧疾,侵犯到陰分,經過三次發作後,用金雞勒霜來阻止病情,導致潛伏的邪氣鬱積於內,無法發散出去。

證候,猝然暈僕,已經四日,據述間日有動靜。靜之日,則目張齒噤,舌蹇神呆,身不熱。動之日,申酉時間身乃壯熱,熱來則棄衣欲奔,手舞足蹈,見燈則似吳牛喘月,莫可名狀,逾三四小時,得小汗乃靜,靜則如前,口總不言。

白話文:

症狀:

突然暈倒,昏迷已達四天。據描述,暈倒與清醒交替出現。

清醒時:

  • 雙眼睜大,緊咬牙關
  • 舌頭發僵,神智不清
  • 身體不發熱

暈倒時:

  • 下午三點到七點之間身體發熱
  • 發熱時會脫掉衣服,想要逃跑
  • 手舞足蹈,看見燈光時像牛喘氣看月亮一樣,無法形容
  • 過了三四個小時後,出點小汗就會清醒
  • 清醒後恢復之前症狀,始終不說話

診斷,脈來弦數,按之搏指。病勢初來,有似卒中證,以日來情形脈象,又為卒中必無之理,前醫猜痰猜中,莫衷一是。予獨取其母口中之動靜二字,偶得其機,兼參脈象,乃問其母病前可曾患瘧否。答曰:然。問:愈否?答曰:瘧來三次,急欲進店,自以西藥止之,到店三日,即發見此病。予曰:是矣。乃告其母曰:此仍是瘧也。不過邪伏少陰,重門深鎖,少陽木火內橫,少陰營液被劫,機樞不靈,以致口噤舌強神呆也。而目獨張者,目為火戶,邪火尚欲自尋路出,故不問病之動靜,目總炯炯而不閉,此瘧之變象也,亦即木火披猖,不受禁錮之象也。足見陰分之瘧,其勢未殺,不宜早截之徵。所幸退時尚有小汗,仍可開達,領邪外出。

白話文:

檢查脈象,發現脈搏緊繃而快速,按壓時有彈性。病勢剛開始的時候,很像中風的症狀,但根據近來的脈象和身體狀況,不應該是中風。以前的醫生猜測是痰症或中風,但意見不一,無法確定。我獨自思考患者母親說的「動靜」二字,並結合脈象,於是詢問她,在發病前是否曾患瘧疾。她回答說:「是的。」我問:「治好了嗎?」她回答:「瘧疾發作了三次,就想進藥店買藥,但我用西藥止住了。進藥店三天後,就發現了這個病。」我說:「沒錯。」於是告訴她母親:「這仍然是瘧疾。不過病邪潛伏在少陰經,緊緊閉鎖,少陽經的木火在體內橫行,少陰經的津液被劫持,機體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口不能張、舌不能動、意識不清。而眼睛還能睜開,是因為眼睛是「火戶」,病邪的火氣想要找路出去,所以無論病人的身體怎麼動靜,眼睛總是炯炯有神,不會閉上,這就是瘧疾變異的象徵,也是木火猖狂、不受拘束的表現。足見體內的陰分瘧疾,其勢頭還未消失,不宜過早截斷。幸好退燒時還有出汗,可以繼續發汗,讓病邪從體外排出。」

療法,伏邪內亂,速宜透解,第邪勢鴟張,或進或退,不得不從事養陰透邪。仿青蒿鱉甲湯加減,參以至寶丹,以通靈之品借松機樞。

白話文:

治療方法:邪氣在體內作祟,需要迅速疏通解毒,但是邪氣強盛,可能忽進忽退,因此必須採取滋養陰液、疏通邪氣的方法。參考青蒿鱉甲湯,加用至寶丹,用通靈的藥物配合松節油的疏通作用。

處方青蒿梗(三錢),生鱉甲(五錢),細生地(四錢),霜桑葉(錢半),粉丹皮(二錢),天花粉(二錢),肥知母(二錢,酒炒),生甘草(七分),至寶丹(一粒,研細,用藥湯調下)

白話文:

處方:

  • 青蒿梗:3 錢
  • 生鱉甲:5 錢
  • 細生地:4 錢
  • 霜桑葉:0.5 錢
  • 粉丹皮:2 錢
  • 天花粉:2 錢
  • 肥知母:2 錢(用酒炒過)
  • 生甘草:0.7 錢
  • 至寶丹:1 粒(研細,用藥材熬成的湯藥送服)

陰陽水各一盞,煎成一盞,午前一服,余渣,子前服,煎如前法。

二診,服兩帖,目合能言,舌能伸縮,苔色老黃而焦,津少。惟動日上燈之時,則大呼滿房紅人,滿屋皆火,起欲外奔,總屬陰不制陽,火從目泄而眩也。改以加減炙甘草湯,作乙癸同源之治。另加元參,制上游之浮火以制腎,川連瀉亢上之丙火以堅腎,亦仿瀉南補北之義。

白話文:

第二次診脈,服用兩帖藥後,病人的眼睛能閉合並能說話,舌頭也能伸縮自如,舌苔老黃發焦,津液減少。惟獨在接近傍晚點燈時,他會大聲呼喊,滿屋子都是紅人,滿屋子都是火,並且想要起身往外跑,總的來說是陰氣無法約束陽氣,陽氣從眼睛洩出而導致眩暈。改用加減炙甘草湯,採取乙癸同源的治療方法。另外加上元參,用以抑制上游的虛火來補腎,川連則用來瀉掉亢盛的丙火以加強腎氣,這也仿效了瀉南補北的治療原則。

處方,炙甘草(一錢),乾生地(六錢),連心麥冬(三錢),陳阿膠(三錢,烊沖),杭白芍(三錢),生棗仁(錢半),豬膽(汁拌),黑元參(四錢),小川連(六分,鹽水炒)

白話文:

藥方:

  • 炒甘草(5克)
  • 乾生地(30克)
  • 連心麥冬(15克)
  • 陳年阿膠(15克,溶化後沖服)
  • 杭白芍(15克)
  • 生棗仁(7.5克),用豬膽汁拌炒
  • 黑元參(20克)
  • 小川連(3克,用鹽水炒過)

河水五杯,煎取兩杯,頓服,渣再煎服。

效果,一派養陰滌熱,十日病全消滅,胃納日強而愈。

廉按:少陰伏暑,半從陽分外潰而轉瘧,半從陰分而化火,此時急急開提透達,使陰分伏熱全從陽分而出,病勢方有轉機。乃遽用味苦性澀之截藥,例如關門殺賤,而主人翁未有不大受其害,自然變證蜂起,猝然可危。此案斷證,別具新識,處方用藥卻合成規,非平時素有研究者不辦。

白話文:

廉按:少陰暑症,一部分從陽分外發而變成瘧疾,一部分從陰分轉化成火氣。此時應緊急疏通開提,讓陰分潛伏的熱氣全部從陽分排出,病情纔有好轉的機會。如果貿然使用苦澀收斂的截斷藥物,好比把門關上殺死小偷,而主人(疾病根本)卻沒有受到多大損害,自然會引發各種變證,突然危及性命。這個案例的診斷新穎獨特,處方用藥卻完全符合規範,不是平時經常鑽研的人辦不到。

2. 伏暑痢案(內科)

劉倫正(住泰安顏張鎮)

病者,劉貫如,年四十八歲,住山東泰安東南鄉黃道溝,現任河南某縣知事。

白話文:

患者名叫劉貫如,年齡四十八歲,居住在山東泰安東南鄉黃道溝,目前擔任河南某縣的縣長。

病名,伏暑痢。

原因,酬應紛繁,夏令吸受暑氣,疊次為飲食所遏,潛伏於腸胃膜原之間,至秋積熱而變痢。

證候,下痢紅白,裡急後重,脘腹灼熱,滯痛難忍。

診斷,六脈滑數有力,舌苔黃而厚膩。脈證合參,滑為食滯化熱,數則伏暑化火,此《內經》所謂腸澼便膿血也。膿色白而血色紅,故名曰赤白痢。其所以成赤白痢者,熱傷氣分則下白痢,熱傷血分則下赤痢,熱傷氣血則赤白痢兼作矣。

白話文:

診斷:

六脈滑、數、有力,舌頭上的苔黃厚黏膩。脈象和症狀綜合判斷,滑代表食物停滯化熱,數代表伏暑化火。這是《內經》中所說的腸道腐敗化膿生血的情況。

膿液是白色,血是紅色,因此被稱為「赤白痢」。之所以會形成赤白痢,是因為熱氣損傷了氣分就會產生白色痢疾,熱氣損傷了血分就會產生紅色痢疾,熱氣同時損傷了氣血就會產生赤白痢疾。

療法,無積不成痢,故用萊菔枳殼、楂肉消食積為君,歸、芍、川軍行血滌腸為臣,木香檳榔開降滯氣,使淤滯下行,黃芩車前清利小便,使伏暑下泄,皆以為佐,使甘草白芍,和腹中以止痛,又和諸藥以緩急,仿潔古老人行血則便膿愈,調氣則後重除之法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

痢疾是因積食而起,所以使用蘿蔔、枳殼、山楂肉來消食積作為君藥;使用當歸、芍藥、川軍來活血通便作為臣藥;用木香、檳榔來疏散滯氣,幫助淤滯下行;用黃芩、車前草來清利小便,讓伏暑隨大便排出,作為佐藥。此外,用甘草搭配白芍,可以調和腹中氣血,既止痛又緩解諸藥的峻烈之性。這種療法效仿古人活血化瘀就能讓便中帶膿,理氣通便就能消除便後肛門沉重感的方法。

處方萊菔子(四錢),花檳榔(三錢),炒枳殼(二錢),車前子(三錢),淨楂肉(四錢),生甘草(八分),生川軍(二錢,後入),青木香(八分),油當歸(五錢),生白芍(八錢),青子芩(錢半),水煎服。

白話文:

藥方:

  • 萊菔子:4 錢
  • 花檳榔:3 錢
  • 炒枳殼:2 錢
  • 車前子:3 錢
  • 淨楂肉:4 錢
  • 生甘草:8 分
  • 生川軍:2 錢(最後加入)
  • 青木香:8 分
  • 油當歸:5 錢
  • 生白芍:8 錢
  • 青子芩:1.5 錢

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效果,初服一劑則痛減,次日又一劑則痢亦減。繼用生蘿蔔汁生荸薺汁淨白蜜三物,重湯燉十餘沸溫服,調理三日,痢止胄動而痊。

白話文:

藥效顯著,初次服用一劑,疼痛便會減輕,第二天再服一劑,腹瀉也減輕了。接著使用蘿蔔汁、荸薺汁和蜂蜜,加入大量湯汁燉煮十多次,趁溫熱時服用。連續服用三天,腹瀉停止,胃部功能恢復正常,病症痊癒。

廉按:此仿張氏芍藥湯加減,雖為初痢之常法,然惟體實者相宜,不可一概混用也。

白話文:

廉按:這個方子仿照張氏的芍藥湯加減,儘管是治療初期腹瀉的常見辦法,但是隻適用於身體強健的人,不能一概而論。